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調和奇方柴胡桂枝湯

9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上篇 經典探源
  本篇從三個部分對柴胡桂枝湯進行論述:第一章第一節溯本求源部分從經方出處、方名釋義、藥物組成、使用方法、方解、方歌等方面對其進行系統整理。第二節經方集注選取歷代醫家對經方的代表性闡釋。第三節類方簡析對臨床中較常用的柴胡桂枝湯類方進行簡要分析。第二章對組成柴胡桂枝湯的主要藥物的功效與主治,以及作用機制進行闡釋,對柴胡桂枝湯的功效進行剖析。第三章對柴胡桂枝湯的源流進行整理,對古代醫家方論和現代醫家方論進行論述。

第一章 方劑源流概述
第一節 溯本求源
一、經方出處
《傷寒論》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146)
  發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癒。(「辨發汗後病脈證并治」)

《金匱要略》
  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
二、方名釋義
  柴胡桂枝湯共九味藥,其中甘草、大棗、生薑三味是小柴胡湯、桂枝湯的共有藥物,柴胡、黃芩、半夏、人參來自小柴胡湯,桂枝、白芍來自桂枝湯。從用量看,柴胡桂枝湯中,組成桂枝湯的五味藥(包括甘草、大棗、生薑)均採用桂枝湯原方藥物用量的一半,來自小柴胡湯的柴胡、黃芩、半夏、人參四味藥採用小柴胡湯原方藥物用量的一半。
  柴胡桂枝湯出自《傷寒論》第146條,方由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各半量合方組成。小柴胡湯與桂枝湯亦均出自《傷寒論》,其中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主方,用以和解半表半裏的病邪,桂枝湯為治療風寒表虛證之主方。
  小柴胡湯,《傷寒論》中屬和解之劑。主要為少陽三焦藥。《黃帝內經》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按唐容川的解釋,三焦是指周身的油膜連網,上生胸膈,前連包絡,後附於脊,與肝相連,通於膽系,貫絡臟腑。氣根起於腎系,生出兩大板油,其油膜連網從內出外,為皮內之膜,包括瘦肉,其兩端即為筋,而著於骨節之間,即《黃帝內經》云「三焦之腠理也。腠者,皮內之腠理也,理者,紋理也,乃人周身膜網之隙竅道也」。《金匱要略》亦云「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紋理也」。《黃帝內經》又云「少陽內連三陰,外出二陽,為入病之門戶,出病之道路」,及「少陽主樞」言可內可外也。以此證明,少陽三焦在人身中所繫極重,為原氣敷布、水穀出入流化的道路,主氣主水,總司人體的氣化活動。而小柴胡湯功能專理三焦,為少陽第一方也。小柴胡湯寒溫並用,攻補兼施,升降協調。外證得之,重在和解少陽,疏散邪熱;內證得之,還有疏利三焦、條達上下、宣通內外、運轉樞機之效。用柴胡、黃芩寒涼祛邪,同時配半夏、生薑辛溫之品,在清散祛邪的同時配以人參、甘草、大棗等甘平藥益氣養營,扶助正氣。柴胡、黃芩雖同祛邪,但寓一表一裏、一升一降雙解之義,柴胡、黃芩升降相配,合黃芩、半夏辛開苦降,共調氣機之逆亂。此方適用於邪熱侵犯,正氣略有不足,邪正分爭之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