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摘文1

● 正確排寒治萬病

﹁排寒療法﹂對於慢性身體不適,香港腳、皰疹及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或皮膚病,不孕症及經期不順等婦科疾病,暗沉、細紋及白髮,腰痛,憂鬱症及失眠,所有癌症、失智症等各種疾病都有效果,幾乎可以說是﹁治萬病﹂。

只要體質調整好,肌膚就會變得光澤美麗,同時體重減輕、睡眠良好,身體也變得不容易疲倦。

● 「頭涼腳暖」和「八分飽」

不管是電視節目或健康雜誌,都不斷地宣傳著各種健康法或健康食品的效果。我和我女兒也經常收到各地寄來的求助信件或Email,詢問﹁這種治療法有用嗎﹂或「這個健康食品效果如何」等等。甚至還有人看過我的書後,跑來問道:﹁我覺得排寒療法太麻煩了,可以這樣嗎︙︙﹂我必須提醒大家,排寒療法和坊間其他的健康法、飲食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沒辦法隨便與其他方法互相摻雜或混為一談。

例如,排寒療法的兩個原則是﹁頭涼腳暖﹂和﹁八分飽﹂,它們其實是自古就流傳下來的健康要訣,但現代人都被一堆不知所謂的流行情報給迷惑,反而對老祖宗的智慧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沒有人願意實行。

說是﹁八分飽﹂,其實更確切地說,是在細嚼慢嚥30 分鐘後,腹部會開始產生飽足感,這時就代表最適量,這是我長年親身試驗後所得到的結果。一旦出現飽足感,最好立刻停止進食。此外,吃東西時,最忌諱的就是對食物毫不感恩,只顧狼吞虎嚥。如果是這樣的飲食方式,最好只吃五分飽或六分飽比較好。因為吃飯狼吞虎嚥,就很難產生飽足感,經常一不小心就吃太多。

而大部分的疾病,都起因於飲食過量。狼吞虎嚥,就代表幾乎沒有咀嚼,這樣會造成消化吸收出現問題,導致身體無法獲得營養。如果沒有時間慢慢花30分鐘吃東西,我的建議是暫時﹁斷食﹂。﹁斷食﹂可以幫助內臟排毒。

※ 以上資料摘自《百病起於寒》/方舟文化出版摘文2

● 吃太飽會致癌?

吃太飽,也就是飲食過量,無論在任何一種醫學中都是被禁止的。飲食過量會產生惡性膽固醇,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導致血液變濃稠。如果堆積於血管壁中的膽固醇過多,就會使血管喪失彈性,此時血管功能會遭到破壞,血液流通會受到阻塞。此外,這種膽固醇不只會變成皮下脂肪,也會堆積在骨髓及內臟之中。這麼一來,血液就無法充分運至身體的四肢末稍,血壓就會因此變高。有時因寒氣導致血管收縮,身體會暫時提高血壓,這時若再因為飲食過量使血壓提升,身體就會出問題。大家一定要記得,無論是寒氣或飲食過量都會讓血液循環變差,使病情加重︵這不是要大家去依賴降血壓藥,那一點意義都沒有︶。

一旦血液循環變差,動脈就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及氧氣,靜脈也無法排出老廢物質及二氧化碳。這種狀況繼續惡化下去,細胞就會產生變異,最後形成癌細胞。

拆開﹁癌﹂這個字,是「疒」中有「品」及「山」,可以解釋為﹁品多如山易致病﹂。我們都知道,癌症患症就算補再多,也不太會變胖,因為他們攝取進去的營養全都被癌細胞給奪走了。為了幫癌症患者補充體力,所以拼命要他們吃東西,結果全都補到了癌細胞上頭,使腫瘤越養越大。所以,應該採取堅壁清野的方式,也就是盡量不吃東西,幫助身體排毒。這麼一來,癌細胞吸收不到養分會逐漸變小,也會讓之後的治療變得更容易。

人體細胞原本就具有致癌的遺傳因子,體內隨時都在生成癌細胞,只是在一般的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消滅這些癌細胞,不至於形成惡性腫瘤。因此,就算在體內發現癌細胞也不用恐慌,只要進行排寒療法,提升體溫、注意不要飲食過量,並加強全身血液循環即可。只要斷絕致癌因子,癌細胞自然就會消失。但如果不去除根本,只是將形成的腫瘤割除,或用抗癌劑、放射治療來治療,就算暫時成功也容易復發。長期以來,人類為了治療癌症不知試過多少治療法及藥物,卻都沒有成功,其實最根本的方法還是保持身體健康,杜絕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的機會。

※ 以上資料摘自《百病起於寒》/方舟文化出版

摘文3

排寒實踐法②春‧夏‧秋‧冬

①五臟變化與季節有密切關係
②夏天更要注意排寒
③只有消化器一年排四次毒● 春季:萬物萌芽袪肝毒

五臟六腑與季節有很深的關係,春主肝臟、夏主心臟、秋為肺臟、冬主腎臟,皆在對應的季節進行活躍的排毒︵參照P???︶。

春季是肝臟排毒的時期,這個解毒器官會在此時變得活躍,因此春季也可稱之為﹁解毒之季﹂。肝臟如果不好,人就容易暴躁易怒︵變得有攻擊性︶;一旦毒素移轉到腎臟,就會轉而變得膽怯恐懼;要是腎臟積毒過深再轉往肺部,整個人就會變得悲觀厭世;最後毒素侵入消化器官,會讓人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對性格全是負面的影響。

因此,這段期間特別容易造成精神疾病復發,必須注意。排寒可以改善症狀,只要記得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排寒的習慣,就不用擔心了。

春季有很多人因為季節變化及花粉的關係,出現鼻子過敏或發炎等症狀,俗稱﹁花粉症﹂,其實這個花粉症也是排毒的症狀之一。

在寒冷的冬季中,一般人只會在房間內開暖氣或電熱器,不會使用電風扇,因此空氣不流通,熱氣只會全部堆積在上方,讓足部在整個冬季都處於受寒的狀態,導致寒氣入侵人。春天出現的花粉症,就是身體在排毒。

因此,不要將花粉症視為大敵,發癢、打噴嚏、流鼻水及眼睛紅腫等症狀,都可以幫助我們排出毒素。花粉只是身體用來引發症狀的媒介,好讓我們排出積蓄整個冬天的毒素而已。

同時,也不要因為天氣寒冷,就一直坐著不動,待在讓足部發冷的空間裡大吃大喝,讓身體累積更多毒素。由於身體會在病症變得沉痾難癒、重病纏身之前,就會提前反應、拼命排毒,因此就算排毒的症狀再難過、再不舒服,也不要用藥物抑制,就讓身體盡情將毒素完全排除乾淨吧!接著,只要注意飲食、小心排寒,這些惱人的症狀很快就會康復。

● 夏季:努力排寒解心毒

夏季是心臟排毒的時期。有人喜夏、有人苦夏,這跟器官的健康狀況有關係,對於有心臟病或消化器官疾患、肥胖問題的人來說,夏季是極為辛苦的時節。如果身上有這些病症,就要比平常更加頻繁排寒,增加半身浴及足湯的時間、加厚多層襪,最好還能用熱水袋持續幫足部保溫。我國的夏季既悶熱又潮濕,消化器官又特別容易受到濕氣影響,一旦那裡累積過多毒素,就會轉而攻擊腎臟,同時往心臟尋求幫助,但心臟這時正在排毒,因此無法接納毒素。很多人因為苦夏食欲不振,擔心健康會出問題,其實為了心臟著想,夏季反而不要吃太多東西比較好。

這麼一來,所有從消化器官移轉出來的毒素就會跑到腎臟,而腎臟又是所有人體器官中最懼寒氣的。如果因為是夏季,就光著腳不穿多層襪,會讓腎臟累積毒素,一旦腎臟累積過多毒素,就會轉而攻擊心臟,並往肺臟尋求幫助,更嚴重會導致﹁熱傷風﹂或脫水,讓身體藉此排毒,因此要小心。

同時,夏季的強烈陽光會讓上半身過熱,導致足部變得比其他季節更易被寒氣侵入。因此,即使是夏季也要穿上多層襪,幫足部排寒,不過上半身可以穿得涼爽一點。

在夏季這個時期,血液循環會變良好,內臟功能也變得活躍,讓身體排出大量汗水,這是身體排毒的方式,因此盡量多流汗比較好。最好可以穿上容易吸汗的衣服,並且經常更換。

此外,夏季有許多中暑死亡的案例,這是寒氣從裸露的足部入侵,使全身慢慢被寒氣侵襲,身體無法藉由排汗調節體溫,導致上半身變得越來越熱,血液溫度變得過高,最後損害腦部。大腦細胞一旦處在超過40度C的高溫,就會失去功能,導致中暑昏迷。

日本人一到夏天就愛食用麵線及麥茶,大麥對於心臟之母﹁肝臟﹂很有幫助,若肝臟功能旺盛,心臟也會為之受益,因此自古就被前人引入飲食之中。

● 秋季:結實纍纍清肺毒

秋季是肺臟排毒的時期。肺臟會在這時努力排毒,讓身體不致生病,從喉嚨及鼻子以咳嗽、流鼻水等方式排出累積的毒素。因此,即使症狀不會像春季那麼嚴重,但也會出現過敏的現象。

這個時期可以藉由腹式呼吸︵P???︶保養肺部。從鼻子吸氣,用鼻腔幫空氣加溫加濕,保護畏乾怕冷的肺臟;吐氣時要悠長平穩,趁機排出毒素。不習慣的人可能有些困難,一旦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會使用了。

肺臟在西醫當中只被當成呼吸器官,但在中醫裡,它卻和大腸、皮膚、體內所有內膜及黏膜都有密切關係。由於肺臟、大腸及皮膚兼具排泄機能,因此經常便秘或拉肚子、出現皮膚病,都代表肺部及大腸功能不好。此外,秋季特別需要著重排毒,很多人在這段時期會長期腹瀉或長濕疹,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症狀會持續到所有毒素都被排除乾淨才會痊癒。很多人會在秋季初期發燒,原因就在夏季期間吃了太多甜食或水果,以及過度曝曬導致過熱,或游泳玩水導致寒氣入侵,嚴重的話可能持續幾週、甚至幾個月,讓人以為自己得了什麼可怕的疾病。

這時如果服用退燒藥強制退燒,即使熱度降低,寒氣仍然積蓄在體內,身體為了維護生命機能,之後又會再次造成發燒。因此,不要一發燒就依賴退燒藥,盡量使用半身浴退燒;另外,穿多層襪保溫對退燒也很有效果。只要將體內的寒氣排除出去,熱度自然就會降低。

秋季也是稻米的豐收期,各種作物結實纍纍,讓人食欲大開。在這個美食之秋,也要注意不要飲食過量,記得細嚼慢嚥,細細品嚐季節美味吧!

● 冬季:休養生息排腎毒

冬季是腎臟排毒的時期。由於腎臟與骨骼有很密切的關聯,因此要小心骨頭出現問題。有人會在這時期跌倒骨折,與其說是寒冷的關係,不如說是腎臟排毒導致的結果。在冬季期間,腎臟功能會變得活躍,從而排除累積的毒素,可能會出現腰痛、腰部冰冷或全身關節痛等症狀,這些都是和腎臟有密切關聯的部位。一旦出現這些症狀,不等到腎臟排毒完成、恢復健康,就會不斷地再次復發。

此外,冬季也很容易罹患感冒,可以多泡半身浴及使用熱水來預防。由於感冒病毒喜好寒氣及乾燥,因此要盡量幫助身體保溫並保濕。

由於維他命C對預防感冒有幫助,許多人會攝入各種水果,但水果會讓身體寒,因此最好選擇能提升體溫的食物來補充維他命C,例如綠茶、海藻類及根菜類等,不過要記得適量,不必刻意攝入過多。比起補充一堆維他命C,幫足部保溫反而更有幫助。

若罹患感冒會食欲不振,這時不需要勉強進食,就讓消化器官休養生息吧!由於粥類不需咀嚼、很好入口,一不小心就會吃太多,因此不建議在感冒時食用。如果想吃東西,不要選擇粥類,可以選擇普通白飯,在口中慢慢咀嚼成粥狀再吞下,這樣不但對消化器官有好處,也可避免吃太多。

罹患感冒或流感時,也要努力排寒,那也是排毒的方式之一。

在極度乾燥的冬季,肺功能會變得低下,二氧化碳等廢物就會形成肺毒,肺臟為了排毒會產生劇烈咳嗽。這時千萬不要用藥物去抑制,會破壞排毒的效果,最好盡情地咳個痛快,將肺毒排乾淨。只要足部有好好保溫,就算咳得再劇烈也不會過度消耗體力,更不會造成支氣管炎及肺炎。皮膚和肺臟關係甚深,因此也會在這個時候排毒。一般所謂的﹁冬季癢﹂除了因為乾燥之外,也有一部分是皮膚在排毒,另外像異位性皮膚炎中的乾性濕疹也容易在這個時節發作。

● 消化器一年排四次毒

日本有所謂的﹁土用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土﹂,源自於中國的天干地支及五行。日本的﹁土用期﹂一年有4次,大約是立春︵2月3日左右︶、立夏︵5月5日左右︶、立秋︵8月8日左右︶、立冬︵ 11月8日左右︶的前2週。

﹁土﹂主消化器官,因此處在季節轉換期的﹁土用期﹂,就是消化器官的排毒期間。其他的臟器1年只要排1次毒,消化器官卻需要4次,由此可看出飲食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有多大。在季節當中辛勤工作的胃及胰臟,為了替下個季節做準備,會在土月期一口氣將累積的疲勞物質等毒質排出體外。很多人會在季節轉換的時候生病,就是因為消化器官不好,導致出現感冒、發燒、腹瀉、嘔吐、胃痛、食欲不振或倦怠等症狀。但也有些人的消化器官沒事,心臟或腎臟卻出現症狀,這是消化器官的毒素跑到心臟或腎臟去了。

如果是心臟,會出現高血壓、腦溢血或腦血栓等血管方面的症狀;若是肩膀或手腕︵左側較多︶出現疼痛或麻痺,就是消化器官及心臟的毒素移轉所引起的。

如果是腎臟,會在鼻子、耳朵或腰椎︵閃到腰︶等相關部位出現症狀,造成耳鳴、重聽或流鼻血。如果在季節轉換時生病了,也不要著急,只要注意不要飲食過量並認真排寒,就能幫助身心恢復平衡,重獲健康。

摘文4如何因應「瞑眩反應」

①排寒療法根源自中醫
②瞑眩反應不是惡化
③瞑眩反應是必經難關

很多人都把排寒療法當成﹁健康法﹂的一種,但它不是健康法,而是一門特別的﹁排寒醫學﹂,這樣說或許比較容易讓人理解。

或許有人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它和中醫有什麼不同?﹂在中國悠久的中醫史裡,有一派專攻﹁汗、吐、下﹂三法,那就是排寒醫學的起源。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當權者對治療法的要求越加刁鑽任性,當皇帝要御醫﹁治好他的頭痛﹂,如果御醫敢回答﹁那是排毒,請陛下忍耐﹂,可是會被砍頭的。漸漸地,中醫就從原本積極的﹁排毒外放﹂,變為﹁壓抑症狀﹂的保守治療。因此,大家可以將排寒療法視為不同以往中醫的﹁另類醫學﹂。經常有人問我:﹁排寒療法如果搭配針灸及中藥,效果會不會更好?﹂雖然不是不行,但一有不慎,排毒過程就很可能受到影響,因此要特別小心,最好還是用排寒療法直接將體內毒素全部排除乾淨。

● 瞑眩反應不是副作用

生病的時候,身體的本能會失常,導致排毒功能降低。但是,一旦開始排寒,身體機能就會慢慢恢復正常,同時啟動自然良能,讓知覺變得敏感。這時如果足部受到寒氣入侵,馬上就會感到寒冷,不自覺想多穿幾雙襪子;或是稍微吃過多,就會胃痛或是想吐。有人則是一不舒服,皮膚就會長濕疹,這表示其體內毒素主要經由皮膚排出,因此會出現嚴重搔癢、膿胞或發炎等症狀。

這種﹁體質開始好轉便產生的短暫劇烈症狀﹂,就是﹁瞑眩反應﹂。現在,我們來想像一下體內累積了滿滿﹁10﹂的毒素,接著又多出了﹁5﹂的新毒,由於身體已經容納不了,這多出來的﹁5﹂就會變成病症發作,而體內還是有滿滿﹁10
﹂的毒素。而瞑眩反應,則是身體將﹁10中之5﹂,也就是一半的毒素利用症狀排出的情況,雖然同樣是﹁5﹂的嚴重程度,但卻不是生病,只要等剩下的﹁5﹂也排除乾淨,身體就能完全恢復健康。

一邊是真的生病,症狀會逐漸加重;一邊是瞑眩反應,症狀會慢慢好轉,兩者乍看之下雖然相像,事實上卻完全不一樣。生病所發作的症狀會讓人痛苦不堪,失去體力;瞑眩反應卻會讓人身體越來越輕快,臉色也會變好。

但是,如果一直以為自己﹁狀況惡化﹂而擔心不已,反而會因心理作用導致真的出現重病感,讓身體不適,因此不要被瞑眩反應的症狀影響,繼續努力排寒就好。

● 排寒的奇症怪狀—


【意想不到的狀況】
有些人的瞑眩反應很弱,甚至完全沒有瞑眩反應,因此大家不需要太擔心。每個人的瞑眩反應都不同,但這表示排寒療法確實出現效果,才會讓身體的排毒反應越來越強,因此不用驚慌,只要記得﹁這代表病情越來越好﹂,慢慢讓身體排出毒素吧!

※瞑眩反應較常見的症狀可參考P.155

【防毒作用】
如果出現口內炎、牙周病或牙痛等問題,代表消化器不好,身體為了避免病患攝入不好的食物、累積毒素,才出現這些症狀。● 排寒的奇症怪狀—

【半身浴有助排毒】
半身浴和﹁頭涼腳暖﹂的狀態一樣,都是排毒的最佳手段。參照左表即可明白,除了排汗以外,毒素還會以何種形式排出體內。

【半身浴時要隨機應變】
半身浴的基本姿勢是上半身及手臂要放到外面散熱,但如果雙手或手臂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可以將這些部位泡到熱水裡輕輕按摩搓洗,這樣能排出皮膚裡的毒素,不必擔心患部會被水中的細菌感染。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