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會疲勞
如果你總是感覺到疲勞,一定要搞清楚疲勞的根本原因,不要草率地用「慢性疲勞綜合症」或者「亞健康」來敷衍自己,以免疾病到來時措手不及。
對疲勞的忽視,最終可能釀成不可挽救的後患,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大部分會肝氣鬱、脾氣虛,治療的時候,需要攻補兼施。
疲勞就是身體準備請病假了
中醫學講「脾主肌肉」;因此脾氣一虛,從身體的橫紋肌到內臟器官的平滑肌,都會無力,疲勞自然是隨之而來的事。當我們為謀生、為學業而勞心過度時,脾氣會因此受損,胃口不好、口淡無味、肌肉無力等疲勞症狀便也出現了。
心理壓力過大、心氣虛的時候,就是大腦皮質這人體最高中樞失常時,它對自主神經的調節就會出問題,導致身體出現消極、抑制狀態的副交感神經占上風;和真正的勞累致虛相比,這種失調導致的疲勞,是種「閑出來」的疲勞。
累出來的疲勞
如果一個人始終處於迎接刺激的備戰狀態中,對身體會是極大的消耗。很多「過勞死」的人,生前就處於這種持續的緊張中,這種耗損引起的疲勞就是真病了,非重視不行,要休息,甚至要進補,抑制其興奮。比如心臟猝死之前,疲勞應該是最典型、最常見的前兆,它提示你心臟功能不支,沒力氣泵血,要休息了;如果這時候你去醫院做個檢查,可能就可以躲過一劫了。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將疲勞當回事,畢竟疲勞沒有突然摸到的腫塊或襲來的疼痛那麼直截了當指明疾病,所以很難引起大腦的重視。
疲勞是一種身體的感受,一出現就是在向大腦示警:「我病了,我累了,要請假幾天。」但是這種警報有真也有假。
真的疲勞,是身體確確實實被消耗
當一個人總是處於交感神經興奮的狀態時,就可能真的被累倒。我們習慣把很多不能確診的病症,歸結為「自主神經紊亂」。自主神經是會自作主張的,比如一個害羞的人,就算拼命控制自己「別臉紅、別臉紅」,也沒有用,他的自主神經總是把他害羞的一面,最快地暴露出來。自主神經是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自主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一般在白天值班,負責調動身體的興奮度,使人處於一種積極的應對狀態中,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出汗、口乾……你可以想像一下:開運動會賽跑時,站在起跑線上,等待那一聲發令槍響的感覺,肯定緊張得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那就是交感神經極端興奮的狀態。一個人必須要有這種可以興奮的能力,才能在危急時刻,調動全身潛能去應對,否則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有兩種人最容易受到疲勞的傷害
一種是習慣疲勞的「老病號」,他們的生活品質很差,甚至已經忘記了、不疲勞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一種是「初嘗疲勞的年輕人」,他們總覺得睡一宿覺就能解決問題,而他們尚且壯實的身體,也確實可以彌補疾病之初的身體損傷;但是對疲勞的忽視,最終卻可能釀成不可挽救的後患。
閑出來的疲勞
嘴裏沒味兒、口淡、疲倦、乏力等症狀,都是副交感神經功能偏亢的表現,同時也是中醫脾氣虛的表現。也就是說脾氣虛時,副交感神經是處於上風的,人就會想通過吃刺激性食物,來改變口淡的感覺。
嬌氣,一動就累,是閑出來的疲勞
報假警示的疲勞,就是閑出來的,看著是疲勞,其實是懶。這是因為本該在夜裏值班的副交感神經,在白天興奮了,就會使人變得慵懶和懈怠,提不起精神。但是這種懶也是神經失調的結果,也屬於一種病態。
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和交感神經的作用正好相反,它可以保持身體在安靜狀態下的生理平衡,一般在天黑之後工作。作用首先是使心跳減慢、血壓降低,促進肝糖原生成,儲蓄身體的能量,並且節省不必要的消耗……總之,人處於安逸、鬆懈、放棄競爭的狀態時,就是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的時候。
偏於「副交感神經興奮型」的人
有的人生來就有一種慵懶的氣質,生活中總是優哉遊哉的,在體質上可能會先天偏於「副交感神經興奮型」,他們很少像「交感神經興奮型」的人那樣激情洋溢、全情投入,他們的神經類型對身體能量天生就有一種保護和節約作用。但是,這並不能使他們減少疲勞感,原因是──當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很多神經遞質的分泌也隨著增加,人對疼痛、刺激的感受將變得更加敏感,身體的感受被無形放大,人變得很嬌氣,一動就累,提不起精神做事,早上很不願意起床……這些總是讓人和意志脆弱聯繫在一起的症狀,其實是體質問題,也可能是後天功能失調導致的偏頗,但都是因為副交感神經過於興奮所造成的。
在北京,喜歡川菜的人越來越多,貪的就是辣椒的刺激。很多人從我的另一本書《不上火的好生活》中,明白了辛辣可以上胃火的道理後,仍然告訴我:「就算冒著上火的危險,也還是抑制不住地想吃,而且越吃越辣,非此就不能解饞。」這種口味的變遷,和副交感神經占上風也有很大關係。為什麼脾氣虛、副交感神經占上風、感覺疲勞的人越來越多呢?這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勞心勞神、精神壓力大」,有很大的關係。
在中醫學五行中,「火」生「土」;心屬於火,脾屬於土,也就是說心是脾之母。勞心就要耗傷心血、心氣,心虛了,脾肯定也要受影響。所以當勞心過度時,比如要緊張地備考、要設法晉升到更好的位置,就要勞心,脾氣就會因此受損。首先會胃口不好、茶飯不思,繼而脾氣虛,副交感神經占上風的系列問題接踵而至,比如口淡、肌肉無力、疲勞等等。人們吃辣也好,在飲食中追求刺激也罷,都是本能地想通過味道的刺激,改變副交感興奮帶來的抑制和乏味,也糾正一下味覺的疲勞。
越有「心」越疲勞
孩子、智者和失智者,之所以不容易覺得累,就是因為他們或客觀或主觀地丟掉了心,沒有過分用腦,也就沒給上層領導瞎指揮的機會。不要小看這種擺脫領導瞎指揮的效果,不僅可以消除疲勞,有時甚至可以治癒絕症。
有些人,原來做普通員工的時候很壯實,永遠充滿活力,很少感到累。後來被提拔做了領導,雖然不用像過去那樣耗費體力、事必躬親,可以坐在辦公室「勞心者治人」了,卻比做員工時還容易疲倦,這種轉變其實是精神緊張而導致自主神經紊亂造成的。
負責我們思考的是大腦皮質,它就是人體的「最高領導」,也直接管轄作為「下屬」的自主神經。思考太多的時候,大腦皮質就先疲勞了,被累糊塗了,於是開始遷怒,使作為下屬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本來該在天黑之後工作的副交感神經,卻在白天占了上風,於是就有了疲勞、慵懶等副交感神經興奮的表現。
如果拿現代人和以前的人比,現代人普遍像坐在領導位置的勞心者,因為現代人獲得的資訊太多了,欲望、雜念也就隨之增多,每天不斷地勞心,使他們的自主神經功能更容易紊亂,就給了副交感神經更多的占上風的機會,所以現代人會經常抱怨累。
我們可以來看看三個不知疲倦的例子:一個是孩子;一個是高僧;一個是有智力障礙或精神失常的人。
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成年人一定想要控制孩子的運動量,因為他們只要玩瘋了,就會忘記疲勞,甚至會過勞,把自己累壞。高僧也不知道累,他們風餐露宿,粗茶淡飯地雲遊四海,所謂「苦行僧」嘛,他們的身體都比常人結實,更是耐苦、耐勞。大腦受傷或失常,他們不僅沒有累的感受,甚至對身體的傷害也沒有感覺。
這三種人的共性就是,他們或者是「沒心」,或者是可以「不用心」,平常人隨時會動個不停的心思,對於他們是不存在的。
中醫的心,不全然是心臟,還包括思維
中醫的五臟很有意思,在心、肝、脾、肺、腎中,除了心之外,其他四臟都有帶「肉」之意的「月」部首的偏旁,這就說明,它們是有固定的器官所指,是形而下的存在。唯獨心,沒有「肉月」偏旁,這就說明,中醫的心,乃至中國人習慣中指的心,不全然是形而下的心臟,還包括形而上的思維,也就是負責思考的大腦皮質。
大腦皮質如果到了疲勞的狀態,就是一個人的「心累了」,就會「瞎指揮」,就會干擾身體的協調,人就感到包括疲勞在內的一系列不適。
有腫瘤研究者發現,在研究治療的腫瘤病人中,有的人先得了腫瘤,後來又罹患精神分裂症。這本來是雪上加霜的雙重不幸,卻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多年之後,同時被診斷患腫瘤但精神正常的人,大多因沒能戰勝腫瘤、熬過放化療的損傷而死亡;而那些瘋了的腫瘤病人,雖然精神依舊不正常,但他們的腫瘤卻意外地消失了。為什麼能有這個奇跡?就是因為精神分裂的人,沒有「心」了,他們的大腦皮質不能再像正常人那樣發愁、憂慮、哀傷、抑鬱,這些會直接影響身體功能的「瞎指揮」都不復存在,身體的本能便得以自然彰顯、自我修復,於是便有了我們心事重重時不可能出現的奇蹟。
絕症尚且如此,何況疲勞?所以,雖然我們不可能為了身體的存在,卻又想謀求思維的消失,也不太容易達到高僧的忘我、無心的狀態,但讓自己的心事少一點兒,遇事少動心,心就不會那麼累了,身體的累,自然而然也就消減了。
如果你總是感覺到疲勞,一定要搞清楚疲勞的根本原因,不要草率地用「慢性疲勞綜合症」或者「亞健康」來敷衍自己,以免疾病到來時措手不及。
對疲勞的忽視,最終可能釀成不可挽救的後患,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大部分會肝氣鬱、脾氣虛,治療的時候,需要攻補兼施。
疲勞就是身體準備請病假了
中醫學講「脾主肌肉」;因此脾氣一虛,從身體的橫紋肌到內臟器官的平滑肌,都會無力,疲勞自然是隨之而來的事。當我們為謀生、為學業而勞心過度時,脾氣會因此受損,胃口不好、口淡無味、肌肉無力等疲勞症狀便也出現了。
心理壓力過大、心氣虛的時候,就是大腦皮質這人體最高中樞失常時,它對自主神經的調節就會出問題,導致身體出現消極、抑制狀態的副交感神經占上風;和真正的勞累致虛相比,這種失調導致的疲勞,是種「閑出來」的疲勞。
累出來的疲勞
如果一個人始終處於迎接刺激的備戰狀態中,對身體會是極大的消耗。很多「過勞死」的人,生前就處於這種持續的緊張中,這種耗損引起的疲勞就是真病了,非重視不行,要休息,甚至要進補,抑制其興奮。比如心臟猝死之前,疲勞應該是最典型、最常見的前兆,它提示你心臟功能不支,沒力氣泵血,要休息了;如果這時候你去醫院做個檢查,可能就可以躲過一劫了。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將疲勞當回事,畢竟疲勞沒有突然摸到的腫塊或襲來的疼痛那麼直截了當指明疾病,所以很難引起大腦的重視。
疲勞是一種身體的感受,一出現就是在向大腦示警:「我病了,我累了,要請假幾天。」但是這種警報有真也有假。
真的疲勞,是身體確確實實被消耗
當一個人總是處於交感神經興奮的狀態時,就可能真的被累倒。我們習慣把很多不能確診的病症,歸結為「自主神經紊亂」。自主神經是會自作主張的,比如一個害羞的人,就算拼命控制自己「別臉紅、別臉紅」,也沒有用,他的自主神經總是把他害羞的一面,最快地暴露出來。自主神經是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自主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一般在白天值班,負責調動身體的興奮度,使人處於一種積極的應對狀態中,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出汗、口乾……你可以想像一下:開運動會賽跑時,站在起跑線上,等待那一聲發令槍響的感覺,肯定緊張得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那就是交感神經極端興奮的狀態。一個人必須要有這種可以興奮的能力,才能在危急時刻,調動全身潛能去應對,否則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有兩種人最容易受到疲勞的傷害
一種是習慣疲勞的「老病號」,他們的生活品質很差,甚至已經忘記了、不疲勞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一種是「初嘗疲勞的年輕人」,他們總覺得睡一宿覺就能解決問題,而他們尚且壯實的身體,也確實可以彌補疾病之初的身體損傷;但是對疲勞的忽視,最終卻可能釀成不可挽救的後患。
閑出來的疲勞
嘴裏沒味兒、口淡、疲倦、乏力等症狀,都是副交感神經功能偏亢的表現,同時也是中醫脾氣虛的表現。也就是說脾氣虛時,副交感神經是處於上風的,人就會想通過吃刺激性食物,來改變口淡的感覺。
嬌氣,一動就累,是閑出來的疲勞
報假警示的疲勞,就是閑出來的,看著是疲勞,其實是懶。這是因為本該在夜裏值班的副交感神經,在白天興奮了,就會使人變得慵懶和懈怠,提不起精神。但是這種懶也是神經失調的結果,也屬於一種病態。
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和交感神經的作用正好相反,它可以保持身體在安靜狀態下的生理平衡,一般在天黑之後工作。作用首先是使心跳減慢、血壓降低,促進肝糖原生成,儲蓄身體的能量,並且節省不必要的消耗……總之,人處於安逸、鬆懈、放棄競爭的狀態時,就是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的時候。
偏於「副交感神經興奮型」的人
有的人生來就有一種慵懶的氣質,生活中總是優哉遊哉的,在體質上可能會先天偏於「副交感神經興奮型」,他們很少像「交感神經興奮型」的人那樣激情洋溢、全情投入,他們的神經類型對身體能量天生就有一種保護和節約作用。但是,這並不能使他們減少疲勞感,原因是──當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很多神經遞質的分泌也隨著增加,人對疼痛、刺激的感受將變得更加敏感,身體的感受被無形放大,人變得很嬌氣,一動就累,提不起精神做事,早上很不願意起床……這些總是讓人和意志脆弱聯繫在一起的症狀,其實是體質問題,也可能是後天功能失調導致的偏頗,但都是因為副交感神經過於興奮所造成的。
在北京,喜歡川菜的人越來越多,貪的就是辣椒的刺激。很多人從我的另一本書《不上火的好生活》中,明白了辛辣可以上胃火的道理後,仍然告訴我:「就算冒著上火的危險,也還是抑制不住地想吃,而且越吃越辣,非此就不能解饞。」這種口味的變遷,和副交感神經占上風也有很大關係。為什麼脾氣虛、副交感神經占上風、感覺疲勞的人越來越多呢?這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勞心勞神、精神壓力大」,有很大的關係。
在中醫學五行中,「火」生「土」;心屬於火,脾屬於土,也就是說心是脾之母。勞心就要耗傷心血、心氣,心虛了,脾肯定也要受影響。所以當勞心過度時,比如要緊張地備考、要設法晉升到更好的位置,就要勞心,脾氣就會因此受損。首先會胃口不好、茶飯不思,繼而脾氣虛,副交感神經占上風的系列問題接踵而至,比如口淡、肌肉無力、疲勞等等。人們吃辣也好,在飲食中追求刺激也罷,都是本能地想通過味道的刺激,改變副交感興奮帶來的抑制和乏味,也糾正一下味覺的疲勞。
越有「心」越疲勞
孩子、智者和失智者,之所以不容易覺得累,就是因為他們或客觀或主觀地丟掉了心,沒有過分用腦,也就沒給上層領導瞎指揮的機會。不要小看這種擺脫領導瞎指揮的效果,不僅可以消除疲勞,有時甚至可以治癒絕症。
有些人,原來做普通員工的時候很壯實,永遠充滿活力,很少感到累。後來被提拔做了領導,雖然不用像過去那樣耗費體力、事必躬親,可以坐在辦公室「勞心者治人」了,卻比做員工時還容易疲倦,這種轉變其實是精神緊張而導致自主神經紊亂造成的。
負責我們思考的是大腦皮質,它就是人體的「最高領導」,也直接管轄作為「下屬」的自主神經。思考太多的時候,大腦皮質就先疲勞了,被累糊塗了,於是開始遷怒,使作為下屬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本來該在天黑之後工作的副交感神經,卻在白天占了上風,於是就有了疲勞、慵懶等副交感神經興奮的表現。
如果拿現代人和以前的人比,現代人普遍像坐在領導位置的勞心者,因為現代人獲得的資訊太多了,欲望、雜念也就隨之增多,每天不斷地勞心,使他們的自主神經功能更容易紊亂,就給了副交感神經更多的占上風的機會,所以現代人會經常抱怨累。
我們可以來看看三個不知疲倦的例子:一個是孩子;一個是高僧;一個是有智力障礙或精神失常的人。
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成年人一定想要控制孩子的運動量,因為他們只要玩瘋了,就會忘記疲勞,甚至會過勞,把自己累壞。高僧也不知道累,他們風餐露宿,粗茶淡飯地雲遊四海,所謂「苦行僧」嘛,他們的身體都比常人結實,更是耐苦、耐勞。大腦受傷或失常,他們不僅沒有累的感受,甚至對身體的傷害也沒有感覺。
這三種人的共性就是,他們或者是「沒心」,或者是可以「不用心」,平常人隨時會動個不停的心思,對於他們是不存在的。
中醫的心,不全然是心臟,還包括思維
中醫的五臟很有意思,在心、肝、脾、肺、腎中,除了心之外,其他四臟都有帶「肉」之意的「月」部首的偏旁,這就說明,它們是有固定的器官所指,是形而下的存在。唯獨心,沒有「肉月」偏旁,這就說明,中醫的心,乃至中國人習慣中指的心,不全然是形而下的心臟,還包括形而上的思維,也就是負責思考的大腦皮質。
大腦皮質如果到了疲勞的狀態,就是一個人的「心累了」,就會「瞎指揮」,就會干擾身體的協調,人就感到包括疲勞在內的一系列不適。
有腫瘤研究者發現,在研究治療的腫瘤病人中,有的人先得了腫瘤,後來又罹患精神分裂症。這本來是雪上加霜的雙重不幸,卻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多年之後,同時被診斷患腫瘤但精神正常的人,大多因沒能戰勝腫瘤、熬過放化療的損傷而死亡;而那些瘋了的腫瘤病人,雖然精神依舊不正常,但他們的腫瘤卻意外地消失了。為什麼能有這個奇跡?就是因為精神分裂的人,沒有「心」了,他們的大腦皮質不能再像正常人那樣發愁、憂慮、哀傷、抑鬱,這些會直接影響身體功能的「瞎指揮」都不復存在,身體的本能便得以自然彰顯、自我修復,於是便有了我們心事重重時不可能出現的奇蹟。
絕症尚且如此,何況疲勞?所以,雖然我們不可能為了身體的存在,卻又想謀求思維的消失,也不太容易達到高僧的忘我、無心的狀態,但讓自己的心事少一點兒,遇事少動心,心就不會那麼累了,身體的累,自然而然也就消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