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面對失智症,你可以不恐懼!

9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迷思3 以為失智症同等於阿茲海默症

【為何有這樣的迷思?】
媒體在討論關於失智症議題時,常易流於使用「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說法。無論是電視節目的專題訪談、新聞報導中的特輯,還是書店陳列販售的書籍,其共通之處都是以「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脈絡說明何謂失智症。於是,在媒體的操弄下,人們掉入「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迷思。不得不以簡潔概要的模式處理天下大小事的媒體,近來也傾向以「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脈絡傳遞有關失智症的訊息。會有這種現象,背後主要基於以下
幾個因素:
實際上,失智症的病因又以阿茲海默症居多(約百分之六十七)。
一般人對於失智症的印象是―隨著年齡衰老,健忘日益嚴重,最終落於癡呆的狀態―最符合此印象的就是阿茲海默症。
在失智症中,又以阿茲海默症最需要因應各患者的個人差異加以照料,而照料是否得宜也會大大左右患者的病情(例如,失智症的藥物最主要還是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照顧的方式也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解開迷思!】
所謂的失智症,其實是諸多病症的總稱(也就是說,實際上並無「失智症」這種疾病)。造成失智的原因很多,有時甚至交錯並存。關於阿茲海默症,近年(西元二○一二年)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譯註:相當於台灣衛生署)統計的結果,四百六十二萬名失智症患者中,阿茲海默症的比例占百分之七十以下,也就是說,還有三分之一的失智症是阿茲海默症以外的疾病。

以下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失智症:
▼三大退化性疾病
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皮克氏症)
▼腦血管疾病
腦梗塞、腦出血等腦中風造成的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
▼內分泌疾病和代謝疾病
甲狀腺低能症、維生素B缺乏症、葉酸缺乏症等
▼腦腫瘤
腦膜瘤、神經膠質瘤、惡性淋巴瘤、移轉型腦腫瘤等
▼外傷性疾病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瀰漫性軸突損傷、腦挫傷等
▼感染性疾病
腦膜炎、腦膿瘍、單純疱疹腦炎、庫賈氏病等
▼不包含頭蓋骨內的全身性疾病
當高齡者因肺炎、心臟病、癌症、骨折……等疾病而住院,有時隨著環境突然改變,患者產生壓力,也可能出現類似失智症的症狀。
▼其他
憂鬱症引發假性失智症、¬自發性常壓水腦症(iNPH)、藥劑引發失智症等

【理解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在討論失智症時,我們必須先區別此「失智症」究竟意指阿茲海默症,還是阿茲海默症以外的疾病造成的失智症,或者包括所有病因(前述所列的疾病)的失智症總稱。
本書中,涉及理解與因應失智症的相關內容時,主要著墨於阿茲海默症。若談及醫學理論時,則會依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不同疾病分類說明。

●迷思4 想不起對方的名字時就是失智症?

【為何有這樣的迷思?】
於「記憶門診」就診的患者中,又以「最近老是想不起對方的名字」或「叫不出物品名稱」的困擾居多。許多中高年者一旦頻頻「健忘」,免不了陷入是否罹患失智症的憂慮。
根據我在「記憶門診」的經驗,前來看診的患者也都擁有類似困擾。有人是在車站巧遇摯友,卻想不起對方名字;有人是對學生時代一起旅行的摯友名字,怎麼也想不起來──他們不能理解自己怎能忘記生命中重要人物的名字,而懷疑自己患了失智症。

【解開迷思!】
邁入中高年,難免有猛然想不起人名或物品名的時候,但這樣的「健忘」與失智症初期症狀的「健忘」並不相同,可說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健忘」。明明知道對方或物品的名字卻想不起來時,我們常稱之為「話都來到了嘴邊」,英語則以「tip of the tongue(舌尖)」表達那種無法道出詞彙的焦急感。
這種狀況與失智症的「健忘」截然不同,因為事實上並未忘記,仍保存在腦裡,只是暫時無法順利取出。給予提示、時間後仍可以憶起。所以這類的「健忘」只是「一時忘記」,不同於失智症的「健忘」。

●迷思34 失智症藥物的目的就只是延緩失智症退化而已

【為何有這樣的迷思?】
目前的抗失智症藥物已確定具有「延緩失智症退化」的效果。臨床試驗上顯示(醫療藥品在得到許可之前,必須先有足夠的科學數據,證明其有效性與安全性等。為此在人體身上進行的臨床性實驗,就稱為臨床試驗):比起沒有服用抗失智症藥物的失智症對照組,有服用的實驗組,(在統計學上)明顯能抑制認知功能的惡化。
抗失智症藥物的臨床試驗,在採集數據時,是將焦點放在是否能「抑制認知功能的惡化」。所以僅以「能抑制認知功能的惡化」做為藥效的訴求,是比較妥當的。不過,從醫療現場來看,實際上服用藥物的患者在其生活品質上,即使是難以數字判斷的部分,其實也會產生伴隨著主要療效而來的附加效果。

正如前述,抗失智症藥物的主要效果是「延緩失智症退化」,但此外,實際上還有以下臨床效果:
‧ 愛憶欣――提高日常生活動力之效果
‧ 憶思能穿皮貼片(Rivastigmine 貼片劑)――順利完成每日固定生活習慣之效果
‧ 美憶――精神上的穩定效果

【解開迷思!】
或許有些人覺得:「哪門子的藥啊,吃了又不會好,只能延緩退化而已。」但希望大家能夠注意到的是:透過「延緩失智症的退化」所產生的「附加價值」。因為「延緩失智症的退化」代表的不只是能維持現在的認知功能而已,更表示「今天可以過得像昨天一樣」「這個月可以過得像上個月一樣」,進而讓人生更有意義。

【理解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當家屬「設身處地」地與失智症患者一同生活時,往往就能親身感受到抗失智症藥物的效果。若是家屬感覺患者的狀況似乎改善了,就表示藥物已發生作用。
或許有人覺得為了領藥,每個月都得看一次醫生是種折磨;但各位也可以這麼想:「定期看醫生,向主治醫師領取抗失智症藥物,是患者及家屬與醫師﹃心連心﹄的象徵。」看診時,不妨有效地利用受診的機會,儘量向醫師提出問題,藉此得到實際的建議或抹去心中不安的陰影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