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做自己的光,無須他人來照亮
偶然間電視切到一部浪漫喜劇,只見男主角對女主角耳語道:「I can’t live without you.(我活著不能沒有你。)」縱使深情款款,演技不錯,但講這句我一秒就出戲。根本情緒勒索經典台詞嘛!要有人對我這樣說,我嚇都嚇死。
看戲的時候還是傻一點好,比較能融入劇情。電視看完,回到日常生活中,理智線可要好好接回來,才不會把自己活成一齣肥皂劇。動不動灑狗血,經常處於強烈的情緒波動中,第一衝擊心血管系統,其次免疫、消化、內分泌也連帶受牽連,不能不有所警惕。
梵語「Prasrabdhi」,中文說「輕安」,意思是身心靈輕快輕鬆、安然舒適。相較於大灑狗血,這才對維持身心健康真正有益。如何做到?我們平常練習靜心淨心時,面對外在的物質對象、面對自己內在的思維情感,不妨使心識維持在一種「微愜意」的平衡狀態,持中、不過於激動。微愜意不是說你在那邊傻笑,看起來很愜意就可以。首先我們要不傻,以清明智慧辨別妄念與正念,看透、看穿、看破煩惱的本質,下頭慢慢講:
◎自心開光,由迷轉悟便有光
曾有位宰相請師父到家裡幫佛像開光,大師說:「一定要在佛像身上開光嗎?你何不在自己心上開光?」當頭一個棒喝,我看到這個故事,我都開光了!
很多人遇到問題,喜歡去拜拜,求神問卜,希望藉由超自然力量,快速解決困擾。殊不知,求人不如求己,向內開啟覺性、神性、佛性,其實才是最快最實際。每道問題、煩惱或困境,都是向內開啟智慧的一道門,最好親自打開、親自證悟。自己的智慧自己開,拜託神明幫你處理,那是祂變聰明不是你變聰明。
◎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跟「我跟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同一個脈絡,連續劇中妹妹問哥哥,「如果失火,你會先救爸爸還是先救我?」哥哥望向遠方,淡淡回一句:「先救火!」沒錯啦,就是這樣。任何人設一個圈套,你不要照他思路走,而要跟著真理、正法走。走正道,即為法依止的精髓。
要做到法依止,自依止不能弱。我認為自依止最重要的在於認知到:修行是自己的事,旁人不能代勞。先「覺起來」,自性覺醒、覺悟,確認自我價值和潛能,最後自我超越突破,如獅子勇猛精進的感覺。
「你不愛我,我的人生就失去了意義」、「你不幫我我就死定了」、「沒有他自己就活不下去」⋯⋯以上,純屬妄念,正念是「莫異依止」。不迷信大師、不依賴神力、不倚仗外物、堅守正道、自主淨心煉心。越走路越寬、越輕安自在的是悟。越走路越窄、越走越看輕他人的是迷。開悟走正途,當心別迷路。
◎誰說你沒有光?自知者常明
老子在《道德經》中直接明說:「自知者明」。知道別人有什麼缺失,那沒什麼了不起。對開智慧感興趣的人,千萬別在此耽擱。把時間花在瞭解自己,察覺自己的長處短處、理清自己的真心實意、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潛能有待開發,才是要緊。
倘若不依賴他人評語,不倚靠證書證明,不看銀行存款,不看戴什麼錶開什麼車,不看你結交什麼名人、不看你收到多少禮物⋯⋯拿掉這些之後,「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麼?」能確實回答這三個問題,那大部分的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094讓食物成為你的藥:逆轉體內發炎的食養之鑰
「百病起於炎」中的炎,是慢性發炎的炎。急性、短暫的發炎,像晒傷時又熱又癢,刀傷流血、摔車犁田擦破皮時的紅腫,都很正常。萬一都沒反應,那才不正常。急性發炎的紅腫熱痛雖然不舒服,但在處理外來致病微生物、環境毒素與寄生蟲的侵害上,卻是必經過程。換季流感高峰期,很多人發熱發燒,同樣也屬於一種發炎反應。藉由提高體溫,啟動免疫防護機制,相當於宣布身體進入戰時狀態,全身上下同心同德貫徹始終,以殲滅致病原為首要任務。這類發炎屬於身體自癒力的良好展現,一般不會超過七天。
要是超過三個月,我們就改叫它慢性發炎,美國康乃爾大學卡爾.納森教授(Carl Nathan)坦言:「少有醫療問題與發炎無關。」進一步來說,慢性發炎與細胞癌變、心血管疾病的產生,糖尿病、腎臟病、失智症、巴金森症的惡化都脫不了關係。預防、改善慢性發炎,除了改掉一些容易發炎的生活習慣外,還能透過優化飲食來達到抗炎護生的目的。下面我統整了東西方學界一致推崇的七大類抗發炎美食,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新鮮蔬果
在所有促發炎的NG行為中,經常食用多重加工、添加物多的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對養生尤為不利。身體健康的人,偶爾煎兩片午餐肉不礙事,吃兩根香腸也不至於馬上陣亡。香腸、罐頭、泡麵本身都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人天天吃。對色素、香精和防腐劑,我們都有一定的耐受度,超過容忍範圍值,再強壯的身體都要發出抗議。
看得到食物原本樣子的原型食物(Whole Foods),才適合你我天天享用。冬季的菠菜、春天的芹菜、十字花科的高麗菜和花椰菜。番字輩的番薯和番茄,瓜家族裡的櫛瓜、黃瓜、南瓜、山苦瓜。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青椒、紅椒、黃椒。不同顏色、種類的蔬果,擁有不同的抗炎本事。在肚子裡組一支抗炎大軍,軍種越齊全越好。再加上不同食材間相互加持的協同作用,多吃幾種更勝單食一味。擇食大原則,新鮮、當令、在地。新鮮的好吃,當令的可減少化肥農藥攝入,在地則是為了減少碳足跡,並支持地方農業。
◎辛香料
例如抑制體內發炎酵素活動的生薑,以及咖哩裡面的薑黃,對抗慢性發炎,薑薑好。薑黃因為能對付炎性疾病、保肝護皮膚,素有「草本阿斯匹靈」美稱。此外,有人吃起來辣嘴,有人卻覺得辛香迷人的大蒜、洋蔥、青蔥和韭菜,它們都富含硫化物,春季食辛蔬,吃出抗炎新高度。
◎全穀物
抗發炎要吃,慢性疲勞的人更要吃。想叫自己吃得更健康,不必額外花錢,你只需將每天都會吃到的白飯、白饅頭、白麵包,逐漸替換為阿嬤時代的粗食,像是糙米、小米、燕麥、蕎麥、全麥、黑麥與紅藜。別讓維生素B家族,在碾米的過程中離我們遠去!未經精製的穀物,保留的營養成分最完整。
◎莓果類
草莓、蔓越莓、覆盆子、藍莓、黑莓、紅醋栗、黑醋栗洗一洗,送入嘴裡,宛如替自己吞下一顆顆能量寶石。抗氧化、抗發炎,還護大腦。專家曾針對有失智風險的受測者進行一項研究,讓他們持續食用藍莓長達十二週,結果顯示,受測者在記憶力、情緒穩定以及血糖控制方面,皆呈現顯著的改善。
◎乾果堅果
核桃、杏仁、榛果、開心果、葵瓜子、夏威夷果、腰果、松子等堅果與種子都是優質的蛋白質和油脂來源,有助於抗發炎、保護大腦,並為熱愛運動、健身的你提供能量與飽足感。輪流、少量食用為佳,吃的時候不妨專心咀嚼品味,避免深夜邊追劇邊嗑,吃過量誰都會胖。
◎Omega-3脂肪酸
Omega-3為學界公認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很有益處的油脂,其中的EPA有很強的抗發炎作用。從前專家都說要吃魚油,現在吃素的人越來越多,市面上已有從海藻中萃取出的藻油可供選擇。我的心頭好則是亞麻仁油、紫蘇油,我都直接喝。或吃一點奇亞籽、核桃、毛豆。吃對油,不僅逐步擺脫慢性發炎,對於改善腸道過敏症、抗憂鬱、預防大腦早衰和心臟病也都有幫助。
◎發酵美食
作為一種古老的食物保存方式,發酵在轉化食材風味和質地的過程中,還產生了許多能幫我們抗炎的好東西,譬如益生菌。看中益生菌在抗過敏、助消化、益睡眠、優化腸道菌相、強化免疫機能、降低發炎反應上的種種益處,我還特別開發一款「洛桑好菌」,並推薦給我的親友和病人使用。
直接吃益生菌補充包非常方便,但除了益生菌外,發酵美食中還有其他抗炎抗氧化的酚類化合物和活性物質。平常吃來抗發炎,我最愛的是無糖優格,其他像是德國酸菜、韓國泡菜、日本納豆、以傳統工法製作的起司,將多樣化的發酵美食擺上餐桌,抗發炎日常,味蕾也飛揚。
偶然間電視切到一部浪漫喜劇,只見男主角對女主角耳語道:「I can’t live without you.(我活著不能沒有你。)」縱使深情款款,演技不錯,但講這句我一秒就出戲。根本情緒勒索經典台詞嘛!要有人對我這樣說,我嚇都嚇死。
看戲的時候還是傻一點好,比較能融入劇情。電視看完,回到日常生活中,理智線可要好好接回來,才不會把自己活成一齣肥皂劇。動不動灑狗血,經常處於強烈的情緒波動中,第一衝擊心血管系統,其次免疫、消化、內分泌也連帶受牽連,不能不有所警惕。
梵語「Prasrabdhi」,中文說「輕安」,意思是身心靈輕快輕鬆、安然舒適。相較於大灑狗血,這才對維持身心健康真正有益。如何做到?我們平常練習靜心淨心時,面對外在的物質對象、面對自己內在的思維情感,不妨使心識維持在一種「微愜意」的平衡狀態,持中、不過於激動。微愜意不是說你在那邊傻笑,看起來很愜意就可以。首先我們要不傻,以清明智慧辨別妄念與正念,看透、看穿、看破煩惱的本質,下頭慢慢講:
◎自心開光,由迷轉悟便有光
曾有位宰相請師父到家裡幫佛像開光,大師說:「一定要在佛像身上開光嗎?你何不在自己心上開光?」當頭一個棒喝,我看到這個故事,我都開光了!
很多人遇到問題,喜歡去拜拜,求神問卜,希望藉由超自然力量,快速解決困擾。殊不知,求人不如求己,向內開啟覺性、神性、佛性,其實才是最快最實際。每道問題、煩惱或困境,都是向內開啟智慧的一道門,最好親自打開、親自證悟。自己的智慧自己開,拜託神明幫你處理,那是祂變聰明不是你變聰明。
◎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跟「我跟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同一個脈絡,連續劇中妹妹問哥哥,「如果失火,你會先救爸爸還是先救我?」哥哥望向遠方,淡淡回一句:「先救火!」沒錯啦,就是這樣。任何人設一個圈套,你不要照他思路走,而要跟著真理、正法走。走正道,即為法依止的精髓。
要做到法依止,自依止不能弱。我認為自依止最重要的在於認知到:修行是自己的事,旁人不能代勞。先「覺起來」,自性覺醒、覺悟,確認自我價值和潛能,最後自我超越突破,如獅子勇猛精進的感覺。
「你不愛我,我的人生就失去了意義」、「你不幫我我就死定了」、「沒有他自己就活不下去」⋯⋯以上,純屬妄念,正念是「莫異依止」。不迷信大師、不依賴神力、不倚仗外物、堅守正道、自主淨心煉心。越走路越寬、越輕安自在的是悟。越走路越窄、越走越看輕他人的是迷。開悟走正途,當心別迷路。
◎誰說你沒有光?自知者常明
老子在《道德經》中直接明說:「自知者明」。知道別人有什麼缺失,那沒什麼了不起。對開智慧感興趣的人,千萬別在此耽擱。把時間花在瞭解自己,察覺自己的長處短處、理清自己的真心實意、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潛能有待開發,才是要緊。
倘若不依賴他人評語,不倚靠證書證明,不看銀行存款,不看戴什麼錶開什麼車,不看你結交什麼名人、不看你收到多少禮物⋯⋯拿掉這些之後,「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麼?」能確實回答這三個問題,那大部分的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094讓食物成為你的藥:逆轉體內發炎的食養之鑰
「百病起於炎」中的炎,是慢性發炎的炎。急性、短暫的發炎,像晒傷時又熱又癢,刀傷流血、摔車犁田擦破皮時的紅腫,都很正常。萬一都沒反應,那才不正常。急性發炎的紅腫熱痛雖然不舒服,但在處理外來致病微生物、環境毒素與寄生蟲的侵害上,卻是必經過程。換季流感高峰期,很多人發熱發燒,同樣也屬於一種發炎反應。藉由提高體溫,啟動免疫防護機制,相當於宣布身體進入戰時狀態,全身上下同心同德貫徹始終,以殲滅致病原為首要任務。這類發炎屬於身體自癒力的良好展現,一般不會超過七天。
要是超過三個月,我們就改叫它慢性發炎,美國康乃爾大學卡爾.納森教授(Carl Nathan)坦言:「少有醫療問題與發炎無關。」進一步來說,慢性發炎與細胞癌變、心血管疾病的產生,糖尿病、腎臟病、失智症、巴金森症的惡化都脫不了關係。預防、改善慢性發炎,除了改掉一些容易發炎的生活習慣外,還能透過優化飲食來達到抗炎護生的目的。下面我統整了東西方學界一致推崇的七大類抗發炎美食,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新鮮蔬果
在所有促發炎的NG行為中,經常食用多重加工、添加物多的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對養生尤為不利。身體健康的人,偶爾煎兩片午餐肉不礙事,吃兩根香腸也不至於馬上陣亡。香腸、罐頭、泡麵本身都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人天天吃。對色素、香精和防腐劑,我們都有一定的耐受度,超過容忍範圍值,再強壯的身體都要發出抗議。
看得到食物原本樣子的原型食物(Whole Foods),才適合你我天天享用。冬季的菠菜、春天的芹菜、十字花科的高麗菜和花椰菜。番字輩的番薯和番茄,瓜家族裡的櫛瓜、黃瓜、南瓜、山苦瓜。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青椒、紅椒、黃椒。不同顏色、種類的蔬果,擁有不同的抗炎本事。在肚子裡組一支抗炎大軍,軍種越齊全越好。再加上不同食材間相互加持的協同作用,多吃幾種更勝單食一味。擇食大原則,新鮮、當令、在地。新鮮的好吃,當令的可減少化肥農藥攝入,在地則是為了減少碳足跡,並支持地方農業。
◎辛香料
例如抑制體內發炎酵素活動的生薑,以及咖哩裡面的薑黃,對抗慢性發炎,薑薑好。薑黃因為能對付炎性疾病、保肝護皮膚,素有「草本阿斯匹靈」美稱。此外,有人吃起來辣嘴,有人卻覺得辛香迷人的大蒜、洋蔥、青蔥和韭菜,它們都富含硫化物,春季食辛蔬,吃出抗炎新高度。
◎全穀物
抗發炎要吃,慢性疲勞的人更要吃。想叫自己吃得更健康,不必額外花錢,你只需將每天都會吃到的白飯、白饅頭、白麵包,逐漸替換為阿嬤時代的粗食,像是糙米、小米、燕麥、蕎麥、全麥、黑麥與紅藜。別讓維生素B家族,在碾米的過程中離我們遠去!未經精製的穀物,保留的營養成分最完整。
◎莓果類
草莓、蔓越莓、覆盆子、藍莓、黑莓、紅醋栗、黑醋栗洗一洗,送入嘴裡,宛如替自己吞下一顆顆能量寶石。抗氧化、抗發炎,還護大腦。專家曾針對有失智風險的受測者進行一項研究,讓他們持續食用藍莓長達十二週,結果顯示,受測者在記憶力、情緒穩定以及血糖控制方面,皆呈現顯著的改善。
◎乾果堅果
核桃、杏仁、榛果、開心果、葵瓜子、夏威夷果、腰果、松子等堅果與種子都是優質的蛋白質和油脂來源,有助於抗發炎、保護大腦,並為熱愛運動、健身的你提供能量與飽足感。輪流、少量食用為佳,吃的時候不妨專心咀嚼品味,避免深夜邊追劇邊嗑,吃過量誰都會胖。
◎Omega-3脂肪酸
Omega-3為學界公認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很有益處的油脂,其中的EPA有很強的抗發炎作用。從前專家都說要吃魚油,現在吃素的人越來越多,市面上已有從海藻中萃取出的藻油可供選擇。我的心頭好則是亞麻仁油、紫蘇油,我都直接喝。或吃一點奇亞籽、核桃、毛豆。吃對油,不僅逐步擺脫慢性發炎,對於改善腸道過敏症、抗憂鬱、預防大腦早衰和心臟病也都有幫助。
◎發酵美食
作為一種古老的食物保存方式,發酵在轉化食材風味和質地的過程中,還產生了許多能幫我們抗炎的好東西,譬如益生菌。看中益生菌在抗過敏、助消化、益睡眠、優化腸道菌相、強化免疫機能、降低發炎反應上的種種益處,我還特別開發一款「洛桑好菌」,並推薦給我的親友和病人使用。
直接吃益生菌補充包非常方便,但除了益生菌外,發酵美食中還有其他抗炎抗氧化的酚類化合物和活性物質。平常吃來抗發炎,我最愛的是無糖優格,其他像是德國酸菜、韓國泡菜、日本納豆、以傳統工法製作的起司,將多樣化的發酵美食擺上餐桌,抗發炎日常,味蕾也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