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子有「大」有「小」 「瘦身」與「排毒」也是腸子負責
「腸子」有兩種面孔,第一種是小腸,第二種是大腸。
「腸子是負責食物的吸收和免疫力對吧?」想到這個,立刻就會想到小腸。「腸子是製造、排出糞便的地方」,想到這個,馬上就會想到大腸。小腸與大腸同樣有個「腸」字,內在(作用、任務)卻完全不一樣。
小腸=負責瘦身
主要負責吸收。進行食物的最終消化,以及吸收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和水分。小腸吸收食物時,也會判斷該食物是否應該吸收。小腸蠕動順暢就不易發胖,若蠕動變得遲緩,即使不吃也會發胖,或是想增胖卻胖不了。掌握胖瘦關鍵的重要內臟器官就是小腸。此外,為了防止病毒或壞菌、化學物質等異物任意入侵體內,小腸內經常有許多防衛的免疫細胞,進行二十四小時的監控。因為與免疫有關,小腸也被認為和過敏疾病有所關聯。
大腸=負責排毒
主要負責排泄。吸收小腸未吸收完的水分,將身體不要的老廢物質製造成糞便、排出體外。大腸內許多腸內細菌都和糞便的製造有著很大的關係。糞便是藉由像蚯蚓或尺蛾幼蟲爬行般的蠕動運動移往肛門。過程中,大腸腸壁會分泌黏液,使糞便的運送順暢,因此腸壁不會有黏附數十年的糞便(宿便)。不過,大腸有暫時存放糞便的地方(乙狀結腸),所以會有糞便停留數日的情況。電視或平面廣告的宣傳語「直達腸道」、「『腸』命百歲」的「腸」,多半是指大腸。
擁有大小兩種不同面孔的腸子,各位知道它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嗎?
腸子在身體的中央,密實地繞在肚臍周圍。看起來很有威嚴,其實卻非常膽小、敏感。一點小事就會嚇得皮皮剉(便祕或腹瀉、不斷放屁等異常行動就是最佳證據)。為了安撫膽小的腸子,有件事很重要,那就是讓自律神經的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自律神經是整頓體內環境,維持體溫和血液循環、呼吸、消化吸收等,讓我們過著平常的生活(=維持生命)的神經。它不像運動神經能夠依照自己的意志行動,是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種相反的神經組成。
交感神經在運動或緊張、興奮時會變得活絡,副交感神經則是在包含睡眠的休息、放鬆時刻變得活絡。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保持平衡是最理想的狀態。某一方持續高亢的狀態將導致失衡,是造成健康或精神不穩定的原因。膽小的腸子在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時,蠕動會很穩定。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放鬆,腸子的蠕動就會變得順暢,腸子蠕動順暢,我們就更能放鬆。
容易引發緊張、興奮的交感神經處於優勢的話,腸子就會變得退縮,無法發揮原本的作用。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看電視、打電玩等,對雙眼造成強烈的刺激,不規律的生活、運動、旅行、重要會議或發表之前、在大眾面前演講等,都是令腸子吃不消的事。腸子超乎我們想像,相當害怕面對緊張或興奮、過度壓力的情況。為腸子所苦的客人當中,有些人不知道腸子的抗壓性低又膽小,「我都已經為了腸子做了這麼多(它卻絲毫沒改變)……!為什麼?到底是哪裡出問題?「結果對腸子施以更大的壓力,使得腸子的蠕動愈加惡化。這種「我都付出那麼多了」的想法,腸子只覺得是被強迫接受,甚至感到十分困擾,一點都開心不起來。
你和腸子的關係,並非你(宿主)是主角、腸子是配角,而是兩者皆為主角,或是腸子是主角、宿主是配角,這樣的關係才會和諧順利。
腸子認為自己是主角,我們是配角,而且它們深信不疑。腸子是這麼想的:「我們本來就是主角。要是我們(小腸和大腸)不動,宿宿主連一秒都活不了。可是,宿主卻不把我們看在眼裡,只注意大腦和外表。完全不知道我們是多重要的存在,真是太過分了。」
其實腸子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存在價值和任務有多重要。所以,當自己的價值或評價被貶低、被輕視就會感到不悅。
任性且有自信的腸子,如果被催促趕快交出成果,或是被施加壓力、給予過度的期待,就會變得退縮,什麼事都做不了,膽子真的很小。比我們人類還更有「人味」。
要和這樣的腸子好好相處,請留意以下幾點:
□ 不要有高壓性的情緒反應(盡可能別動怒)
□ 就算沒有結果,也要抱持感謝慰勞的心(讚美、討歡心)
□ 保持距離,溫柔守護(不要囉嗦碎唸)
□ 留意態度,別讓腸子覺得被輕視(重視上下關係,相互尊重)
像這樣對腸子給予尊重與關注。
一天只要一分鐘
準備好你的手
「腸道按摩」——用自己的手按摩自己的腸,不需要準備特殊的道具或場所。自己覺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事,切記「不要勉強」。
實行腸道按摩之前,先為各位介紹能夠愉快且持續進行的訣竅與重點。時間
起床時、就寢時、入浴中、入浴後等是最佳時段。飯後過了一小時左右再進行。
繼續及次數
時間短無所謂,請每天持續進行。一天做幾次都沒關係。
心情
最好是每天持續地做,但是,提不起勁的時候,請休息(腸道按摩變成壓力會造成反效果)。
服裝
不會太緊的服裝。在外面進行按摩時,為了幫助腹部周圍放鬆,可以解開腰帶或鈕釦。
節奏
配合呼吸,慢慢按。想像一下節奏慢的歌曲。
訣竅
吐氣時按壓,自然吸氣時放鬆力道。
強度
舒服(~有點痛)的強度。猛力按壓,只覺得痛的強度就是按(壓)過頭了。
「腸子」有兩種面孔,第一種是小腸,第二種是大腸。
「腸子是負責食物的吸收和免疫力對吧?」想到這個,立刻就會想到小腸。「腸子是製造、排出糞便的地方」,想到這個,馬上就會想到大腸。小腸與大腸同樣有個「腸」字,內在(作用、任務)卻完全不一樣。
小腸=負責瘦身
主要負責吸收。進行食物的最終消化,以及吸收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和水分。小腸吸收食物時,也會判斷該食物是否應該吸收。小腸蠕動順暢就不易發胖,若蠕動變得遲緩,即使不吃也會發胖,或是想增胖卻胖不了。掌握胖瘦關鍵的重要內臟器官就是小腸。此外,為了防止病毒或壞菌、化學物質等異物任意入侵體內,小腸內經常有許多防衛的免疫細胞,進行二十四小時的監控。因為與免疫有關,小腸也被認為和過敏疾病有所關聯。
大腸=負責排毒
主要負責排泄。吸收小腸未吸收完的水分,將身體不要的老廢物質製造成糞便、排出體外。大腸內許多腸內細菌都和糞便的製造有著很大的關係。糞便是藉由像蚯蚓或尺蛾幼蟲爬行般的蠕動運動移往肛門。過程中,大腸腸壁會分泌黏液,使糞便的運送順暢,因此腸壁不會有黏附數十年的糞便(宿便)。不過,大腸有暫時存放糞便的地方(乙狀結腸),所以會有糞便停留數日的情況。電視或平面廣告的宣傳語「直達腸道」、「『腸』命百歲」的「腸」,多半是指大腸。
擁有大小兩種不同面孔的腸子,各位知道它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嗎?
腸子在身體的中央,密實地繞在肚臍周圍。看起來很有威嚴,其實卻非常膽小、敏感。一點小事就會嚇得皮皮剉(便祕或腹瀉、不斷放屁等異常行動就是最佳證據)。為了安撫膽小的腸子,有件事很重要,那就是讓自律神經的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自律神經是整頓體內環境,維持體溫和血液循環、呼吸、消化吸收等,讓我們過著平常的生活(=維持生命)的神經。它不像運動神經能夠依照自己的意志行動,是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種相反的神經組成。
交感神經在運動或緊張、興奮時會變得活絡,副交感神經則是在包含睡眠的休息、放鬆時刻變得活絡。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保持平衡是最理想的狀態。某一方持續高亢的狀態將導致失衡,是造成健康或精神不穩定的原因。膽小的腸子在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時,蠕動會很穩定。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放鬆,腸子的蠕動就會變得順暢,腸子蠕動順暢,我們就更能放鬆。
容易引發緊張、興奮的交感神經處於優勢的話,腸子就會變得退縮,無法發揮原本的作用。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看電視、打電玩等,對雙眼造成強烈的刺激,不規律的生活、運動、旅行、重要會議或發表之前、在大眾面前演講等,都是令腸子吃不消的事。腸子超乎我們想像,相當害怕面對緊張或興奮、過度壓力的情況。為腸子所苦的客人當中,有些人不知道腸子的抗壓性低又膽小,「我都已經為了腸子做了這麼多(它卻絲毫沒改變)……!為什麼?到底是哪裡出問題?「結果對腸子施以更大的壓力,使得腸子的蠕動愈加惡化。這種「我都付出那麼多了」的想法,腸子只覺得是被強迫接受,甚至感到十分困擾,一點都開心不起來。
你和腸子的關係,並非你(宿主)是主角、腸子是配角,而是兩者皆為主角,或是腸子是主角、宿主是配角,這樣的關係才會和諧順利。
腸子認為自己是主角,我們是配角,而且它們深信不疑。腸子是這麼想的:「我們本來就是主角。要是我們(小腸和大腸)不動,宿宿主連一秒都活不了。可是,宿主卻不把我們看在眼裡,只注意大腦和外表。完全不知道我們是多重要的存在,真是太過分了。」
其實腸子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存在價值和任務有多重要。所以,當自己的價值或評價被貶低、被輕視就會感到不悅。
任性且有自信的腸子,如果被催促趕快交出成果,或是被施加壓力、給予過度的期待,就會變得退縮,什麼事都做不了,膽子真的很小。比我們人類還更有「人味」。
要和這樣的腸子好好相處,請留意以下幾點:
□ 不要有高壓性的情緒反應(盡可能別動怒)
□ 就算沒有結果,也要抱持感謝慰勞的心(讚美、討歡心)
□ 保持距離,溫柔守護(不要囉嗦碎唸)
□ 留意態度,別讓腸子覺得被輕視(重視上下關係,相互尊重)
像這樣對腸子給予尊重與關注。
一天只要一分鐘
準備好你的手
「腸道按摩」——用自己的手按摩自己的腸,不需要準備特殊的道具或場所。自己覺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事,切記「不要勉強」。
實行腸道按摩之前,先為各位介紹能夠愉快且持續進行的訣竅與重點。時間
起床時、就寢時、入浴中、入浴後等是最佳時段。飯後過了一小時左右再進行。
繼續及次數
時間短無所謂,請每天持續進行。一天做幾次都沒關係。
心情
最好是每天持續地做,但是,提不起勁的時候,請休息(腸道按摩變成壓力會造成反效果)。
服裝
不會太緊的服裝。在外面進行按摩時,為了幫助腹部周圍放鬆,可以解開腰帶或鈕釦。
節奏
配合呼吸,慢慢按。想像一下節奏慢的歌曲。
訣竅
吐氣時按壓,自然吸氣時放鬆力道。
強度
舒服(~有點痛)的強度。猛力按壓,只覺得痛的強度就是按(壓)過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