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養生,你養對了嗎

養生,就是熱水泡枸杞這樣簡單嗎?

枸杞泡水來養生,有用嗎?

    如今,一個裝著枸杞水的保溫杯似乎成了許多養生人的標配。尤其是許多職場白領,端著一杯枸杞水坐在電腦螢幕前頻頻飲用,可是枸杞泡水真的有養生作用嗎?

喝的時間夠長嗎?

    養生是個大工程,並非一蹴而就。希望枸杞泡水喝一兩天便見效並不現實,需要長期堅持。可以讓喝枸杞水成為一種習慣,堅持數月或一年時間,就會達到養生目的。

泡水的枸杞量合適嗎?

    枸杞雖好,但是不要貪杯。枸杞容易使人上火,所以泡的量也有講究。一般來說,每日十∼十五克為宜。量太多適得其反,量太少則沒有辦法達到功效。

你用對枸杞了嗎?

    枸杞常見用法就是泡水。如何泡呢?建議用六十度C左右的溫水來沖泡,避免高溫下枸杞的營養物質被破壞。如何泡水,能夠讓枸杞發揮更大的養生功效呢?

Q.養生熱點.專家答疑

用枸杞養生,除了泡水外,還有什麼好的方法?

A.枸杞養生,除了泡水,還可以做些美味佳餚,比如枸杞粥、枸杞蒸雞蛋、枸杞銀耳羹等,不僅增強了食欲,而且養生功效佳。

你適合喝枸杞水嗎?

如果你脾胃虛弱,枸杞會讓你消化不良、食欲缺乏。

如果你恰好受風寒而感冒發熱,枸杞性溫可能加重發熱。

如果腹瀉纏繞著你,含有豐富纖維素的枸杞可能使腹瀉更加嚴重。吃枸杞容易上火,所以如果你體內火氣旺盛也要慎用。

為什麼現代人愛吃重口味的東西

從中醫角度來說,愛吃甜食、辛辣、酸辣等重口味的食物都是因為肝鬱。愛吃甜食往往是在肝鬱的早期階段,而愛吃辛辣重口味的人,往往肝鬱程度稍深。

迷戀重口味,很可能是肝氣瘀滯了

金代醫學家張元素在《醫學啟源》中提出: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補之,細辛。以酸瀉之,白芍藥。「苦」是勞苦;「急」是因為陽氣瘀滯在內,不能順利生出的狀態。陽氣順利生出需要肝木的陰陽平衡,如果肝的陽氣過盛則有熱,肝的陰氣過盛則有鬱。一旦我們情緒失常,肝氣則不能順利疏泄而成鬱急的症狀。

為什麼不少患抑鬱症的人喜歡吃巧克力

吃甜味食物可以緩急,「辛甘發散為陽」,甘味屬陽。而鬱急又是由於陽氣被陰寒瘀滯引起,因此甘味能夠緩解因寒而造成的肝氣瘀阻。

臨床上有些患抑鬱症的人喜歡吃巧克力,多發生於女性患者,吃了就可以得到暫時的快感和安慰。但是時間一長,不但抑鬱沒好,還增加了許多濕氣,脾胃因此而受困。對於這樣的病例,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肝氣瘀滯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肝氣瘀阻的問題。

所有食物都有營養,但不是所有食物都適合你吃

現在常常有這樣一種飲食誤區,許多人聽信一些廣告上說的「某某食物有營養,可以多吃」,其實不然。

如何巧妙判斷食物的屬性

中醫是根據植物或動物生長的環境來判斷它的屬性——陰、陽、寒、熱。有的食物在陰寒的地方生長,有的食物就必須在向陽的地方生長。在陰寒的地域生長的食物,一般屬性偏陰;在向陽的地方生長的食物,則屬性偏陽。比如菱角在水裡生長,偏陰;向日葵向陽而生,偏陽。蘑菇一般在陰冷潮濕的地方生長,所以通常是陰寒,而且帶有濕氣的。

怎樣判斷某種食物是否適合自己吃

拿蘑菇來說,它的屬性是陰寒的。如果有人陰血不足,經常出現虛火、燥熱、眼乾、口乾、鼻乾等症狀,可以食用蘑菇。另外,當我們吃一些熱性食材的時候,比如雞肉,如果擔心熱性過大,就用蘑菇來燉雞,這樣就能夠平衡雞肉的熱性了。

曾經,有人認為蘑菇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鼓勵大家多吃蘑菇,按照中醫原理是不妥的。如果從科學的角度看,所有食物都有營養,但卻不是所有食物都適合你吃。瞭解中醫後,你就可以從食物是否對自身有利的角度,做出正確的判斷。

到了外地,水土不服怎麼辦

所謂水土不服,就是人到了外地,吃了外地的東西,然後就會身體不適,嚴重的還會上吐下瀉。那麼,怎樣預防水土不服呢?通常的做法:去外地之後,在吃當地的東西之前,先要喝當地的水,把水煮開了,泡一杯當地產的茶。先試試當地的水土,就可以避免因水土不服而生病。

中醫說五穀最養人,你吃對了嗎?

為什麼中醫要強調「五穀為養」?因為五穀是植物的種子,種子又是植物的精華。

為什麼說吃五穀是正確的選擇

中醫認為,植物最精華的東西,都含在種子裡。而且種子本身的蛋白質結構和其他部位的蛋白質結構不一樣。也就是說,當你把種子裡面的這些物質能量,轉化成自己的精氣神,所消耗的自身能量是最低的。如果你吃別的部位,還需要再去消耗自身的能量,所以吃種子是很正確的選擇。從中醫學的意義上來說,我們所說的吃飯實際上應該是吃種子,而其他的東西只是下飯的。因此,不能把主客顛倒了。

現在的人吃飯都是吃肉、吃菜,不吃或少吃主食。這樣其實是不符合我們身體需求的。

五穀要重點吃

五穀必須要吃,而且還要重點吃。可能有人會覺得吃澱粉會增加體內糖的量、會發胖,於是就不吃主食。這樣是不對的。因為,植物的枝葉、軀幹裡有澱粉,種子裡也有澱粉,但它們裡邊所含的澱粉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吃的主食裡的澱粉,不同於其他食物裡的澱粉。比如,紅薯、馬鈴薯裡所含的澱粉會使你的血糖變高,而種子裡的澱粉是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所以你可以放心地吃五穀。

五穀怎麼吃才養人

我們需要吃的種子分別是麥、黍(高粱)、粟(小米)、稻、菽(豆子),對應我們的肝、心、脾、肺、腎。

肝氣虛時,要多吃麥,尤其是燕麥;心氣虛時,要多吃黍,也就是多吃些高粱米;脾氣虛,吃東西吸收不了時,要多吃小米;肺氣虛時,要多吃稻,尤其是粳米補肺氣更佳;腎氣虛時,要多吃豆子,可以培補腎氣。豆子的正確吃法是做成豆腐,豆腐本身磨得很細,而且既營養又美味。

「五畜為益」,吃肉只是為身體錦上添花

「五畜為益」是什麼意思?益是可有可無的。也就是說沒有它不會對我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但有了它,會給我們生活一個很好的補充。

五畜對人體有哪些補養作用

什麼是五畜?五畜中的第一畜是入肝的羊,第二畜是入心的雞,第三畜是入脾的牛,第四畜是入肺的驢,第五畜是入腎的豬。

吃肉是需要挑部位的

道家對飲食的研究非常全面,也非常深入,深入到了氣和神的層面。比如說吃豬肉,道家認為豬蹄的力道和勁道是豬身上其他部位無可比擬的,因為幾百斤的豬,全身的重量都壓在四個蹄子上。豬是陰性的,蹄子是陰中之陽,而其中陽氣最足的蹄子,要數前蹄。另外,羊蹄也是陽氣十足的,所以我們吃東西是需要挑部位吃的,是有講究的,而不能亂吃一通。

怎樣食用滋補又性平的水產品

海產品是來自於海裡的,而人類也是源於海裡的(最初生命的誕生源於海洋),因此,從本質上講我們是同根、同源的,具有相同的性。海產品能夠滋養我們的本源,也就是說我們的腎精跟它的關係最為密切。

不過,水產品吃多了,可能會不消化,還有一種可能是會食積生火。有句話叫「魚生火,肉生痰」。所有魚吃完都會動火,但是有一種魚吃了不容易生火,那就是帶魚。

小孩子如果脾胃消化不好,又不愛吃東西,就可以把帶魚做好給他吃。只有帶魚是入脾的,所以帶魚屬於水中的異類。

「五菜為充」,蔬菜究竟能不能當主食吃

所謂五菜為充,就是說五菜是饑荒狀態下充饑的代用品,絕對不能當主食。還有,當我們吃米、吃肉吃得過多時,可以通過吃菜來幫著疏通,這就是蔬菜的價值。

綠葉菜這樣吃才健康

一般的綠葉菜都寒性偏大,所以我們吃菜一定要焯熟、炒熟,不然的話就會吃什麼菜,拉什麼葉子。許多人脾胃很弱,吃的菜原封不動地就拉出去。這是因為蔬菜裡面的纖維素很難分解。而人體分解纖維的主要器官是胃,靠的是胃酸。如果一個人胃酸分泌不好,對纖維素的分解能力就很差,基本上吃進什麼,就拉出來什麼。

中醫認為,胃酸也是一種陰液,是腎精所化。胃寒的人胃酸很少,往往嘔出來的都是清湯寡水,還有許多人是往上泛酸。

調理泛酸,西醫用抑制胃酸分泌、中和胃酸的方法。在中醫看來,其實是因為十二指腸堵死了才會泛酸,是通道不順暢,而並非西醫所說的胃酸太多。

分泌胃酸是人的本能,抑制胃酸會讓人在情志上出現問題。中醫調理方法是找到病的根源,從源頭上疏通道路,症狀自然就會消失。

什麼叫吃時令菜

食物一要講究「氣」,還要講究「味」。因為食物和藥物都是由氣味組成的,而藥物、食物的氣味只有在當令時,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氣。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名言叫「司歲備物」,就是說要遵循大自然的陰陽氣化採備藥物、食物,與節氣相順應的就是與天地陰陽氣化相順應,這樣的藥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氣,氣味醇厚,營養價值高,所以人們應該吃節氣菜。這就是孔子名言:「不時,不食。」就是說,不符合節氣的菜,不吃。

「五果為助」,水果只是五穀、五畜吃多以後幫助消化的食物

水果大部分都是酸、甘、寒性,即使某一種是熱性的,也只是個例,相對於其他水果來說稍微熱一點兒,而且北方的水果和南方的水果完全不一樣。

水果基本上都有通便的作用

水果基本上都有通便的作用,所以水果,應該是五穀、五畜吃多了之後,幫助消化的一種東西,為的是不讓體內產生壅滯。而許多人並不知道這些原理,只管盲目地吃水果,靠水果來通便、排毒,最後把自己的大腸弄得很混亂。

吃水果最好吃當季的

吃水果,最好是吃當季水果,不能因為有低溫儲藏、保鮮技術就把水果儲藏起來,時隔很久再去吃。

有句俗語叫「梨不見犁」,梨是秋天的當季水果,而犁是春天耕地的時候才用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把梨放到第二年春天吃,那樣會傷你的肝氣(金剋木)。雖然梨是很好的滋肺陰水果,但在不產梨的春天吃梨,對肝的損傷是很大的。

吃水果就吃當地產的

南方的水果,在當地吃很好吃,捂熟了運到北方,就不好吃了,甚至有的還含有毒性,正如俗語所說的「強扭的瓜不甜」。

吃完水果後趕緊吃點薑

吃完水果後再吃點薑,薑的辛溫可以把水果的酸寒性化解一些,起到平衡的作用。

知道發物是什麼,你就不會發病

中醫所謂的「發」,可以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體記憶體有「伏邪」,如果吃了「發物」,就可能誘發原有的慢性病,導致疾病反復發作。而如果體內沒有「伏邪」,身體健康,根據自己的體質適量吃些「發物」則是無害的。

發熱之物︰如蔥、薑、韭菜、胡椒、羊肉等溫熱、辛辣易助熱上火的食物。這類發物對於熱性體質、陰虛火旺者不適合,發熱口渴、大便祕結之人不宜食用;但對於寒性體質(即陽虛體質)者來說,吃這些發熱的食物可驅寒益陽,能驅除體內的寒氣。

發風之物︰如海鮮、魚、蝦、蟹、雞蛋、鵝等。患有蕁麻疹、濕疹、中風等疾病,或患有過敏疾病者不宜食用。另外,海鮮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是發物,容易誘發疾病。

濕熱之物︰如糯米、豬肉等。指影響脾的運化,助濕化熱的食物。對於脾胃虛弱、痰濕體質等人群,濕熱發物都不適宜多吃。患有濕熱、黃疸、痢疾等疾病者應忌食。

發冷積之物︰如西瓜、柿子、雪糕、冬瓜、嫩莖萵苣等。這些食物具有寒涼的特性,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導致脾胃、心肺、肝腎等臟腑陰寒加重,從而導致腹瀉、冷痛、咳嗽等病症。一般脾胃虛寒、寒證體質等人群不宜多吃。但是對於實熱體質的人群,吃冷積發物是較好的降火良方,尤其在夏季,但是也不宜多吃,以免過度傷陽。

發躁之物︰如炒乾果中的炒板栗、炒花生、炒瓜子等。可使人體產生乾燥、津液不足的食物,既具有火熱的性質,又具有傷津液的特徵。

動血之物︰如胡椒、辣椒、桂圓、羊肉、白酒等。此類食物多具溫熱性質,易迫血外出。一般對於各種出血性疾病,如崩漏、帶下、月經過多等病症的患者不適合食用。

滯氣之物︰如豆類、油膩食品、芋頭、紅薯、馬鈴薯等。這類食物有滯澀阻氣的作用,不容易消化,會導致氣機阻滯不暢,產生胃脹、腹脹。特別是對於脾胃虛弱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沒胃口等症狀。不過,這些食物不少都有固腎澀精、補脾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虛型腹瀉或者腎虛早洩的人有一定食療作用。

光敏性食物︰如萵苣、茴香、薺菜、莧菜、香菜等。光敏性食物指那些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的食物。這些食物如果不大量食用一般不會出現不良反應,但過敏體質人要少吃。

養生熱點.專家答疑

Q.為什麼中醫說,吃大量的甜食,不利於身體健康?

A.中醫講「甘能令人中滿」「膏粱厚味,足生大丁」,即甜食會影響脾胃功能,油膩易生濕熱而產生疔瘡。雖然說甜味食物對脾胃有幫助作用,但大量食用,也會損傷脾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