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肺癌
肺癌是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的簡稱,是指起於支氣管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惡性腫瘤。惡性腫瘤中,其發生率在歐美等先進國家中往往占男性的第一位、女性的第二位,在臺灣則是十大癌症的第二位。有大量研究針對肺癌的手術、放療和化療中配合中醫藥輔助治療,中西醫結合能明顯的增加治療效果,減輕不良副作用,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品質、延長存活率。醫患都應注意及早地、適時地配合使用中醫藥,包括食療,進行防治肺癌。
1.自我保健知識
1.1 中醫保健治療肺癌概說
以中西醫結合來治療肺癌,它有效地提高了肺癌的療效水準,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肺癌確診後,對其早、中期首先考慮手術切除,再酌情放射治療。若已有轉移,不宜於術療、放療者,選用化療。在這三種治療的各個過程裡中醫都有扶正(增強體質、提高免疫能力等)的優點,輔助西醫在術前中藥調理,術後的中醫中藥康復,在放療、化療的整個過程中配合中醫治療能增效減毒,減少痛苦,提高短期療效和提升長期的存活率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中醫辨證論治有較高門檻的原則性與較高的靈活性,難於一時掌握,但手術、放療的處方與食療則不難,尤其是選用常見黃耆、丹蔘、沙參、黃精、百合、麥冬、枸杞等藥性和平藥物,又具有較高補益性,則易於非中醫專業人士所掌握,用於自己或病人之肺癌康復。
1.2 肺癌的手術前後驗方
除小細胞癌外,外科手術是肺癌的首選治療方法,因為肺葉切除能得到和全肺切除同樣的存活率。中醫看來肺癌亦屬本虛(體質等)標實(癌腫等),之所以發生肺癌,首先是肺腎氣虛的背景,而手術切除肺癌病灶,亦必再傷肺氣,故總宜補肺氣之本,同時要兼顧手術後的瘀血為患。
1.2.1 肺手術方
對於肺癌患者,不論等待手術,或已作手術治療者,均宜可以黃耆30克、玄參24克、沙參15克等補益肺氣兼滋養肺陰,再配合養血活血的藥物,組成肺手術處方,全面地兼顧手術治療過程中的各個方面。使患者手術治療的基礎體質加強,以於順利地進行手術,便於手術後的康復。肺手術處方服用方法有三種,首先是煎為湯劑,以水淹過藥渣,煎開後半小時即可,翻渣二次,手術前後三天可每日一劑,每天三次,以後可二天一劑,早晚服用。第二種是簡便粉劑,每次一包約10克早晚沖服白開水即可,當然將藥粉調到白開水或蜂蜜水中一併飲用亦可。另一種是燉湯為藥膳,可燉鴨、雞、瘦肉、排骨等每次500-1,500克均可,在手術前、後可1-2天一包,主要飲湯,可分次服用,以後可一週2-3次。
1.2.2 肺癌三療方
對於肺氣虛甚、腎氣亦虛者,對於手術後難於康復的患者,對於服上述方效果不明顯者,或者想換一種食療口味者,可選擇肺三療方。三療指手術、放療、化療三種治療方式。此方以蛤蚧一對(圖14)再配伍,加入引入肺經的藥物。蛤蚧補益力甚強,它的用法很特殊,傳統上以雄(名蛤)雌(名蚧)一對配合用,其補力更好,而且藥物應選擇尾部完整的一對。蛤蚧「補肺潤腎,治氣虛血竭」(《本草備要》)。肺三療方若選用豬肺,以肺補肺的則治療康復效果亦佳。
1.3 肺癌放療處方
不宜手術治療肺癌者,可選用放射治療;或者在手術前、後為提高療效配合放療;在術前放射治療,亦能提高肺癌的切除率及治癒率;在放療時同步配合中藥,有明顯增效減毒作用。放療俗稱「電療」是一種熱邪、火邪易於傷陰傷血、傷津傷液,在整個放療過程中都必須補陰以益腎,潤肺以生津,可減輕及消除口乾、咽燥、煩渴、便祕等放療的不良副作用,以使放療順利完成,促進放療後血象的恢復。
「肺放療方」中重用北沙參(圖15)30克,以玄參、南沙參、麥冬等藥物配合,形成一組藥物,每藥10-15克,並用引入肺經的引經藥物,達到養陰清肺,益氣生津,增液通便,潤燥除煩的綜合作用。此方於多地都有臨床試驗。肺放療方同前肺手術方既可煎湯、燉肉,又可用沖劑,方法同前肺手術方。
1.4 肺癌化療處方
肺癌中部分不適合手術和放射治療者,才用化療以緩解症狀,尤其是晚期非小細胞與小細胞肺癌,選用化學藥物治療再配合中藥治療,對出現咳嗽痰血,發熱氣急,食慾不振,神疲口乾,盜汗自汗,心悸氣短等肺癌晚期症狀及化療以後常見症狀有一定改善作用。
肺癌化療以後耗血傷陰,損及脾肺,宜選用黃精24克、川貝10克、麥冬15克等組成「肺化療方」,以補益肺氣,滋潤肺陰,以扶正培本為主,兼攻癌祛邪,以治療後期肺癌。為減輕痛苦,緩和症狀,延長壽命造成顯著的作用。其「肺化療方」服法同前。
1.5 肺癌驗方說明
1.5.1 素食藥膳
作為素食者,可以不燉肉葷湯,而燉用素湯。方法:一是將「肺手術方」肺化療方直接放入葛根、蓮藕、白蘿蔔、蕃薯、冬瓜、南瓜等蔬菜煮素湯。二是用上述先作湯煎,每副煎三次,即翻渣2次,以充分出藥味,將三次煎的湯合在一起,再與素菜同煮湯。另外,亦可只用處方煎湯服用,或直接用散劑(藥粉)沖開水即可,因為以上肺癌方,除蛤蚧外都是植物性藥物,沒有動物性藥物。
1.5.2 飲食忌宜
飲食忌宜應有講究,不宜食過辣、過燥、過辛、過酸、過麻等食品,尤禁菸酒。手術治療大傷氣血,宜多食白梨、白菜、銀耳、蘑菇等;放療傷肺陰,宜滋潤多汁的食品,如荸薺、苦瓜、菠菜、西瓜、山竹等;化療則傷肺胃之氣,宜吃香菇、白木耳、銀耳、蘋果等蔬果。
1.5.3 綜合調理
肺癌病人也應綜合診治。心理調適方面上,要克服悲傷憂鬱,坦然面對人生,頑強生活。可以的話應練氣功、靜坐、太極拳、八段綿等傳統養生方法,亦可選擇體操、游泳、散步等運動方式,進行和緩的身體鍛練。配合中醫處方及藥膳,要講究綜合調理效果才理想。
2.科學研究背景
2.1 中醫對於肺癌長期存活率的優勢
肺癌,特別是中晚期肺癌,對肺瘤實體的完全殺滅實際已是十分困難。目前判斷實體瘤的有效率標準是CR加PR,但應考慮到這個標準是建立在對腫瘤殺傷基礎上的。隨著臨床實踐及基礎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了解,癌變過程特點是調控失常,過分地殺傷癌細胞會損害機體的正常反應本能,致使本已失衡的機體調控作用愈行惡化。所以有效的治療並不需要腫瘤完全消退,而在提高生活品質和存活率,這樣中醫藥的優勢便更展現出來[陳志峰等,中國中西結合雜誌1996(6):368]。
腫瘤研究所研究者收集肺癌論文14篇,累積病例1,909例,其中中醫藥組1,211例,化療組698例,主要為肺腺癌和肺鱗癌,採用Meta analysis分析方法的隨機效應模型,對7年來單純採用中醫藥治療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並以化療對照的研究文獻進行定量綜合分析。其結果顯示,中醫藥組穩定率OR=2.10,95%CI(0.70-3.08),數據齊性檢驗Q=24.24,V=12,P>0.01;化療組有效率OR=1.48,95%CI(1.03-224),Q=2.89,V=8,P>0.05。統計7篇文獻中位存活期,中醫藥組平均335.4天,化療組231.8天,顯著性檢驗P=0.1489。可見化療有效率雖然是中醫藥治療的1.48倍,但長期存活率並沒有提高。中醫治療效果的特點是帶瘤生存,最終展現在長期存活率較好,它也顯示了整體調治的優勢。[陳志峰等,中醫藥治療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療效的Meta分析,中醫雜誌1999(5):287]如果中西醫結合治療,兩者互補,可以充分地發揮優勢。
2.2 肺癌手術治療配合中醫療效
肺癌手術治療前後配合中醫的效果都有人作過研究。研究學者指出29例肺支氣管腺癌或肺鱗癌的待手術者,服十全大補湯(黃耆、肉桂、黨參、白朮、當歸、地黃、山藥等)後,能顯著提高肺癌患者外周血IL-2活性、OKT4細胞百分率和OKT4/OKT8比值,由於IL-2活性的升高,必然啟用CTL、NK和LAK細胞,促進其分裂和增殖,從而發揮出抗腫瘤的效應。所以,口服十全大補丸對改善肺腫瘤患者術前的免疫功確實有一定作用。[李世傑等,十全大補丸對肺癌患者外周血IL-2活性和T細胞及其亞群的影響,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4):19]
黃耆(圖29)補益肺氣,在許多治肺癌方中列為君藥,如黃耆理氣茶[雲南中醫雜誌1991(5):16]、黃耆沙參茶[江蘇中醫1988(12):37]、補氣飲[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7(5):34]、參芪地黃湯[遼寧中醫雜誌1985(8):25]、參芪莪朮湯[四川中醫1991(7):13]、參芪地冬飲[黑龍江中醫藥1986(4):33]、健脾補氣湯[四川中醫1989(6):29]、黃耆蓮蠶湯[河南中醫1991(5):36]等。
有一例「右肺黏液表皮樣癌」患者,將右肺全切除後,用黃耆、沙參、川貝、薏仁(圖29、15、24、18)、枇杷葉、杏仁、冬瓜仁、栝樓、六曲、雞內金、半枝蓮、魚腥草、白花蛇舌草等進行治療,後續存活了32年。(中西醫結合治療放化毒副反應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25)另1例女性肺癌患者,手術中發現腫瘤較大且向周圍轉移,但血性胸水而無法切除並關胸。患者呈惡病質,服黃耆參朮飲(茯苓、山藥、薏仁、陳皮、砂仁、雞內金、麥芽、香附、太子參、扁豆、荳蔻)等堅持服藥1,200餘劑,後存活17年餘,健康如常。[中原醫刊1990(4):45]
將黃耆(圖6左)作為抗腫瘤藥的研究也有一些,在黃耆根部含有多醣類物質;黃耆多醣,含量為1.34〜2.04%,這幾種多醣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體內實驗有抗腫瘤作用,但體外實驗並不能直接殺死癌細胞,代表黃耆多醣是透過增強免疫功能而發揮作用的。[東北師大學報1985(3):56]醫院與研究中心跨國合作對黃耆及女貞子的提取物展開研究,指出黃耆和女貞子可以祛除腫瘤病人過多的TS活性,該項研究受到國際上廣泛重視(腫瘤醫院名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5)。黃耆在免疫治療中有希望可以成為生物反應調節劑。
著名的補腎益肺古方人蔘蛤蚧散(哈蚧一對、人蔘、茯苓、貝母各6g,知母30g為散每服6g,蜜湯下),此原為《御藥院方》治喘息,勞咳,痰稠色黃,咳吐膿血,胸中煩熱,身體羸瘦,浮腫,脈虛。《醫方考》「人蔘益氣,哈蚧補真,哈蚧為血氣之屬,能排血氣之毒,故此方用調膿理血,亦假其性而伏奇(治癌)於正(氣)也」。當今常用蛤蚧作為藥膳(圖14)治療肺癌等多種腫瘤而獲效[腫瘤食療幾則,新加坡中醫報1994(9):3]。
肺癌是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的簡稱,是指起於支氣管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惡性腫瘤。惡性腫瘤中,其發生率在歐美等先進國家中往往占男性的第一位、女性的第二位,在臺灣則是十大癌症的第二位。有大量研究針對肺癌的手術、放療和化療中配合中醫藥輔助治療,中西醫結合能明顯的增加治療效果,減輕不良副作用,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品質、延長存活率。醫患都應注意及早地、適時地配合使用中醫藥,包括食療,進行防治肺癌。
1.自我保健知識
1.1 中醫保健治療肺癌概說
以中西醫結合來治療肺癌,它有效地提高了肺癌的療效水準,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肺癌確診後,對其早、中期首先考慮手術切除,再酌情放射治療。若已有轉移,不宜於術療、放療者,選用化療。在這三種治療的各個過程裡中醫都有扶正(增強體質、提高免疫能力等)的優點,輔助西醫在術前中藥調理,術後的中醫中藥康復,在放療、化療的整個過程中配合中醫治療能增效減毒,減少痛苦,提高短期療效和提升長期的存活率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中醫辨證論治有較高門檻的原則性與較高的靈活性,難於一時掌握,但手術、放療的處方與食療則不難,尤其是選用常見黃耆、丹蔘、沙參、黃精、百合、麥冬、枸杞等藥性和平藥物,又具有較高補益性,則易於非中醫專業人士所掌握,用於自己或病人之肺癌康復。
1.2 肺癌的手術前後驗方
除小細胞癌外,外科手術是肺癌的首選治療方法,因為肺葉切除能得到和全肺切除同樣的存活率。中醫看來肺癌亦屬本虛(體質等)標實(癌腫等),之所以發生肺癌,首先是肺腎氣虛的背景,而手術切除肺癌病灶,亦必再傷肺氣,故總宜補肺氣之本,同時要兼顧手術後的瘀血為患。
1.2.1 肺手術方
對於肺癌患者,不論等待手術,或已作手術治療者,均宜可以黃耆30克、玄參24克、沙參15克等補益肺氣兼滋養肺陰,再配合養血活血的藥物,組成肺手術處方,全面地兼顧手術治療過程中的各個方面。使患者手術治療的基礎體質加強,以於順利地進行手術,便於手術後的康復。肺手術處方服用方法有三種,首先是煎為湯劑,以水淹過藥渣,煎開後半小時即可,翻渣二次,手術前後三天可每日一劑,每天三次,以後可二天一劑,早晚服用。第二種是簡便粉劑,每次一包約10克早晚沖服白開水即可,當然將藥粉調到白開水或蜂蜜水中一併飲用亦可。另一種是燉湯為藥膳,可燉鴨、雞、瘦肉、排骨等每次500-1,500克均可,在手術前、後可1-2天一包,主要飲湯,可分次服用,以後可一週2-3次。
1.2.2 肺癌三療方
對於肺氣虛甚、腎氣亦虛者,對於手術後難於康復的患者,對於服上述方效果不明顯者,或者想換一種食療口味者,可選擇肺三療方。三療指手術、放療、化療三種治療方式。此方以蛤蚧一對(圖14)再配伍,加入引入肺經的藥物。蛤蚧補益力甚強,它的用法很特殊,傳統上以雄(名蛤)雌(名蚧)一對配合用,其補力更好,而且藥物應選擇尾部完整的一對。蛤蚧「補肺潤腎,治氣虛血竭」(《本草備要》)。肺三療方若選用豬肺,以肺補肺的則治療康復效果亦佳。
1.3 肺癌放療處方
不宜手術治療肺癌者,可選用放射治療;或者在手術前、後為提高療效配合放療;在術前放射治療,亦能提高肺癌的切除率及治癒率;在放療時同步配合中藥,有明顯增效減毒作用。放療俗稱「電療」是一種熱邪、火邪易於傷陰傷血、傷津傷液,在整個放療過程中都必須補陰以益腎,潤肺以生津,可減輕及消除口乾、咽燥、煩渴、便祕等放療的不良副作用,以使放療順利完成,促進放療後血象的恢復。
「肺放療方」中重用北沙參(圖15)30克,以玄參、南沙參、麥冬等藥物配合,形成一組藥物,每藥10-15克,並用引入肺經的引經藥物,達到養陰清肺,益氣生津,增液通便,潤燥除煩的綜合作用。此方於多地都有臨床試驗。肺放療方同前肺手術方既可煎湯、燉肉,又可用沖劑,方法同前肺手術方。
1.4 肺癌化療處方
肺癌中部分不適合手術和放射治療者,才用化療以緩解症狀,尤其是晚期非小細胞與小細胞肺癌,選用化學藥物治療再配合中藥治療,對出現咳嗽痰血,發熱氣急,食慾不振,神疲口乾,盜汗自汗,心悸氣短等肺癌晚期症狀及化療以後常見症狀有一定改善作用。
肺癌化療以後耗血傷陰,損及脾肺,宜選用黃精24克、川貝10克、麥冬15克等組成「肺化療方」,以補益肺氣,滋潤肺陰,以扶正培本為主,兼攻癌祛邪,以治療後期肺癌。為減輕痛苦,緩和症狀,延長壽命造成顯著的作用。其「肺化療方」服法同前。
1.5 肺癌驗方說明
1.5.1 素食藥膳
作為素食者,可以不燉肉葷湯,而燉用素湯。方法:一是將「肺手術方」肺化療方直接放入葛根、蓮藕、白蘿蔔、蕃薯、冬瓜、南瓜等蔬菜煮素湯。二是用上述先作湯煎,每副煎三次,即翻渣2次,以充分出藥味,將三次煎的湯合在一起,再與素菜同煮湯。另外,亦可只用處方煎湯服用,或直接用散劑(藥粉)沖開水即可,因為以上肺癌方,除蛤蚧外都是植物性藥物,沒有動物性藥物。
1.5.2 飲食忌宜
飲食忌宜應有講究,不宜食過辣、過燥、過辛、過酸、過麻等食品,尤禁菸酒。手術治療大傷氣血,宜多食白梨、白菜、銀耳、蘑菇等;放療傷肺陰,宜滋潤多汁的食品,如荸薺、苦瓜、菠菜、西瓜、山竹等;化療則傷肺胃之氣,宜吃香菇、白木耳、銀耳、蘋果等蔬果。
1.5.3 綜合調理
肺癌病人也應綜合診治。心理調適方面上,要克服悲傷憂鬱,坦然面對人生,頑強生活。可以的話應練氣功、靜坐、太極拳、八段綿等傳統養生方法,亦可選擇體操、游泳、散步等運動方式,進行和緩的身體鍛練。配合中醫處方及藥膳,要講究綜合調理效果才理想。
2.科學研究背景
2.1 中醫對於肺癌長期存活率的優勢
肺癌,特別是中晚期肺癌,對肺瘤實體的完全殺滅實際已是十分困難。目前判斷實體瘤的有效率標準是CR加PR,但應考慮到這個標準是建立在對腫瘤殺傷基礎上的。隨著臨床實踐及基礎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了解,癌變過程特點是調控失常,過分地殺傷癌細胞會損害機體的正常反應本能,致使本已失衡的機體調控作用愈行惡化。所以有效的治療並不需要腫瘤完全消退,而在提高生活品質和存活率,這樣中醫藥的優勢便更展現出來[陳志峰等,中國中西結合雜誌1996(6):368]。
腫瘤研究所研究者收集肺癌論文14篇,累積病例1,909例,其中中醫藥組1,211例,化療組698例,主要為肺腺癌和肺鱗癌,採用Meta analysis分析方法的隨機效應模型,對7年來單純採用中醫藥治療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並以化療對照的研究文獻進行定量綜合分析。其結果顯示,中醫藥組穩定率OR=2.10,95%CI(0.70-3.08),數據齊性檢驗Q=24.24,V=12,P>0.01;化療組有效率OR=1.48,95%CI(1.03-224),Q=2.89,V=8,P>0.05。統計7篇文獻中位存活期,中醫藥組平均335.4天,化療組231.8天,顯著性檢驗P=0.1489。可見化療有效率雖然是中醫藥治療的1.48倍,但長期存活率並沒有提高。中醫治療效果的特點是帶瘤生存,最終展現在長期存活率較好,它也顯示了整體調治的優勢。[陳志峰等,中醫藥治療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療效的Meta分析,中醫雜誌1999(5):287]如果中西醫結合治療,兩者互補,可以充分地發揮優勢。
2.2 肺癌手術治療配合中醫療效
肺癌手術治療前後配合中醫的效果都有人作過研究。研究學者指出29例肺支氣管腺癌或肺鱗癌的待手術者,服十全大補湯(黃耆、肉桂、黨參、白朮、當歸、地黃、山藥等)後,能顯著提高肺癌患者外周血IL-2活性、OKT4細胞百分率和OKT4/OKT8比值,由於IL-2活性的升高,必然啟用CTL、NK和LAK細胞,促進其分裂和增殖,從而發揮出抗腫瘤的效應。所以,口服十全大補丸對改善肺腫瘤患者術前的免疫功確實有一定作用。[李世傑等,十全大補丸對肺癌患者外周血IL-2活性和T細胞及其亞群的影響,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4):19]
黃耆(圖29)補益肺氣,在許多治肺癌方中列為君藥,如黃耆理氣茶[雲南中醫雜誌1991(5):16]、黃耆沙參茶[江蘇中醫1988(12):37]、補氣飲[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7(5):34]、參芪地黃湯[遼寧中醫雜誌1985(8):25]、參芪莪朮湯[四川中醫1991(7):13]、參芪地冬飲[黑龍江中醫藥1986(4):33]、健脾補氣湯[四川中醫1989(6):29]、黃耆蓮蠶湯[河南中醫1991(5):36]等。
有一例「右肺黏液表皮樣癌」患者,將右肺全切除後,用黃耆、沙參、川貝、薏仁(圖29、15、24、18)、枇杷葉、杏仁、冬瓜仁、栝樓、六曲、雞內金、半枝蓮、魚腥草、白花蛇舌草等進行治療,後續存活了32年。(中西醫結合治療放化毒副反應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25)另1例女性肺癌患者,手術中發現腫瘤較大且向周圍轉移,但血性胸水而無法切除並關胸。患者呈惡病質,服黃耆參朮飲(茯苓、山藥、薏仁、陳皮、砂仁、雞內金、麥芽、香附、太子參、扁豆、荳蔻)等堅持服藥1,200餘劑,後存活17年餘,健康如常。[中原醫刊1990(4):45]
將黃耆(圖6左)作為抗腫瘤藥的研究也有一些,在黃耆根部含有多醣類物質;黃耆多醣,含量為1.34〜2.04%,這幾種多醣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體內實驗有抗腫瘤作用,但體外實驗並不能直接殺死癌細胞,代表黃耆多醣是透過增強免疫功能而發揮作用的。[東北師大學報1985(3):56]醫院與研究中心跨國合作對黃耆及女貞子的提取物展開研究,指出黃耆和女貞子可以祛除腫瘤病人過多的TS活性,該項研究受到國際上廣泛重視(腫瘤醫院名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5)。黃耆在免疫治療中有希望可以成為生物反應調節劑。
著名的補腎益肺古方人蔘蛤蚧散(哈蚧一對、人蔘、茯苓、貝母各6g,知母30g為散每服6g,蜜湯下),此原為《御藥院方》治喘息,勞咳,痰稠色黃,咳吐膿血,胸中煩熱,身體羸瘦,浮腫,脈虛。《醫方考》「人蔘益氣,哈蚧補真,哈蚧為血氣之屬,能排血氣之毒,故此方用調膿理血,亦假其性而伏奇(治癌)於正(氣)也」。當今常用蛤蚧作為藥膳(圖14)治療肺癌等多種腫瘤而獲效[腫瘤食療幾則,新加坡中醫報19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