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兒醫道論
小兒醫,最不易。兒醫在古時又稱為啞科,啞者,不語也。小兒有疾不能自訴,疼痛亦不能言,多以哭鬧而察之。兒醫之輩,必感之疾苦,速察其病,明其病位,正如《難經》所言「望而知之謂之神」,凡為小兒醫者必崇尚望診之技。小兒科,無小事,蓋因小兒非成人之縮形,又不可同病同治論,如小兒之病,發病容易,傳變迅速,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必明辨小兒之特別,方可審慎治之。醫者,小兒醫為之貴,上工為小兒醫者甚少。
為小兒醫,必知識多。一要精習中醫之理、方藥之性;二要精習諸科之知,如內、外、皮膚、五官、骨傷;三要學習育兒之道、教兒之術,以揆小兒之心理。
為小兒醫,應熟知育兒、教兒之常識。蓋因小兒不言苦狀,而父母雖知兒之習性,歷兒之成長,日以照顧,卻不知何為病候,故為小兒醫者,除詳詢父母,亦應學習父母,有益為醫者識候、明理、預後。
為小兒醫,必多臨證、勤思悟、詢疑問,如是方令診療之術熟中生巧、巧中生妙、妙中生神也。如遇一貧血患兒,中醫診斷為氣血虛弱證,我們首先要思考氣血虧虛原因,是因其造血之物匱乏?還是造血功能失常?還是氣血消耗過度?溯本求源,追蹤病之演變軌跡,揆度病情之變化,常自問「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此兒會這樣?什麼原因會令小兒這樣?」正向推理,反向論證,歷練四診之技。如此則醫理漸明,醫術漸精。
為小兒醫,必善總結,常歸納,擁舉一反三之能。為此,為小兒醫者,應親為書寫病歷,完成資料保留,每遇患兒複診,必查閱前診之史,詢其服藥情況,詳知服藥反應,捫問數個為什麼,不效自問為什麼,效驗者亦問為什麼,為小兒醫應習眾家之長,以富自我之技。然,學習之中宜多思悟,不可知其然,不尋其所以然,一知半解。如有醫者言,小兒健脾不如運脾,何為健脾,何為運脾,何時健脾,何時運脾,什麼可以健脾,什麼可以運脾,雖一字之異,但臨證之中則變化無窮。
為小兒醫,必明辨中醫與現代醫學之別。現代醫學注重看人患之病,強調診療統一、規範,更重視微觀、局部。而中醫則注重看患病之人,強調因人而異之不可複製性,更重視宏觀、整體。若此,必煉其悟性,精習醫理,令己擅長用簡單之法處理複雜問題,研習概括複雜臨證問題至簡單之醫理,尋上位病機、測疾病之預後,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之目的。如小兒熱驚之預判、預防。
為小兒醫,必思路清。思路者,即解決臨證問題之方法、路徑。臨證之時應辨明病之要衝,擇其方法,選其處方,擇時擇機,遵其路徑。吾多從脾胃之治,蓋因小兒脾常不足,卻生機蓬勃、發育迅速,所需水穀之精微又富,小兒脾胃猶如「小馬拉大車」,最易變生百病。如臨證一患兒急躁易怒、情緒難控,病雖為情緒變化,似同心病、肝病,但又見納差、腹脹、苔厚、便祕,知其病位仍為中焦,從脾胃調之,諸證皆失。吾思之,小兒之疾,多責之於脾胃。
										小兒醫,最不易。兒醫在古時又稱為啞科,啞者,不語也。小兒有疾不能自訴,疼痛亦不能言,多以哭鬧而察之。兒醫之輩,必感之疾苦,速察其病,明其病位,正如《難經》所言「望而知之謂之神」,凡為小兒醫者必崇尚望診之技。小兒科,無小事,蓋因小兒非成人之縮形,又不可同病同治論,如小兒之病,發病容易,傳變迅速,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必明辨小兒之特別,方可審慎治之。醫者,小兒醫為之貴,上工為小兒醫者甚少。
為小兒醫,必知識多。一要精習中醫之理、方藥之性;二要精習諸科之知,如內、外、皮膚、五官、骨傷;三要學習育兒之道、教兒之術,以揆小兒之心理。
為小兒醫,應熟知育兒、教兒之常識。蓋因小兒不言苦狀,而父母雖知兒之習性,歷兒之成長,日以照顧,卻不知何為病候,故為小兒醫者,除詳詢父母,亦應學習父母,有益為醫者識候、明理、預後。
為小兒醫,必多臨證、勤思悟、詢疑問,如是方令診療之術熟中生巧、巧中生妙、妙中生神也。如遇一貧血患兒,中醫診斷為氣血虛弱證,我們首先要思考氣血虧虛原因,是因其造血之物匱乏?還是造血功能失常?還是氣血消耗過度?溯本求源,追蹤病之演變軌跡,揆度病情之變化,常自問「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此兒會這樣?什麼原因會令小兒這樣?」正向推理,反向論證,歷練四診之技。如此則醫理漸明,醫術漸精。
為小兒醫,必善總結,常歸納,擁舉一反三之能。為此,為小兒醫者,應親為書寫病歷,完成資料保留,每遇患兒複診,必查閱前診之史,詢其服藥情況,詳知服藥反應,捫問數個為什麼,不效自問為什麼,效驗者亦問為什麼,為小兒醫應習眾家之長,以富自我之技。然,學習之中宜多思悟,不可知其然,不尋其所以然,一知半解。如有醫者言,小兒健脾不如運脾,何為健脾,何為運脾,何時健脾,何時運脾,什麼可以健脾,什麼可以運脾,雖一字之異,但臨證之中則變化無窮。
為小兒醫,必明辨中醫與現代醫學之別。現代醫學注重看人患之病,強調診療統一、規範,更重視微觀、局部。而中醫則注重看患病之人,強調因人而異之不可複製性,更重視宏觀、整體。若此,必煉其悟性,精習醫理,令己擅長用簡單之法處理複雜問題,研習概括複雜臨證問題至簡單之醫理,尋上位病機、測疾病之預後,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之目的。如小兒熱驚之預判、預防。
為小兒醫,必思路清。思路者,即解決臨證問題之方法、路徑。臨證之時應辨明病之要衝,擇其方法,選其處方,擇時擇機,遵其路徑。吾多從脾胃之治,蓋因小兒脾常不足,卻生機蓬勃、發育迅速,所需水穀之精微又富,小兒脾胃猶如「小馬拉大車」,最易變生百病。如臨證一患兒急躁易怒、情緒難控,病雖為情緒變化,似同心病、肝病,但又見納差、腹脹、苔厚、便祕,知其病位仍為中焦,從脾胃調之,諸證皆失。吾思之,小兒之疾,多責之於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