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一、中醫養生的核心理念與基礎知識

  (一)中醫養生保健,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透過各種方法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目的的保健活動

  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

  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健是指為保持和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而採取的有效措施,包括預防各種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或軀體疾病的發生。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是整體觀念、辯證論治,主要展現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體自身的整體性。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環境和必要條件,大自然的陽光、空氣、水、溫度、磁場、引力、生物圈等,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同時自然環境的變化,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

  有智慧的人,懂得順應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陰陽變化節律而養生。例如:春夏要晚睡早起,秋天要早睡早起,冬天要早睡晚起,就是順應自然晝夜變化的規律。

  調和陰陽。臟腑陰陽內在調和,人體氣機的出入升降、表裡、寒熱、虛實的各種狀態就會和諧,達到經絡肢節柔順、關節通利、筋骨健壯,正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長久,形與神俱,這才是養生的最終目標。很多疾病都與人體免疫力相關,當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了對抗身體健康細胞的抗體,就會出現許多疑難雜症,本質是身體陰陽不和的表現。

  中醫養生學倡導人們養生著眼於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從小處著手:

1.完善健康期

  女性0~34歲、男性0~39歲為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較完善的階段,即完善健康期。

  這期間多數人偶爾罹患疾病,經過治療後也相對容易康復。

養生要點:

  給予足夠、均衡的飲食營養。

  家長、老師應透過言傳身教,讓兒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進行良好的心理養生教育,打造人生的黃金體質和良好品行。

2.維持健康期

  女性35~65歲、男性40~65歲為生理功能維持階段,即維持健康期。

  (1)易形成疾病期:即女性35~41歲、男性40~47歲,對一些忽視健康的人來說,屬易形成疾病期,也是健康與不健康的分界線。在這個時期,既是人生創業出成果的時期,也是工作與家庭負擔最重的時期。一些人因完善健康期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便認為自己身體好、抵抗力強,就無限透支自己的健康,致使生理功能從頂峰狀態迅速下滑,各方面功能衰退,一些慢性衰退性疾病和重症疾病極易開始形成。

養生要點:應意識到自己正處於易形成疾病期,妥善安排生活和工作,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高風險期:女性42~55歲、男性48~60歲為危險期。因為長期處於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在這個時期,心理壓力很大,往往在奮發打拚時,忽視很多身體的警報訊號,罹患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等,甚至英年早逝。

  養生要點:維護和完善身體各組織器官,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以延長其優質使用期。切忌仗著自己身體好而無限透支精力和體力。

  (3)過渡期:女性56~65歲、男性61~65歲為過渡期。這期間多數人事業有成,家庭承擔的重任也大致完成,精神和經濟上的壓力減輕,保健意識有所增加。但人到了這個年齡層,部分生理功能會快速衰退或喪失,身體已發生很大改變。

  養生要點:應清楚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已大不如前,但退休生活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為了身體健康,制定適當的健身計畫,應採取適宜的措施保養身體。

3.功能衰退期

  66歲以後為生理功能衰退期。人的面容和組織器官的功能,以及身體的靈活度,都已發生質的變化。身體功能處於逐漸加速衰退的狀態,一些忽視健康的人,到了這個時期,可能備受病痛折磨。

養生要點:

  定期體檢,身體稍有不適,應及時就醫治療。

  充分依靠養老、護理機構,聽從養生專家的指導,重視每一個養生細節,積極調理身體,包括骨關節及聽力、視力、記憶力等功能的訓練和養護。

  調整情緒,保持樂觀。

  正確理解這個時期身體變化是人類自然衰退的過程,不抱怨、不悲傷。

  總之,要根據各個年齡階層與健康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健康的養生方法,以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