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圖解大絡診治

9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1 胃之大絡「虛里」、脾之大絡「大包」
《內經.平人氣象論》:「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此病狀常出現在身心過勞者身上。虛里位於左乳下心尖博動之處,是宗氣的表現。
〈平人氣象論〉:「尺脈緩濇,謂之解㑊。臂多青脈或安臥脈盛,謂之脫血。脈尺麤常熱者,謂之熱中。尺濇脈滑,謂之多汗。尺寒脈細,謂之後泄。」解㑊為「懈惰」或「懈怠」,睏倦無力、懶得說話、抑鬱不歡的症狀。以上病狀常出現在生活作息漫無章法的族群身上。
〈平人氣象論〉:「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藏脈不得胃氣也。壯實病人的死脈,多見脈「肝不弦腎不石也」;即死前數日,脈常會出現「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常出現在活得不如死的族群身上。
《內經.經脈》:「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脇。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盡皆縱,此脈若羅絡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絡脈也。」大包穴區在右側腋下第七肋縫的青色「靜脈」,看大包穴周圍的穴群與肌肉群,前鋸肌為主,由肋間內肌、肋間外肌、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腰方肌等恭臨其會。
「若羅絡之血」即紅色「淋巴管」,含括淵腋穴,在腋窩極泉穴下三寸,天池穴在乳頭外一寸,天溪穴在淵腋穴與天池穴之間,章門穴在第十一肋尖,京門穴在第十二肋尖等穴群;「若前絡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絡脈」與「脈之見者,皆絡脈,諸絡肌皆不能經大節之間,必行絕道而出入,後合於皮中,其會皆見於外。故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寫其邪,而出其血,留之發為痺也。」
十五絡脈中,足三陰經及「脾之大絡」,用於治療慢性病及自體免疫性疾病,頗具奇效。

小博士解說
脾臟位於腹腔左上方,左側第9至11肋骨間。具有免疫、造血、清理老化紅血球等功能。衰老以及病態的紅血球其構造會失去彈性,無法穿越脾臟組織的縫隙,進而被巨噬細胞清除,其內的鐵質進行再生利用。人體胚胎發育早期,脾臟亦有造血的功能,發育成熟後由骨髓取代,當身體大量失血或者骨髓功能發生異常時,脾臟可再度進行造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