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諾貝爾獎 中獎指南

9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總結
贏得諾貝爾獎的18個撇步




所以說,你想贏得諾貝爾獎、想出名、想掌大權,甚至想發財?如果這正是你的野心,那我可沒法幫你忙了。根本沒有指導守則或是路徑,能引導你獲得諾貝爾獎。事實上,純就機率而言,我們大部分人贏得奧運金牌的機會,還比贏得諾貝爾獎來得高呢。

反過來說,另一種不同的情況是:奧運得獎選手確實有可能贏得諾貝爾獎,但是你能想像愛因斯坦或羅素(1950年文學獎得主)在奧運十項全能1拼戰的場面嗎?當我在聖猶大網球經典賽中頒獎給冠軍張德培時,就不得不面對此一殘酷的事實。就某個角度來看,雖然我和張德培都可以算是一位贏家,但是他往後有可能改行,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或是作家,我卻永遠不可能在網球場上擊敗張德培或山普拉斯,即使是讓我和八十五高齡的他們對打。

既然我已經引起你的注意,再說這本書你也讀到這裡了,但願你能從中找出塑造偉大科學家的要素。這包括能夠體認人類是因洞見與發現而進步,以及能夠極端努力與投入。所以說,照著我以下的話去做,雖不能保證你有一趟斯德哥爾摩或奧斯陸之旅,但是加上一點兒運氣,還是可能帶給你相當豐富的收穫。



01 解決大問題,做出真正的大發現
大家可能認為,受過良好教育、工作極為努力、天生能力高強而且智力出眾的人,就有辦法挑選出諾貝爾級的重大議題,然後一舉將它破解。不過根據我的經驗,這樣的人可說少之又少,如果真的有,恐怕是外星人,或是人類演化到下一階段的產品。

「發現」其實很困難。沒有人能決定自己想做出發現,就可以做出發現,但是有一些方法確實可以讓做出發現的可能性提高。專心製造新的資訊與見解,然後尋求意外的結果與答案。不要接受表面的意義,養成習慣不要用因循的老方法來思考。要賣力的工作,要聰明的工作,加上一點運氣,然後就要看你是否有那種意外發現好東西的本領了。



02 要實際,善用你的長處
像我這樣出身獸醫背景的人,和賭馬的人一樣清楚,不同的工作,要用不同的馬。能力只適合犁田的馬兒,最好放棄去當球賽馬或障礙賽馬的念頭。一名分子生物學家或許同時也可以是一位詩人,但是通常其中一個角色都會比另一個角色傑出得多。最好的科學,屬於喜愛發問、而且很高興看見新發現能推翻既有想法與偏見的那些人。如果他們必須在權威與證據之間做一抉擇,基礎科學家總是會選擇證據。例如,大部分科學家都是出了名的瞧不起威權政治。科學與政治之間的曖昧關係,總是充滿了潛在的衝突,不過,那些激烈事件所特有的激情與背叛,倒是常常能成為戲劇或報章的好題材。



03 培養基本技能,與適當的人共事
要養成一名傑出人道主義者或是作家,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可能因人而有極大差別——只除了最明顯的幾個要點,像是敏銳的頭腦、強烈的責任感等。反觀科學家的養成,全都需要接受大學以上的深入專業訓練。

另外,如果你生在一個有知識而且肯支持你的家庭,在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或澳洲成長,進好學校和一流大學,而且是某個大人物的門生,這些多多少少都有幫助,雖然不是必要條件。有些野心勃勃的人,甚至千方百計要和諾貝爾獎得主共事,因為諾貝爾獎得主有權提名諾貝爾獎候選人——而諾貝爾獎只頒給獲得提名的人。資深科學家喜歡想像自己正在創造一個歷久不衰的「學派」,所以這樣的師承關係確實可能有幫助。

然而,這些因素全都不保證你能拿到諾貝爾獎。有時候,具有特色的外人反而能異軍突起,擊敗擠在大帳篷裡互相取暖的人,因為大帳篷有可能太過暖和,也太過舒適了。謝謝老天,還好是這樣。否則科學將淪為一個諂媚又沉悶的行業。



04 鍛鍊清晰簡潔的文筆
很多人精通科學,也擅長動手做實驗,但是卻不懂得寫作。當然你不需要下筆有如莎士比亞或其他大文豪,但是任何想成為頂尖科學家的人,一定要具有清晰簡潔的英文寫作能力。英文是科學語言,而且很多國家在學校和大學裡的科學課程都採用英語教學,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就是其中兩個例子。畢竟,科學就是在講述一則又一則有趣且難忘的好故事。



05 選對研究領域
諾貝爾獎要表彰的,是我們視為人類高等文化活動中的部分1,不是所有1都包括在內。諾貝爾並沒有設置視覺藝術獎、音樂獎或舞蹈獎,因此這些領域恐怕是你要避開的。就我所知,表演藝術只拿過兩次諾貝爾獎,1997年的文學獎頒給義大利劇作家達里歐‧傅,以及1953年的文學獎頒給英國領袖邱吉爾,當然由於邱吉爾既是著名的演說家、也是作家。雖說對許多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說,為了要推廣特定議題所進行的公開倡議活動,恐怕部分也可以歸類於「表演藝術」。至於對科學家而言,面對專家以及一般群眾講述自己的研究,基本上也是獲得榮譽與建立名聲的重要因素。如果你成天窩在家裡,沒有人會知道你和你的研究。

此外,對於你踏入的科學領域,也要慎選。雖然有些領域並沒有列入諾貝爾獎的目標領域,但是它們卻有可能符合其中的1。好比說,純數學可能被排除在諾貝爾獎外,但是以數學為基礎的理論,顯然是物理學及經濟學的中心,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納許,1996年經濟學獎頒發莫理斯,就是數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例子。又如地質學也不在給獎範圍內,但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地質學家,卻有可能因為對物理學或化學的貢獻而獲獎。

諾貝爾沒有設農業獎,但是拿到諾貝爾獎的植物科學家也大有人在,像是前面提過的小麥育種專家伯勞格,他拿到1970年諾貝爾和平獎,是因為他對綠色革命的貢獻;農業科學家兼研究管理者奧爾拿到1949年諾貝爾和平獎,是因為他創設了聯合國糧農組織;至於植物遺傳學家麥克林托克,則是因為研究玉米中的跳躍基因,拿到198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不過話說回來,有誰如果一心想拿諾貝爾獎,或許還是把植物留給別人去研究比較好。再不然,也可以把目標放在世界糧食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