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美容食補法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發現,人生活於自然界,是自然界組成的一部分,惟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調整自己的飲食作息,身體才能常保健康。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屬陽,秋冬屬陰。自然節氣也隨著氣候的變遷而發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因此,人們在春夏之時,要順其自然保養陽氣;秋冬之時,應保養陰氣,故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
古人更發現到,人體臟腑的功能運作與大自然的關係密切: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孔,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素問•六節臟象論》)
人體的五臟和四季之氣是相通的,「肝通於春氣」「心通於夏氣」「肺通於秋氣」「腎通於冬氣」那「脾」呢? 「脾通於長夏」,「長夏」是指三伏左右這段時間,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最潮溼的時候。
一年四季之氣與人體的五臟相通,在春季時是保養「肝」最好的時機。「肝」保養的好,可以反應在我們的指甲,光滑平整;也可以反應在筋脈,關節活動流利。對於女性來說,「肝」保養的好,內分泌代謝就正常,月經調和,經期規則,自然就會容光煥發,神采飛揚。
夏季是保養「心」的好時機,「心」保養的好,面色就紅潤光澤無斑,全身血脈充盈,精神好,體力好,頭腦也清晰。
秋季是保養「肺」的好時機,「肺」保養的好,毛孔開闔正常,不但可以使皮膚新陳代謝正常、膚質好,更可使皮膚擔當起人體免疫系統第一道防線的功能,讓疾病自然遠離。長夏時節是保養「脾」的好時機。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都要靠脾胃系統來吸收消化,轉化成人體所需的營養,供給全身養分。「脾」的功能正常,營養吸收代謝正常,我們的造血功能也才能正常。另外中醫常說的「脾濕」,就是脾胃功能損傷所造成,「脾」保養的好,運化水濕的功能正常,身體的水分利用代謝正常,就不會有溼氣滯留,也就不會有女性朋友常常煩惱的水腫問題。
冬季則是保養「腎」的好時機,「腎」保養的好,頭髮健康光澤茂密,骨骼也會強壯。而女性的生殖系統也與「腎」有關,「腎」保養的好,卵巢、子宮等生殖系統方面的問題自然少。
然而,如何順應一年四季的變化,以食補的方式來保養五臟達到美容的功效呢?
古人除了觀察到人體的五臟與四季之氣相通,又觀察到食物的氣味入於五臟,亦與四季之氣是一脈相通的。中醫學既利用這樣的特性來做日常保養,也用在了治病上。
「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脾主長夏……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肺主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腎主冬……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粟藿皆鹹。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利,或緩或急,或堅或邪,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素問•臟氣法時論》)
食物都有四氣五味,兩千多年前,人們就知道在不同的時節,利用食物不同的氣味來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和臟腑功能以保養身體或治病,所謂的四氣五味簡單解釋如下:一、四氣
四氣就是食物的四種性質,即「寒」「熱」「溫」「涼」,還有另外一種性質平和的稱為「平」性。不同性質的食物對人體有不同的功用。例如:綠豆、芹菜和西瓜等寒涼食物大多有清熱作用;而韭菜、辣椒等溫熱食物則大多有禦寒作用;大米、黃豆等平性食物,性質平和,則是各種體質的人都可食用。
二、五味
五味是根據食物的味道或功用,將食物分為「酸」「苦」「甘」「辛」「鹹」五味,另外還有一種味道不明顯的叫「淡」味。不同特性的食物對人體不同臟腑有特定的功用。酸味(包括澀味)食物有收斂止汗、止咳或止瀉作用;苦味食物有燥濕的作用;辛味食物有發汗解表作用;鹹味食物有滋補腎臟、軟化堅結或瀉下通便等作用;甘味食物有補益氣血,補助脾胃的作用;淡味食物有利尿袪濕的作用。
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體的生理變化,人體要能在這種變化中不生病且保持健康,飲食上就要依據四季二十四節氣的特點,掌握時機,利用當令食材以食補的方式來保養我們的五臟。這麼一來就能照顧好我們的頭髮、面容、指甲、皮膚、筋骨、血液循環,讓我們容光煥發、體態輕盈,達至健康美麗的效果。
一般來說,春季萬物生發向上,可用升補;夏季酷暑炎熱,宜用清補;秋季氣候涼爽,則宜平補;冬季氣候寒冷,適宜滋補。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發現,人生活於自然界,是自然界組成的一部分,惟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調整自己的飲食作息,身體才能常保健康。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屬陽,秋冬屬陰。自然節氣也隨著氣候的變遷而發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因此,人們在春夏之時,要順其自然保養陽氣;秋冬之時,應保養陰氣,故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
古人更發現到,人體臟腑的功能運作與大自然的關係密切: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孔,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素問•六節臟象論》)
人體的五臟和四季之氣是相通的,「肝通於春氣」「心通於夏氣」「肺通於秋氣」「腎通於冬氣」那「脾」呢? 「脾通於長夏」,「長夏」是指三伏左右這段時間,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最潮溼的時候。
一年四季之氣與人體的五臟相通,在春季時是保養「肝」最好的時機。「肝」保養的好,可以反應在我們的指甲,光滑平整;也可以反應在筋脈,關節活動流利。對於女性來說,「肝」保養的好,內分泌代謝就正常,月經調和,經期規則,自然就會容光煥發,神采飛揚。
夏季是保養「心」的好時機,「心」保養的好,面色就紅潤光澤無斑,全身血脈充盈,精神好,體力好,頭腦也清晰。
秋季是保養「肺」的好時機,「肺」保養的好,毛孔開闔正常,不但可以使皮膚新陳代謝正常、膚質好,更可使皮膚擔當起人體免疫系統第一道防線的功能,讓疾病自然遠離。長夏時節是保養「脾」的好時機。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都要靠脾胃系統來吸收消化,轉化成人體所需的營養,供給全身養分。「脾」的功能正常,營養吸收代謝正常,我們的造血功能也才能正常。另外中醫常說的「脾濕」,就是脾胃功能損傷所造成,「脾」保養的好,運化水濕的功能正常,身體的水分利用代謝正常,就不會有溼氣滯留,也就不會有女性朋友常常煩惱的水腫問題。
冬季則是保養「腎」的好時機,「腎」保養的好,頭髮健康光澤茂密,骨骼也會強壯。而女性的生殖系統也與「腎」有關,「腎」保養的好,卵巢、子宮等生殖系統方面的問題自然少。
然而,如何順應一年四季的變化,以食補的方式來保養五臟達到美容的功效呢?
古人除了觀察到人體的五臟與四季之氣相通,又觀察到食物的氣味入於五臟,亦與四季之氣是一脈相通的。中醫學既利用這樣的特性來做日常保養,也用在了治病上。
「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脾主長夏……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肺主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腎主冬……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粟藿皆鹹。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利,或緩或急,或堅或邪,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素問•臟氣法時論》)
食物都有四氣五味,兩千多年前,人們就知道在不同的時節,利用食物不同的氣味來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和臟腑功能以保養身體或治病,所謂的四氣五味簡單解釋如下:一、四氣
四氣就是食物的四種性質,即「寒」「熱」「溫」「涼」,還有另外一種性質平和的稱為「平」性。不同性質的食物對人體有不同的功用。例如:綠豆、芹菜和西瓜等寒涼食物大多有清熱作用;而韭菜、辣椒等溫熱食物則大多有禦寒作用;大米、黃豆等平性食物,性質平和,則是各種體質的人都可食用。
二、五味
五味是根據食物的味道或功用,將食物分為「酸」「苦」「甘」「辛」「鹹」五味,另外還有一種味道不明顯的叫「淡」味。不同特性的食物對人體不同臟腑有特定的功用。酸味(包括澀味)食物有收斂止汗、止咳或止瀉作用;苦味食物有燥濕的作用;辛味食物有發汗解表作用;鹹味食物有滋補腎臟、軟化堅結或瀉下通便等作用;甘味食物有補益氣血,補助脾胃的作用;淡味食物有利尿袪濕的作用。
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體的生理變化,人體要能在這種變化中不生病且保持健康,飲食上就要依據四季二十四節氣的特點,掌握時機,利用當令食材以食補的方式來保養我們的五臟。這麼一來就能照顧好我們的頭髮、面容、指甲、皮膚、筋骨、血液循環,讓我們容光煥發、體態輕盈,達至健康美麗的效果。
一般來說,春季萬物生發向上,可用升補;夏季酷暑炎熱,宜用清補;秋季氣候涼爽,則宜平補;冬季氣候寒冷,適宜滋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