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早診斷是上策』
【法國診斷阿茲海默症是遲了一步】
「我剛才拿的那一本書,到底擺在何處?」、「我到樓上房間,但忘了要做什麼」、「上星期那一天去聽音樂?」,五十五歲之後,每個人皆會有類似的記憶空洞,會抱怨記憶力變差。有些人很擔憂得了阿茲海默症初期,於是就醫。經過簡單的測驗、評估之後,醫生大都請病人放心。
「歲月增添,抱怨記憶力減退,是完全正常的」負責巴黎一家醫院記憶力門診中心布宜羅‧杜波教授 (Bruno Dubois) 如此道出。那只是處理資訊速度變慢,而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真正的病症:大腦的疾病。人們時常把阿茲海默症與大腦老化混在一起。對醫生而言,失智症不是正常現象,它意味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指的是一個人變成須依賴他人,因無法處理自己的事務、生活起居。像所有的疾病一樣,診斷此病亦須遵照某些準則。
德國神經病理學家阿茲海默醫生,於一九零六年發現此病已屆一世紀之久。但在法國,此病被診斷出時已然太遲了。目前僅有半數的病患被診斷。原因何在呢?有諸多因素:第一 罹患此病之患者渾然不自覺,第二 病人家屬通常會認為智能退化是正常老化現象,第三 家庭醫生 (內科醫生)缺乏專門訓練,有時難以下診斷,有不少醫生做了錯誤的診斷。有些醫生甚至認為對病患宣布他罹患此病,須長期服藥,不啻是重大打擊,它意味慢性病,數年之後病人無法獨自生活。這會使病人焦慮不安、失去生活指標。
【法國專科醫生意見分歧】
法國二零零四年三月四日法律,規定病人的權利:病人有權知道一切有關他的病歷資料。但是醫生有職責不讓病人絕望。冷酷的法律條文,是無法決定病人與醫生之間微妙的關係,尤其是要宣布像阿茲海默症那種重病。
要對病患宣布診斷結果需要某些條件:正確解說病情、病人有穩定的家人支持、由多種專科醫生診斷出。目前離此目標尚遠。詳細問診,評估智障對日常生活之影響,做一連串的神經心理測驗,加上磁振造影掃描,再由醫術高明的醫生下診斷。
「必須向病人宣告診斷結果,但不是隨便說出,需要時間。這樣可設想對應政策,讓病人以最佳條件對抗病症及經營生活。但也不要太武斷:某些病人不想知道診斷後果,我們要尊重其意願。」是巴黎布卡醫院 (hôpital Broca) 老年醫學教授方莎芝‧法瑞特 (Francoise Forette) 的看法。巴黎龐畢度歐洲醫院奧利佛‧聖冉教授 (Olivier Saint-Jean),亦認為須在良好的條件下宣布診斷。準備一個較長的門診時間,回答病人的問題,也告知他們可讓那些醫院、機構承擔的可行性。
根據一項研究,七成的開業醫生贊同向病人告知診斷情況,五成六的家庭不希望被通知,尤其不要讓病人知道。開業醫生與病人的關係和住院醫生不同,前者認識病人已有一段時期,關係較親近。根據巴黎一位老年心理學住院醫生的個人經驗,他祇對兩成的病人通告診斷結果。必須十分慎重,因為是嚴重的病症:許多病人毫無心理準備。
里昂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醫生伯納‧克席 (Bernard Croisile) 在「阿茲海默症與其他類似病」(Alzheimer et les maladies apparentées) 一書中寫道:「眾多家庭懇求醫生不要說出「阿茲海默症」這個病名。但不能讓病人相信他沒什麼病,必須向他說他有記憶力病症,讓他同意接受治療建議。」
『一種無聲無息、慢慢進展的…』
法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被診斷出時病患已罹患失智症。在歐洲,從失智症初期到被診斷出,期限是二十個月,法國則是二十四個月,德國才十個月。法國失去太多治療時間 (等十二個月才去就醫,十二個月後診斷程序才完成),症狀初期服藥可延緩進展速度。症狀初期還未完全失智可被診斷出,脊髓液和磁振造影掃瞄,提供有利的資訊。雖然已有症狀,但此時對症下藥較有效,對病人及家屬皆有益處。許多研究顯示,不及早治療的話,失去的已無法復原。
盡早治療,即設計一個醫療、復健、心理、社會全方位政策。除了服藥外,也要刺激智能,發展補償機制,讓病人與有關機構聯絡、註冊報名,避免病人孤立及家人精疲力盡。
我們目前無法預測何時會有症狀。根據巴黎沙勒倍崔耶醫院 (Salpêtrière) 查理‧杜克茲教授 (Charles Duyckaerts) 的病理解剖研究 (研究死者大腦),四十七歲時,半數身體健康、無智能障礙現象,大腦已呈現一些阿茲海默症特徵的損害。這些人中可能有些人會發展成臨床病理,有些人可能不會。對後者而言,意味病症已悄悄在大腦啟動,但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慢慢進化至出現臨床症狀,此時大腦已無法補償損害效果。神經纖維退化與老人斑塊,在顯微鏡下可詳細觀察。
「最重要的是,早期診斷指的是臨床症狀出現時,而非大腦有損害跡象。不必要去診斷沒有病症的個案。有症狀疾病才會顯現。」布宜羅‧杜波教授特別強調。
【波爾多大學附屬醫院一項新的發現:病症最初徵兆十年前就可看出端倪】
阿茲海默症臨床最初症狀未顯現之前好幾年,是否可準確地診斷出?法國波爾多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部門,一組研究團隊提供有利的論據。其結果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被刊登於「神經學年鑑」(Prodromal Alzheimer’s Disease:successive emergence of the clinical symptoms) 。八十年代後期,法國開啟研究六十五歲起老化的諸多面貌,研究員的創意在區別正常與病態老化。目標在越早辨識體能與智能會趨向病態惡化高風險者,以採取預防政策。
這項歐洲的原創研究,在一般人口可估計因神經病理而導致無法自理的或然率。三千七百七十七名法國西南部兩省區居民被追蹤十四年,每兩、三年接受醫學、智能、行為、神經心理學評估。。結果三百五十名發展成阿茲海默症。醫生與研究員分析、比較阿茲海默症患者,與另外三百五十名沒發病的資料。「未來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症狀未被診斷出之前十至十二年,首先已開始有語意記憶力 (mémoire sémantique)問題。接著擴展到其他認知功能,七、八年前則會有較多的記憶障礙和憂鬱症。最後三,四年前日常生活會有障礙,例如無法外出購物、財務管理及搭公車。
顳葉有所損壞、萎縮,可用來解釋語意記憶力早期衰退。磁振造影掃描結果,顳葉萎縮符合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衰退。研究團隊下一個目標,將評估社交活動對智能退化的影響。
【阿茲海默症的十種症狀】
阿茲海默症是逾六十五歲者智力退化的主因,但也可能從四十歲起就顯現。下列十種症狀提醒你注意。
一) 記憶力喪失
阿茲海默症患者會忘掉最近的消息。他時常請對方重覆已經說過的資訊。
二) 無法順利執行日常生活的家務事
三) 很難完成他熟悉的家務事。它可能會準備餐食,但卻忘了吃,或把一整片牛排塞入嘴裡。到浴室卻不會洗澡。
四) 語言困難
五) 他甚至會忘記最簡單的字,而使用其他不相關的字彙。
六) 時間、空間感覺混淆
他不知道今天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星期幾。他時常會迷路,主要是不熟悉的地方,因不是自動性。有時候甚至他住家的那條路。
七) 判斷力喪失、警覺性降低
有時候會突然遺忘外面真實世界,而做出危險的行動。忘記約會。
八) 抽象推理
銀行帳戶、報稅、醫藥保險退費、通信等,皆成為苦差事。
九) 遺忘東西
把東西放在不對稱的地方 (手錶放在烤箱,原子筆、鉛筆放在冰箱) 而找不到。
十) 行為舉止異常
病患的心情變化無常,一下子親切溫和,一下子變成兇惡好鬥。
十一) 性格改變
他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失去原本的個性。
十)失去自動自發的精神
提不起勁做任何活動,甚至連先前的嗜好。
【補償能力】
阿茲海默症不僅僅是記憶力受損,日常生活行為舉止的輕微徵兆,家人或醫生可能會注意到,這時候就要接受測驗。
此病涉及智能、情緒、功能等範疇,換句話說,日常生活的一切行為。但是這三種範疇其中一種可能較早就受到磨損。「臨床上診察出其中一種小障礙,意味病症已進展,智能最精緻的部位已受到波及。」這是巴黎布卡醫院一位神經心理學醫生的診斷經驗,可能是時空方位、注意力、執行能力的小障礙,例如病人不再使用手機。當然不要和年紀引起的困難相混淆。
補償能力的多樣性使診斷困難、複雜,例如一位會計師可以掩飾、補償其他人不具有這方面的能力。最常使用的範疇、能力最能抵擋時間磨損。反之,障礙則顯現在最脆弱、最差的範疇。遇到這種病人,醫生會偵察其時間、空間方位感、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和視覺建造功能、語言能力 (表達及瞭解)、情緒等,主要目標是判決病人是否能夠完全獨立自理生活。接著做測驗,若成績不佳,六個月後須再做神經心理測驗評估。
【體重加速減輕可能是臨床症狀之前兆】
二零零六年美國「神經學檔案」雜誌 (Archives of Neurology),刊載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團隊一項有趣的研究。研究目標是決定體重減輕和阿茲海默症初期的關係,對象是六十五歲至九十五歲者,比較發展成此病症者與未發展者體重減輕之比率。四百四十九名於六年期間成為追蹤對象。結果一百二十五名發展成阿茲海默症;其餘三百二十四名則無此症狀。每年一次調查訪問皆被量體重。
結果顯示:
─ 無失智症者每年體重約減輕252公克。
─ 發展成失智症者,此病被偵測出大約一年前,體重減輕則是雙倍(504公克)。
─ 大體而言,發展成失智症之族群,在他們尚未有此病症之前,與未發展此症狀者相較,其體重平均少於3公斤360公克。
研究團隊的結論是,有無阿茲海默症,老化常伴隨體重減輕;然而,失智症被診斷出之前,體重減輕可能會加速。至於其特別因素目前還不知道,但資料顯示未發展成失智症之前,體重已開始減輕。因此,體重減輕可能是阿茲海默症臨床症狀之前兆。
『皮質厚度可預測阿茲海默症』
測量有輕度記憶障礙者的大腦皮質厚度,可預測未來是否會罹患阿茲海默症。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機構 (Inserm) 於杜魯斯城 (Toulouse) 的研究團隊,於二零零九年夏天發表此研究結果。研究團隊主任皮耶‧塞爾席斯 (Pierre Celsis)解釋:『大腦結構像海馬迴的個別差異極大,無法以個人做為評估指標。須尋找一個更有力的指標。』此目標已達成。
比較三組七十五歲正常、有輕度記憶障礙或罹患阿茲海默症受測者的大腦磁振造影掃描,以一種軟體計算大腦對此症敏感地區的皮質厚度,可歸納出《正常厚度指標》。結果如何呢?兩年之後,輕度記憶障礙者進展成阿茲海默症,根據正常厚度指標預測,七成六的患者會有神經元退化現象。但我們知道智性生活豐富的人,常受激勵的認知機制可彌補大腦萎縮,且延緩此症的發病時間。那麼正常厚度指標可使這些人較晚罹患此症。在目前尚未發現完全有效的藥物,這非常重要。
『阿茲海默症不久將被克服?』
二零一零年在對抗阿茲海默症將是一個轉捩點,蓋世界上有十五項左右的治療實驗在進行。最前進的是抗拒B澱粉樣蛋白的一種抗體 bapineuzumab,其聚積形成老年斑塊導致神經元死亡。
伊藍 (Elan) 公司發展的此種產品,以注射方式在世上對四千名病患進行第三期( 效果 )試驗,這是在實施第二期( 藥量 ) 試驗無副作用之後的後續程序。最初結果令人歡欣鼓舞,強森大廠商 (Johnson & Johnson) 將斥資八億八千五百萬美元,盡快使藥物商業化。
另一個充滿希望的線索是,諾瓦迪斯廠商 (Novartis) 試驗的“ Cad 106”抗體原 (l’antigène)。這是一種由縮氨酸類 (peptide) 組成的治療疫苗,它可引起對抗B澱粉樣蛋白的免疫反應。目前在歐洲試驗三十幾位病人,二零一一年將做出結論,初試階段無負作用顯示,但還須證實其效果。
另外一種較創新的策略在於擊攻tau 蛋白,我們知道其沉積對神經元產生毒素。一種藥物應運而生,Le Rember 可延緩疾病進展。試測十九個月之後,病患的神經病狀呈穩定。此藥物可望於二零一二年上市,但是其效果會在二零一零年起做評估。
『目前這麼多研究,我們可肯定三至五年之後,將會發展有效、無風險的治療方式』,波爾多貝樂甘醫院 (Pellegrin) 神經科學部門診所主任 冉-馬克‧歐句句卓 (Jean-Marc Orgogozo) 持樂觀的看法。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法國診斷阿茲海默症是遲了一步】
「我剛才拿的那一本書,到底擺在何處?」、「我到樓上房間,但忘了要做什麼」、「上星期那一天去聽音樂?」,五十五歲之後,每個人皆會有類似的記憶空洞,會抱怨記憶力變差。有些人很擔憂得了阿茲海默症初期,於是就醫。經過簡單的測驗、評估之後,醫生大都請病人放心。
「歲月增添,抱怨記憶力減退,是完全正常的」負責巴黎一家醫院記憶力門診中心布宜羅‧杜波教授 (Bruno Dubois) 如此道出。那只是處理資訊速度變慢,而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真正的病症:大腦的疾病。人們時常把阿茲海默症與大腦老化混在一起。對醫生而言,失智症不是正常現象,它意味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指的是一個人變成須依賴他人,因無法處理自己的事務、生活起居。像所有的疾病一樣,診斷此病亦須遵照某些準則。
德國神經病理學家阿茲海默醫生,於一九零六年發現此病已屆一世紀之久。但在法國,此病被診斷出時已然太遲了。目前僅有半數的病患被診斷。原因何在呢?有諸多因素:第一 罹患此病之患者渾然不自覺,第二 病人家屬通常會認為智能退化是正常老化現象,第三 家庭醫生 (內科醫生)缺乏專門訓練,有時難以下診斷,有不少醫生做了錯誤的診斷。有些醫生甚至認為對病患宣布他罹患此病,須長期服藥,不啻是重大打擊,它意味慢性病,數年之後病人無法獨自生活。這會使病人焦慮不安、失去生活指標。
【法國專科醫生意見分歧】
法國二零零四年三月四日法律,規定病人的權利:病人有權知道一切有關他的病歷資料。但是醫生有職責不讓病人絕望。冷酷的法律條文,是無法決定病人與醫生之間微妙的關係,尤其是要宣布像阿茲海默症那種重病。
要對病患宣布診斷結果需要某些條件:正確解說病情、病人有穩定的家人支持、由多種專科醫生診斷出。目前離此目標尚遠。詳細問診,評估智障對日常生活之影響,做一連串的神經心理測驗,加上磁振造影掃描,再由醫術高明的醫生下診斷。
「必須向病人宣告診斷結果,但不是隨便說出,需要時間。這樣可設想對應政策,讓病人以最佳條件對抗病症及經營生活。但也不要太武斷:某些病人不想知道診斷後果,我們要尊重其意願。」是巴黎布卡醫院 (hôpital Broca) 老年醫學教授方莎芝‧法瑞特 (Francoise Forette) 的看法。巴黎龐畢度歐洲醫院奧利佛‧聖冉教授 (Olivier Saint-Jean),亦認為須在良好的條件下宣布診斷。準備一個較長的門診時間,回答病人的問題,也告知他們可讓那些醫院、機構承擔的可行性。
根據一項研究,七成的開業醫生贊同向病人告知診斷情況,五成六的家庭不希望被通知,尤其不要讓病人知道。開業醫生與病人的關係和住院醫生不同,前者認識病人已有一段時期,關係較親近。根據巴黎一位老年心理學住院醫生的個人經驗,他祇對兩成的病人通告診斷結果。必須十分慎重,因為是嚴重的病症:許多病人毫無心理準備。
里昂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醫生伯納‧克席 (Bernard Croisile) 在「阿茲海默症與其他類似病」(Alzheimer et les maladies apparentées) 一書中寫道:「眾多家庭懇求醫生不要說出「阿茲海默症」這個病名。但不能讓病人相信他沒什麼病,必須向他說他有記憶力病症,讓他同意接受治療建議。」
『一種無聲無息、慢慢進展的…』
法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被診斷出時病患已罹患失智症。在歐洲,從失智症初期到被診斷出,期限是二十個月,法國則是二十四個月,德國才十個月。法國失去太多治療時間 (等十二個月才去就醫,十二個月後診斷程序才完成),症狀初期服藥可延緩進展速度。症狀初期還未完全失智可被診斷出,脊髓液和磁振造影掃瞄,提供有利的資訊。雖然已有症狀,但此時對症下藥較有效,對病人及家屬皆有益處。許多研究顯示,不及早治療的話,失去的已無法復原。
盡早治療,即設計一個醫療、復健、心理、社會全方位政策。除了服藥外,也要刺激智能,發展補償機制,讓病人與有關機構聯絡、註冊報名,避免病人孤立及家人精疲力盡。
我們目前無法預測何時會有症狀。根據巴黎沙勒倍崔耶醫院 (Salpêtrière) 查理‧杜克茲教授 (Charles Duyckaerts) 的病理解剖研究 (研究死者大腦),四十七歲時,半數身體健康、無智能障礙現象,大腦已呈現一些阿茲海默症特徵的損害。這些人中可能有些人會發展成臨床病理,有些人可能不會。對後者而言,意味病症已悄悄在大腦啟動,但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慢慢進化至出現臨床症狀,此時大腦已無法補償損害效果。神經纖維退化與老人斑塊,在顯微鏡下可詳細觀察。
「最重要的是,早期診斷指的是臨床症狀出現時,而非大腦有損害跡象。不必要去診斷沒有病症的個案。有症狀疾病才會顯現。」布宜羅‧杜波教授特別強調。
【波爾多大學附屬醫院一項新的發現:病症最初徵兆十年前就可看出端倪】
阿茲海默症臨床最初症狀未顯現之前好幾年,是否可準確地診斷出?法國波爾多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部門,一組研究團隊提供有利的論據。其結果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被刊登於「神經學年鑑」(Prodromal Alzheimer’s Disease:successive emergence of the clinical symptoms) 。八十年代後期,法國開啟研究六十五歲起老化的諸多面貌,研究員的創意在區別正常與病態老化。目標在越早辨識體能與智能會趨向病態惡化高風險者,以採取預防政策。
這項歐洲的原創研究,在一般人口可估計因神經病理而導致無法自理的或然率。三千七百七十七名法國西南部兩省區居民被追蹤十四年,每兩、三年接受醫學、智能、行為、神經心理學評估。。結果三百五十名發展成阿茲海默症。醫生與研究員分析、比較阿茲海默症患者,與另外三百五十名沒發病的資料。「未來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症狀未被診斷出之前十至十二年,首先已開始有語意記憶力 (mémoire sémantique)問題。接著擴展到其他認知功能,七、八年前則會有較多的記憶障礙和憂鬱症。最後三,四年前日常生活會有障礙,例如無法外出購物、財務管理及搭公車。
顳葉有所損壞、萎縮,可用來解釋語意記憶力早期衰退。磁振造影掃描結果,顳葉萎縮符合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衰退。研究團隊下一個目標,將評估社交活動對智能退化的影響。
【阿茲海默症的十種症狀】
阿茲海默症是逾六十五歲者智力退化的主因,但也可能從四十歲起就顯現。下列十種症狀提醒你注意。
一) 記憶力喪失
阿茲海默症患者會忘掉最近的消息。他時常請對方重覆已經說過的資訊。
二) 無法順利執行日常生活的家務事
三) 很難完成他熟悉的家務事。它可能會準備餐食,但卻忘了吃,或把一整片牛排塞入嘴裡。到浴室卻不會洗澡。
四) 語言困難
五) 他甚至會忘記最簡單的字,而使用其他不相關的字彙。
六) 時間、空間感覺混淆
他不知道今天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星期幾。他時常會迷路,主要是不熟悉的地方,因不是自動性。有時候甚至他住家的那條路。
七) 判斷力喪失、警覺性降低
有時候會突然遺忘外面真實世界,而做出危險的行動。忘記約會。
八) 抽象推理
銀行帳戶、報稅、醫藥保險退費、通信等,皆成為苦差事。
九) 遺忘東西
把東西放在不對稱的地方 (手錶放在烤箱,原子筆、鉛筆放在冰箱) 而找不到。
十) 行為舉止異常
病患的心情變化無常,一下子親切溫和,一下子變成兇惡好鬥。
十一) 性格改變
他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失去原本的個性。
十)失去自動自發的精神
提不起勁做任何活動,甚至連先前的嗜好。
【補償能力】
阿茲海默症不僅僅是記憶力受損,日常生活行為舉止的輕微徵兆,家人或醫生可能會注意到,這時候就要接受測驗。
此病涉及智能、情緒、功能等範疇,換句話說,日常生活的一切行為。但是這三種範疇其中一種可能較早就受到磨損。「臨床上診察出其中一種小障礙,意味病症已進展,智能最精緻的部位已受到波及。」這是巴黎布卡醫院一位神經心理學醫生的診斷經驗,可能是時空方位、注意力、執行能力的小障礙,例如病人不再使用手機。當然不要和年紀引起的困難相混淆。
補償能力的多樣性使診斷困難、複雜,例如一位會計師可以掩飾、補償其他人不具有這方面的能力。最常使用的範疇、能力最能抵擋時間磨損。反之,障礙則顯現在最脆弱、最差的範疇。遇到這種病人,醫生會偵察其時間、空間方位感、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和視覺建造功能、語言能力 (表達及瞭解)、情緒等,主要目標是判決病人是否能夠完全獨立自理生活。接著做測驗,若成績不佳,六個月後須再做神經心理測驗評估。
【體重加速減輕可能是臨床症狀之前兆】
二零零六年美國「神經學檔案」雜誌 (Archives of Neurology),刊載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團隊一項有趣的研究。研究目標是決定體重減輕和阿茲海默症初期的關係,對象是六十五歲至九十五歲者,比較發展成此病症者與未發展者體重減輕之比率。四百四十九名於六年期間成為追蹤對象。結果一百二十五名發展成阿茲海默症;其餘三百二十四名則無此症狀。每年一次調查訪問皆被量體重。
結果顯示:
─ 無失智症者每年體重約減輕252公克。
─ 發展成失智症者,此病被偵測出大約一年前,體重減輕則是雙倍(504公克)。
─ 大體而言,發展成失智症之族群,在他們尚未有此病症之前,與未發展此症狀者相較,其體重平均少於3公斤360公克。
研究團隊的結論是,有無阿茲海默症,老化常伴隨體重減輕;然而,失智症被診斷出之前,體重減輕可能會加速。至於其特別因素目前還不知道,但資料顯示未發展成失智症之前,體重已開始減輕。因此,體重減輕可能是阿茲海默症臨床症狀之前兆。
『皮質厚度可預測阿茲海默症』
測量有輕度記憶障礙者的大腦皮質厚度,可預測未來是否會罹患阿茲海默症。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機構 (Inserm) 於杜魯斯城 (Toulouse) 的研究團隊,於二零零九年夏天發表此研究結果。研究團隊主任皮耶‧塞爾席斯 (Pierre Celsis)解釋:『大腦結構像海馬迴的個別差異極大,無法以個人做為評估指標。須尋找一個更有力的指標。』此目標已達成。
比較三組七十五歲正常、有輕度記憶障礙或罹患阿茲海默症受測者的大腦磁振造影掃描,以一種軟體計算大腦對此症敏感地區的皮質厚度,可歸納出《正常厚度指標》。結果如何呢?兩年之後,輕度記憶障礙者進展成阿茲海默症,根據正常厚度指標預測,七成六的患者會有神經元退化現象。但我們知道智性生活豐富的人,常受激勵的認知機制可彌補大腦萎縮,且延緩此症的發病時間。那麼正常厚度指標可使這些人較晚罹患此症。在目前尚未發現完全有效的藥物,這非常重要。
『阿茲海默症不久將被克服?』
二零一零年在對抗阿茲海默症將是一個轉捩點,蓋世界上有十五項左右的治療實驗在進行。最前進的是抗拒B澱粉樣蛋白的一種抗體 bapineuzumab,其聚積形成老年斑塊導致神經元死亡。
伊藍 (Elan) 公司發展的此種產品,以注射方式在世上對四千名病患進行第三期( 效果 )試驗,這是在實施第二期( 藥量 ) 試驗無副作用之後的後續程序。最初結果令人歡欣鼓舞,強森大廠商 (Johnson & Johnson) 將斥資八億八千五百萬美元,盡快使藥物商業化。
另一個充滿希望的線索是,諾瓦迪斯廠商 (Novartis) 試驗的“ Cad 106”抗體原 (l’antigène)。這是一種由縮氨酸類 (peptide) 組成的治療疫苗,它可引起對抗B澱粉樣蛋白的免疫反應。目前在歐洲試驗三十幾位病人,二零一一年將做出結論,初試階段無負作用顯示,但還須證實其效果。
另外一種較創新的策略在於擊攻tau 蛋白,我們知道其沉積對神經元產生毒素。一種藥物應運而生,Le Rember 可延緩疾病進展。試測十九個月之後,病患的神經病狀呈穩定。此藥物可望於二零一二年上市,但是其效果會在二零一零年起做評估。
『目前這麼多研究,我們可肯定三至五年之後,將會發展有效、無風險的治療方式』,波爾多貝樂甘醫院 (Pellegrin) 神經科學部門診所主任 冉-馬克‧歐句句卓 (Jean-Marc Orgogozo) 持樂觀的看法。我們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