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宅男宅女症候群:與社交焦慮症共處

9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為什麼我比較容易焦慮?

焦慮,和壓力大大有關係。

當人感受到威脅或需要改變時,在心智、身體、情緒和靈性等不同面向,會有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和調適過程,也就是「壓力反應」。

許多時候,我們不會察覺到這些自動發生的生理變化。但是當反應到達一定強度,我們就會感受到,而且往往是強烈地感受到焦慮、不自在。也就是說,「焦慮」是進入個人意識層次的壓力反應。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感受到的壓力反應都不一樣。有些人對自己的情緒變化很敏感,有些人則表現在身體症狀上。

壓力的強度,也和個性有關。有些人不擅表達情緒,有些人外向活潑;有些人容易先往壞的地方打算,有些人能正面看待逆境。個性不同,使得看事情的角度與面對方式也不同。因此,相同的壓力事件,對每個人所造成的影響並不一樣。有的人抗壓性很好,天塌下來也不擔心;有的人抗壓性較差,一點小事就會讓他緊張焦慮,寢食難安。這就是所謂的「個體因素」。個體因素通常跟個人的認知模式有關。這世界是怎麼樣的?是透過我們的眼睛與大腦來決定。面對相同的壓力事件,悲觀的人認為壓力是衝著自己來的,感受到很強烈的不友善;樂觀的人卻覺得沒那麼嚴重,危機就是轉機。

所以很多時候,焦慮是來自於我們對資訊、壓力的錯誤解讀,也許是自己放大了一個小小壓力,使得焦慮感變強。例如大白天走在馬路上,左右方向都有來車,小心就好。但是容易緊張的人就很擔心:「駕駛會不會打瞌睡?酒駕的人會不會撞到我?」樂天的人則認為:行人最大,車輛會禮讓行人。」這就是認知模式的不同,有人行走於馬路像是身處槍林彈雨中,有人則是輕鬆自在。

大腦的認知模式,我們通常不會察覺到的,因為這是一個太自動、太習慣成自然的反應,以致於我們很容易忽略。但是為了解決焦慮與壓力的不適感,我們應該要學習察覺自己的認知模式。
我們可以試著問一問自己:我對於類似的事情,是否都傾向用同樣的思考方式?當我們察覺到自己的認知模式,在不同的情景下會產生怎樣的「自動化思考」時,就可以學習改變對事物的評價,讓壓力變小。比如說,碰到類似的壓力事件,若上次的經驗不好,這次自然會因為感到痛苦而想逃跑,一旦逃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更想逃;但是如果試著面對壓力,努力克服困難,壓力就變小了,下一次再遇到相同事件,焦慮感也會降低。這樣的適應過程,其實是一個訓練,能讓我們愈練愈不懼怕,成為情緒的主人。

人類行為的改變,就是對生存環境的適應過程,通常是自然發生的。但是要改變認知模式,則屬於後天學習。

超越焦慮三法門

有一天,我去演講時,剛好領帶打得比較緊,有種吸不到氣的感覺。演講本身就讓我感到緊張,吸不到氣則讓我相信自己的確「很緊張」,當我發現自己那麼焦慮的時候,就開始胡思亂想:「我這麼緊張,演講一定講不好!」於是其他的焦慮反應訊號就自動產生了,讓我愈來愈不舒服。
其實,這只是生理上的變化讓焦慮反應增強而已,那時我只要把領子鬆一鬆,透口氣就會好很多,也不會有接下來一連串的焦慮反應。

很多人和我一樣,焦慮的時候會感覺吸不到氣,因為吸不到氣,就變得更焦慮。這時,只要改變一個小小的環節就能影響整體,任何一種改變都會很有幫助,可帶來放鬆的正向效果。

「抗焦」三大法門

調適焦慮的方法很多,整合起來有三個面向,每個面向都有實用的技巧,概述如下:

1.「從身到心」調適法:先改變我們面對焦慮時的生理反應,可促成心理狀態的改變。
*腹式呼吸——運用改善生理狀態的呼吸法,可有效紓壓。
*漸進式肌肉放鬆——實用的肌肉放鬆過程,能鬆弛身心。
*自律訓練與自我暗示——專注於內在生理的感受。
*生理回饋——透過儀器訊號的呈現,逐步去調控生理功能,進而減輕焦慮。
2.「由心到身」調適法:讓心頭放鬆,由此改變我們的生理反應。
*冥想、靜坐、各種放鬆情緒的方法——淨空思緒、自我察覺。
*善用想像——想像美好的景象。

3.認知行為治療法:透過認知和行為技巧,轉換看事情的觀點,去除情緒障礙。
*認知治療——改變看待世界的方法
*行為治療——暴露練習,克服焦慮
*認知行為治療——結合認知治療與行為治療

接下來,一一詳細介紹這些調適方法。每個人適合的方法不一樣,讀者可以選擇對自己最有效的方式來練習。

「從身到心」調適法

腹式呼吸(diaphragmaticbreathing)

在診間為病患介紹調適壓力的方法時,通常第一個介紹的就是「腹式呼吸」,或稱為「橫膈膜呼吸」,這是一種很簡單又能有效改變壓力的方法。

一般我們坐著或站著的時候是用胸式呼吸,吸氣的時候胸部鼓起來、肚子凹下去,吐氣的時候胸部凹下去、肚子凸出來。這代表吸氣的時候胸部用力擴張,讓空氣從外面進來。

腹式呼吸則相反,吸氣時肚子會凸起,吐氣時肚子會凹下去,因為腹式呼吸是透過讓肚子擴張,也就是讓介於胸腔與腹腔間的橫膈膜下降,減少胸腔的壓力,外面的氣就會流進肺部裡面。

人在躺著時,自然會從胸式呼吸變成腹式呼吸,因此一開始可以試著躺在床上練習。新生兒都是腹式呼吸,這是對身心狀態較好的方法,可以有效調節自律神經功能。

腹式呼吸的技巧如下:

1.選擇舒服的姿勢:

一開始可以嘗試躺著練習,或選擇一個舒服的姿勢,將手放在腹部感受一下。

2.專注呼吸,愈慢愈好:

將注意力專注在感受呼吸的過程,不要邊做腹式呼吸邊想事情。吸氣時,空氣透過鼻子慢慢進入到鼻腔、口腔、氣管、肺部到腹部凸出,吸飽氣後稍微暫停一下,再把氣吐出來,感受空氣從我們的肺到氣管到口腔到鼻腔,氣吐乾淨後稍微停一下,再重複下一次的呼吸。腹式呼吸也可從口腔將氣呼出來。

處在緊張的狀態時,呼吸會急促,所以,把呼吸慢下來,就能減輕急促或緊張感覺,因此訣竅是呼吸愈慢愈好。不論用鼻吸氣口吐氣,或口吸氣鼻吐氣都可以。
吸氣跟呼氣的時間則掌握在一比二的節奏,可以吸一拍、吐二拍,或吸二拍、吐四拍,譬如吸二拍、吐四拍,可在心中默數一、二後停一下,再開始吐氣,一、二、三、四,愈慢愈好,但不要慢到覺得換氣不太夠,而是在能力之內愈慢愈好。

3.想像呼吸是一種排毒:

換氣的過程中,除了專注在吸氣的過程,也可以想像現在是吸入清新的空氣,從鼻子、鼻腔、喉嚨、氣管、肺,這清新的空氣進入全身的循環,然後將緊張和壓力的毒素隨著呼氣吐出來。這是一個自我暗示的洗滌過程,可以自然地與腹式呼吸結合在一起。

4.平常多練習:

在壓力情境下做腹式呼吸可以紓解焦慮反應,降低壓力的影響。但平常就要多練習,不要碰到緊張的時候才做,這樣效果並不好。最好練習到整天都很自然地用腹式呼吸,不用特別注意去做,例如每天一大早醒來時,可以先腹式呼吸五到十分鐘,神清氣爽再出門,睡覺前做一做腹式呼吸也比較好睡。任何時候都可以做腹式呼吸,甚至開會時坐在椅子上,也可以默默練習放鬆自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