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生活不上火,身體不發熱
——從此邁入一個清涼的世界
春季乾燥擾人,夏季暑熱襲人;秋季燥邪傷人,冬季暖氣烘人。
人們一年四季都要遭受各種燥、熱的侵害,每天為了生活忙忙碌碌,因應酬而觥籌交錯、因工作而加班熬夜,加上生活大小瑣事接二連三,有時難免會著急、上火。若沒有適度的生活節奏,飲食又難以清淡有節,偶爾再加上傷風感冒或病毒感染性的發燒,實在令身體難以負荷。
平時總有人和我抱怨,今天聽這個說:「胃火難受,燒得人除了喝冷飲,什麼都不想吃!」;明天聽那個說:「我家小孩子老是發燒,發燒就哭鬧,一哭就一夜,每隔幾天就要打點滴吃藥,怎麼辦才好?」;後天又聽到鄰居說:「我老爸七十多歲了,火氣還是那麼大,一發脾氣肝火就上來,頭暈目眩,真是讓人生氣又心疼!」其實說到底,這是一個容易讓人發熱上火,容易讓人發燒的時代。
誰不希望自己活在一個清涼的世界裡,享受著春花秋月夏風冬雪呢?害怕上火、遠離發燒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一個不大不小的夙願。
上火、發燒其實是中醫裡常見的兩個病症,會出現口乾舌燥、頭暈目赤、身熱不適、小便短赤、五心煩熱、喉嚨痛、牙齦紅腫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外感六淫邪氣入侵、飲食不當、情緒失控、慾火上升、病毒感染等造成體內陰陽失調的結果。《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生命的根本在於陰陽兩氣的協調──陰陽平衡,陰陽失衡就要生病。病無大小,有病就要調理醫治。
發燒就要及時清熱
無論表熱、裡熱,還是虛熱、實熱,只要辯證施治,或是熱者寒之,或是釜底抽薪,或是揚揚止沸,總有辦法去除熱證。在發熱期間,只要保持舒暢心情,學會照顧自己,積極採取清熱措施。
上火就要趕緊去火
無論臟腑之火、三焦之火,還是虛火、實火之分,只要合理飲食,多吃清熱去火、滋陰生津的食物,平時多飲水,生活規律,克服急躁等不良情緒,保持一個平靜自然的心情,搭配用藥就能抵抗上火。
人生好比一條快樂探知的旅之路,時間如同一道多采多姿的風景線,在不緊不慢的步伐中,要珍惜每天的晨曦落日,不學會放輕鬆就永遠是個大忙人,不學會調養就終要為疾病所累。清熱去火是門學問,正所謂求醫不如求己,只要學會了,就能更好地關愛家人的健康,甚至幫助周圍的人。
願清涼與歡樂同在,讓健康與歲月同往!
生活不上火,身體不發熱
——從此邁入一個清涼的世界
春季乾燥擾人,夏季暑熱襲人;秋季燥邪傷人,冬季暖氣烘人。
人們一年四季都要遭受各種燥、熱的侵害,每天為了生活忙忙碌碌,因應酬而觥籌交錯、因工作而加班熬夜,加上生活大小瑣事接二連三,有時難免會著急、上火。若沒有適度的生活節奏,飲食又難以清淡有節,偶爾再加上傷風感冒或病毒感染性的發燒,實在令身體難以負荷。
平時總有人和我抱怨,今天聽這個說:「胃火難受,燒得人除了喝冷飲,什麼都不想吃!」;明天聽那個說:「我家小孩子老是發燒,發燒就哭鬧,一哭就一夜,每隔幾天就要打點滴吃藥,怎麼辦才好?」;後天又聽到鄰居說:「我老爸七十多歲了,火氣還是那麼大,一發脾氣肝火就上來,頭暈目眩,真是讓人生氣又心疼!」其實說到底,這是一個容易讓人發熱上火,容易讓人發燒的時代。
誰不希望自己活在一個清涼的世界裡,享受著春花秋月夏風冬雪呢?害怕上火、遠離發燒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一個不大不小的夙願。
上火、發燒其實是中醫裡常見的兩個病症,會出現口乾舌燥、頭暈目赤、身熱不適、小便短赤、五心煩熱、喉嚨痛、牙齦紅腫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外感六淫邪氣入侵、飲食不當、情緒失控、慾火上升、病毒感染等造成體內陰陽失調的結果。《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生命的根本在於陰陽兩氣的協調──陰陽平衡,陰陽失衡就要生病。病無大小,有病就要調理醫治。
發燒就要及時清熱
無論表熱、裡熱,還是虛熱、實熱,只要辯證施治,或是熱者寒之,或是釜底抽薪,或是揚揚止沸,總有辦法去除熱證。在發熱期間,只要保持舒暢心情,學會照顧自己,積極採取清熱措施。
上火就要趕緊去火
無論臟腑之火、三焦之火,還是虛火、實火之分,只要合理飲食,多吃清熱去火、滋陰生津的食物,平時多飲水,生活規律,克服急躁等不良情緒,保持一個平靜自然的心情,搭配用藥就能抵抗上火。
人生好比一條快樂探知的旅之路,時間如同一道多采多姿的風景線,在不緊不慢的步伐中,要珍惜每天的晨曦落日,不學會放輕鬆就永遠是個大忙人,不學會調養就終要為疾病所累。清熱去火是門學問,正所謂求醫不如求己,只要學會了,就能更好地關愛家人的健康,甚至幫助周圍的人。
願清涼與歡樂同在,讓健康與歲月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