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篇 小兒體質學說理論基礎

一、小兒體質理論的古代文獻解析

1.小兒體質的提出

  「體質」一詞在歷代中醫文獻中稱謂不一,有氣質、氣體、素質、體質等不同名稱,直至葉桂(葉天士)、華岫雲才始稱體質。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對體質的論述,對人體體質類型作了多種分類。如《黃帝內經.靈樞.通天》把人分為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五種類型。又如《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指出:「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雖是人的先天稟賦,但是可以根據這些形、氣的不同情況來衡量體質之強弱,從而推斷其壽命長短。《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還指出:「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視壽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氣,而後以臨病人,決死生。」提出如何確定體質的強弱,判斷元氣的盛衰,觀察形與氣之間平衡與否,而後決定治療措施。而小兒之體質特點,首見於《黃帝內經.靈樞.逆順肥瘦》:「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提出了小兒體質學說的生理基礎。

2.小兒體質形成的因素

  小兒體質的形成,由先天稟賦和後天因素共同作用。先天稟賦主要取決於父母,是小兒體質的基礎,會在後天因素的參與、影響和累積下發展變化。

  《幼科發揮.胎疾》說:「肥瘦、長短、大小、妍媸(注釋:ㄧㄢˊ ㄔ,美醜),皆肖父母也。」《格致餘論.慈幼論》中說:「兒之在胎與母同體,得熱則俱熱,得寒則俱寒,病則俱病,安則俱安。」明確指出小兒體質與父母密切相關,母親的健康、營養、精神狀態等,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進而影響孩子的體質狀態。《景岳全書.小兒則》說:「母多火者,子必有火病;母多寒者,子必有寒病;母之脾腎不足者,子亦如之。」

  母親體質的寒、熱、虛、實直接影響了小兒體質,使小兒體質偏寒、偏熱、偏虛、偏實或稟其特異體質。《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指出:「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指出母體孕育胎兒時的疾病,也影響著小兒體質和非健康傾向。《景岳全書.傳忠錄》云:「以人之稟賦言,則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指出先天因素影響體質狀態,進而影響人的壽命。《幼幼集成.護胎》謂:「所以年少生子者,或多羸弱,欲勤而精薄也;老年生子者,反見強盛,欲少而精全也。」是指備孕期間男子天癸充沛與否,對孩子體質狀態的影響。

  《幼幼集成.護胎》又說:「胎嬰在腹,與母同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飢飽勞逸,喜怒憂驚,食飲寒溫,起居慎肆,莫不相為休戚。」由此可見母親的飲食起居、七情六慾、勞逸適宜與否,決定小兒體質強弱。

  《黃帝內經.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醫宗金鑑》說:「小兒恣意肥甘生冷,不能運化,則腸胃積滯矣。」說明在後天因素影響中,飲食習慣對小兒體質的形成,產生很大的作用。

  《呂氏春秋.盡數》說:「輕水所,多禿與癭人;重水所,多尰(ㄓㄨㄥˇ)與躄(ㄅㄧˋ)人;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尪(ㄨㄤ)與傴人。」《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說:「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故邪不能傷其形體。」《醫學源流論.五方異治論》亦有類似的論述:「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體隨地不同。西北之人,氣深而厚,凡受風寒,難於透出,宜用疏通重劑;東南之人,氣浮而薄,凡遇風寒,易於疏洩,宜用疏通輕劑。」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正如《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云:「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中央者,其地平以溼,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以上顯示人們居處的地理環境、水土風俗、氣候差異,都會影響體質狀態的形成,這是基於「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小兒生理特點。小兒體質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先天稟賦占主要因素,同時後天因素,包括飲食習慣、勞逸適宜、環境氣候等,也會顯著影響小兒體質的形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