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烏梅丸:寒熱妙方

79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節 主要藥物的功效與主治
  本方由烏梅、細辛、乾薑、黃連、黃柏、當歸、附子、蜀椒、桂枝和人蔘共10味藥組成,酸辛苦同用,安蛔配伍之要法,寒熱並用,消補兼施,歷代醫家均以此方作為治蛔安蛔之主方,且其諸藥相合,還具有溫中補虛、清熱燥溼止痢之功,故對於寒熱錯雜,正氣虛弱之久瀉、久痢亦可奏效;烏梅丸和其方所組成的烏梅湯在臨床上使用廣泛,療效確切。

一、烏梅
  烏梅別名黃仔、酸梅、合漢梅、乾枝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實經煙火熏製而成。若用青梅以鹽水日晒夜浸,約10日後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與烏梅類似,宜忌相同。
  臨床中烏梅的常用配伍列舉如下:烏梅配黃連可用於內熱煩渴及溼熱下利,並有安蛔之效,以蛔蟲「得酸則靜、得辛則伏、得苦則下」,此配伍酸苦並用,可用於蛔蟲引起的嘔吐、腹痛、心下灼熱、煩惡等症。烏梅配五味子常可用於久咳、久瀉;烏梅配木瓜能化溼益胃,可用於傷暑霍亂吐瀉、轉筋等症;烏梅配天花粉有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傷津、虛煩口渴;烏梅配檳榔常用於驅蛔理氣止痛,此時常配伍木香、枳殼等行氣止痛藥。

二、細辛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或華細辛的全草,有北細辛與南細辛之分。北細辛主產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根灰黃色,葉綠色,氣甚芳香,味辛辣而麻舌,習慣以此為通用正品。《神農本草經》謂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筋拘攣,風溼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
  細辛主治惡寒不渴,兼治咳、厥冷、疼痛者。所謂惡寒,指患者惡寒喜暖,四肢厥冷患者往往雖夏日而厚衣,或稍受風寒則冷氣入骨、全身拘急不適。所謂不渴,指口不乾渴,唾液清稀且量多,甚或自覺口內有冷氣,唾液嚥下也覺冰冷。凡惡寒不渴之人,多精神不振,喜臥懶言,小便清長,脈象或緩或遲。其舌質淡紅,舌苔白滑,上罩一層稀滑黏液,有醫家稱為「細辛舌」。以上為使用細辛的必見證。或咳者,痰液清稀量多,或多泡沫,或有清涕如水,或厥冷者,則四肢冷且痛,遇冷尤劇,或痛者,多為頭痛、身痛、腹痛、胸背痛以及咽痛、齒痛、目痛等。
  細辛治咳逆上氣,多配乾薑、五味子,其痰液必清稀;治療四肢厥冷,多配當歸、桂枝,其舌質必淡紅;治療疼痛,多配附子、烏頭、肉桂、乾薑等,其疼痛必劇。
  細辛主治與附子相似,兩者均用於惡寒而疼痛者,但附子能回陽救逆,用於脈伏不出時,而細辛只能化飲,不能救人於危難之際。細辛證必有水,如痰涕清稀,或舌苔水滑,精神狀態較好,附子證則必有寒,如關節拘急疼痛、惡寒、精神狀態較細辛更萎靡。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