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懷疑記憶有問題應就教醫師

之前已經提過,人隨著年紀的增加,記性和各種認知功能可能慢慢由正常而老化,甚至進展到輕度知能障礙的階段,最後退化到失智症的程度。但一般人怎麼區別正常老化、輕度知能障礙和失智症這三部曲呢?不太容易。有些患者明明一分鐘前的事都記不得,而家屬卻因他對過去的事如數家珍而覺得他記性還好,有人記憶測試的結果很好,但他卻因焦慮而懷疑自己有失智症。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看醫師,讓醫師來判斷。

看什麼醫師呢?主要是神經內科和精神科,最好是專門治療失智症的醫師。各大醫院門診的看診時間表上,通常會註明醫師的專長,以供民眾參考。如果有親朋好友已經在看失智症了,那也可以向他們請教。或者,成立於二○○二年的臺灣失智症協會常常舉辦各種關於失智症的演講與活動,也可提供相關訊息。

醫師通常會先評估是否有失智症。對患者及家屬問診後,再依病情需要安排各種心智測驗,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時還會安排與臨床心理師晤談,以決定其失智的嚴重程度。這些測試是為了鑑定患者是正常老化、輕度知能障礙或失智症。有時一次的評估無法確定患者是處於那個階段,那麼就需要追蹤其情況,一般來說,約六個月後會再作心智評估。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醫師究竟會安排什麼樣的心智測驗來做失智症認知功能的評估呢?目前常用的失智症認知檢測工具如下:

一、簡短智能測驗(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為一簡便可對時間與地方定向能力、注意力與算術能力、立即記憶與短期記憶、語言(讀、寫、命名、理解等)能力、視覺繪圖能力等的測驗,最高得分為三十分。分數越高,表示知能表現越好。總施測時間只需六到十分鐘,常被用於對老年人的認知評估,是最被廣泛使用的測驗。國內各醫院都有提供此一測驗,作為輔助診斷失智症及追蹤認知功能的工具,也是失智症患者在申請健保局失智症用藥時的重要依據。二、知能篩檢測驗(Cognitive Abilities Screening Instrument, CASI)

知能篩檢測驗較簡短智能測驗要複雜一些,分數較多,但對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卻有更廣、更深入的瞭解,包括了注意力、集中力與心算力、近期記憶、長期記憶、時空定向力、語言、空間概念與構圖、抽象與判斷及思緒流暢度等九個認知領域作評估,最高得分一百分,分數越高,表示能力越好。施測約需二十至三十分鐘。

三、語言記憶測驗(Memory Test, MT)

語言記憶測驗也稱為字彙記憶測試,主要是讓受試者學習一系列的字詞或物品(有九、十、十二個字詞或物品不同的版本),並藉由受試者聽過後的立即回憶與延宕回憶的表現,來評估其記憶功能。由於失智症的核心症狀是記憶退化,且初期的症狀發生是輕微與緩慢的,所以根據目前相關研究的資料顯示,這項語言記憶測驗,在極早期失智症和輕度知能障礙的診斷上,比簡短智能測驗或知能篩檢測驗具備更好的區辨能力,更能區分出正常老化與輕微記憶退化的老年人。

四、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CDR)

針對患者日常生活與認知功能作整體性的評估,作為失智症病程嚴重程度判定的依據。本量表包含六個功能項目:記憶、定向力、判斷與解決問題、社區事務、家居與嗜好、個人照料。整個評估需六十分鐘,對患者的評估約十五至二十分鐘,對家屬或照顧者的晤談約三十至四十分鐘。醫師可以根據評估的結果來了解病人的知能退化對各項生活、工作、社會功能影響的程度,也可作為患者身心障礙等級分類的依據。而衛生福利部對失智症患者,也規劃了居家、社區、機構與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等照護措施,依失智症患者不同的嚴重度,有不同程度的補助。

如果經由臨床和認知功能測驗的評估診斷為失智症,醫師就會安排各種實驗室檢查,以決定是何種疾病造成的失智症,才能對症治療。這些檢查包括血液常規、生化檢查(肝腎功能)、維他命B12濃度、甲狀腺功能、梅毒血清檢查、腦部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特殊病情需要的檢查有腦電波、腦脊髓液檢查、單光子電腦斷層檢查(PET/SPECT)等。如果診斷是輕度知能減退,除了每六個月作心智測驗的追蹤,以評估是否有轉變為失智症外,大部分不需進一步檢查。但有些醫師會視情況,安排與失智症同樣的實驗室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疾病。雖然此種機會很少,但偶爾也會發生。例如有位診斷為輕度知能減退的患者接受腦部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其腦幹旁長了一個大聽神經瘤,造成水腦,使得記憶減退。後來再做更仔細的檢查,又發現患者除了記性稍差外,走路也有些不穩,所以與一般演變為阿茲海默症的輕度知能障礙並不完全符合。

如果診斷為正常老化,則有以下幾種可能:

1. 醫師會說沒關係,讓患者吃定心丸;
2. 雖然沒關係,但最好每年作一次知能測驗評估,看是否有變為輕度知能障礙或失智症的可能;
3.看看是否有其他原因讓患者覺得記性差或記憶的表現不佳。

以前一篇陳太太的例子來說,如果她的心智評估是正常的,則要考慮她是否有身體其他病痛或心情鬱悶等,才讓她有時丟三落四。或因時間匆促,一急之下就忘了帶已準備好的枸杞黃耆茶了。也許可以請陳太太乾脆不要做枸杞黃耆茶或前一天就準備好,置放冰箱,就不會如此匆忙了。但若是這些症狀越來越嚴重,還是盡快看醫師做檢查較好。

更年期會讓記憶變差嗎?

近半年來,五十歲的李女士覺得記性明顯衰退,思緒也不若從前清晰流暢。例如本來是過目不忘,現在則要做備忘錄;原來事事都記在腦海,現在每天都要看行程表,有一次竟然還把重要的約會給忘了,讓她非常懊惱,很擔心是否是失智症的前兆。                
             
雖然她的工作或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但其家人也察覺到了她的記憶力不如從前。陳女士並不覺得有工作壓力或人際關係的困擾,也沒有憂鬱或焦慮的症狀。李女士因而自費做體檢,包括腦部的磁振造影掃描等,結果都正常。她的字彙記憶測試表現優異,請她記住十二項名詞,她第一次就記住了,十五分鐘後還能完全講出這十二項東西,表示其記憶力遠比一般人好。

陳女士的情況並非失智症的前兆,但也找不出其他可能造成記憶減退的因素。進一步詢問,發現她這半年來經期不太規則,可能已進入更年期。那麼李女士的記性不佳是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嗎?停經過渡期(Menopause Transition),分為停經前(Premenopause)、更年期早期(Early Perimenopause)、更年期晚期(Late Perimenopause)以及停經後(Postmenopause)四個時期。停經前這個時期的月經還很規則;更年期早期月經開始不規則,但兩次月經相隔不超過三個月;到了更年期晚期,則距上次月經相隔的時間超過了三個月、小於十二個月;停經後的時期,是指距離最後一次的月經已經超過十二個月了。

約六十%的更年期婦女自覺記性不好,例如想不起名字或號碼、忘了要做的事、不能專心以及需做小抄等。但除了更年期外,這些症狀也有可能是壓力、生活負擔、焦慮、憂鬱、身體狀況或年紀漸大等所引起的。因此需要對停經過渡期的婦女長期追蹤其認知功能,探測其記憶力是否變差。

到目前為止,有三個有關研究可供參考。

第一個是芝加哥聖路克醫學中心(Rush-Presbyterian-St. Luke’ s Medical Center)對八百零三位社區婦女的研究,其年紀在四十二到五十二歲之間且正處於停經前或更年期。每年測試其認知功能,追蹤兩年,發現其記憶和思考速度不但沒有變差,而且有少許進步。

第二個是臺北榮總追蹤金門社區中四百九十五位四十至五十四歲的停經前婦女,十八個月以後,一百一十四位進入更年期前期。經過統計分析,發現停經過渡期並不影響婦女的認知功能,只有思緒流暢度稍差而已。

第三個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對美國多個社區婦女的四年追蹤,研究中共有二千三百六十二位四十二至五十二歲的婦女,不僅參與人數較多,歷時也較長,所得的結論與前兩者不同。這二千三百六十二位婦女分別處於停經前(八%)、更年期的早期(四十九%)與晚期(十二%)以及停經後(三十一%),因此可探討每個停經過渡期的時間長短對每年認知功能變化的影響。

經過複雜的統計分析後,發現停經前的婦女在思緒速度和記憶力的表現上,每年測試的分數均有進步,這些進步可能是因每年重複測試的學習效果。處於更年期早期的婦女,雖然思緒速度每年也有進步,但記憶力測試卻沒有逐年進步的現象;到了更年期晚期的婦女,在思緒速度和記憶力兩者上,每年的測驗分數都沒有進步,表示缺乏學習的能力。但停經後的婦女,則反而又出現思緒速度和記憶力測驗,在每年追蹤時都有進步的現象。而且,如果在最後一次月經之前就先開始服用女性賀爾蒙者,其記憶力的表現較沒有服用者好,但假如是在停經後才使用,則無助益。

此研究雖然顯示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的記憶和思緒速度可能會變差,但在停經後又進步,表示更年期對認知功能減退的影響是有時限的,在完全停經後認知功能很可能又會好轉。

李女士該如何因應呢?除了接受認知功能的定期追蹤外,雖然目前對停經過渡期時的記憶減退並沒有共識,但是李女士也許可以看婦產科醫師,考慮短期服用女性賀爾蒙是否能改善記憶。另外,雖然並沒有明顯的工作和情緒壓力,還是要在可能的範圍內減輕工作,等進入停經後時期,說不定就會恢復原來的過目不忘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