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試閱】
▏【體質天註定,生活習慣決定下半生健康】 ▏
我曾試想:古代養生名家若生活在現代都會,會選擇哪一種養生方式?
「喝純淨的山泉水?」事實上很難喝到。
「吃無毒的飲食?」真能樣樣有機?
「吸乾淨的空氣?」現在動不動就紫爆、PM2.5充斥吐納之間。
又或者是上健身房、路跑、打太極拳、做SPA、吃昂貴的營養食品……
網路上充滿這類讀不完、似言之有理,但彼此矛盾的養生醫療訊息,當民眾接收到愈多這類訊息,要麼挑自己喜歡的一一嘗試;要不就乾脆置之不理,反正等身體出狀況再找醫師就好。換言之,醫療保健資訊比過去更多,卻沒有相對提升民眾的健康程度,許多人是帶著各種無法痊癒的慢性病過日子,看似長壽健康,自己的中老年生活卻無法做主。
即使古代養生名家轉世到現代,也不見得可以養生,因為如果只追逐表象多吃什麼、少吃什麼、看中醫、吃西藥……就算有AI人工智慧般的腦力,也無法理出一個保健原則。為何如此?
因為都會生活讓人幾乎必須全天待在空調建築物中,如何能夠像古人一樣吸收天地精華、做到初步「天人合一」?為了賺取生活費,行事曆排不進規律的運動行程,就算有時間,也是拿來補眠「爬枕頭山」。喘不過氣的工作壓力,如同手機從3G提升到4G、5G的速度,如何能做到眼淨、耳清、心定、無垢的心靈平靜?就算回歸土地的有機農業,農民只要擔心如何增加產量、打開行銷通路,這種壓力就會摧垮有機土壤對人體的撐持!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只著眼在「『聽說』吃什麼、做什麼對身體有好處」的表面,盲目服用防癌、抗氧化食品、練氣功、拚命運動,有可能會未蒙其利,反受其害。日積月累下來,因為這些未經篩選的錯誤養生訊息,造成身體更大傷害時,即便名醫華陀、扁鵲再世,也對體質已經偏盛,病機已經複雜的病體,感到棘手難治。
那麼,養生的祕訣到底是什麼?我認為「體質不同,養生方法也大不相同;補對體質更養生,補錯更傷身。」所以「明辨體質」才是養生提綱挈領的要訣。
★體質=先天遺傳+後天生活習慣+客觀生活環境
☆何謂「體質」?
1.體質包含「遺傳因素」
現代醫學證實:通常高、矮、胖、瘦、智力、個性、慢性病的發生,乃至癌症,大多與「基因圖譜」有關,科學家與醫學研究者也正致力於「基因療法」,嘗試找出修改基因的方法,來改變基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模式,以減少功能缺陷或延緩重大疾病的發生。這也就意味著:體質是人體一出生下來,底定習性的一種基礎程式。
在臨床上,我們常用以下這些例子來說明體質相異之處:
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原住民的基礎代謝率都各不相同。在美國,即使這些人種飲食相同,受同樣的訓練,他們在田徑場上的爆發力絕對不同,黃種人在競速競力的運動項目上,明顯處於弱勢,正因黃種人的基礎代謝率低於其他三個種族,於是衍生出漢人產婦必須要「坐月子」的調護與飲食宜忌,而美國的黑人、白人產婦卻能在產後休息室內,大啖冰淇淋以解渴並慶賀。反觀漢婦,若在產後立刻吃冰,當下就會腹痛,甚至很有可能會讓惡露排不出;這種差異就是體質。
眼光拉回台灣,那些百歲的原住民人瑞,其中幾位不僅生活完全可自理,還能上山採茶、摘菜,當記者訪問他們是吃了哪些食物才能如此健康?他們總咧了嘴笑說:「抽菸、吃檳榔、喝小米酒。」但當檢視其他有同樣飲食習慣的族人,平均壽命明顯低於這些長輩時,你就會知道,那是人瑞有優異的長壽體質,所以如若沒有這種體質的一般人,也常抽菸、吃檳榔、喝酒,當然健康壽命都不會理想。
☆錯誤而重複的生活習慣,造成體質偏差
2.體質會因生活飲食習慣而改變
之前有幾位從澳洲回來的小小僑胞,父母趁返台時,帶著他們來治療西醫久治不癒、難纏的異位性皮膚炎。從小朋友的舌診、脈診中,可觀察到他的體內像有火焰山的熱泥在噴動,我問了一句:「孩子肉吃得多嗎?」父母說:「還好啦!跟當地人吃的一樣,我們都跟左右鄰居到超市買一隻全牛,三戶分了吃!」
這種分食方式在澳洲很常見,但對亞裔人的身體,卻是堆積濕熱,無怪小孩的皮膚炎醫不好。對治的方法,就是少吃紅肉,改以魚肉做為蛋白質來源,再多攝取蔬果補充酵素,就能減輕發作程度。
其次,整天關在密閉的空調室內工作,寒氣會從口鼻及毛孔進入人體,導致呼吸道的黏膜乾燥而容易感染,其相關腺體也會緊縮而分泌不足,造成慢性鼻炎與慢性咽炎的溫床。
因受寒緊閉的毛孔,令正常水分代謝通道閉塞,於是水氣與代謝廢物阻滯皮下的空間──肓膜腠理,使得營衛之氣不通調,三焦水氣不暢通,而變得容易感冒,或是一感冒就拖很久,而且痰、鼻涕都很多,體質明顯變差。如若加上在冷氣房內少流汗就不會渴而忽略攝取水分,那就更糟糕了!
因為一旦一個人的三焦、肓膜、腠理不通調,體溫的調節自然會變差,即使在冷氣室內,也會隱隱覺得體內有煩燥之熱,自然就會想吃冰品冷飲,然在冰品下肚後,體腔內寒熱錯雜,會使得淋巴氣液的通路更加阻塞,於是淋巴液更黏稠,也更易變質。
然而,被這些寒熱錯雜的淋巴液與組織液包覆的腹腔器官,自然會有功能性量變與質變的可能,例如:胰島素抗性會升高,而提早發生糖尿病。如果再加上水喝太少,壞水多,好水少,對健康更是雪上加霜!
☆新竹的風讓皮毛緊實,高屏的熱讓皮毛鬆薄
3.體質會因為外在環境改變
住在一個地方久了,只要人體健康、可以調節,便會慢慢改變身體部分狀態,以便適應所在環境。例如:從小在台灣南部長大的小孩,為了適應高溫悶熱的環境、毛孔、汗腺大多發達,皮下脂肪的排列也相對較為鬆散,以便由汗腺皮膚與黏膜排熱。孩子一旦考上新竹的大學,開學遇上入秋漸冬風、大寒冷的氣候,大多會鼻塞、打噴嚏、咽中常有痰堵住,吃藥也不容易好。
倒過來,在新竹生活的小孩,皮下脂肪比較實且厚,才能有效把寒風堵在體外,不會長驅直入人體深部;但當他們到高屏讀書時,厚實的皮下脂肪會妨礙散熱,毛囊也會因脂肪阻塞而誘發毛囊炎,乃至中暑而喉嚨痛、小便少、頭暈目眩,由此可見,環境因素對人的體質有直接的影響。
綜合以上敘述,可以蓋括體質的內涵,讀者應可發現,這種體質狀態很多重;比方說:一個天生虛寒的人,會因吃過多濕熱之品而使腸胃「內寒外熱」再加上進出冷氣空間,形成寒熱錯雜的「三明治型」體質。但也唯有經過這樣的分析考慮,市面上流行的養生資訊,才能有效篩選用以改善人體健康。
☆「肉雞」與「弱雞」的強身方式不同
否則,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採取「某病吃某種藥物或食物」的方式,不僅失誤率高,也非中醫思維。中醫的調治目標是營造個體自主的「動態平衡」,寒則熱之,熱則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以期於平。所以一個人的心肺功能正常卻沉溺於3C,因少運動而動則喘促,那就是缺乏訓練的「肉雞」,那循序漸進的重量訓練、跑步、游泳等耗氧運動,一定可以有立竿見影的健身效果。
但若是長期勞心思慮、案牘勞形、睡眠不足的過勞族,一樣是外表會動則喘促,這些心肺氣虛、肝腎不足的「弱雞」就不適合重訓、跑步、球類競賽;只適合配合呼吸節奏的走路,走一段時間才能考慮健走。如果忽然要求「弱雞」去跑馬拉松,那會有生命危險,違背這種虛實道理,上班族就易有「假日猝死症」的風險。
▏【女性早睡不熬夜,好命一世人】 ▏
因緣際會,近年有幾十位發展遲緩的兒童求來我門診求助,這些家長希望能在現有西醫的復健早療外,有更積極的辦法協助孩子。根據西醫診斷,這些孩子有的染色體異常、胼胝體缺損、大腦皮質異常、小腦症……有的甚至原因不明,這對父母來說是難以割捨的痛!我不禁思索起,他們為何會遇到這樣的困境?因此我總會一一詢問父母家族是否有類似病史?令我訝異的是,在這些病例中,僅一位有血親家族病史。而這些母親的生育年齡幾乎都在三十歲以下,初步排除高齡產婦的疑慮。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為何台灣年輕女性不孕症比例也會逐漸偏高?這些人口問題,也等同於社會及國安問題,探究原因前,必須回到現今台灣婦女體質變化的趨勢來討論。
◎從小睡得少、學得多、吃得亂、氣血根基薄弱
現今三十五歲以下的民眾,從小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下,被逼著不斷消耗身體根本能量,再加上家長普遍仍有「讀書=出路」的想法,所以不論是「九年一亂」到「十二年一亂」的教改,家長及補教業者都會想出扭曲的應對策,所以愈多元的升學途徑,也就增加學童更多的學習項目,孩子下課後奔波於各式補習班之間,回家還得做完學校功課,當然就會晚睡、睡眠時間少。
以中醫來看,過度飽和的學習行程,除了增加壓力造成「肝氣鬱結」外,更會勞心思慮過久,就會心腦氣血不足,能量不夠,深度睡眠時間不夠,「肝藏血」的自我修護功能就會差,於是「上耗心神,下吸腎精」、「肝血不足,肝氣鬱結」的體質狀態,便自小成形。到了國、高中就更嚴重了。大家不妨回想,有幾個國、高中二、三年級的學生會在晚上十一點前就寢?
上述體質,一旦形成,對女性一輩子的生理發展會有極大影響。在青春期,有這種體質的小女孩即使沒有吃下過多的高熱量食物,或含塑化劑的食品,仍會因「肝鬱化熱」,使血液內的熱量過高,使初經可能提早報到,這類型的早熟,身高與外型通常看不出有明顯的發育,此時家長就會因「長不高卻又提早初經」急著帶小孩就醫。
如果能順利在小學六年級到國二期間才來初經,這種體質會出現兩種分歧的外在症候:
(一)陽氣虛+肝血不足的體質,容易痛經、活動耐力差
長期思慮多,功課壓力大,心脾腎的陽氣就會不足,就會出現四肢冰冷,月經來易疼痛,以現代醫學來看,這類心、脾、腎氣虛(作用在女性生理上,特別會標示衝任虛寒),會導致子宮肌肉收縮無力,可能無法排出月經,此時,女孩就會有小腹悶悶脹脹的感覺,而為了使經血容易排出,子宮會分泌一種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誘發子宮收縮,但它同時會加速腸子蠕動,產生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所以中醫婦科一直看「經行泄瀉為脾虛」的調治觀點,同時,這種前列腺素,也會引起頭部血管不正常收縮與擴張規律導致頭痛。傍晚手心煩熱,但手指冰冷的症狀再加上衝任虛寒,下焦虛寒就容易有分泌物,四肢冰冷、活動耐力差的症狀;針對這樣的體質狀態的調養要點,首先一定要在晚上十一~十二點之前就寢,並避免吃生冷瓜果、冰品或者以「溫經湯」類的中藥湯方為藥膳,才能避免症狀的惡化。
(二)「肝血不足+肝氣鬱結+鬱久化熱」,易子宮內膜異位、經前不悅
長期睡眠不夠,肝血新生不足,再加上壓力大,氣機的循環受阻(肝氣鬱結),散熱功能便會變差,如此一來血虛加上氣鬱,就容易造成血熱體質,如果此時再加上以烤炸食品作為宵夜點心,「血中有熱」就容易在肝經所管的子宮內膜組織,造成「離經之血」的可能,在生理病理上來看,就是在雌激素的刺激下,這些離經之血離開子宮內壁的子宮內膜,就會游散到子宮肌肉層(即:肌腺症)、卵巢(巧克力囊腫)、或肺臟、鼻腔等處。
而這種肝鬱血熱的體質,容易在月經來的前幾天出現乳房脹痛、煩躁不安、睡眠更差的身心狀態,稱為「經前症候群」,嚴重時甚至會影響上課情緒、人際關係,乃至成績表現失常,便稱之為「經前不悅症」。
針對這樣體質狀態的調養要點,重點在「養肝血」──睡早、睡飽,一樣不能吃生冷、烤炸之品,或以「桂枝茯苓丸」類中藥湯方,搭配桑葚、藕粉、薑黃湯等既可涼血養血,卻又不會太偏冷的食材作為養生藥膳。
◎氣血兩虛、脾腎不足、咨食生冷、不當使用寒冷藥品,母體不易孕育健康下一代
如果在國高中養成「晚睡拚學業,不忌生冷拚口爽」的生活習慣,上了大學、研究所,這種的生活將會更固著嚴重,更糟糕的是,生活習慣差,自我防禦的免疫功能也就更差,所以感冒、類似鼻過敏的症狀就會反覆發生;然而,為了要讓症狀快點減輕或消失,尋求「一包見效,一針症消」便成慣用的治療模式。在中醫觀點看來,以消除症狀為主的特效藥治療方式,往往容易把病氣、病毒封存於更深的組織與經絡中,這樣「既體弱,又留寇」的體質,所生的下一代,的確是生下遲緩兒的遠因之一。
就算不結婚生子,一個衝任虛寒、肝經鬱熱經絡臟腑又有伏邪的女性,將來乳房、子宮、卵巢的惡性疾病發生率都會較高,卵巢早衰更年期提早到來,更是在所難免,如若又要扮演職場女強人,那身體負擔將會更大。
◎深睡的「洗腦」作用,維持女性荷爾蒙平衡
二○一二年,羅徹斯特大學(Rochester)的實驗團隊,運用最新染色體追蹤技術,發現人體大腦有個「膠淋巴」體液通道系統(glymphatic system),在睡眠中,系統內的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能將大腦內新陳代謝的廢物排出腦外,大大降低廢物分子耗損腦細胞的能量,而使腦部功能reset。
若長期睡眠不足,大腦缺乏這種「洗腦」般的重設,容易造成腦細胞堆積廢物而造成永久傷害,嚴重者為中老年人的失智症狀,輕者便是干擾「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子宮」生殖軸線的回饋平衡,造成荷爾蒙失衡。影響之大,不可小覷;所以話說回來,放下3C&手機、早睡、睡飽、睡好是女性健康的不敗根基!
▏【體質天註定,生活習慣決定下半生健康】 ▏
我曾試想:古代養生名家若生活在現代都會,會選擇哪一種養生方式?
「喝純淨的山泉水?」事實上很難喝到。
「吃無毒的飲食?」真能樣樣有機?
「吸乾淨的空氣?」現在動不動就紫爆、PM2.5充斥吐納之間。
又或者是上健身房、路跑、打太極拳、做SPA、吃昂貴的營養食品……
網路上充滿這類讀不完、似言之有理,但彼此矛盾的養生醫療訊息,當民眾接收到愈多這類訊息,要麼挑自己喜歡的一一嘗試;要不就乾脆置之不理,反正等身體出狀況再找醫師就好。換言之,醫療保健資訊比過去更多,卻沒有相對提升民眾的健康程度,許多人是帶著各種無法痊癒的慢性病過日子,看似長壽健康,自己的中老年生活卻無法做主。
即使古代養生名家轉世到現代,也不見得可以養生,因為如果只追逐表象多吃什麼、少吃什麼、看中醫、吃西藥……就算有AI人工智慧般的腦力,也無法理出一個保健原則。為何如此?
因為都會生活讓人幾乎必須全天待在空調建築物中,如何能夠像古人一樣吸收天地精華、做到初步「天人合一」?為了賺取生活費,行事曆排不進規律的運動行程,就算有時間,也是拿來補眠「爬枕頭山」。喘不過氣的工作壓力,如同手機從3G提升到4G、5G的速度,如何能做到眼淨、耳清、心定、無垢的心靈平靜?就算回歸土地的有機農業,農民只要擔心如何增加產量、打開行銷通路,這種壓力就會摧垮有機土壤對人體的撐持!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只著眼在「『聽說』吃什麼、做什麼對身體有好處」的表面,盲目服用防癌、抗氧化食品、練氣功、拚命運動,有可能會未蒙其利,反受其害。日積月累下來,因為這些未經篩選的錯誤養生訊息,造成身體更大傷害時,即便名醫華陀、扁鵲再世,也對體質已經偏盛,病機已經複雜的病體,感到棘手難治。
那麼,養生的祕訣到底是什麼?我認為「體質不同,養生方法也大不相同;補對體質更養生,補錯更傷身。」所以「明辨體質」才是養生提綱挈領的要訣。
★體質=先天遺傳+後天生活習慣+客觀生活環境
☆何謂「體質」?
1.體質包含「遺傳因素」
現代醫學證實:通常高、矮、胖、瘦、智力、個性、慢性病的發生,乃至癌症,大多與「基因圖譜」有關,科學家與醫學研究者也正致力於「基因療法」,嘗試找出修改基因的方法,來改變基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模式,以減少功能缺陷或延緩重大疾病的發生。這也就意味著:體質是人體一出生下來,底定習性的一種基礎程式。
在臨床上,我們常用以下這些例子來說明體質相異之處:
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原住民的基礎代謝率都各不相同。在美國,即使這些人種飲食相同,受同樣的訓練,他們在田徑場上的爆發力絕對不同,黃種人在競速競力的運動項目上,明顯處於弱勢,正因黃種人的基礎代謝率低於其他三個種族,於是衍生出漢人產婦必須要「坐月子」的調護與飲食宜忌,而美國的黑人、白人產婦卻能在產後休息室內,大啖冰淇淋以解渴並慶賀。反觀漢婦,若在產後立刻吃冰,當下就會腹痛,甚至很有可能會讓惡露排不出;這種差異就是體質。
眼光拉回台灣,那些百歲的原住民人瑞,其中幾位不僅生活完全可自理,還能上山採茶、摘菜,當記者訪問他們是吃了哪些食物才能如此健康?他們總咧了嘴笑說:「抽菸、吃檳榔、喝小米酒。」但當檢視其他有同樣飲食習慣的族人,平均壽命明顯低於這些長輩時,你就會知道,那是人瑞有優異的長壽體質,所以如若沒有這種體質的一般人,也常抽菸、吃檳榔、喝酒,當然健康壽命都不會理想。
☆錯誤而重複的生活習慣,造成體質偏差
2.體質會因生活飲食習慣而改變
之前有幾位從澳洲回來的小小僑胞,父母趁返台時,帶著他們來治療西醫久治不癒、難纏的異位性皮膚炎。從小朋友的舌診、脈診中,可觀察到他的體內像有火焰山的熱泥在噴動,我問了一句:「孩子肉吃得多嗎?」父母說:「還好啦!跟當地人吃的一樣,我們都跟左右鄰居到超市買一隻全牛,三戶分了吃!」
這種分食方式在澳洲很常見,但對亞裔人的身體,卻是堆積濕熱,無怪小孩的皮膚炎醫不好。對治的方法,就是少吃紅肉,改以魚肉做為蛋白質來源,再多攝取蔬果補充酵素,就能減輕發作程度。
其次,整天關在密閉的空調室內工作,寒氣會從口鼻及毛孔進入人體,導致呼吸道的黏膜乾燥而容易感染,其相關腺體也會緊縮而分泌不足,造成慢性鼻炎與慢性咽炎的溫床。
因受寒緊閉的毛孔,令正常水分代謝通道閉塞,於是水氣與代謝廢物阻滯皮下的空間──肓膜腠理,使得營衛之氣不通調,三焦水氣不暢通,而變得容易感冒,或是一感冒就拖很久,而且痰、鼻涕都很多,體質明顯變差。如若加上在冷氣房內少流汗就不會渴而忽略攝取水分,那就更糟糕了!
因為一旦一個人的三焦、肓膜、腠理不通調,體溫的調節自然會變差,即使在冷氣室內,也會隱隱覺得體內有煩燥之熱,自然就會想吃冰品冷飲,然在冰品下肚後,體腔內寒熱錯雜,會使得淋巴氣液的通路更加阻塞,於是淋巴液更黏稠,也更易變質。
然而,被這些寒熱錯雜的淋巴液與組織液包覆的腹腔器官,自然會有功能性量變與質變的可能,例如:胰島素抗性會升高,而提早發生糖尿病。如果再加上水喝太少,壞水多,好水少,對健康更是雪上加霜!
☆新竹的風讓皮毛緊實,高屏的熱讓皮毛鬆薄
3.體質會因為外在環境改變
住在一個地方久了,只要人體健康、可以調節,便會慢慢改變身體部分狀態,以便適應所在環境。例如:從小在台灣南部長大的小孩,為了適應高溫悶熱的環境、毛孔、汗腺大多發達,皮下脂肪的排列也相對較為鬆散,以便由汗腺皮膚與黏膜排熱。孩子一旦考上新竹的大學,開學遇上入秋漸冬風、大寒冷的氣候,大多會鼻塞、打噴嚏、咽中常有痰堵住,吃藥也不容易好。
倒過來,在新竹生活的小孩,皮下脂肪比較實且厚,才能有效把寒風堵在體外,不會長驅直入人體深部;但當他們到高屏讀書時,厚實的皮下脂肪會妨礙散熱,毛囊也會因脂肪阻塞而誘發毛囊炎,乃至中暑而喉嚨痛、小便少、頭暈目眩,由此可見,環境因素對人的體質有直接的影響。
綜合以上敘述,可以蓋括體質的內涵,讀者應可發現,這種體質狀態很多重;比方說:一個天生虛寒的人,會因吃過多濕熱之品而使腸胃「內寒外熱」再加上進出冷氣空間,形成寒熱錯雜的「三明治型」體質。但也唯有經過這樣的分析考慮,市面上流行的養生資訊,才能有效篩選用以改善人體健康。
☆「肉雞」與「弱雞」的強身方式不同
否則,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採取「某病吃某種藥物或食物」的方式,不僅失誤率高,也非中醫思維。中醫的調治目標是營造個體自主的「動態平衡」,寒則熱之,熱則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以期於平。所以一個人的心肺功能正常卻沉溺於3C,因少運動而動則喘促,那就是缺乏訓練的「肉雞」,那循序漸進的重量訓練、跑步、游泳等耗氧運動,一定可以有立竿見影的健身效果。
但若是長期勞心思慮、案牘勞形、睡眠不足的過勞族,一樣是外表會動則喘促,這些心肺氣虛、肝腎不足的「弱雞」就不適合重訓、跑步、球類競賽;只適合配合呼吸節奏的走路,走一段時間才能考慮健走。如果忽然要求「弱雞」去跑馬拉松,那會有生命危險,違背這種虛實道理,上班族就易有「假日猝死症」的風險。
▏【女性早睡不熬夜,好命一世人】 ▏
因緣際會,近年有幾十位發展遲緩的兒童求來我門診求助,這些家長希望能在現有西醫的復健早療外,有更積極的辦法協助孩子。根據西醫診斷,這些孩子有的染色體異常、胼胝體缺損、大腦皮質異常、小腦症……有的甚至原因不明,這對父母來說是難以割捨的痛!我不禁思索起,他們為何會遇到這樣的困境?因此我總會一一詢問父母家族是否有類似病史?令我訝異的是,在這些病例中,僅一位有血親家族病史。而這些母親的生育年齡幾乎都在三十歲以下,初步排除高齡產婦的疑慮。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為何台灣年輕女性不孕症比例也會逐漸偏高?這些人口問題,也等同於社會及國安問題,探究原因前,必須回到現今台灣婦女體質變化的趨勢來討論。
◎從小睡得少、學得多、吃得亂、氣血根基薄弱
現今三十五歲以下的民眾,從小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下,被逼著不斷消耗身體根本能量,再加上家長普遍仍有「讀書=出路」的想法,所以不論是「九年一亂」到「十二年一亂」的教改,家長及補教業者都會想出扭曲的應對策,所以愈多元的升學途徑,也就增加學童更多的學習項目,孩子下課後奔波於各式補習班之間,回家還得做完學校功課,當然就會晚睡、睡眠時間少。
以中醫來看,過度飽和的學習行程,除了增加壓力造成「肝氣鬱結」外,更會勞心思慮過久,就會心腦氣血不足,能量不夠,深度睡眠時間不夠,「肝藏血」的自我修護功能就會差,於是「上耗心神,下吸腎精」、「肝血不足,肝氣鬱結」的體質狀態,便自小成形。到了國、高中就更嚴重了。大家不妨回想,有幾個國、高中二、三年級的學生會在晚上十一點前就寢?
上述體質,一旦形成,對女性一輩子的生理發展會有極大影響。在青春期,有這種體質的小女孩即使沒有吃下過多的高熱量食物,或含塑化劑的食品,仍會因「肝鬱化熱」,使血液內的熱量過高,使初經可能提早報到,這類型的早熟,身高與外型通常看不出有明顯的發育,此時家長就會因「長不高卻又提早初經」急著帶小孩就醫。
如果能順利在小學六年級到國二期間才來初經,這種體質會出現兩種分歧的外在症候:
(一)陽氣虛+肝血不足的體質,容易痛經、活動耐力差
長期思慮多,功課壓力大,心脾腎的陽氣就會不足,就會出現四肢冰冷,月經來易疼痛,以現代醫學來看,這類心、脾、腎氣虛(作用在女性生理上,特別會標示衝任虛寒),會導致子宮肌肉收縮無力,可能無法排出月經,此時,女孩就會有小腹悶悶脹脹的感覺,而為了使經血容易排出,子宮會分泌一種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誘發子宮收縮,但它同時會加速腸子蠕動,產生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所以中醫婦科一直看「經行泄瀉為脾虛」的調治觀點,同時,這種前列腺素,也會引起頭部血管不正常收縮與擴張規律導致頭痛。傍晚手心煩熱,但手指冰冷的症狀再加上衝任虛寒,下焦虛寒就容易有分泌物,四肢冰冷、活動耐力差的症狀;針對這樣的體質狀態的調養要點,首先一定要在晚上十一~十二點之前就寢,並避免吃生冷瓜果、冰品或者以「溫經湯」類的中藥湯方為藥膳,才能避免症狀的惡化。
(二)「肝血不足+肝氣鬱結+鬱久化熱」,易子宮內膜異位、經前不悅
長期睡眠不夠,肝血新生不足,再加上壓力大,氣機的循環受阻(肝氣鬱結),散熱功能便會變差,如此一來血虛加上氣鬱,就容易造成血熱體質,如果此時再加上以烤炸食品作為宵夜點心,「血中有熱」就容易在肝經所管的子宮內膜組織,造成「離經之血」的可能,在生理病理上來看,就是在雌激素的刺激下,這些離經之血離開子宮內壁的子宮內膜,就會游散到子宮肌肉層(即:肌腺症)、卵巢(巧克力囊腫)、或肺臟、鼻腔等處。
而這種肝鬱血熱的體質,容易在月經來的前幾天出現乳房脹痛、煩躁不安、睡眠更差的身心狀態,稱為「經前症候群」,嚴重時甚至會影響上課情緒、人際關係,乃至成績表現失常,便稱之為「經前不悅症」。
針對這樣體質狀態的調養要點,重點在「養肝血」──睡早、睡飽,一樣不能吃生冷、烤炸之品,或以「桂枝茯苓丸」類中藥湯方,搭配桑葚、藕粉、薑黃湯等既可涼血養血,卻又不會太偏冷的食材作為養生藥膳。
◎氣血兩虛、脾腎不足、咨食生冷、不當使用寒冷藥品,母體不易孕育健康下一代
如果在國高中養成「晚睡拚學業,不忌生冷拚口爽」的生活習慣,上了大學、研究所,這種的生活將會更固著嚴重,更糟糕的是,生活習慣差,自我防禦的免疫功能也就更差,所以感冒、類似鼻過敏的症狀就會反覆發生;然而,為了要讓症狀快點減輕或消失,尋求「一包見效,一針症消」便成慣用的治療模式。在中醫觀點看來,以消除症狀為主的特效藥治療方式,往往容易把病氣、病毒封存於更深的組織與經絡中,這樣「既體弱,又留寇」的體質,所生的下一代,的確是生下遲緩兒的遠因之一。
就算不結婚生子,一個衝任虛寒、肝經鬱熱經絡臟腑又有伏邪的女性,將來乳房、子宮、卵巢的惡性疾病發生率都會較高,卵巢早衰更年期提早到來,更是在所難免,如若又要扮演職場女強人,那身體負擔將會更大。
◎深睡的「洗腦」作用,維持女性荷爾蒙平衡
二○一二年,羅徹斯特大學(Rochester)的實驗團隊,運用最新染色體追蹤技術,發現人體大腦有個「膠淋巴」體液通道系統(glymphatic system),在睡眠中,系統內的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能將大腦內新陳代謝的廢物排出腦外,大大降低廢物分子耗損腦細胞的能量,而使腦部功能reset。
若長期睡眠不足,大腦缺乏這種「洗腦」般的重設,容易造成腦細胞堆積廢物而造成永久傷害,嚴重者為中老年人的失智症狀,輕者便是干擾「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子宮」生殖軸線的回饋平衡,造成荷爾蒙失衡。影響之大,不可小覷;所以話說回來,放下3C&手機、早睡、睡飽、睡好是女性健康的不敗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