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肺系疾病
第一節 感冒
感冒夾滯預治夾痰案
  男孩,4歲。11月23日初診。
  發熱2天,中熱,咳嗽明顯,嘔吐,口臭,髮穗,鼻癢,腹脹(++),便乾。舌紅苔白厚膩,左肺乾囉音。此為感冒夾滯,小兒多見,肺主一身之氣,主宣發,為全身輸布津液,大腸得以濡潤,不致燥化太過;肺主肅降,大腸腑氣壅滯,傳導不利,肺氣不降,風熱外邪侵襲,易致感冒,出現發熱、咳嗽。肺與大腸相表裡,互影響,故感邪之後易出現夾滯之兼症,積滯為本,外感為因,治以清熱化滯解表,先予消積顆粒消其積滯,後以咳嗽顆粒解表止咳。
  方一 消積顆粒加 桃仁10g 炒紫蘇子10g 蟬蛻6g 炒枳殼6g 甘草3g
  4劑,日1劑,水沖服。
  方二 咳嗽顆粒加 蟬蛻6g 射干6g 炒紫蘇子10g 炒枳殼6g 甘草3g
  7劑,服法同前。
  消咳散(見附錄五,全書同)6包。
  12月7日二診:咽不適,咽紅(++),口臭,便乾。舌紅苔白厚膩,心肺常。此為食積化熱,治以清熱消積宣肺。
  處方 消積顆粒加 射干6g 薄荷6g 連翹10g 生薏仁10g
  15劑,日1劑,水沖服,服5日休息2日。
  《金匱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唯治肝也」,此乃中醫治未病之理念。本案初病為感冒夾滯,預知滯祛必犯肺夾痰,故備宣肺止咳方,臨床應辨病知變,預判病之演化。

母子同治感冒案
  男孩,9個月。8月15日初診。
  發熱1天,中高熱,有受涼史,腹脹(++),二便可。舌淡苔白,心肺常。患兒之前因食積發熱來診,服藥1日而癒,現其母感受風寒,邪傳於兒。外感風寒,肺先受邪,肺失宣降,然顧及患兒食積發熱初癒,當顧其脾胃,故治以宣發肺氣、止咳化痰,兼健脾和胃,以養化生之源。
  處方 紫蘇葉12g 桔梗12g 黃芩12g 薑半夏12g 蜜百部12g 桃仁12g 僵蠶12g 射干12g 白前12g 蒼朮12g 厚朴10g 甘草8g
  3劑,日1劑,水煎服①(①見附錄三,全書同),母200ml,子30ml。
  9月9日電話隨訪,服藥第2天症狀好轉,服藥3天痊癒。正中病機。
  肺為嬌臟,外感風寒,肺先受之,小兒脾常不足,肺脾相關,故小兒更易感邪受寒。此患兒因其母感冒,母子接觸,兒易受邪,故當母子同治,宣肺健脾,缺一不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