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糖尿病飲食宜忌大百科

9特價26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糖尿病有幾種類型?
糖尿病有以下四種類型:
1. 第一型糖尿病
也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是因為胰臟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大部分患者的發病期是在兒童期和青春期。
2. 第二型糖尿病
也稱為「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大多在40 歲之後發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只有部分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分泌過多,但作用效果卻很差,導致體內的胰島素較缺乏。患者可以透過某些口服藥物刺激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但到後期,仍有部分患者需要像第一型糖尿病那樣進行胰島素治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和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以前對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的稱呼,由於這種稱呼容易引起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治療的誤解,現在基本上已經不使用了。
3. 妊娠糖尿病
即指婦女在懷孕期間罹患的糖尿病。臨床資料顯示,有2 ∼ 3%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發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後的糖尿病症狀會自動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發生在肥胖和高齡孕婦中,有將近30%的妊娠糖尿病婦女,有可能成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4. 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
即指非第一型也非第二型,又與妊娠無關的糖尿病,包括胰臟疾病或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藥物引起的糖尿病,以及遺傳疾病伴有的糖尿病等。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雖然病因複雜,但罹患者還不到糖尿病患者總數的1%。
糖尿病對健康的五大危害
如果認為糖尿病只是一種糖代謝的不正常,對健康沒有什麼危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糖尿病對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因為「糖」是人體能量供應的主要物質,也是為大腦、心臟等重要臟器提供熱能的主要來源。人體內的血糖水準保持在一定範圍內,才能確保各臟器功能正常運行;一旦糖代謝失調,就會造成人體三大物質的代謝失調,甚至危及生命。
1. 使脂肪代謝失調
血糖濃度高到超過腎糖閾時,腎小球濾過的葡萄糖就有部分不能被腎小管吸收,葡萄糖會透過尿液的排出而流失掉,身體就開始動用脂肪來供給熱量。但是,由於胰島素的缺乏和對胰島素的不敏感,又引起脂肪代謝失調,如血脂症、血中極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以及游離脂肪酸增加等。當人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的時候,脂肪組織就會大量分解,隨之產生的酮體,在體內脂肪分解後堆積,可能會使血酮體升高,造成「酮血症」,甚至酮酸中毒及昏迷。
2. 使患者抵抗力下降
糖代謝失調時,肌肉和肝臟的蛋白質合成減少,分解增加,呈負氮平衡狀態,而蛋白質分解的產物,又是人體內合成糖和生成酮體的原料,這是造成高血糖及酮酸中毒的原因之一。由於蛋白質代謝呈負氮平衡狀態,患者會出現肌肉萎縮及疲乏無力的症狀。而人體抵抗疾病的抗體也是由蛋白質合成,所以抗體形成減少,抵抗力下降,糖尿病患者容易罹患結核病、皮膚壞疽、毛囊炎、泌尿系統感染及真菌性陰道炎等疾病。
3. 使電解質失調
另外,糖尿病患者存在的長期高血糖狀態,會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增加,細胞內水分被吸到細胞外,造成細胞內脫水。同時,高血糖還可增加滲透壓,使大量水、鈉、鉀、鎂等電解質從尿中排出,引起患者體內水及電解質代謝失調。當血糖過高時,還可引起高滲性昏迷、酮酸中毒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昏迷等,如果不及時搶救,可能會導致死亡。
4. 引發血管、神經等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高血糖,還會導致毛細血管基底膜糖蛋白合成增加,基底膜增厚、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周圍細胞退變、管壁薄弱、通透性增加,加上脫水、血液黏性增加和血流緩慢等,可能引起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和糖尿病性心臟病等。高血糖可引發諸多血流動力學變化,如血脂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及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變,主要會引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下肢動脈硬化及腦血管病變等。
5. 使病情加重,影響正常生活
長期高血糖狀態不斷刺激胰島細胞,加重胰島細胞的負擔,使胰島功能衰竭,進一步加重病情,進入惡性循環。
據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專家統計,因為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患者比一般人高出10 至23 倍;糖尿病患者併發冠心病比一般人高3 至5 倍;糖尿病性壞疽和截肢,比一般人高20 倍;腦血管病變比一般人高2 至4 倍;高血壓病比一般人高17 倍。目前糖尿病所導致的死亡率,僅次於血管、腦血管和腫瘤性疾病的死亡率。
飲食療法對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現代醫學證明,正常人在用餐之後,隨著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也增多,進而使血糖下降,並維持在正常範圍,因此不會發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胰島素無法在用餐後隨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達到有效降血糖的作用,血糖就會超過正常範圍。此時,糖尿病患者若再像正常人那樣,不進行飲食控制,甚至過量進食,就會使血糖升得過高,並會對本來就分泌不足的胰島組織產生不利影響,使胰島功能更差、胰島素的分泌更少,進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合理地進行飲食控制。
飲食療法是各類型糖尿病的治療基礎,也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療方法之一。不論屬於何種類型糖尿病,不論病情輕重或有無併發症,是否用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治療,都應該長期維持飲食控制。對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病例,可以把飲食療法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適當地配合口服降血糖藥,就能達到有效控制病情目的。對第一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更應在胰島素等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飲食控制,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並防止病情惡化。所以,飲食療法作為糖尿病的基礎療法,必須嚴格遵循。

每天飲食量的理想比例
糖尿病患者一天三餐的飲食量有一定比例限制,除了老人或自行在家療養者以外,一天三餐的飲食量,應該以早餐、午餐、晚餐各1 / 3,或早餐1 / 5,午餐2 / 5,晚餐2 / 5 的比例搭配。
這個比例不是絕對固定不變,有時候,會在早餐攝取較多食物,但是因為早餐提供的營養,在一天中都會被人體不斷吸收、利用,所以不會對糖尿病的控制和減肥造成重大威脅。
可是這種情況同樣是相對的,晚上活動量低的人,攝取過量飲食,不易被利用的能量就增加了,不但達不到減肥效果,反而會讓身體發胖。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必須謹慎控制晚餐的食量。
午餐對於所有人來說,意義都非常重大,能夠補給午後人體消耗所需的能量。人體活動量最大、工作強度最大,也是在午後。但是糖尿病患者若要減肥,其午餐的飲食量,可以和早餐差不多或稍微增加一些即可。
另外,老人或患者,早餐量可以稍微多一點,但是如此一來,最好以午餐比早餐稍少,晚餐又較午餐稍少的比例進食。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如何,都要遵循一天飲食總攝取量的標準。

特效降血糖蔬菜類
菠菜
降血糖功能
菠菜中含有一種類似胰島素的物質,作用與胰島素接近,能使血糖保持穩定,所以糖尿病患者食用菠菜,能控制血糖。
其他功效
菠菜中豐富的維生素含量,能夠預防口角炎、夜盲等維生素缺乏症的發生。菠菜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具有抗衰老、促進細胞增殖作用,能啟動大腦功能,又可增強青春活力,有助於防止大腦老化,防治老年失智症。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還發現,每週食用2 至4 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視網膜退化的危險,進而保護視力。菠菜有助於清理人體腸胃的熱毒。中醫認為,菠菜味甘性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而可防治便祕,使人容光煥發。在眾多蔬菜之中,對肝臟最好的就是菠菜。菠菜對高血壓、糖尿病、貧血患者有益。
選購
選葉片鮮嫩、無蟲蛀、無褐葉、根莖挺直的為佳。
適用量
每次80 至100 克。
營 養 師 的 健 康 提 示
★ 菠菜中含大量的草酸,進入人體後會影響鈣吸收,所以不能直接烹調,料理前宜先用沸水把菠菜燙軟,撈出再炒。應盡可能地多吃一些鹼性食品,如海帶、蔬菜、水果等,都可以促使草酸鈣溶解排出,預防結石。
★ 菠菜不能與豆腐同吃,因為菠菜所含草酸較多,豆腐中含豐富鈣質,草酸易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容易造成結石。
★ 菠菜中的草酸容易影響人體對鈣和鋅的吸收,所以處於骨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有骨質疏鬆症的老年人,有外傷癒合、軟骨病,或腎炎而有低鈣抽搐患者,都不宜大量吃菠菜。

降糖食譜01番茄菠菜麵
材 料∣ 麵條200 克,番茄1 個,菠菜30 克,蔥花、鹽、醬油各少許
作 法∣
1 番茄洗淨,切成小片;菠菜洗淨,切段。
2 熱油鍋,炒香蔥花,放入番茄片翻炒均勻,加水煮滾。
3 將麵條放進鍋內,攪散。
4 再放入菠菜段,待材料熟後,加鹽、醬油調味即可。
營養功效
菠菜含有一種類胰島素的物質,能保持血糖穩定,尤其適合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菠菜還能補血,防治貧血。番茄中的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可以增強血管功能,預防血管老化;還含有葉酸,均有益於維持皮膚健康。本菜具有降血糖、防癌抗癌、補血養血、補充體力、維持血管暢通功效。
溫馨提示
煮麵時,可以在水中加一點點食鹽,並等水滾開再放入麵條,邊煮邊拌開,可避免麵條相黏,並能保持麵條彈性,口感較好。
降糖食譜02薑汁菠菜
材 料∣ 菠菜80 克,薑10 克,紅椒絲少許,鹽2 克,香油、醬油各3 克
作 法∣
1 菠菜洗淨,切小段,汆燙熟,瀝乾水分,盛盤。
2 薑去皮,洗淨,一半切碎,另一半搗汁,一起倒在菠菜上。
3 鹽、香油、醬油調勻,淋在菠菜上,撒上紅椒絲即可。
營養功效
本菜具有降血糖、防癌抗癌、通便滑腸作用。菠菜有潤腸排便作用,其含有的胡蘿蔔素、維生素E、微量元素等,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和調節血糖。
溫馨提示
切菠菜的時候,最好切成長短一致,較容易入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