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好與壞,都與腸道有關
相信大家不太了解,盤繞長達6 ~ 8 公尺的腸道,竟然是我們衰老最先開始的地方。這是因為腸道是我們身體裡重要的消化吸收系統,營養從這裡吸收,毒素、廢物從這裡排出。根據研究,人體90% 的疾病與腸道不潔有關,一天不排便等同抽了3 包菸。腸道衰老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便祕,腸道中最高能積存大約6.5 公斤的宿便,大量的宿便堵塞在腸道裡,使得毒素、廢物無法及時排出,甚至被腸道當做「營養」重新吸收,於是導致膚色晦暗、斑痘叢生、口臭熏人,再加上因為腹部堆積了太多的廢油,使我們大腹便便,非常不健康。
腸道向來有「人體的第二個大腦」之稱,也是體內表面面積最大的器官,除了是消化吸收的重鎮,更是免疫系統重要的運作場所。人們常說腸道回春可以保健康,點出了身體健康的源頭,就來自於腸道的正常運作。這個消化道的器官掌握了人體的吸收、毒素排出,以及免疫調解3 項任務。
我們吃下的每一口食物,經過消化之後會進入腸道,人體需要的營養主要都在腸道裡被吸收,不需要的殘渣則將形成毒素和廢物,排出體外。由此可知,腸道是人體內非常辛勞的器官之一,每天24 小時負責消化、吸收人體進出的食物,來提供體內各器官和細胞需要的養分。請大家想像一下,假使腸道運作不佳或老化,體內的細胞當然也就跟著不健康或衰老。如何讓我們的腸道維持青春有活力,是你我重要的課題,也是2000 年來,傳統醫家提醒我們要注重的清體術」。
日本腸道研究權威辨野義己博士在這幾年來一直提醒大家,腸道的健康和我們全身的健康息息相關,特別是大腸。大腸是最容易感知疾病的器官,腸道內含有千百種以上的細菌,包括好菌和壞菌,一旦這些細菌的平衡狀態遭到破壞時,就會造成免疫力下滑,對人體的健康形成不好的影響。
腸道菌的平衡狀態是如何被破壞呢?其實,幾乎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當你我不良的飲食習慣,在被忽視的情況下,日積月累,加上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疲憊、運動量的缺乏,以及健康意識的薄弱,就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倘若腸道菌群顯現一片混亂的情態,失去了合理的平衡,就會加速衰老的速度,並且出現便祕、腹瀉、皮膚不光滑等現象。現在更有醫學專家學者提出研究的論述,腸道是否健康攸關失智、肥胖、糖尿病、失眠、睡眠品質等問題。所以,不要小看腸道的威力!
養成觀察尿液與糞便的習慣
以前,我經常和母親莊博士討論腸道的問題,我們希望以自然簡單的方式讓大家重視腸道,掌握身體健康的關鍵,所以我們提出「腹內大掃除」的主張,這是一種讓腸道恢復活力的做法。我們認為,觀察腸道健康的最佳場所就在「厠所」,因此從小到大,母親都會盯著每個子女上廁所,提醒我們要養成排便的習慣。她告訴我們:「想了解腸道細菌狀況的最佳方法,就是觀察自己的糞便和尿液。」好比說,每天是否排尿排便正常、是否順暢、形狀和氣味與顏色是否有異狀等,這是觀察腸道是否健康最基本的方法。
在一般情況下,糞便須成形,其中以香腸或鉛筆的形狀、顏色以淺褐色到深褐色為最佳;糞便若是像羊咩咩大便的顆粒狀、顏色從白色到黑色則不優;便味倘若非常惡臭,表示腸道在向你喊救命。至於每天排便的分量,女性須在250 公克以內,男性須在300 公克以內。
有些人誤會,最健康的尿液顏色是透明無色。事實上,透明無色的尿液也是一些疾病的警訊。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正常的尿液顏色應呈淡黃色,比較專業的描述應該會說「比稻黃色再稍微淺一點」(pale straw)來形容這種健康的顏色比較貼切,因為尿液中含有尿色素(urochrome),因此和透明無色做比較,略帶黃色的尿液才是正常的。
此外,排尿的時間會產生不同的尿液顏色。如果是早上一起床排出的第1 泡尿,顏色會比較黃,請不要過度緊張和擔心,這是正常的現象。道理很簡單,由於我們在睡覺無法補充水分,自然尿液的濃度會比較高,使得顏色也會比較深黃一些。
為了幫大家對尿液顏色有基本的認知,我做了一個表,讓大家明白異常的尿液顏色,代表哪些疾病的警訊,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可參閱表2-2。每個人每天至少會上廁所好幾次,可以近距離觀察糞便和尿液情況的人,就是你自己。
有一次,我的病人告訴我,因為她看見自己的尿液呈現鮮豔的橘色,把她嚇壞了。隔天,她立刻到大醫院檢查,幸好是輕微的脂肪肝導致,醫師提醒她注意飲食方面的禁忌,後來就改善了。所以說,廁所是觀察身體健康最直接和最方便的場所。
我的家人、晚輩都已養成觀察糞便與尿液的習慣。同時,每日會在請安的時候,關懷長輩大小便的情況。特別是如今全球都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從小處留意身邊長輩的健康情況,就能減少生病造成的醫療成本,延緩老化的速度,這也是預防醫學或養生最好入手的地方。請各位時時關心自己,也關懷身邊的長輩,這也是我一直在推廣的「簡單事,重複做」的好方法。
萬一有一天便祕了,表示你腸內的壞菌產生了有害物質,透過大腸壁被吸收而循環到全身,對身體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還有由於年齡的增長,腸道蠕動會隨之變得比較緩慢,如果再加上你是不常運動的人,不注重腹肌的訓練,腸道的蠕動速度也會比較慢,很容易引起壞菌增多、好菌減少。我觀察到,這一類的人所產生的糞便或尿液排量很少,味道很臭。這也是我們會提醒大家,平常務必要多注意腸道的保健。
腸活,才能長活
這幾年來,日本的減重養生、美容生技產業大力推廣「腸活運動」,日本人稱為「腸活」,即「維持腸道健康」的意思。早在40 年前,我和母親莊博士提出「腹內大掃除」的主張,即是一種包括清理腸道的廢物和廢氣、維護腸道環境的系統化、習慣化的行動,還要搭配一些食物,進行清腸潔道的整理工作。
在PART 5 的章節中,我會詳細說明如何做,不必斷食。只要順著腸胃自然的蠕動,繼續食進食出的運作,既不會違背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也不會有任何副作用。以莊博士和我為例,我們日常沒有山珍海味,口味清淡,不暴飲暴食,每一頓只吃7 分飽,莊博士以96 歲高壽無疾而終,我目前84 歲(2024 年)仍然從事路跑的運動和輕鬆的藝文活動;我們在精神上不做過度激動的活動,因此始終維持健康和有活力的生活。
一日四診的「莊醫師腸內氣體診斷法」
古代有一種民間療法,是給感冒或者是肚子不舒服的人食用「燒橘子」。作法是將橘子用鹽巴揉搓以後,放置20 或30 分鐘,接著洗乾淨,把蒂切開,放一些薑和大蒜的混合汁後,以鋁箔紙包起來燒熱。燒熱以後再取出食用,一天可以吃3、4 個,效果還不錯。
假使我們都忽視內因的差異,只知道感冒是濾過性病毒的外因導致,千篇一律以同樣的治療方法,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我長期觀察小兒科和內科不同感冒的病人,累積了大量的病例,發現感冒時發高燒,是身體想趕出病原體與其戰鬥的結果。倘若這時
當朋友請教我,每天怎樣吃、如何活,才是最健康?我都回答:盡量均衡飲食,攝取富含食物纖維的蔬果,補充適當的水分,做適合的運動量與按摩,吃發酵食物,睡好覺,過無壓力的生活。這些看起來很簡單、很好做,就是我平常說的「簡單事,重複做」。但是,朋友跟我說,這些做起來,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力。我告訴他們,只要想到可以擁有最珍貴的財富,肯定做得到。殊不知,這些簡單的行動都可以維持腸道的健康。要知道,腸道是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它健康,整個身體自然就會健康!
從前面的分析讓我們了解,無論哪一種類型的腸內氣體或者感冒,倘若可以在初期給予適當的對應,通常只要7 天左右,身體就可以痊癒康復。尤其是在這個期間,盡量不食用動物性脂肪,例如牛油、豬油之類。此外,不管腸內異常或者感冒的人,通常親朋好友都會攜帶一些水果去探病,提醒大家需要留意,不要送一些會製造氣體的水果,好比說香蕉就很會製造氣體,並不適合病人食用;熱帶水果的糖分不容易分解,在人體內很難轉化為能量,因此也不適合讓病人吃。也就是說,在為病人挑選水果時,需要小心篩選。
相信大家不太了解,盤繞長達6 ~ 8 公尺的腸道,竟然是我們衰老最先開始的地方。這是因為腸道是我們身體裡重要的消化吸收系統,營養從這裡吸收,毒素、廢物從這裡排出。根據研究,人體90% 的疾病與腸道不潔有關,一天不排便等同抽了3 包菸。腸道衰老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便祕,腸道中最高能積存大約6.5 公斤的宿便,大量的宿便堵塞在腸道裡,使得毒素、廢物無法及時排出,甚至被腸道當做「營養」重新吸收,於是導致膚色晦暗、斑痘叢生、口臭熏人,再加上因為腹部堆積了太多的廢油,使我們大腹便便,非常不健康。
腸道向來有「人體的第二個大腦」之稱,也是體內表面面積最大的器官,除了是消化吸收的重鎮,更是免疫系統重要的運作場所。人們常說腸道回春可以保健康,點出了身體健康的源頭,就來自於腸道的正常運作。這個消化道的器官掌握了人體的吸收、毒素排出,以及免疫調解3 項任務。
我們吃下的每一口食物,經過消化之後會進入腸道,人體需要的營養主要都在腸道裡被吸收,不需要的殘渣則將形成毒素和廢物,排出體外。由此可知,腸道是人體內非常辛勞的器官之一,每天24 小時負責消化、吸收人體進出的食物,來提供體內各器官和細胞需要的養分。請大家想像一下,假使腸道運作不佳或老化,體內的細胞當然也就跟著不健康或衰老。如何讓我們的腸道維持青春有活力,是你我重要的課題,也是2000 年來,傳統醫家提醒我們要注重的清體術」。
日本腸道研究權威辨野義己博士在這幾年來一直提醒大家,腸道的健康和我們全身的健康息息相關,特別是大腸。大腸是最容易感知疾病的器官,腸道內含有千百種以上的細菌,包括好菌和壞菌,一旦這些細菌的平衡狀態遭到破壞時,就會造成免疫力下滑,對人體的健康形成不好的影響。
腸道菌的平衡狀態是如何被破壞呢?其實,幾乎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當你我不良的飲食習慣,在被忽視的情況下,日積月累,加上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疲憊、運動量的缺乏,以及健康意識的薄弱,就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倘若腸道菌群顯現一片混亂的情態,失去了合理的平衡,就會加速衰老的速度,並且出現便祕、腹瀉、皮膚不光滑等現象。現在更有醫學專家學者提出研究的論述,腸道是否健康攸關失智、肥胖、糖尿病、失眠、睡眠品質等問題。所以,不要小看腸道的威力!
養成觀察尿液與糞便的習慣
以前,我經常和母親莊博士討論腸道的問題,我們希望以自然簡單的方式讓大家重視腸道,掌握身體健康的關鍵,所以我們提出「腹內大掃除」的主張,這是一種讓腸道恢復活力的做法。我們認為,觀察腸道健康的最佳場所就在「厠所」,因此從小到大,母親都會盯著每個子女上廁所,提醒我們要養成排便的習慣。她告訴我們:「想了解腸道細菌狀況的最佳方法,就是觀察自己的糞便和尿液。」好比說,每天是否排尿排便正常、是否順暢、形狀和氣味與顏色是否有異狀等,這是觀察腸道是否健康最基本的方法。
在一般情況下,糞便須成形,其中以香腸或鉛筆的形狀、顏色以淺褐色到深褐色為最佳;糞便若是像羊咩咩大便的顆粒狀、顏色從白色到黑色則不優;便味倘若非常惡臭,表示腸道在向你喊救命。至於每天排便的分量,女性須在250 公克以內,男性須在300 公克以內。
有些人誤會,最健康的尿液顏色是透明無色。事實上,透明無色的尿液也是一些疾病的警訊。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正常的尿液顏色應呈淡黃色,比較專業的描述應該會說「比稻黃色再稍微淺一點」(pale straw)來形容這種健康的顏色比較貼切,因為尿液中含有尿色素(urochrome),因此和透明無色做比較,略帶黃色的尿液才是正常的。
此外,排尿的時間會產生不同的尿液顏色。如果是早上一起床排出的第1 泡尿,顏色會比較黃,請不要過度緊張和擔心,這是正常的現象。道理很簡單,由於我們在睡覺無法補充水分,自然尿液的濃度會比較高,使得顏色也會比較深黃一些。
為了幫大家對尿液顏色有基本的認知,我做了一個表,讓大家明白異常的尿液顏色,代表哪些疾病的警訊,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可參閱表2-2。每個人每天至少會上廁所好幾次,可以近距離觀察糞便和尿液情況的人,就是你自己。
有一次,我的病人告訴我,因為她看見自己的尿液呈現鮮豔的橘色,把她嚇壞了。隔天,她立刻到大醫院檢查,幸好是輕微的脂肪肝導致,醫師提醒她注意飲食方面的禁忌,後來就改善了。所以說,廁所是觀察身體健康最直接和最方便的場所。
我的家人、晚輩都已養成觀察糞便與尿液的習慣。同時,每日會在請安的時候,關懷長輩大小便的情況。特別是如今全球都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從小處留意身邊長輩的健康情況,就能減少生病造成的醫療成本,延緩老化的速度,這也是預防醫學或養生最好入手的地方。請各位時時關心自己,也關懷身邊的長輩,這也是我一直在推廣的「簡單事,重複做」的好方法。
萬一有一天便祕了,表示你腸內的壞菌產生了有害物質,透過大腸壁被吸收而循環到全身,對身體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還有由於年齡的增長,腸道蠕動會隨之變得比較緩慢,如果再加上你是不常運動的人,不注重腹肌的訓練,腸道的蠕動速度也會比較慢,很容易引起壞菌增多、好菌減少。我觀察到,這一類的人所產生的糞便或尿液排量很少,味道很臭。這也是我們會提醒大家,平常務必要多注意腸道的保健。
腸活,才能長活
這幾年來,日本的減重養生、美容生技產業大力推廣「腸活運動」,日本人稱為「腸活」,即「維持腸道健康」的意思。早在40 年前,我和母親莊博士提出「腹內大掃除」的主張,即是一種包括清理腸道的廢物和廢氣、維護腸道環境的系統化、習慣化的行動,還要搭配一些食物,進行清腸潔道的整理工作。
在PART 5 的章節中,我會詳細說明如何做,不必斷食。只要順著腸胃自然的蠕動,繼續食進食出的運作,既不會違背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也不會有任何副作用。以莊博士和我為例,我們日常沒有山珍海味,口味清淡,不暴飲暴食,每一頓只吃7 分飽,莊博士以96 歲高壽無疾而終,我目前84 歲(2024 年)仍然從事路跑的運動和輕鬆的藝文活動;我們在精神上不做過度激動的活動,因此始終維持健康和有活力的生活。
一日四診的「莊醫師腸內氣體診斷法」
古代有一種民間療法,是給感冒或者是肚子不舒服的人食用「燒橘子」。作法是將橘子用鹽巴揉搓以後,放置20 或30 分鐘,接著洗乾淨,把蒂切開,放一些薑和大蒜的混合汁後,以鋁箔紙包起來燒熱。燒熱以後再取出食用,一天可以吃3、4 個,效果還不錯。
假使我們都忽視內因的差異,只知道感冒是濾過性病毒的外因導致,千篇一律以同樣的治療方法,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我長期觀察小兒科和內科不同感冒的病人,累積了大量的病例,發現感冒時發高燒,是身體想趕出病原體與其戰鬥的結果。倘若這時
當朋友請教我,每天怎樣吃、如何活,才是最健康?我都回答:盡量均衡飲食,攝取富含食物纖維的蔬果,補充適當的水分,做適合的運動量與按摩,吃發酵食物,睡好覺,過無壓力的生活。這些看起來很簡單、很好做,就是我平常說的「簡單事,重複做」。但是,朋友跟我說,這些做起來,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力。我告訴他們,只要想到可以擁有最珍貴的財富,肯定做得到。殊不知,這些簡單的行動都可以維持腸道的健康。要知道,腸道是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它健康,整個身體自然就會健康!
從前面的分析讓我們了解,無論哪一種類型的腸內氣體或者感冒,倘若可以在初期給予適當的對應,通常只要7 天左右,身體就可以痊癒康復。尤其是在這個期間,盡量不食用動物性脂肪,例如牛油、豬油之類。此外,不管腸內異常或者感冒的人,通常親朋好友都會攜帶一些水果去探病,提醒大家需要留意,不要送一些會製造氣體的水果,好比說香蕉就很會製造氣體,並不適合病人食用;熱帶水果的糖分不容易分解,在人體內很難轉化為能量,因此也不適合讓病人吃。也就是說,在為病人挑選水果時,需要小心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