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山元式新頭針:刺激點施針速效治療

79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YNSA 基本 C 點

位置
橫軸 C點位在額角上,也就是額頭上、髮際線轉角的位置。(靠近「頭維」穴)
縱軸 以額角為基準,畫一條與水平面呈45度的線(文中所提到的,都是與水平線的夾角)。接著,從額角往上下各數1公分,也就是往頭髮內、往額頭各數1公分,方法同A點。這條長2公分的線,就是C點。
把C點分成數個點,最上方的點為肩關節。接著,想像一下頭髮內的那一條線,把它當作上臂,額角那一點則是手肘,額頭上的那一條線則為前臂,線的尾端則是手腕。最後,想像有五根手指,從線的尾端放射出來。

與身體的對應
C點對應到上肢。

基本C點的適應症
(1)肩膀痠痛、扭傷、挫傷
(2)手臂疼痛、扭傷、挫傷
(3)手肘扭傷、拉傷
(4)媽媽手、手腕關節疼痛、扭傷、挫傷
(5)手指疼痛、拉傷、挫傷
(6)扳機指
(7)其他上肢疼痛與不適
YNSA 基本C點。C點對應到肩關節→上臂→手肘→前臂→手腕→五根手指

帕金森氏症
治療醫師 高資承 醫師

疾病簡介
65歲的劉先生已退休,八年前突然右側肢體顫抖、雙腳僵硬,經過西醫判定為帕金森氏症,經朋友介紹前來就診。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統,原因在於身體分泌的多巴胺減少。目前成因不明,但普遍認為和遺傳與環境因子相關。家族中有帕金森氏症患者的人,較可能得到此病,暴露於特定農藥或曾有頭部外傷者,罹患此症的風險也比較高。典型的帕金森氏症主要靠症狀診斷,神經成像也能協助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帕金森氏症的常見症狀: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步態異常、失智症、焦慮症、知覺、睡眠、情緒問題。

病例
男性、 65 歲、退休
主訴 帕金森氏症已八年。
現病史 病患突然感覺右側肢體顫抖、雙腳僵硬,經神經內科醫師判定為帕金森氏症。目前症狀:肢體顫抖、僵硬、體力下降、步行困難,尤其天氣變化時,症狀明顯。

治療經過
診 斷 ICD-10-CM代碼 G20 帕金森氏症

治療
合谷診斷 :右頸椎
上臂診斷 :右大腦、腦幹、小腦
頸部診斷 :左腦

刺激點
基本點: 右A點、C點、D點、F點(陽)
感覺點 :N/A
腦點 :右大腦點、小腦點:腦幹點
腦神經點: N/A
Y 點 :N/A
其他: J-K刺激點區–上肢、下肢、I刺激點區–上肢

——第二次就診
肢體顫抖、僵硬緩解,但因天氣變化造成的體力下降、步行困難,維持原樣。筆者要求病患一週治療二至三次。
——第四次就診
肢體顫抖、僵硬緩解,肢體彎曲較為順暢,天氣變化造成的體力下降、步行困難改善。
——第十次就診
肢體顫抖幾乎消失,走路小碎步的狀態大幅減緩,體力恢復,可自行前來就診。
——第十二次就診
症狀穩定,經西醫影像檢查後,腦部並未繼續退化,治療改為每週一次。
——第二十四次就診
症狀穩定,治療改為二週一次,現持續治療中。

討論
流行病學方面,帕金森氏症在台灣地區的盛行率為340人/每10萬人。帕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治癒,但病患經過服用左旋多巴(Levodopa)後,可以有效補充多巴胺,改善生活品質與症狀。
中醫方面,中醫治療單純缺乏多巴胺則常選擇補脾腎陽虛療法,兼有寒熱瘀的病患,則先清瘀熱、再補虛,或按虛實瘀熱的比例處方。此外,傳統針灸亦可以治療帕金森氏症。使用四神聰、風池、曲池、合谷、陽陵泉、太衝、太谿等穴位治療,利用鎮肝熄風的原理,減緩病患顫抖的症狀,大部分的病患都可以取得不錯的症狀緩解 [3] 。
在本病例當中,病患的恢復速度相當快。短短十二次治療,就能讓病患因帕金森氏症導致的外顯症狀,如顫抖、僵硬、步行困難、無力等獲得改善,提升生活品質。因此,筆者指示病患後期維持一週一次的治療,接著調整為二週一次治療即可。

注意事項
治療帕金森氏症時,請務必掌握大腦點、腦幹點。若病患走路不平衡則考慮小腦點。
筆者建議,若病患有肢體顫動,可以先以基本點為主;若症狀未緩解,可以加上J-K刺激點區、I刺激點區輔助,治療效果較佳。
雖然帕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治癒,但在YNSA與西醫的合併治療之下,可以讓病患的外顯症狀改善,減緩腦部退化。然而,對於帕金森氏症導致的情緒與記憶問題,根據筆者經驗,YNSA療效較為有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