好書試閱

陽氣是健康長壽的根本

9特價24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__長年吹冷氣,吹出一身潛伏的病
田:陽虛的主要表現症狀是什麼?
李:表現症狀就是怕冷。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注意觀察南方人的生活習慣,開始尋找根源。

在我的觀察當中發現:第一個問題就是南方人普遍都使用空調,經常開著,把空調開到十幾度。外面大夏天,氣溫三十幾度,一進到屋裡,就像掉到了冰庫裡頭了。

空調是現代科學的一個發明,若說它的利和弊,我看是弊多於利,這麼一冷一熱,每天經過好多次,出現很多人為的「空調病」。

田:您說到空調病,這可是時髦的病,被歸為亞健康狀態的一種。

西醫認為這種病的原因,除了過冷的刺激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空調房門窗都關著,負離子太少了,空氣不「新鮮」所以發病;第二個原因是溫差變化大,人的植物神經系統無法適應。

您認為空調病從中醫的角度怎麼理解?

李:「寒濕」是傷人最厲害的外邪,我們人造的寒邪比自然界的寒邪還要厲害。
空調的發明,破壞了我們幾千年正常氣候下的這種生活節奏。我們有好幾千年就處在沒有空調的狀態下,生活得非常好。自從有空調出現以後,陰寒之氣,頻頻進入體內。

比如外邊是一團火,然後進入有空調的環境,馬上就發冷,感覺穿一件衣服都不夠用,就這樣反覆地把寒氣一層一層地壓在體內,造成很多病。比如說頭痛、慢性鼻炎、陰暑證。

所謂「陰暑證」,就是暑熱天受寒得的一種病,它和暑熱證不一樣,看起來是暑熱天得的病,實際上是一種陰寒證。

再有一種,就是常年難癒的感冒,年輕婦女的痛經、產後病。嬰兒在空調的環境下長大,更是容易得哮喘病。這是我近幾年在南方地區發現的,幾乎是一個普遍規律,各地都有這種病人。

再有一種就是無緣無故瀉肚,吃了東西加上吹空調,然後就又吐又瀉。

還有一種情況是高熱不退,這個高熱不退本來應該說是好事,因為寒氣進入人體以後,人體的陽氣就要起來抗爭,因此就表現出發熱。

田:發熱其實是人體機能正常的表現?

李:對! 它(病邪)是從外面進去的,你讓它照原路從外面透發出去,這個病就好了。人們發熱的時候,常常是吃西瓜、吃冰塊,或者用大量的抗生素,把表面上的東西消下去;實際上這個寒氣並沒有出來,所以長期發熱,甚至十多天都解決不了。而且經過這樣的治療以後,又留了病根了,一旦遇到一個同樣的,或者稍微適當的環境,他的病就又發作了。

另外一種更普遍:身體虛弱的人,全身肌肉關節疼痛,而且這種疼痛帶有一種抽搐的性質,這個就是中醫說的「寒主收引」 —— 就是說「寒邪」具有收縮、牽引、內斂的特性,感受到寒邪以後,陽氣一時抵抗不了,它就收縮。

一個是空調對人的傷害,再一個就是南方人的生活習慣問題。因為在南方幾乎就只有夏天,沒有什麼春、秋、冬,特別喜歡吃生冷的東西,常年的生活習慣就是喝冷飲,喝冰鎮過的汽水、果汁,沖冷水澡,或者在睡覺的時候空調開得很大,睡著以後就受病了 —— 為什麼南方人沒有一個熱證,而且大部分是屬於陰證、寒證、濕證?這些就是主要原因。

當然,用了這麼長時間已經習慣了,而且這個空調,南方人那邊沒有也不行,那就把空調儘量擺得裡面一些,把它調得溫度高一點,不至於過熱,但是也不至於冷得打顫,這樣你的身體就不會造成傷害。……或者開空調的時候,把窗戶打開,有一點自然風,就能讓寒風散去。

■ 寒氣耗損陽氣,促成人體多病、重病、早衰__加護病房裡的冷氣,加速了病人體內的衰竭

田:對於一般人來講,陽氣只是個概念,摸不著也看不見。陽氣的損傷從哪些方面,或者說從哪些身體狀態的改變能夠表現出來?

李:這個陽氣是「先天腎氣」與「後天脾胃之氣」結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氣,很難分清哪個是中氣、哪個是先氣。

腎氣又稱「元陽」、命門真火,是生命的根基和原動力。

陽氣損傷的後果非常嚴重,一個就是健康人,他還沒有感覺到自己有病,但是他臉色一般是一種蒼白灰暗的,不是非常紅潤。我們在各個機關、辦公樓裡,特別是在飯店,看到的工作人員,長期在那種環境下生活,還有很多小青年,他們的那個臉色非常不好看,但是並沒有發病。

田: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亞健康」了?

李:呃,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再一個就是人的抵抗力下降,怕風、怕冷,特別容易感冒,或者食慾不好,或者拉肚子。再有就是婦女的月經病、產後病,老人的心肺病,都和這個空調很有關係。我曾經參與過西醫ICU(加護病房)急危重症病人的搶救。我進去ICU病房以後,我都冷得受不了,那個心衰、或者是肺衰,或者是腎衰的病人,應該是最怕冷的,還放在那個低溫條件下,更受不了;病人在這樣的環境很不容易救活的。

有些人我建議最好把空調調到二十六度以上,這是一個方法。再一個就是我告訴家屬讓病人趕快出院,這樣的一個條件下,那是事倍功半。

田:說到寒證,有個中醫本科學生跟我說,他在臨床中,看到有些病人明明是一派寒象,但是問他是不是想喝熱飲時,病人卻告訴他想喝冷飲,然後他就分不清是熱證還是寒證了,您是否也給個經驗?

李:這個要看具體情況。「陰寒內盛」會出現「假陽證」,但喝了涼水只會進一步加重。這個東西,最難分辨,也最容易騙人。

疾病和人一樣,它也非常狡猾。它表現出來的,不一定是它的正面,所以要想到深層的東西,想到背後的東西,這樣才不會犯錯誤。

病人出現假象,我們就讓病人熬好〈四逆湯〉放冰箱,讓他覺得涼;實際上〈四逆湯〉過了中焦,就發揮熱的作用。

我見過不少病人,每到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們的腳必須放在冰上才能睡著。這種情況好像是熱得很厲害,其實是「虛陽外越」 —— 這個就用〈四逆湯〉,把陽氣引導回下焦,用兩三副藥就好了,好得非常快。

如果辨證錯了,反而散他的陽氣,最後把陽氣都散完了,那就死路一條。

我把病這個東西做了一個總結:不管你的表裡內外、四肢關節、五官九竅、五臟六腑,不管哪一個地方,只要陽氣不到位,那就是病。

我在南方看過一個山西來的人,他在廣州工作了三個月,回去以後大病了三個月。他這個病是怎麼得的呢?就是因為空調。因為在辦公室大家都習慣這個環境,但是他不習慣,受不了,又必須把工作做完,回去以後就大病一場。

病到什麼程度?走三步路、五步路就得喘一口氣;再一個就是吃東西非常少,而且吃多少拉多少。還有一種情況,怕風、怕冷,夏天去我那看病,穿棉衣、戴棉帽,還戴著口罩。他跟我講,說不但受不了風,就是開一下門那一點風都受不了。可見空調這個東西傷害陽氣的嚴重性。

像他這種情況,最後就把陰寒之氣一層層擠壓在人體「三陰經」(肝脾腎)最底層的地方出不來。我給他治了一個半月才好。■ 寒氣耗損陽氣,促成人體多病、重病、早衰__用對藥方治重病,要訣全在劑量

《傷寒論》本來很厲害的,就像是一位勇猛的將軍一樣,張仲景當時就明確了利用附子的毒性,生附子一枚破八片,有毒,破開後煮的效果要大得多,陽氣衰亡時,附子毒性就是救命仙丹。但是近代光看到它的毒性,沒有往更深的層次去思考,力量肯定就弱了。劑量,就是《傷寒論》的刀劍。

在六〇年代的時候,我在實踐中就發現,教科書裡頭那些古代的方子,有個很奇怪的問題:就是很有效的一個方子沒有劑量,你得自個兒去琢磨。

田:您開的方子藥量都很大,您是怎麼發現劑量的秘密的?

李:有一次,一個老太太,病得很厲害,醫院下了病危通知,讓抬回家準備後事,她兒子就找我去看。我一看四肢冰冷,脈搏非常微弱,血壓測不到。當時開了方子,用了一兩半的附子,總共開了三劑藥! 我說你回去以後給老太太煮上吃,如果吃了藥後體溫上來了,就有效,你再來找我。

結果第二天他就來找我,說我媽情況很好,不但能夠坐起來,還吃了很多東西,還張羅要下床幫兒媳婦做點家務活。我說不對! 我昨天給你開了三劑藥,怎麼一天就吃完了?原來他媳婦一著急,三副藥給熬在一塊了,一副一兩半,三副就是一百多克,水又加少了,藥熬的就剩下一點兒。他們就給老太太過一會兒餵一匙,餵了四十多分鐘,藥吃完了,老太太眼睛睜開了,第二天就下床了。

這說明什麼? 說明藥量問題是個關鍵問題。

■ 用對就是仙丹,用錯就是毒藥( 中醫就是用藥的偏性,來導正人體的偏性 )

田:用中藥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這對一名中醫來說是很熟悉的概念,但是大量用附子,卻不是誰都有這個勇氣。現在聽您笑談用附子治療重症病感覺很輕鬆,但是這個過程走過來,也經歷很多坎坷吧?這麼大的劑量,哪兒敢光明正大地用啊?藥房都不敢給您抓藥吧?

李:我開始用大量附子搶救病人的時候,好多方子都要經過我們縣裡公安局局長簽字。

田:可是,公安局局長不是醫生,怎麼就能給您簽字?畢竟是大毒,他怎麼敢做這個擔保?李:他不簽字,你就取不出藥來。因為他瞭解這個情況,他見我用這個藥治好過病,我也給他的家人看過病。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要不就是院長簽字,要不就是公安局局長簽字。

以後慢慢大家都瞭解了,他們一看是我開的方子,藥房就給藥。

田:開出第一張有大劑量附子的方子,當時多大年紀?

李:三十多歲!

田:還很年輕呢!那時候心裡就有底?

李:啊,那個時候就很有把握了!

田:除了附子,您細辛的量用得也挺大的。有句話叫「細辛不過錢,過錢賽紅礬」,意思是超過了一定劑量,會導致氣閉而死。您在大量用細辛的時候是怎麼考慮的?

李:細辛的問題大概是在宋代,出現的這個錯誤,而且講這話的不是醫生,而是一個看守犯人的牢頭。當時有一個犯人自殺了,在他的屍體邊上發現一些藥,鑑別以後認為是細辛粉,所以後世就流傳「細辛不過錢」這樣的一種說法。

張仲景用的量超過「一錢」多少倍?《傷寒論》基礎劑量是三兩,我用這個量用了四十年,沒有發生過任何問題。有些特殊的病,特別是接受了河北名醫劉沛然老先生的經驗之後,劉老治重病最高用了二百克,我最高時用到一百二十克,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唯一的缺陷是細辛味道太大,我多次喝這個細辛,都噁心。

■ 生死一線,除了辨證還是辨證__純正的中醫不在看病,而在讀證、辨證

李:在二〇〇五年的時候,「延安保育院」最早的第一任院長,她病了,是由肺癌、胃癌,轉移到胰頭,最後併發心衰。

她是好多種癌症,陰陽氣血都竭絕了;北京方面就建議他們找我。當時周圍的朋友就勸我,這事不要冒險,她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是個對國家有功的人。她在戰爭時收養的二十一個孤兒其中有十七個是少將,你這麼幾千里,貿然在電話裡告訴她一個方子,出了問題怎麼辦?

我考慮再三,最後告訴他們說,這種人我們更應該想盡辦法救她,根據我的經驗,不會出問題。就把這個〈破格救心湯〉的方子發過去。老太太吃了藥,第三天就下床了,以後我還專門去看過她一次,最後活了三個多月。死在什麼情況呢?我離開當地之後,西醫說好不容易身體情況大有好轉,再用化療的方法把它攻一下,把它消掉不是更好麼?最後大劑量化療一次以後,就再也沒有起來!

田:太可惜了! 李:我們古代的中醫,為什麼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為什麼古代中醫大病小病都看,而且最擅長治療急症?但是由於歷史上原因發生斷層,沒有傳承下來,我是很偶然機會誤打誤撞碰出來的,經過實踐,證明這些方法穩妥可靠。

二〇〇五年以後,凡是大劑量長期服用附子的病人,我讓他們每個月做生化檢查,看看有沒有肝腎損害。檢查結果全部沒有,而且長期的血尿、尿蛋白,經過長期「溫陽」,這些東西都沒有了。

田:您說的這些方法都是別人所不敢用,方子大,附子的劑量大。但是也有很多人用小方子,三兩味藥,療效也很好。您怎樣把握劑量的大小? 尤其是附子、細辛一類被認為有毒的藥物,怎麼把握量的問題?

李:根據我的經驗,在我的治療初期,治療急危重症的時候,其中有六例心衰患者,在救過來之後,並沒有維持太多時間。後來在臨床中,我發現在急危重症這塊,用小劑量的話只能是隔靴搔癢。

很多人有種誤解,這麼多看來有毒的藥物,會不會中毒?我反覆講了這個問題,只要辨證準確,大量藥物是不會中毒的,而且可以達到很好的療效,是救命仙丹! 相反的,辨證不對,很小劑量也會出事。

據我一生見到的危症,沒有一個是小劑量藥物能夠治療成功的。中藥的毒性是相對來說的,根據我的經驗,假如他是個寒證,用多大的量也不會過;假如他是個熱證,是個「假寒證」,你辨證有錯,用再小量的附子他也受不了。

我在治病的過程中,也曾想向前輩學習他們那種用藥的輕靈,但是最後都失敗了,這也許是我的功力不夠!

田:可以這樣理解嗎?中藥治病是以藥的偏性糾正人體的偏性,所以只要辨證準確,就不會因為量大而導致中毒,反之如果辨證不準確,那麼很小的劑量也會中毒?

李:我用了幾十年的附子,我開的方子裡從來沒有出現過附子中毒的,反倒是參加過搶救烏頭堿中毒的!

田:別人用了出問題了,您去搶救?

李:而且他用的量很小很小,可是中毒了,這就說明用附子要把握當用不當用的問題,切忌片面地追求大量或是輕劑量,這是最關鍵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