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序一】醫生能陪你走多遠?
任之堂每天過來的患者,他們的病不少都是疑難雜症,而且是全國各地求醫無果的,這樣的患者往往都很難治。
余浩老師常對我們說,常規的路子對他們來說走不通,我們要另闢蹊徑,調氣機升降,調臟腑,治疾病的因,而不是治疾病的果,不要被這些症狀迷惑了。同時也要治觀念,這些人往往都有錯誤的養生習慣,要讓他們從誤區中走出來,而不僅僅是開方治病。
就這樣,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老師一邊幫患者診病,一邊告訴他們要忌些什麼。
你不能吃水果了,越吃子宮越長肌瘤。
你不能再喝牛奶了,越喝你結石越重,越吃越拉肚子。
你不能吃雞蛋了,越吃肝膽越堵,吃到你膽囊發炎、膽結石。
你不能吃下火藥了,越吃越上火,到最後沒火了。
你不能喝酒了,越喝肚子越大,喝到你長脂肪肝。
你不能晚上跳舞了,越跳身體越虛,越跳骨頭越脆。
……
而患者聽到大都會反問道,水果不是美容的嗎?不是說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強壯一個民族嗎?不是說上火發炎就用清熱藥嗎……。
於是老師不厭其煩地解釋說:水果生冷傷人陽氣,水果大都是寒涼的,很多水果都不是當季的,很多水果都含有殘留農藥,水果保存也要上藥……。
每天老師光在講飲食養生禁忌上就花了大半的時間,每天都說得口乾舌燥的,每天都在重複著幾乎同樣的話題。
學生們都很不理解地說:老師,您就少說兩句吧,他們聽得進去就聽,聽不進去就不要再講了,這樣下去您也要累垮的。
老師笑著說:既然當醫生,就要對每一個病人負責,要讓他們知道生病的源頭,這些致病原因往往都是人們覺得理所當然毫無問題的,而這些要讓他們明白、接受就沒那麼容易了,所以我們要耐心地同他們解釋。
你們想想,偶爾吃一些水果,對身體影響不大,但如果天天吃,那要損耗多少陽氣啊!而且很多東西,譬如牛奶、水果、雞蛋、肉類,這些如果吃多了,人體氣機就要受阻,腸道就會不通暢,不通暢就會積累毒素,這就是很多病的因啊。
其實大家可以吃得更簡單更樸素點的,青菜米飯就夠了,我現在每頓就吃一小碗飯,吃幾口青菜,工作量也挺大的,但也不覺得缺乏什麼營養,還照樣臉色紅潤,精力旺盛。
這說明養生不是要多加多少營養,不是用加法,而是要用減法,要減少消耗,減少攝入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這樣你身體的氣機才能流通起來,你的血液才會乾淨,你的神志才能清明,你的身體才能健康。
聽著老師略帶沙啞的聲音,看著老師天天為了病人苦口婆心地說著,有時常常在病人的反問和詰難下,還是耐著心性為病人釋疑,為了什麼?為的就是讓病人能走出這些養生的誤區,擺脫錯誤的觀念,因為如果一直誤下去,就意味著他們的病不可能從根本上治好。
老師說,許多大眾都以為是對的養生觀念,我們通過中醫的辨證,通過近年來大量的臨床驗證,發現這些時行的觀念大都有問題,會造成很多時代病。這些觀念很多已經是深入人心了,但我們還是要盡最大努力告訴大家,爭取更多的人明白什麼才是正確的養生觀。
有一天,當老師看完病人時,嘆了口氣道:這樣講下去,能夠勸導的僅僅是少數病人而已,絕大部分人還是生活在錯誤的觀念的指導之下。就算是有最好的中醫中藥,但是這萬病之源未除,病根就始終還在。看來,我們是需要把這些東西總結出來,公之於世,讓更多人能看到。
老師的心始終牽掛著病人,希望他們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活著,這就是老師對病人的態度,而直到前段時間我們才深切體會到。
那一天老師跟我們講醫者父母心的道理。他說,生過小孩的人都知道,小孩子剛剛出生,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得照看著,餵奶,換尿片,睡覺,蓋被子等等,時刻都要看護著,等到兩三歲時就可以放寬點,但也不能離開父母的視線,怕走丟,或掉進水裡,接觸危險物什麼的,也要時刻提防著,後來到孩子去幼稚園,小學……最後長大成人,工作……。
父母陪著孩子走過大半輩子,給予他們成長的資源,同時也把自己一生的經驗教訓傳授給他們,讓他們能明辨是非,克服困難。
醫生與病人也是這個關係,醫者父母心,醫生對待病人,就要像父母對待子女一樣,不但要拉他們一把,而且還要告訴他們養生的準則,生病的根源,這樣才能治好病,才能做個合格的醫生。
那天老師用自己的親身體會給我們講醫者的態度,那便是父母心啊,從此以後,我們對待病人的態度就真正地變了。
老師說,病人過來找你,不僅僅是來治病的,更是要搞清楚他們為何得病,醫生有責任有義務告訴他們,這也是我們為何要辦健康諮詢活動,寫養生迷思的原因所在。
當時百二河旁邊翠綠的柳樹正迎風搖擺著,老師站在河岸上,指著河水說道,我們只是這時間長河的一滴水而已。你看黃帝、岐伯、扁鵲、張仲景、孫思邈,到近代的張錫純、劉渡舟,還有剛剛仙逝的李可老中醫,都是令人崇敬的,他們已經走了,而我們也會離開這個世界。
老師問我們,醫生能陪病人走多遠呢?
我們沉思了一下說,您不是時常告訴我們,醫生只是幫病人度過一個坎而已,只是幫病人修理一下,調整一下方向盤,我們能陪他們的時間極短。
老師點頭說,我們能陪病人走的路確實極短,但是我們要通過我們正確的養生理念讓他們之後走得更健康更遠,而不是讓病人依賴醫生,只知治病,不知防病。
老師手中拈了條柳枝說,就像這柳枝一樣,一歲一枯榮,我們的生命是跳脫不出這時間的規律的,留不住,帶不走,那我們能留下些什麼呢?
我們望著那柳條,想到那句話「手中甘露常遍灑」,這灑的不是什麼不死藥,灑的是智慧水啊!
老師接著說,對,是智慧,是精神,是文化,是正確的養生觀,就像這柳條,象徵著綠色,春天,溫暖,一股生生之氣,而我們醫生就是要讓我們的精神化成一股春風,吹遍大江南北。
老師的一番話,點醒了我們,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是鑽研醫術,忘了思考這萬病之源,忘了生病的因,我們老是撲在這果上,而病人也是這樣疲於奔命。於是病人就越來越依賴醫生,希望醫生能治根,而醫生也以為有病治病,理所當然,但為什麼病人的病老是治不好治不完呢?
病人不斷地換醫生、醫院,而醫生、醫院也不斷地換思路換設備,但病始終還在,有些還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難纏,這是為什麼呢?
是養生迷思,是觀念錯誤。
老師說,養生誤區、偏見遠遠比無知更可怕,你的觀念錯誤就可能讓你一直錯下去,離健康越來越遠。就算是再高明的醫生,再好的醫院,再先進的設備、藥物都沒有用。就像你想美容,就拼命吃水果,越吃臉色越蒼白,吃到手腳冰涼,吃到脾胃虛寒,吃到臉上長痤瘡,吃到子宮長肌瘤……
但你卻始終不明白,原來你一直堅持的東西,就是你的──萬病之源,就是「你所不知道的養生迷思」啊!
柳樹依然迎風搖曳著,老師凝視著前面的百二河,仿佛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融入時間的長河之中。
看著老師那寬厚的肩膀,他手中依然拈著那根柳枝,迎著太陽,閃閃發光。我們腦中突然閃過一句話:
醫生能陪你走多遠?
我們希望是,一千年,一萬年!
──陳創濤二0一三年十月十八日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