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射區的按摩方法
1.按摩工具
在按摩操作過程中,如果操作者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單純用手指按摩,不但按摩力度不夠,而且手指很快就會疲勞、痠軟,影響按摩療效。如果借助按摩棒、刮痧棒或牙籤來按摩,則能事半功倍。如果能適當地使用按摩膏或其他一些按摩介質,既能保護按摩者和被按摩者的手,起到潤滑的作用,也能借助藥物的滲透達到治療目的。
2.按摩要點
按摩過程中產生的刺激資訊,能夠經過一定的神經體液傳導途徑,到達病變部位,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刺激資訊的產生與作用於按摩部位的「功」有關,力度不夠,訊息量不足,則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力度過大,訊息量過多,會造成反射區疲勞,反而導致接受刺激資訊的能力減弱,降低治療效果。所以,按摩要定時定量、有規律、有節奏地進行,不要用蠻力、無限度地反覆按摩。
3.按摩時間
通常情況下,每個反射區或每個穴位的按壓時間為1~2分鐘,但並不是絕對的。每個反射區按摩的時間,應因人、因反射區而異,還要根據病情和病人體質等具體情況確定。例如,慢性病、頑固性疾病,按摩時間宜長些;急性病、病因明確單一者,按摩時間可短些;對重點穴位、反射區要重點按壓,時間要長些;對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則時間應短些;按摩肝臟反射區時,必須在患者腎臟功能良好的情況下,才可以按摩較長時間,否則將不利於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
每天按摩1~2次即可。一般病症,10次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可間隔數天,亦可連續進行下1個療程。經過按摩,疾病有所改善後,應再堅持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減少復發。
4.按摩力度
按摩要有一定的力度,用力要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力求深透。一般來說,對年老體弱者,關節不靈活者,肌膚嬌嫩的』兒童、女性等,按摩力度要輕;對形體壯實者、年齡輕者男性按摩力度宜稍重。
5.按摩節奏
按摩節奏是指按壓反射區的頻率,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一般來說,體質虛弱者,節奏要慢;體質壯實者,節奏要快;男性患者,節奏相對要快;老年患者,節奏相對要慢。
6.按摩的方向與順序
反射區的按摩方向,要根據疾病性質而定。一般來說,按摩穴位時,順經絡氣血運行的方向按摩為補,逆經絡氣血運行的方向按摩為瀉;以向心按摩為補,離心按摩為瀉。但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和運用,不是一成不變的。
7.適應症
按摩對生理功能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對各種功能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其適應證廣泛,尤其是對一些痛症、功能性病變和運動、神經系統的頑症,更具有意想不到的療效。對於器質性疾病或比較嚴重的病症,手部按摩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不應單獨使用,可將反射區按摩作為配合常規治療的一種輔助療法。反射區按摩的適應證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神經症和各種神經痛。
(2)慢性胃腸道疾病和小兒厭食、小兒消化不良等。
(3)各種過敏反應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
(4)多種炎症,如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氣管炎等。
8.禁忌症
(1)按摩部位有開放性軟組織損傷的,不宜按摩,以免加重損傷。
(2)按摩部位有化膿性感染病灶的,不宜按摩,以免造成病灶的擴散。
(3)急重症外科疾病,如急性腹膜炎、腸穿孔、急性闌尾炎、骨折、關節脫位等。
(4)各種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等。
(5)皮膚疾病,如燙傷與潰瘍性皮膚炎症等。
(6)女性經期、妊娠期時,不宜或慎用反射區按摩。
(7)嚴重心臟病病情危重者,禁用或慎用反射區按摩。
(8)各種急性傳染病,如傷寒、霍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日本腦炎、肝炎、結核、梅毒、淋病、愛滋病等。
(9)急性中毒,如食物中毒、瓦斯中毒、藥物中毒、酒精中毒、毒蛇咬傷、狂犬咬傷等。
對於上述禁忌症,應時採用藥物、手術等綜合治療措施,待病情趨於穩定或緩解後,再以反射區按摩作為輔助進行調理治療。
9.按摩小竅門
(1)按摩前應清潔雙手,修剪指甲。
(2)洗浴後、暴飲飽餐後1小時內過度疲勞時,均不宜做手部按摩。
(3)按摩過程中如出現一些反應,應時處理。治療後半小時內,須飲溫開水300~500毫升以上;嚴重腎臟病心力衰竭、水腫患者,喝水不宜超過150毫升。
(4)要循序漸進,要有毅力和恒心,並嚴格遵守操作要領。
(5)按摩手法要熟練,耐力要持久,施術要柔和,用力要深透。對不同體質,應注意調整刺激的度。
10 反射區按摩基本手法
【按摩基本手法表】
手法→操作要領→適用範圍
◎按法→用指尖或指腹平壓於反射區,垂直用力,逐漸加壓,由輕到重,穩而持續,忌用暴力→適用於手足較平坦的區域
◎點法→以指端或屈曲指關節的突起部位,著力於按摩區,按而壓之,戳而點之,垂直用力,由輕到重,穩而持續→適用於手足骨縫區域、穴位或較小的反射區
◎揉法→以指腹吸定在按摩區域,進行左右、前後輕柔和緩地內旋、外旋,從而帶動皮下組織。用力宜輕柔和緩,由輕到重再到輕,保持節律,速度均勻,動作以順時針為主→適用於手足各部位
◎直推法→推法的一種。以拇指指腹著力於按摩區域,進行單向直線推動,用力要著實,重而不滯,輕而不浮,推進速度和力度要均勻、持續→適用於手足肌肉的放鬆
◎分推法→推法的一種。以雙手拇指指腹作用於按摩區域,分別由按摩區域中間向兩側作相反方向的直線或弧形推動,兩手用力要均勻,動作要柔和,協調→適用於手足骨縫區域、穴位或較小的反射區
◎合推法→推法的一種。以兩手拇指指腹,從按摩區域的兩個不同方向向中間推進,用力要均勻,對稱而持續→適用於手足帶狀反射區
◎搖法→使指間關節、腕關節作被動環形運動,用力要均勻,幅度要適當→適用於手足關節部位
◎撥法→以指端或指腹深按於按摩區域,有一定痠脹感時,再作與肌腱、肌肉或經絡成垂直方向的撥動,撥時要按住按摩部位的肌腱或肌肉帶動進行撥動,不能只在皮膚表面摩擦,用力由輕到重,均勻和緩 → 適用於手足背部橫跨肌腱的反射區
◎掐法→為重刺激手法,拇指、食指兩指相對,以指端或指甲作用於按摩區域,以個體耐受為度,不可過度用力→適用於手足範圍較小的反射區
◎拔伸法→以拇指、食指夾持相應關節的一端,向相反方向作牽拉、牽引動作,要沿肢體縱軸方向用力,力度由小到大→適用於手足各關節部位
二、手足按摩治療常見健康問題
1 美顏祛痘
【手部按摩】
(1)點按脾、腎、胃反射區各2~3分鐘,手法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逐漸滲透。
(2)拇指指腹按揉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各腎2~3分鐘,每分鐘脾50~80次。
(3)放鬆手部,拇指先輕輕按揉頭(腦)反射區2~3分鐘,胃再稍用力按此反射區,以局部有痠痛感為宜。
【足部按摩】
(1)泡腳至全腳放鬆後,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各2分鐘,以局部有熱脹感為宜。
(2)用工具如鉛筆點按頭部(大腦)反射區30~50次,以局部有熱脹感為宜。
(3)拇指從外向內推肝、脾反射區各10~20次,接著拇指由下至上推腎反射區10~20次。
(4)按摩腎上腺反射區3~5分鐘,以局部有熱脹感為宜。
2 美白去皺
【足部按摩】
(1)拇指指腹從趾尖向趾根方向推頭部(大腦)反射區,以局部有熱脹感為宜。
(2)泡腳至全腳放鬆後,按摩輸尿管、膀胱、尿道・陰道反射區,以局部有痠脹感為宜。
(3)拇指推壓腎、肝、脾反射區各20~30次,再次放鬆全足結束按摩,使按摩後身體的代謝廢物,時排出體外。
3 烏髮固脫
【足部按摩】
(1)食指近側指間關節依次刮壓頭部(大腦)反射區3~5次。
(2)按摩棒點按、腦下垂體、生殖腺反射區各3~5分鐘,以局部有痠脹感為宜。
1.按摩工具
在按摩操作過程中,如果操作者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單純用手指按摩,不但按摩力度不夠,而且手指很快就會疲勞、痠軟,影響按摩療效。如果借助按摩棒、刮痧棒或牙籤來按摩,則能事半功倍。如果能適當地使用按摩膏或其他一些按摩介質,既能保護按摩者和被按摩者的手,起到潤滑的作用,也能借助藥物的滲透達到治療目的。
2.按摩要點
按摩過程中產生的刺激資訊,能夠經過一定的神經體液傳導途徑,到達病變部位,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刺激資訊的產生與作用於按摩部位的「功」有關,力度不夠,訊息量不足,則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力度過大,訊息量過多,會造成反射區疲勞,反而導致接受刺激資訊的能力減弱,降低治療效果。所以,按摩要定時定量、有規律、有節奏地進行,不要用蠻力、無限度地反覆按摩。
3.按摩時間
通常情況下,每個反射區或每個穴位的按壓時間為1~2分鐘,但並不是絕對的。每個反射區按摩的時間,應因人、因反射區而異,還要根據病情和病人體質等具體情況確定。例如,慢性病、頑固性疾病,按摩時間宜長些;急性病、病因明確單一者,按摩時間可短些;對重點穴位、反射區要重點按壓,時間要長些;對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則時間應短些;按摩肝臟反射區時,必須在患者腎臟功能良好的情況下,才可以按摩較長時間,否則將不利於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
每天按摩1~2次即可。一般病症,10次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可間隔數天,亦可連續進行下1個療程。經過按摩,疾病有所改善後,應再堅持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減少復發。
4.按摩力度
按摩要有一定的力度,用力要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力求深透。一般來說,對年老體弱者,關節不靈活者,肌膚嬌嫩的』兒童、女性等,按摩力度要輕;對形體壯實者、年齡輕者男性按摩力度宜稍重。
5.按摩節奏
按摩節奏是指按壓反射區的頻率,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一般來說,體質虛弱者,節奏要慢;體質壯實者,節奏要快;男性患者,節奏相對要快;老年患者,節奏相對要慢。
6.按摩的方向與順序
反射區的按摩方向,要根據疾病性質而定。一般來說,按摩穴位時,順經絡氣血運行的方向按摩為補,逆經絡氣血運行的方向按摩為瀉;以向心按摩為補,離心按摩為瀉。但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和運用,不是一成不變的。
7.適應症
按摩對生理功能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對各種功能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其適應證廣泛,尤其是對一些痛症、功能性病變和運動、神經系統的頑症,更具有意想不到的療效。對於器質性疾病或比較嚴重的病症,手部按摩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不應單獨使用,可將反射區按摩作為配合常規治療的一種輔助療法。反射區按摩的適應證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神經症和各種神經痛。
(2)慢性胃腸道疾病和小兒厭食、小兒消化不良等。
(3)各種過敏反應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
(4)多種炎症,如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氣管炎等。
8.禁忌症
(1)按摩部位有開放性軟組織損傷的,不宜按摩,以免加重損傷。
(2)按摩部位有化膿性感染病灶的,不宜按摩,以免造成病灶的擴散。
(3)急重症外科疾病,如急性腹膜炎、腸穿孔、急性闌尾炎、骨折、關節脫位等。
(4)各種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等。
(5)皮膚疾病,如燙傷與潰瘍性皮膚炎症等。
(6)女性經期、妊娠期時,不宜或慎用反射區按摩。
(7)嚴重心臟病病情危重者,禁用或慎用反射區按摩。
(8)各種急性傳染病,如傷寒、霍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日本腦炎、肝炎、結核、梅毒、淋病、愛滋病等。
(9)急性中毒,如食物中毒、瓦斯中毒、藥物中毒、酒精中毒、毒蛇咬傷、狂犬咬傷等。
對於上述禁忌症,應時採用藥物、手術等綜合治療措施,待病情趨於穩定或緩解後,再以反射區按摩作為輔助進行調理治療。
9.按摩小竅門
(1)按摩前應清潔雙手,修剪指甲。
(2)洗浴後、暴飲飽餐後1小時內過度疲勞時,均不宜做手部按摩。
(3)按摩過程中如出現一些反應,應時處理。治療後半小時內,須飲溫開水300~500毫升以上;嚴重腎臟病心力衰竭、水腫患者,喝水不宜超過150毫升。
(4)要循序漸進,要有毅力和恒心,並嚴格遵守操作要領。
(5)按摩手法要熟練,耐力要持久,施術要柔和,用力要深透。對不同體質,應注意調整刺激的度。
10 反射區按摩基本手法
【按摩基本手法表】
手法→操作要領→適用範圍
◎按法→用指尖或指腹平壓於反射區,垂直用力,逐漸加壓,由輕到重,穩而持續,忌用暴力→適用於手足較平坦的區域
◎點法→以指端或屈曲指關節的突起部位,著力於按摩區,按而壓之,戳而點之,垂直用力,由輕到重,穩而持續→適用於手足骨縫區域、穴位或較小的反射區
◎揉法→以指腹吸定在按摩區域,進行左右、前後輕柔和緩地內旋、外旋,從而帶動皮下組織。用力宜輕柔和緩,由輕到重再到輕,保持節律,速度均勻,動作以順時針為主→適用於手足各部位
◎直推法→推法的一種。以拇指指腹著力於按摩區域,進行單向直線推動,用力要著實,重而不滯,輕而不浮,推進速度和力度要均勻、持續→適用於手足肌肉的放鬆
◎分推法→推法的一種。以雙手拇指指腹作用於按摩區域,分別由按摩區域中間向兩側作相反方向的直線或弧形推動,兩手用力要均勻,動作要柔和,協調→適用於手足骨縫區域、穴位或較小的反射區
◎合推法→推法的一種。以兩手拇指指腹,從按摩區域的兩個不同方向向中間推進,用力要均勻,對稱而持續→適用於手足帶狀反射區
◎搖法→使指間關節、腕關節作被動環形運動,用力要均勻,幅度要適當→適用於手足關節部位
◎撥法→以指端或指腹深按於按摩區域,有一定痠脹感時,再作與肌腱、肌肉或經絡成垂直方向的撥動,撥時要按住按摩部位的肌腱或肌肉帶動進行撥動,不能只在皮膚表面摩擦,用力由輕到重,均勻和緩 → 適用於手足背部橫跨肌腱的反射區
◎掐法→為重刺激手法,拇指、食指兩指相對,以指端或指甲作用於按摩區域,以個體耐受為度,不可過度用力→適用於手足範圍較小的反射區
◎拔伸法→以拇指、食指夾持相應關節的一端,向相反方向作牽拉、牽引動作,要沿肢體縱軸方向用力,力度由小到大→適用於手足各關節部位
二、手足按摩治療常見健康問題
1 美顏祛痘
【手部按摩】
(1)點按脾、腎、胃反射區各2~3分鐘,手法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逐漸滲透。
(2)拇指指腹按揉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各腎2~3分鐘,每分鐘脾50~80次。
(3)放鬆手部,拇指先輕輕按揉頭(腦)反射區2~3分鐘,胃再稍用力按此反射區,以局部有痠痛感為宜。
【足部按摩】
(1)泡腳至全腳放鬆後,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各2分鐘,以局部有熱脹感為宜。
(2)用工具如鉛筆點按頭部(大腦)反射區30~50次,以局部有熱脹感為宜。
(3)拇指從外向內推肝、脾反射區各10~20次,接著拇指由下至上推腎反射區10~20次。
(4)按摩腎上腺反射區3~5分鐘,以局部有熱脹感為宜。
2 美白去皺
【足部按摩】
(1)拇指指腹從趾尖向趾根方向推頭部(大腦)反射區,以局部有熱脹感為宜。
(2)泡腳至全腳放鬆後,按摩輸尿管、膀胱、尿道・陰道反射區,以局部有痠脹感為宜。
(3)拇指推壓腎、肝、脾反射區各20~30次,再次放鬆全足結束按摩,使按摩後身體的代謝廢物,時排出體外。
3 烏髮固脫
【足部按摩】
(1)食指近側指間關節依次刮壓頭部(大腦)反射區3~5次。
(2)按摩棒點按、腦下垂體、生殖腺反射區各3~5分鐘,以局部有痠脹感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