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藥膳食療小知識
藥膳食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直被中醫所提倡,也頗受大眾喜愛。藥膳食療不僅和藥物療法大有不同,也與普通膳食有很大差別。作為加了中藥的膳食,藥膳在藥性、配方等方面要特別注意。
一 因人而異
藥膳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但個人體質情況不一,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體質情況配製用藥量,且食用量也應有一定的限制,除標明「隨意使用」者外,一般均不宜過量食用。
二 把握份量
藥膳大多為單份烹煮,一次性食用,因此要把握好其配料中各種藥物和食物的使用量,避免影響功效。
三 種類勿雜
每一種食療配方都有其一定的適用範圍,若進食種類過多過雜,藥物間相互作用,不僅無法達到應有的養生和治療功效,還可能產生不良後果。因此,藥膳也不能隨意濫用,需講究藥材與食材合理搭配。
四 切忌濫補
食補是中醫治療的一種,其最終目的是使人身體健康。因此,對於健康的人來說,進補不一定要用藥,適當鍛鍊、保持心態良好、均衡飲食等都可以產生「補」的作用。
02/ 藥膳的類型
按型態可分為:
流態、半流態、固態。
汁類、飲類、湯類、酒類、羹類、膏類、粥類、糊類、飲食類、糖果類、粉散類。
按製作方法可分為:
燉類、燜類、煨類、蒸類、煮類、熬類、炒類、勾芡類、滷類、燒類、炸類。
按功用可分為:
養生保健延壽類、祛邪治病類、疾病康復類、美容滋養等。
按滋補形式可分為:
平補、清補、溫補、峻補。
03/ 中醫養生如何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醫特有的觀念,其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中「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意思是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防治疾病的發展。其中心思想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已變防漸。其中,未病先防是指防患於未然,強調養生,預防疾病的發生;既病防變是指患病之後防其傳變,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和演變;已變防漸是指癒後防止疾病的復發及治癒後遺症。
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陰陽是其核心思想。當一個人身體達到「陰平陽秘」的時候,就是平和、健康的。
04/ 藥膳治未病
一 養正禦邪
藥膳可養護正氣,抵禦外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中醫認為,生病的過程就是人身體中的正氣和邪氣抗爭的過程。一旦正氣抵抗不住邪氣,人就會生病;如果正氣很強盛,人就會少病或無病。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乾。」中醫養生要把握兩方面,一是避免或減少邪氣對人體的危害;二是培養和維護人體中的正氣。
藥膳對人體具有調理作用,合理安排藥膳飲食,可保證機體臟腑的功能。而且藥膳能夠發揮某些食物的特異性作用,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如蔥白、生薑、香菜可預防感冒,綠豆可防暑,山楂可降脂,大蒜能防治呼吸道和胃腸感染等。
二 未病先防
藥膳中的食物多取自天然植物、動物等,符合中醫取材自然、順應自然的原理,藥能結合食物的寒、熱、溫、涼和酸、苦、甘、辛、鹹這四氣五味來調理氣血失調及陰陽失衡,從而提高臟腑抵禦外邪的能力。正確的藥膳進補要分清體質,不同體質的人要講究不同的進補原則,如陰虛體質的人可以食用首烏雞塊、花生仁豬骨湯、百合粉粥、銀耳羹等來補陰;陽虛體質的人可以吃韭菜炒鮮蝦、牛腎粥等來補陽。只有合理食用藥膳,才能未病先防,達到養生的目的。
三 既病防變
疾病的發展都有規律可循,根據其傳變規律,施以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可防止疾病的發展及擴散。藥膳作為重要的輔助療法,在防止疾病的傳變方面有重要意義。運用藥膳可以激發臟腑機能的防禦能力,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如患者在感受溫熱病邪時,服用養陰生津之品,如二參粥、沙參玉竹粥、梨汁粥、橄欖茶、牛奶滋補粥等,可防止發生肺腎陰虛或肝腎陰虛之變。
四 已變防漸
近年來,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斷增加,部分疾病的復發率也越來越高,而食用藥膳對於緩解病情和防止疾病復發有顯著療效。如丹參粥、首烏大棗湯、桑葚茶等可以防治高血壓、心絞痛、中風等疾病的再次發作;當歸生薑羊肉湯可緩解婦女產後惡露不淨、腹中絞痛等症狀。
>> 花椒拌春筍
功效:防止便秘、促進消化、增加食慾、緩解消渴
² 春筍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常食用可促進消化、防止便秘。
² 花椒有增強食慾、溫中行氣、散寒除濕、殺蟲止痛等功效。
老中醫說:
春天是春筍大量上市的季節,其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被譽為「菜王」,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高膳食纖維的營養美食。春筍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緩解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春筍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患有胃腸道疾病者不宜多吃。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炎、蕁麻疹患者亦要慎食,避免誘發過敏。
春筍:味甘,性寒,無毒。
春筍各部位鮮嫩程度不同,此道菜宜用中間筍節部分。春筍底部筍肉偏白,口感較老,適宜煲湯;中間筍節緊密,口感脆,適合炒菜;頭部筍尖最鮮嫩,口感也最好。
【材料】
春筍 200 克
乾花椒粒 5 克
鹽、醋、醬油各適量
【做法】
1 春筍洗淨,剝除硬殼,切條備用。
2 鍋中加水燒開,把切好的筍條倒
入鍋中汆燙至八分熟,撈出迅速
過涼水,瀝乾水放碗中備用。
3 油鍋燒熱,放入花椒粒,小火炸
出香味。
4 再放入鹽、醋、醬油攪拌均勻。
5 最後澆在春筍上即可。
>> 薑汁調蛋
功效:健脾暖胃 、解表散寒、改善食慾、殺菌解毒
² 薑可以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殺菌解毒。
² 雞蛋是攝取優質蛋白質、B 群維生素的良好來源,還能提供適量的脂肪、維生素A 和礦物質。
老中醫說:
諺語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不用開藥方」。夏天吃薑可改善食慾,驅除體內寒濕之邪。不過,陰虛火旺、目赤內熱、癰腫瘡癤、痔瘡出血者不宜食。
【材料】
雞蛋 2 個
薑 1 塊
核桃仁 6 克
料酒、冰糖 各適量
【做法】
1 選用新鮮的本地雞蛋和本地薑。
2 薑切片放入鍋中煎煮,去掉薑片,留薑汁冷卻。
3 雞蛋放入碗中打散,加入冷卻的薑汁、冰糖和料酒,攪拌均勻。
4 將碗放入鍋中隔水燉5 分鐘後,加入適量核桃仁,再煮1 ∼ 2 分鐘就可出鍋。
【料理小技巧】
此羹中的核桃可以打碎,還可加紅糖、桂圓等。
藥膳食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直被中醫所提倡,也頗受大眾喜愛。藥膳食療不僅和藥物療法大有不同,也與普通膳食有很大差別。作為加了中藥的膳食,藥膳在藥性、配方等方面要特別注意。
一 因人而異
藥膳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但個人體質情況不一,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體質情況配製用藥量,且食用量也應有一定的限制,除標明「隨意使用」者外,一般均不宜過量食用。
二 把握份量
藥膳大多為單份烹煮,一次性食用,因此要把握好其配料中各種藥物和食物的使用量,避免影響功效。
三 種類勿雜
每一種食療配方都有其一定的適用範圍,若進食種類過多過雜,藥物間相互作用,不僅無法達到應有的養生和治療功效,還可能產生不良後果。因此,藥膳也不能隨意濫用,需講究藥材與食材合理搭配。
四 切忌濫補
食補是中醫治療的一種,其最終目的是使人身體健康。因此,對於健康的人來說,進補不一定要用藥,適當鍛鍊、保持心態良好、均衡飲食等都可以產生「補」的作用。
02/ 藥膳的類型
按型態可分為:
流態、半流態、固態。
汁類、飲類、湯類、酒類、羹類、膏類、粥類、糊類、飲食類、糖果類、粉散類。
按製作方法可分為:
燉類、燜類、煨類、蒸類、煮類、熬類、炒類、勾芡類、滷類、燒類、炸類。
按功用可分為:
養生保健延壽類、祛邪治病類、疾病康復類、美容滋養等。
按滋補形式可分為:
平補、清補、溫補、峻補。
03/ 中醫養生如何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醫特有的觀念,其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中「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意思是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防治疾病的發展。其中心思想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已變防漸。其中,未病先防是指防患於未然,強調養生,預防疾病的發生;既病防變是指患病之後防其傳變,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和演變;已變防漸是指癒後防止疾病的復發及治癒後遺症。
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陰陽是其核心思想。當一個人身體達到「陰平陽秘」的時候,就是平和、健康的。
04/ 藥膳治未病
一 養正禦邪
藥膳可養護正氣,抵禦外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中醫認為,生病的過程就是人身體中的正氣和邪氣抗爭的過程。一旦正氣抵抗不住邪氣,人就會生病;如果正氣很強盛,人就會少病或無病。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乾。」中醫養生要把握兩方面,一是避免或減少邪氣對人體的危害;二是培養和維護人體中的正氣。
藥膳對人體具有調理作用,合理安排藥膳飲食,可保證機體臟腑的功能。而且藥膳能夠發揮某些食物的特異性作用,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如蔥白、生薑、香菜可預防感冒,綠豆可防暑,山楂可降脂,大蒜能防治呼吸道和胃腸感染等。
二 未病先防
藥膳中的食物多取自天然植物、動物等,符合中醫取材自然、順應自然的原理,藥能結合食物的寒、熱、溫、涼和酸、苦、甘、辛、鹹這四氣五味來調理氣血失調及陰陽失衡,從而提高臟腑抵禦外邪的能力。正確的藥膳進補要分清體質,不同體質的人要講究不同的進補原則,如陰虛體質的人可以食用首烏雞塊、花生仁豬骨湯、百合粉粥、銀耳羹等來補陰;陽虛體質的人可以吃韭菜炒鮮蝦、牛腎粥等來補陽。只有合理食用藥膳,才能未病先防,達到養生的目的。
三 既病防變
疾病的發展都有規律可循,根據其傳變規律,施以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可防止疾病的發展及擴散。藥膳作為重要的輔助療法,在防止疾病的傳變方面有重要意義。運用藥膳可以激發臟腑機能的防禦能力,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如患者在感受溫熱病邪時,服用養陰生津之品,如二參粥、沙參玉竹粥、梨汁粥、橄欖茶、牛奶滋補粥等,可防止發生肺腎陰虛或肝腎陰虛之變。
四 已變防漸
近年來,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斷增加,部分疾病的復發率也越來越高,而食用藥膳對於緩解病情和防止疾病復發有顯著療效。如丹參粥、首烏大棗湯、桑葚茶等可以防治高血壓、心絞痛、中風等疾病的再次發作;當歸生薑羊肉湯可緩解婦女產後惡露不淨、腹中絞痛等症狀。
>> 花椒拌春筍
功效:防止便秘、促進消化、增加食慾、緩解消渴
² 春筍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常食用可促進消化、防止便秘。
² 花椒有增強食慾、溫中行氣、散寒除濕、殺蟲止痛等功效。
老中醫說:
春天是春筍大量上市的季節,其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被譽為「菜王」,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高膳食纖維的營養美食。春筍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緩解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春筍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患有胃腸道疾病者不宜多吃。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炎、蕁麻疹患者亦要慎食,避免誘發過敏。
春筍:味甘,性寒,無毒。
春筍各部位鮮嫩程度不同,此道菜宜用中間筍節部分。春筍底部筍肉偏白,口感較老,適宜煲湯;中間筍節緊密,口感脆,適合炒菜;頭部筍尖最鮮嫩,口感也最好。
【材料】
春筍 200 克
乾花椒粒 5 克
鹽、醋、醬油各適量
【做法】
1 春筍洗淨,剝除硬殼,切條備用。
2 鍋中加水燒開,把切好的筍條倒
入鍋中汆燙至八分熟,撈出迅速
過涼水,瀝乾水放碗中備用。
3 油鍋燒熱,放入花椒粒,小火炸
出香味。
4 再放入鹽、醋、醬油攪拌均勻。
5 最後澆在春筍上即可。
>> 薑汁調蛋
功效:健脾暖胃 、解表散寒、改善食慾、殺菌解毒
² 薑可以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殺菌解毒。
² 雞蛋是攝取優質蛋白質、B 群維生素的良好來源,還能提供適量的脂肪、維生素A 和礦物質。
老中醫說:
諺語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不用開藥方」。夏天吃薑可改善食慾,驅除體內寒濕之邪。不過,陰虛火旺、目赤內熱、癰腫瘡癤、痔瘡出血者不宜食。
【材料】
雞蛋 2 個
薑 1 塊
核桃仁 6 克
料酒、冰糖 各適量
【做法】
1 選用新鮮的本地雞蛋和本地薑。
2 薑切片放入鍋中煎煮,去掉薑片,留薑汁冷卻。
3 雞蛋放入碗中打散,加入冷卻的薑汁、冰糖和料酒,攪拌均勻。
4 將碗放入鍋中隔水燉5 分鐘後,加入適量核桃仁,再煮1 ∼ 2 分鐘就可出鍋。
【料理小技巧】
此羹中的核桃可以打碎,還可加紅糖、桂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