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疲倦代表肝不好嗎?
有無肝病不能靠症狀判斷,「早期發現」是治療的關鍵
肝病堪稱為台灣的「國病」,根據疾病管制局統計發現,國內平均每六人就有一人是肝炎病患,盛行率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之多,但絕大多數民眾卻不知道自己是肝炎感染者。
「未能早期發現」是肝病主要死因
國內每年有近萬人死於肝病,「未能早期發現」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肝病可說是身體的隱形殺手,除了急性肝炎外,初期通常不會有症狀,因為肝臟本身沒有神經,即使發炎也不會發出疼痛的訊號,病患不容易在生病初期發現症狀,等到發覺不對勁就醫時,通常肝病已經相當嚴重了。
肝病常見症狀有哪些?
「疲倦」是一般人最容易聯想到的肝病症狀。身體感到疲倦會不會引起肝病?目前醫學上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能說,疲倦是肝病的症狀之一,感到疲倦不一定等於得了肝病;得了肝病的人,也不一定都會有感到疲倦的症狀。
除了疲倦外,諸如:黃疸、噁心、嘔吐、發燒、食慾不振、腹水、腹痛、下肢浮腫、皮膚發癢、手掌紅斑、解黑便或便血等都是肝病常見的症狀,平日可多加留意是否出現上述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避免無法挽回的遺憾發生。
很多忽略早期就診的民眾,在發現自己肝功能異常時,往往已嚴重到肝臟硬化,甚至惡化成為肝癌。
疲倦不等於肝病
如果是因為肝不好所引起的疲倦,有可能是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嚴重者甚至是肝硬化末期或肝癌末期。
疲倦有很多原因,除了肝病外,包括:身體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貧血、器官功能失常、內分泌失調等,都可能產生疲倦的症狀。一般來說,如果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克OT、克PT)數值正常,沒有感染B型或C型肝炎,且腹部超音波檢查也正常的話,應可大致判斷並非肝病造成。
目前臨床上針對疲倦病因分析常做的檢查項目有抽血檢查、胸部X光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胃及大腸鏡檢查、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疲倦症狀如長期皆無改善,應盡快就醫查明原因,以免延誤病情。
◎ 肝病患者應如何保養身體?
遵循七大原則,遠離「肝苦」
病患者在日常生活方面,應謹守以下七大原則,將可改善體質,加速肝功能的恢復。
原則1 作息規律,不熬夜
肝病患者應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睡眠應充足,盡量在晚上11點之前上床就寢。可讓肝臟的血流量增加,有效代謝體內廢物,有助於恢復肝臟健康。
原則2 均衡飲食
飲食力求清淡、定時定量、保持均衡營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醃漬、煙燻、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加工、發酵的豆類食品。
此外,多喝水可以增強體內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及排除廢物,可減少代謝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原則3 不抽菸、不喝酒
研究指出,平日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危險性,比沒有這些習慣的肝炎患者高出4至5倍。因此,戒煙、戒酒,是防止肝病進一步惡化的有效方法。
原則4 不隨便服藥或停藥
隨便服藥或停藥是造成肝病惡化的常見原因。特別是慢性肝病或肝功能不好的病患,應先經過專業醫師評估之後再服藥。切忌自行停藥,或逕行服用坊間口耳相傳的偏方、補品,以免傷身。
原則5 保持正常體重、適量運動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對於保肝而言,相當重要。透過運動可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也能增強心肺耐受力及免疫力,尤其是平常缺少運動、體重過重的人,脂肪會容易累積在肝臟,並影響到正常運作。
可強迫自己每天進行諸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持之以恆,身體代謝正常之後,人也會變得更有精神。
原則6 維持排便順暢
肝病患者應隨時注意自己每天的排便狀況是否順暢。一旦排便不順暢,容易導致習慣性便祕,而糞便長期堆積在大腸中,造成有害物質被大腸吸收,無形間增加了肝臟解毒功能的負擔,嚴重時可能引起肝硬化的症狀。
肝病患者在飲食上應特別攝取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及可潤腸的食物,例如:糙米、麥片、豆類、芝麻、蜂蜜等;此外,多喝水也有助於改善便祕。
原則7 保持樂觀心情
醫學上有愈來愈多研究認為,心情常保愉快的人有助於抵禦感染,並增強免疫系統。
保肝之道的另一關鍵,就是必須注意個人情緒的調節與控制,不能壓抑情緒,要時時保持開朗、樂觀、放鬆的心情,才能有效預防及治療肝病。肝病患者如果經常感到心情鬱悶、不開心,不但不利於病情恢復,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 肝病患者應如何攝取營養?
五大營養方針,教您控制病情
肝臟是人體「儲存養分」的倉庫,負責把攝取的食物,轉換成為身體能量的來源。不均衡的飲食會增加肝臟的負擔,也是許多肝病患者容易感到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針1 宜攝取植物性蛋白質
根據臨床研究報告指出,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有利於肝病患者,因其含有較多的支鏈胺基酸,具有改變腸內細菌、微生物的作用。植物性蛋白質普遍存在於豆類、蔬菜及堅果,常見的食物包括:黃豆、豆腐、豆漿、糙米、豌豆等。
肝昏迷患者應避免蛋白質食物
一般說來,肝硬化的病患不需特別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但有肝昏迷傾向的病患需減少蛋白質攝取量,至於深度肝昏迷的病患,則應完全避免含有蛋白質的食物,等到病情好轉時,再逐漸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
方針2 避免攝取高脂食物
肝病患者應盡量避免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因為一旦攝取過多脂肪,就會堆積在肝臟,加重肝細胞消化脂肪的負擔,影響肝功能發揮正常脂肪的代謝功能,導致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肝硬化的病患,因其胰臟功能不佳與膽鹽代謝異常,可適量選擇不需藉由膽汁吸收的瘦肉、牛奶、雞蛋等食物作為油脂來源,以避免因為脂肪吸收不良,而造成「脂肪瀉」(大便中有油)。
方針3 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
酒精性肝病患者經常出現碳水化合物新陳代謝不良症,還有部分肝病患者是同時患有糖尿病,平時飲食上可多吃高纖及富含複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米飯、麵食、麥片、豆類等,將有助於病情的改善。
方針4 適量攝取維生素和礦物質
肝臟會從人體血管吸收並儲存多餘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當一天吸收的量不足時,肝臟會釋出適量的營養素來補充;反之,如果攝取過多,已超出肝臟的負荷量時,就很容易對肝臟造成傷害。
特別留意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取量
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溶解於脂肪才能吸收、排泄,服用過量不但對身體沒有好處,還可能造成毒性反
應,對肝臟產生不良的影響。
方針5 限制鈉的攝取量
當肝功能下降時,攝取過多的鹽分容易造成血壓上升,並妨礙血液流動。降低飲食的鈉攝取量,較能控制腹水或下肢水腫的狀況。
有腹水或下肢水腫狀況的肝硬化病患,應採取「低鈉」飲食,嚴格限制鹽分的攝取,盡量攝取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加工、罐頭、醃製等含鈉量高的食品。
◎ 抽菸、喝酒和肝病的關聯?
抽菸、喝酒會提高肝炎及肝癌的罹患率
研究統計資料顯示,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危險性,比起一般不抽菸、不喝酒的帶原者高出4至5倍,由此可知煙、酒的可怕。
抽菸、喝酒還會提高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罹患率。因此,避免抽菸及過量喝酒,還給肝臟一個沒有負擔的環境,自然就能降低步入「肝炎、肝硬化、肝癌」,這種肝病三部曲的機率。
抽菸會加重肝病變
抽菸容易引起肺癌、心肌梗塞或其他呼吸道疾病;其實香煙中含有的氮氧化合物、醛類、有機磷、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還容易刺激肝臟細胞並產生病變,甚至導致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
臨床研究也指出,B型肝炎、C型肝炎等慢性肝臟疾病的病患,如果加上本身又有抽菸的習慣,其罹患肝癌的機率比起不抽菸的病患高出1.2倍至2倍,由此可知煙害的可怕。因此,患有慢性肝臟疾病的病患,宜避免吸煙,才能有效避免病情惡化。
抽菸加重肝纖維化病情
根據一項美國研究報告顯示,抽菸可加快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病患的肝纖維化進程。研究指出,肝纖維化程度較嚴重的病患普遍會抽菸,而其中有嚴重組織學病變的病患,吸煙量明顯高於較輕微的病患,可見吸煙量與肝纖維化程度密切相關。
過量飲酒提高肝癌罹患率
研究指出,有飲酒習慣的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機率特別高,比不飲酒的肝病患者高出約4倍至5倍。
臨床上也證實,酒精本身會直接或間接破壞肝細胞,過量飲酒可能導致肝臟產生酒精性肝病變。初期只是脂肪肝,接著會進展到酒精性肝炎,最後將延伸為肝硬化與肝癌的地步。其中,導致脂肪肝的機率是百分之百;導致酒精性肝炎的機率為一成至三成;導致酒精性肝硬化則為一成至二成。
如何治療酒精性肝病變?
要想治療酒精性肝病變,最主要的關鍵就是「戒酒」。酒精性脂肪肝或輕度酒精性肝炎病患只要戒酒一陣子後,肝功能就會逐漸恢復正常值;至於病情較為嚴重的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病患,除了禁酒外,則需根據症狀,給予支持性的療法。
◎肝病中西醫合併療法
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進行,有相輔相成之效
適時併用可提高療效
由於中、西醫藥治療肝病各有其優缺點,採用﹁西醫辨病、中醫辨證﹂的中西醫合併治療方式,將可收截長補短、相輔相成之效。
以治療B型肝炎為例,可從病患本身的免疫力和病毒的活動性兩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在免疫力部分,目前主要被用於治療B型肝炎的西藥有保肝片和干擾素兩種,這兩種藥物雖然具有保護肝臟細胞或促進肝臟細胞修復的作用,但並無直接抑制B型肝炎病毒或加強免疫能力的功能。
至於中藥治療B型肝炎的效果,儘管到目前中藥仍無法直接抑制B型肝炎病毒,但已有研究證實,適當選擇中藥有助於減緩B型肝炎病患失眠、口乾舌燥、疲倦乏力等不適症狀,同時對肝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有部分醫界人士針對病毒活動性提出中西醫合併治療的看法,建議病毒活動性低的B型肝炎病患可選擇以中藥為主的治療模式;病毒活動性高的B型肝炎病患則以西醫為優先選擇,在必要時合併中藥,以提高療效。
合併用藥需謹慎進行
目前國內醫藥界已開始嘗試中、西醫合併治療肝病,希望藉由中藥的輔助,來加強西藥的治療效果,或是降低服用西藥副作用造成的不適。
中、西醫藥治療肝病各有其守備範圍,加上這類研究尚未有確切的結論,證實哪一種中藥可和西醫合併治療,因此,中、西藥的合併,必須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謹慎進行,才能安全而有效。民眾切勿擅自合併用藥,不僅造成風險,還會增加肝臟負擔。
◎ 護肝食譜示範
滋補腰花飯
養肝補腎+增強體質
1人份
熱量:395.8大卡
蛋白質:25.2克
脂肪:4.0克
醣類:64.6克
膳食纖維:0.4克
材料:豬肝60克,豬腰60克,白米80克
調味料:烏醋、麻油、薑汁、米酒、砂糖適量
作法:
1 將豬肝、豬腰分別洗淨,剔除筋膜,並切成片狀。
2 把作法1放入滾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拌入所有調味料後,靜置約10分鐘。
3 洗淨白米後,放入電鍋及水,烹煮約10 分鐘,再將作法2平舖在飯上,燜煮至食材熟透即可。
清肝解毒功效:豬肝補肝,且有養血、明目的作用;豬腰補腎,能改善盜汗、腰痛、失眠等症狀;兩者搭配食用,可收補肝養血、增強體質的功效。
涼拌三絲
益肝明目+淨化血液
2人份
熱量:100.2大卡
蛋白質:2.9克
脂肪:1.0克
醣類:20.0克
膳食纖維:5.0克
材料:小黃瓜100克,紅蘿蔔100克,白木耳(已泡發)50克
調味料:和風醬油1大匙,水果醋3大匙,砂糖1小匙
作法:
1 白木耳切絲;洗淨小黃瓜、紅蘿蔔,切細絲,以熱水汆燙後,放入冷水中,快速降溫後,撈出瀝乾備用。
2 將所有材料與調味料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清肝解毒功效:白木耳可改善便祕;小黃瓜能清熱、利尿;胡蘿蔔能殺菌並增進消化,此道料理能健脾養胃,兼具保肝功效。
核桃佛手柑飲
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1人份
熱量:212.7大卡
蛋白質:1.8克
脂肪:7.3克
醣類:12.0克
膳食纖維:0.6克
材料:核桃10克,佛手柑6克,丹參15克
調味料:砂糖2小匙
作法:
1 將佛手柑、丹參、500c.c.水放入鍋中,熬煮成藥汁。
2 把核桃、砂糖搗爛成泥狀,放入作法1 的藥汁中,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即可。
清肝解毒功效:佛手柑有疏肝健脾、和胃的功效,丹參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多喝這道茶飲能夠疏肝抑鬱、活血化瘀,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活力纖蔬車前汁
消脂清肝+活血舒氣
1人份
熱量:60.4大卡
蛋白質:1.3克
脂肪:0.4克
醣類:12.9克
膳食纖維:2.4克
材料:西洋芹100克,車前草30克,蘿蔔100克
調味料:蜂蜜1小匙
作法:
1 將西洋芹洗淨、切段;蘿蔔洗淨並切塊;車前草洗淨。
2 把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中打勻,再放入鍋中,加水煮滾。
3 加入蜂蜜,調味拌勻即可。
清肝解毒功效:西洋芹能有效防治高血壓及肥胖;蘿蔔可促進消化、預防便祕;車前草有利尿、解熱、抗菌的作用;此蔬菜汁可利涼血、活肝舒氣。
海蜇炒三脆
3人份
清肝化瘀+增強抗體
熱量:461.6大卡
蛋白質:8.1克
脂肪:31.6克
醣類:36.2克
膳食纖維:9.3克
材料:蒟蒻100克,海蜇頭、彩椒各1個,黑木耳、洋蔥各35克,天麻、鉤藤各10克,白芍5克,蔥段、蒜片適量
調味料:鹽、白醋、太白粉各1小匙,醬油、砂糖、麻油、食用油各1大匙,番茄醬2大匙
作法:
1 把天麻、鉤藤、白芍放入鍋中,加水熬煮成藥汁。
2 將蒟蒻、彩椒、洋蔥、黑木耳洗淨切塊;海蜇頭用冷水泡軟、汆燙後切塊。
3 在鍋中放油加熱,並爆香蔥段、蒜片,放入所有蔬菜炒勻後,續放海蜇頭、藥汁、調味料炒勻即可。
清肝解毒功效:這道料理中的彩椒含有豐富維生素C,可促進肝細胞再生,加上海蜇頭有清血脂、降血壓的功效,多吃可改善肝臟功能。
金針紅棗雞湯
保肝安神+幫助消化
3人份
熱量:371.5大卡
蛋白質:46.7克
脂肪:17.5克
醣類:6.8克
膳食纖維:1.8克
材料:雞腿肉250克,金針20克,紅棗8顆,蔥白、薑片適量
調味料:鹽1小匙
作法:
1 紅棗洗淨、去籽;雞腿肉洗淨,放入滾水中汆燙備用。
2 將所有材料及水煮滾後,轉小火續煮約1小時。
3 加鹽調味即可。
清肝解毒功效:金針和紅棗,均具有補血和安定神經的功效,能發揮紓壓養肝、清心安神的作用。
有無肝病不能靠症狀判斷,「早期發現」是治療的關鍵
肝病堪稱為台灣的「國病」,根據疾病管制局統計發現,國內平均每六人就有一人是肝炎病患,盛行率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之多,但絕大多數民眾卻不知道自己是肝炎感染者。
「未能早期發現」是肝病主要死因
國內每年有近萬人死於肝病,「未能早期發現」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肝病可說是身體的隱形殺手,除了急性肝炎外,初期通常不會有症狀,因為肝臟本身沒有神經,即使發炎也不會發出疼痛的訊號,病患不容易在生病初期發現症狀,等到發覺不對勁就醫時,通常肝病已經相當嚴重了。
肝病常見症狀有哪些?
「疲倦」是一般人最容易聯想到的肝病症狀。身體感到疲倦會不會引起肝病?目前醫學上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能說,疲倦是肝病的症狀之一,感到疲倦不一定等於得了肝病;得了肝病的人,也不一定都會有感到疲倦的症狀。
除了疲倦外,諸如:黃疸、噁心、嘔吐、發燒、食慾不振、腹水、腹痛、下肢浮腫、皮膚發癢、手掌紅斑、解黑便或便血等都是肝病常見的症狀,平日可多加留意是否出現上述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避免無法挽回的遺憾發生。
很多忽略早期就診的民眾,在發現自己肝功能異常時,往往已嚴重到肝臟硬化,甚至惡化成為肝癌。
疲倦不等於肝病
如果是因為肝不好所引起的疲倦,有可能是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嚴重者甚至是肝硬化末期或肝癌末期。
疲倦有很多原因,除了肝病外,包括:身體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貧血、器官功能失常、內分泌失調等,都可能產生疲倦的症狀。一般來說,如果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克OT、克PT)數值正常,沒有感染B型或C型肝炎,且腹部超音波檢查也正常的話,應可大致判斷並非肝病造成。
目前臨床上針對疲倦病因分析常做的檢查項目有抽血檢查、胸部X光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胃及大腸鏡檢查、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疲倦症狀如長期皆無改善,應盡快就醫查明原因,以免延誤病情。
◎ 肝病患者應如何保養身體?
遵循七大原則,遠離「肝苦」
病患者在日常生活方面,應謹守以下七大原則,將可改善體質,加速肝功能的恢復。
原則1 作息規律,不熬夜
肝病患者應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睡眠應充足,盡量在晚上11點之前上床就寢。可讓肝臟的血流量增加,有效代謝體內廢物,有助於恢復肝臟健康。
原則2 均衡飲食
飲食力求清淡、定時定量、保持均衡營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醃漬、煙燻、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加工、發酵的豆類食品。
此外,多喝水可以增強體內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及排除廢物,可減少代謝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原則3 不抽菸、不喝酒
研究指出,平日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危險性,比沒有這些習慣的肝炎患者高出4至5倍。因此,戒煙、戒酒,是防止肝病進一步惡化的有效方法。
原則4 不隨便服藥或停藥
隨便服藥或停藥是造成肝病惡化的常見原因。特別是慢性肝病或肝功能不好的病患,應先經過專業醫師評估之後再服藥。切忌自行停藥,或逕行服用坊間口耳相傳的偏方、補品,以免傷身。
原則5 保持正常體重、適量運動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對於保肝而言,相當重要。透過運動可促進人體氣血循環,也能增強心肺耐受力及免疫力,尤其是平常缺少運動、體重過重的人,脂肪會容易累積在肝臟,並影響到正常運作。
可強迫自己每天進行諸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持之以恆,身體代謝正常之後,人也會變得更有精神。
原則6 維持排便順暢
肝病患者應隨時注意自己每天的排便狀況是否順暢。一旦排便不順暢,容易導致習慣性便祕,而糞便長期堆積在大腸中,造成有害物質被大腸吸收,無形間增加了肝臟解毒功能的負擔,嚴重時可能引起肝硬化的症狀。
肝病患者在飲食上應特別攝取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及可潤腸的食物,例如:糙米、麥片、豆類、芝麻、蜂蜜等;此外,多喝水也有助於改善便祕。
原則7 保持樂觀心情
醫學上有愈來愈多研究認為,心情常保愉快的人有助於抵禦感染,並增強免疫系統。
保肝之道的另一關鍵,就是必須注意個人情緒的調節與控制,不能壓抑情緒,要時時保持開朗、樂觀、放鬆的心情,才能有效預防及治療肝病。肝病患者如果經常感到心情鬱悶、不開心,不但不利於病情恢復,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 肝病患者應如何攝取營養?
五大營養方針,教您控制病情
肝臟是人體「儲存養分」的倉庫,負責把攝取的食物,轉換成為身體能量的來源。不均衡的飲食會增加肝臟的負擔,也是許多肝病患者容易感到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針1 宜攝取植物性蛋白質
根據臨床研究報告指出,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有利於肝病患者,因其含有較多的支鏈胺基酸,具有改變腸內細菌、微生物的作用。植物性蛋白質普遍存在於豆類、蔬菜及堅果,常見的食物包括:黃豆、豆腐、豆漿、糙米、豌豆等。
肝昏迷患者應避免蛋白質食物
一般說來,肝硬化的病患不需特別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但有肝昏迷傾向的病患需減少蛋白質攝取量,至於深度肝昏迷的病患,則應完全避免含有蛋白質的食物,等到病情好轉時,再逐漸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
方針2 避免攝取高脂食物
肝病患者應盡量避免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因為一旦攝取過多脂肪,就會堆積在肝臟,加重肝細胞消化脂肪的負擔,影響肝功能發揮正常脂肪的代謝功能,導致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肝硬化的病患,因其胰臟功能不佳與膽鹽代謝異常,可適量選擇不需藉由膽汁吸收的瘦肉、牛奶、雞蛋等食物作為油脂來源,以避免因為脂肪吸收不良,而造成「脂肪瀉」(大便中有油)。
方針3 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
酒精性肝病患者經常出現碳水化合物新陳代謝不良症,還有部分肝病患者是同時患有糖尿病,平時飲食上可多吃高纖及富含複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米飯、麵食、麥片、豆類等,將有助於病情的改善。
方針4 適量攝取維生素和礦物質
肝臟會從人體血管吸收並儲存多餘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當一天吸收的量不足時,肝臟會釋出適量的營養素來補充;反之,如果攝取過多,已超出肝臟的負荷量時,就很容易對肝臟造成傷害。
特別留意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取量
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溶解於脂肪才能吸收、排泄,服用過量不但對身體沒有好處,還可能造成毒性反
應,對肝臟產生不良的影響。
方針5 限制鈉的攝取量
當肝功能下降時,攝取過多的鹽分容易造成血壓上升,並妨礙血液流動。降低飲食的鈉攝取量,較能控制腹水或下肢水腫的狀況。
有腹水或下肢水腫狀況的肝硬化病患,應採取「低鈉」飲食,嚴格限制鹽分的攝取,盡量攝取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加工、罐頭、醃製等含鈉量高的食品。
◎ 抽菸、喝酒和肝病的關聯?
抽菸、喝酒會提高肝炎及肝癌的罹患率
研究統計資料顯示,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危險性,比起一般不抽菸、不喝酒的帶原者高出4至5倍,由此可知煙、酒的可怕。
抽菸、喝酒還會提高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罹患率。因此,避免抽菸及過量喝酒,還給肝臟一個沒有負擔的環境,自然就能降低步入「肝炎、肝硬化、肝癌」,這種肝病三部曲的機率。
抽菸會加重肝病變
抽菸容易引起肺癌、心肌梗塞或其他呼吸道疾病;其實香煙中含有的氮氧化合物、醛類、有機磷、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還容易刺激肝臟細胞並產生病變,甚至導致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
臨床研究也指出,B型肝炎、C型肝炎等慢性肝臟疾病的病患,如果加上本身又有抽菸的習慣,其罹患肝癌的機率比起不抽菸的病患高出1.2倍至2倍,由此可知煙害的可怕。因此,患有慢性肝臟疾病的病患,宜避免吸煙,才能有效避免病情惡化。
抽菸加重肝纖維化病情
根據一項美國研究報告顯示,抽菸可加快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病患的肝纖維化進程。研究指出,肝纖維化程度較嚴重的病患普遍會抽菸,而其中有嚴重組織學病變的病患,吸煙量明顯高於較輕微的病患,可見吸煙量與肝纖維化程度密切相關。
過量飲酒提高肝癌罹患率
研究指出,有飲酒習慣的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機率特別高,比不飲酒的肝病患者高出約4倍至5倍。
臨床上也證實,酒精本身會直接或間接破壞肝細胞,過量飲酒可能導致肝臟產生酒精性肝病變。初期只是脂肪肝,接著會進展到酒精性肝炎,最後將延伸為肝硬化與肝癌的地步。其中,導致脂肪肝的機率是百分之百;導致酒精性肝炎的機率為一成至三成;導致酒精性肝硬化則為一成至二成。
如何治療酒精性肝病變?
要想治療酒精性肝病變,最主要的關鍵就是「戒酒」。酒精性脂肪肝或輕度酒精性肝炎病患只要戒酒一陣子後,肝功能就會逐漸恢復正常值;至於病情較為嚴重的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病患,除了禁酒外,則需根據症狀,給予支持性的療法。
◎肝病中西醫合併療法
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進行,有相輔相成之效
適時併用可提高療效
由於中、西醫藥治療肝病各有其優缺點,採用﹁西醫辨病、中醫辨證﹂的中西醫合併治療方式,將可收截長補短、相輔相成之效。
以治療B型肝炎為例,可從病患本身的免疫力和病毒的活動性兩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在免疫力部分,目前主要被用於治療B型肝炎的西藥有保肝片和干擾素兩種,這兩種藥物雖然具有保護肝臟細胞或促進肝臟細胞修復的作用,但並無直接抑制B型肝炎病毒或加強免疫能力的功能。
至於中藥治療B型肝炎的效果,儘管到目前中藥仍無法直接抑制B型肝炎病毒,但已有研究證實,適當選擇中藥有助於減緩B型肝炎病患失眠、口乾舌燥、疲倦乏力等不適症狀,同時對肝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有部分醫界人士針對病毒活動性提出中西醫合併治療的看法,建議病毒活動性低的B型肝炎病患可選擇以中藥為主的治療模式;病毒活動性高的B型肝炎病患則以西醫為優先選擇,在必要時合併中藥,以提高療效。
合併用藥需謹慎進行
目前國內醫藥界已開始嘗試中、西醫合併治療肝病,希望藉由中藥的輔助,來加強西藥的治療效果,或是降低服用西藥副作用造成的不適。
中、西醫藥治療肝病各有其守備範圍,加上這類研究尚未有確切的結論,證實哪一種中藥可和西醫合併治療,因此,中、西藥的合併,必須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謹慎進行,才能安全而有效。民眾切勿擅自合併用藥,不僅造成風險,還會增加肝臟負擔。
◎ 護肝食譜示範
滋補腰花飯
養肝補腎+增強體質
1人份
熱量:395.8大卡
蛋白質:25.2克
脂肪:4.0克
醣類:64.6克
膳食纖維:0.4克
材料:豬肝60克,豬腰60克,白米80克
調味料:烏醋、麻油、薑汁、米酒、砂糖適量
作法:
1 將豬肝、豬腰分別洗淨,剔除筋膜,並切成片狀。
2 把作法1放入滾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拌入所有調味料後,靜置約10分鐘。
3 洗淨白米後,放入電鍋及水,烹煮約10 分鐘,再將作法2平舖在飯上,燜煮至食材熟透即可。
清肝解毒功效:豬肝補肝,且有養血、明目的作用;豬腰補腎,能改善盜汗、腰痛、失眠等症狀;兩者搭配食用,可收補肝養血、增強體質的功效。
涼拌三絲
益肝明目+淨化血液
2人份
熱量:100.2大卡
蛋白質:2.9克
脂肪:1.0克
醣類:20.0克
膳食纖維:5.0克
材料:小黃瓜100克,紅蘿蔔100克,白木耳(已泡發)50克
調味料:和風醬油1大匙,水果醋3大匙,砂糖1小匙
作法:
1 白木耳切絲;洗淨小黃瓜、紅蘿蔔,切細絲,以熱水汆燙後,放入冷水中,快速降溫後,撈出瀝乾備用。
2 將所有材料與調味料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清肝解毒功效:白木耳可改善便祕;小黃瓜能清熱、利尿;胡蘿蔔能殺菌並增進消化,此道料理能健脾養胃,兼具保肝功效。
核桃佛手柑飲
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1人份
熱量:212.7大卡
蛋白質:1.8克
脂肪:7.3克
醣類:12.0克
膳食纖維:0.6克
材料:核桃10克,佛手柑6克,丹參15克
調味料:砂糖2小匙
作法:
1 將佛手柑、丹參、500c.c.水放入鍋中,熬煮成藥汁。
2 把核桃、砂糖搗爛成泥狀,放入作法1 的藥汁中,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即可。
清肝解毒功效:佛手柑有疏肝健脾、和胃的功效,丹參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多喝這道茶飲能夠疏肝抑鬱、活血化瘀,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活力纖蔬車前汁
消脂清肝+活血舒氣
1人份
熱量:60.4大卡
蛋白質:1.3克
脂肪:0.4克
醣類:12.9克
膳食纖維:2.4克
材料:西洋芹100克,車前草30克,蘿蔔100克
調味料:蜂蜜1小匙
作法:
1 將西洋芹洗淨、切段;蘿蔔洗淨並切塊;車前草洗淨。
2 把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中打勻,再放入鍋中,加水煮滾。
3 加入蜂蜜,調味拌勻即可。
清肝解毒功效:西洋芹能有效防治高血壓及肥胖;蘿蔔可促進消化、預防便祕;車前草有利尿、解熱、抗菌的作用;此蔬菜汁可利涼血、活肝舒氣。
海蜇炒三脆
3人份
清肝化瘀+增強抗體
熱量:461.6大卡
蛋白質:8.1克
脂肪:31.6克
醣類:36.2克
膳食纖維:9.3克
材料:蒟蒻100克,海蜇頭、彩椒各1個,黑木耳、洋蔥各35克,天麻、鉤藤各10克,白芍5克,蔥段、蒜片適量
調味料:鹽、白醋、太白粉各1小匙,醬油、砂糖、麻油、食用油各1大匙,番茄醬2大匙
作法:
1 把天麻、鉤藤、白芍放入鍋中,加水熬煮成藥汁。
2 將蒟蒻、彩椒、洋蔥、黑木耳洗淨切塊;海蜇頭用冷水泡軟、汆燙後切塊。
3 在鍋中放油加熱,並爆香蔥段、蒜片,放入所有蔬菜炒勻後,續放海蜇頭、藥汁、調味料炒勻即可。
清肝解毒功效:這道料理中的彩椒含有豐富維生素C,可促進肝細胞再生,加上海蜇頭有清血脂、降血壓的功效,多吃可改善肝臟功能。
金針紅棗雞湯
保肝安神+幫助消化
3人份
熱量:371.5大卡
蛋白質:46.7克
脂肪:17.5克
醣類:6.8克
膳食纖維:1.8克
材料:雞腿肉250克,金針20克,紅棗8顆,蔥白、薑片適量
調味料:鹽1小匙
作法:
1 紅棗洗淨、去籽;雞腿肉洗淨,放入滾水中汆燙備用。
2 將所有材料及水煮滾後,轉小火續煮約1小時。
3 加鹽調味即可。
清肝解毒功效:金針和紅棗,均具有補血和安定神經的功效,能發揮紓壓養肝、清心安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