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

本書專門探討對每個人均帶有威脅性與影響的全球健康傳染疾病,而緣起卻是來自我己身崩壞的健康情形。就像其他兩千三百五十萬名美國人一樣,我因為自體免疫疾病受苦著,這項疾病嚴重破壞了我的生活,並在我的人生路上亙入了前所未知的巨大障礙。本書內容有幾頁撰寫於我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住院的時期,在那白色的小小病房內;而大多數章節則起草於我臥床在家的那數個月裡。
最大的考驗發生在一個美好的春日午後,那時我正和女兒一起慶祝「地毯日」。地毯日是專屬於我們的私人母子節日,只有我們可以慶祝。在春季的第一天,我們會拿一條舊毯子鋪在家中的車道上,帶著枕頭、粉筆、一些點心還有檸檬汁,躺在那裡隨意地閱讀或聊天,假裝我們整個下午都待在海灘;在地毯日這天,我們彷彿可以聽到各種海鷗的叫聲,感受海洋與波浪捎來的微風—那片我們已經有個把月沒去拜訪的海洋。那一天,我們還帶了家裡的黃金獵犬寶寶一起出門;牠看見一隻松鼠後便開始跟著人家,我跟在黃金獵犬後面跳蹦著,但其實根本是被拖著走,不料卻發現我的左腳跟不上右腳跨進的速度,然後猛速地跌倒在草地上。
在接下來的七十二小時,我的左腿,接著是右腿,還有兩隻手臂,均失去了控制肌肉動作的功能,就像是我的身體遭受了那個對我而言再熟悉不過、名為「格林- 巴利症候群」的怪異麻痺症;格林- 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罹患這種疾病時,神經的髓鞘會遭受身體原有免疫系統的破壞。
格林- 巴利症候群,或稱GBS,好發於曾在一個月左右前歷經過一般性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患者身上。我在發病的三週前正好得了胃炎,當時體內的免疫防護細胞發動攻擊來消滅病菌,不過,在免疫防護細胞完成任務之後,非但沒有如正常機制般停止攻擊,反而轉向瞄準我的身體,進行一項自我毀滅式的死亡遊戲。
罹患格林- 巴利症候群時,免疫系統的訊息傳導會產生具危險性的混淆,從而在嘗試消滅致病因素的同時,也危害包覆在所有神經外緣、具有保護與隔離作用的髓鞘。這樣的損害來得又急又快,會逐步削弱病患的髓鞘與受到其保護的神經軸突,且令病患感到痛苦—病患會在幾週、甚至是幾天內,完全癱瘓。
這是我在四年內第二次因為格林- 巴利症候群而癱瘓,上一次是在二○○一年的春天,當時,我的兒子六歲、女兒兩歲;症狀同樣在得過胃炎後,發展成怪異且帶有毀滅性的疾病。當地急診室的內科醫生很有自信,卻把我的雙腿無力與背痛誤診成因為背傷而造成的症狀,還吩咐我要臥床休息。但即使加強休息,我的雙腿幾乎還是在兩週內逐漸失去神經的傳導功能以及控制肌肉的能力;某日,我還能墊腳尖,但幾天之後我卻無法好好控制它,再過幾天,我連活動它都辦不到;一個禮拜過去,我在站立時必須試著讓自己別往旁邊的牆面跌去,只是,牆面還是會在突然間向著我招呼而來。
兩天過去,我兩歲的女兒因為腳趾不小心撞到櫥櫃流血了,我試著要走向她卻辦不到,即使是跪著前進。我的大腦欲傳達腳下碰觸到地板的指令,卻沒有辦法好好連結起來。某天下午,當時六歲的兒子試著讓我看他有多麼能幹,以便激勵我—他在一夜之間可以自己綁鞋帶了!彷彿這樣就會有魔法能消除掉那讓媽媽無法離開床榻的怪病。
「媽媽妳看!」他在樓下叫我,在我們放鞋子的前門邊喊道:「我綁好鞋帶了!我自己綁的!」之後他停頓了一下,決定無視我們「屋子裡不能穿鞋」的規定,手腳並用地爬上階梯向我炫耀著他的手作品,臉上因為得意笑得很開。
「老兄,你真厲害。」我撥亂他的頭髮對他回以笑容,假裝沒看到他橫印在臥室地墊上的運動鞋鞋印。「媽媽?」他用不確定的口氣問我,並且把一隻腳抬到床邊:「妳能幫我把繩子綁緊嗎?」我拉緊鞋帶兩頭,想要讓寬鬆的繩圈小一點,但我的手指卻不夠有力。
「我現在沒辦法弄好它,朋友。」聽到我這樣說,他的臉色顯得鐵青而且緊繃;我試著講捏造的字母縮寫故事安慰他,就像我平常講來哄孩子們的一樣,希望這次一樣可以誆過去。「記得嗎?我對你的愛是非常勇敢的,永恆、永久、無限,隨處伴隨你。」我們並肩躺著,而我說每一個字的時候,我都必須邊掙扎隱藏著痛苦邊抱著他。我手臂的情況怎麼會跟失去肌肉控制力的雙腿一樣呢?
在二十四小時內,我的呼吸變得又淺又短;很明顯我正面臨著背部問題以外的狀況。於是我接受了霍普金斯醫院神經科醫師給予的格林- 巴利症候群的標準治療程式,醫師安排在我的療程內注入免疫球蛋白,或其他健康的免疫細胞。在許多首次格林- 巴利症候群的療程中,雖非全部,但患者的麻痺症狀有百分之九十可依靠治療來逆轉,髓鞘也會再生,這真是非凡的過程。若不進行治療,格林- 巴利症候群是可能致命的,麻痺症狀會延伸到肺部,如此一來,患者就必須接受插管治療,把一根管子插進呼吸道裡避免患者窒息而死。
二○○一年,在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與幾個月的物理治療數個月後,我恢復得很好。即使身上還帶有一些奇怪且各式各樣的神經性後遺症,譬如說像是神經末梢麻痺、容易疲倦、肌肉緊繃、神經連結傳導緩慢等症狀,但為了能夠不靠輔助器具即可行走,這些似乎都已算是很微小的代價。
我是個幸運兒。不過,還是有其他緊急問題。我被告知患有白血球減少症,也就是白血球細胞數量過少且達危險標準的狀況。在早期被診斷出罹患兩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小纖維神經病變(會造成手掌及腳盤正常感覺永久損傷的一種神經疾病)和甲狀腺機能不足(或甲狀腺活性不足),且持續了十五年之後,白血球減少症與格林- 巴利症候群隨即接踵而至。除此之外,我還受到迷走神經性昏厥症的折磨—罹患迷走神經性昏厥症的患者,會因為心臟藉由大腦傳遞錯誤訊息至迷走神經,並輸送不足量的血液到身體而引起昏厥與癲癇。之後,在我二十八歲時,還是醫生透過手術植入心律調節器才得以「治癒」。
儘管如此,當我在二○○五年四月再度罹患格林- 巴利症候群時,它還是帶來了毀滅性的衝擊。人大概都想不到自己會得兩次格林- 巴利症候群;如果你又再一次罹患這個疾病,那麼你神經再生的機率會從百分之九十掉到….嗯好吧,沒人確切知道這次的神經再生機率到底會是多少。在我住院後期待在康復中心時,為我進行治療的物理醫學專家在某一天來到我的床邊,拍拍我的腿,提醒我說:「你可能不會好轉了」,然後聲音放軟,避免打擊到我似地說:「但那不代表你需要放棄希望。」當時的我並沒有想著要放棄希望。在我還小的時候,就看著父親受到各種病痛折磨,而我也是從那時開始知道自體免疫性疾病,像是腸道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白血球減少症。到了父親四十二歲時,他每走一步路,都會因為關節疼痛而臉部表情扭曲,他的腸道也持續發炎。在我十二歲那年八月的某個早晨,父親為了切除十二指腸的潰瘍部位,動了一床例行的腹腔手術;那之後,沒有任何預警的,父親辭世了。原因是手術之後,父親的風濕科醫師開給他治療關節炎的藥當中劑量較重的類固醇,蝕穿了外科醫師為他縫上的縫線,腹膜炎繼而發生,導致休克以及心跳停止。
「一般抗生素證實無效」,他的死亡報告書上這樣寫著。
那時,我們知道的太少。而三十年過去,當我自己開始面臨這自體免疫疾病的可怖旅程之時,卻又像是比在父親患病的那時期所知道的還要更少。

殘酷且嚴重的數字
大部分的我們,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都曾經在腦袋中想像過被醫生宣佈診斷出癌症或是警告我們有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會有多麼可怕,雜誌文章、電視戲劇還有新聞報導標題都讓人清楚認識到這樣的意象。但請想想一個同樣具有毀滅性質的健康危機場景、一個你極少聽見公開談論且幾乎不受媒體注意的危機:想像看似不特定的症狀─手臂及指頭上的刺麻感、突然佈滿臉上的斑點狀丘疹、爬梯時腿部肌肉嚴重無力、關節忽然間感覺灼熱……當中任何一個都發出了生活會大幅改變的信號,且通常都是使人衰竭的自體免疫疾病。
盡你所能地想像:足部與腳踝的刺麻感成了多發性硬化症慢性麻痹的開始;40萬名病患難以忍受的關節疼痛、炎症、皮疹,以及不斷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都指向為狼瘡的診斷;超過150萬名患者,持續陣陣暈眩(梅尼爾氏症的招牌症狀);一千名美國人當中,有一位會出現嚴重下腹疼痛、出血性肛裂、無法控制的腹瀉症狀,被確診為克隆氏症與發炎性腸道疾病;超過百萬名美國人隨著關節或其他器官炎症的失能性衰竭與灼痛,導致類風濕關節炎這樣嚴重損害身體的後果;超過200萬名病患,口腔乾燥的症狀一直持續,就算一天喝上八杯玻璃杯的水,也無法讓乾渴的喉舌舒緩些,而這莫名的吞嚥困難就是休葛蘭氏症的初期症狀;400萬人有著幾乎所有的自體免疫疾病、令人無法受且會改變他們生活的陣發性衰竭。如果以聲音來表現美國得了自體免疫疾病之2350萬人的疲倦,那麼,在這個國家境內咆哮的聲音,將比十七年由蟬所發出的聲浪更為震耳欲聾。
不過,儘管自體免疫疾病如此普遍,調查仍顯示出九成以上的民眾被問及任何一個自體免疫疾病時,無法說出其中一項疾病病名。請想想,除了為多發性硬化症所舉行的步行籌款之外,你還看過多少為了一般性自體免疫疾病所舉辦的步行籌款或顏色絲帶活動?有將近2400萬名美國人承受著自體免疫病症的折磨,但有九成以上的美國民眾卻無法說出其中任何一種病的病名,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將近百來項自體免疫疾病的其中每一項都可以使人生活脫軌。總的來說,這些疾病包含了胰島素型糖尿病、葛瑞夫氏症、血管炎、肌肉無力症、結締組織病、自體免疫愛迪生病(或稱腎上腺低能症)、白斑症、類風溼關節炎、溶血性貧血、乳糜瀉、硬皮病等,是美國慢性疾病的次要成因,也是社會福利殘障裡排名第三項的成因,僅次於心臟疾病與癌症。
自體免疫疾病在女性死亡原因之中排名第八,十五年來縮短了病患的平均壽命,不意外其所造成的經濟負擔亦相當驚人: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年度健康照護費用超過1200億,相較之下,癌症的直接醫療成本所造成的健康照護費用一年只有700億。為了強調數字的龐大,請試著想想:女性之中,有220萬人罹患乳癌,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則有720萬,而受到七種常見自體免疫疾病其中一種折磨的女性則估計有980萬。常見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狼瘡、硬皮病、類風溼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腸道炎、休葛蘭氏症或胰島素型糖尿病,幾乎每一種都能造成潛在的致命併發症。
第3章 骯髒的小祕密:從布法羅市到德州的集體流行病

下次你有時間的話,花一分鐘試試看這個活動。輸入下列網址:http://www.epa.gov/enviro/emef 然後在網頁提供的空格中,輸入區碼14211,然後等著看眼前的電腦螢幕變成一個有很多綠色和黑色小區塊的複雜地圖。紐約州布法羅市,沒幾個街區就有一塊標示放有危險棄置物或有毒物釋放的區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那些黑色的區塊,每個黑色區塊都表示這是一個多重毒害的區域,這個地區同時發現有害、有毒與屬於超級基金(譯註:Superfund 是美國聯邦政府在一九八○年時,為了清理危險廢棄物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專門通過的法案縮寫)的物質與化學物質。
你可能會驚訝地想,誰會愚蠢到住在14211 區中心,也就是布法羅市東渡船區(East Ferry)附近?那裡那麼毒!但是一九八○年代中期,許多東城區的居民開始得到狼瘡與其他會讓身體變虛弱的自體免疫性疾病,他們完全不知道家園與校園周圍的土壤、道路與溪流中早已滿是有毒廢棄物。這些工業廢物的化學物質已經從棄置區滲入附近好幾十年了,但卻沒有一個政府網站將它們標示出來。
一九八○年時,一名三十二歲的非裔美籍女士貝蒂.珍.葛蘭特(Betty Jean Grant)和她的丈夫喬治決定在紐約州布法羅市東渡船街一○五五號開一間家庭式雜貨店,主要服務東城區和隔壁德拉文.格萊德區(Delavan-Grider,郵遞區號14215)的非裔美人。葛蘭特的雜貨鋪滿足了當地居民的需求,提供他們牛奶、麵包和以非裔或黑人為主的醫療保健產品,還有飛釣所需的用品,如一盒釘子。葛蘭特在田納西州出生長大,家中有六個小孩,她喜歡和人們談天,住在布法羅市十年後,她完全知道鄰居們的日常需求有哪些,還知道他們需要步行或開多遠的車才能買到日常用品。她說,葛蘭特雜貨鋪很快就變成那種「南部地區會見到的鄰近角鋪,人們進進出出,互相聊天、社交,然後離開時手上會帶點食物。」
葛蘭特在來來往往的交談及聆聽中,認識了當地的居民—而且非常瞭解。一九八六年時,在聽了顧客們多年痛苦的故事後,她開始在那些讓她愈來愈不安的故事中推敲出一個模式。
剛開始,似乎只是一個任何社區都有可能發生的單一、悲慘事件。
凱倫.強森(Karen Johnson)* 是當地一個下課回家時,常會到葛蘭特店裡的青少女,她住在一個街區外的莫賽街(Moselle Street)四二八號,而葛蘭特已經有好幾個星期沒有看見她了。有一天,葛蘭特聽到凱倫被診斷出自體免疫性疾病狼瘡,而且一個月後就去世了,當時她才十八歲。
她好像一夜之間消失了。硬要說的話,凱倫也真的是一轉眼就去世了。當狼瘡未確診時,這個影響將近一百五十萬名美國人(或初估每兩百人就有一人)的疾病,可以從輕緩期,也就是幾乎沒有出現任何慢性病症,瞬間轉為會危及生命的危機。以狼瘡來說,易感基因與環境誘因結合,引發了紊亂免疫戰鬥細胞的自我破壞行為,進而對器官和組織,包括關節、腎臟、心臟、肺部、腦、血液或皮膚造成劇烈的疼痛、炎症與細胞損傷。
若能在身體異常的免疫系統進行大肆攻擊之前發現疾病,患者就能和醫生一起將這個疾病導向較好的結果,但要確診這種病症需要一名經驗豐富的醫師,且對疾病有足夠的認識,才能發現狼瘡複雜並常為間歇性的症狀,以做出主觀判斷讓患者進行特定的血液測試。這個主要的測試是一種稱為自體免疫性疾病與抗核抗體(ANA)的檢驗,其用意在於尋找血液裡是否有一種名為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的少見抗體,這種抗體會和組織與器官細胞核結合並造成傷害。高抗核抗體數值能讓醫師警醒,患者的抗體可能會轉而抵抗自己的組織,提醒醫師患者罹患狼瘡與其他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硬皮症等疾病的可能性。
雖然已經超過四十年沒有開發出全新且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核可的狼瘡用藥,但在類固醇與用於治療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藥物幫助之下,狼瘡患者終於得以控制自己的病症不讓它爆發。患者可能會需要應付慢性疼痛與過度的疲勞感,但生活通常都能過得不錯。反之,若像凱倫.強森的病例一樣,未經確診且長時間沒有接受治療,患者就會遇到突發性、嚴重的器官衰竭並死亡。
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比布法羅市東渡船區這個經濟特權低且都是非裔美人居住的區域,更有可能發生這種可預防卻還是令人心碎的事了,這裡沒幾個人負擔得起定期的預防性醫療、有品質的醫療照護與新興病症的診斷測試,更不用說必要的干預及藥物治療了。凱倫過世後沒多久,住在她隔壁莫賽街四二六號,十三歲的鄰居蒂凡(Devonne)一臉憔悴沮喪的走進雜貨鋪。葛蘭特猜她是因為凱倫的死而低落,所以問候了她。蒂凡抬起頭說:「葛蘭特太太,我剛剛發現自己也得了狼瘡。」
葛蘭特以前是護士助手,所以知道狼瘡是多麼嚴重的病。她回想,說道:「我真的不知道該對蒂凡說什麼才好,在我看來,這個巧合奇怪又悲傷,怎麼會兩名住在隔壁的少女幾乎同一時間得到狼瘡?」
三個月後,一名叫作琳達.溫斯頓(Linda Winston)* 住在莫賽街三七八號(蒂凡家對面)的三十八歲女士走進店裡,告訴葛蘭特她過得很痛苦,因為她再也無法走在陽光下了,她的醫生剛剛診斷出她有狼瘡,而陽光會讓她發病。「就在那時,我腦中忽然意識到有事情不對勁。」接著,幾週後,葛蘭特又發現有另一名住在莫賽街的女性得到相同的自體免疫疾病。
再下一週,生病的人數變成五名了。一名住在距離莫賽街三條街外的女性走進店裡說她也被診斷出狼瘡,葛蘭特覺得情況不妙。「同一個街區有五名病例?」她致電到布法羅市公共工程處,並向一名水務部人員表達她的疑慮。葛蘭特想知道:「我們的水源會不會受到污染了?這個區域有任何毒物會造成一個街區裡多起狼瘡病例嗎?」她得到一個無禮草率的回答:「完全沒有。」
「我毫無頭緒,」葛蘭特說,「只有一些故事,就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第二次,她致電給伊利縣公共衛生部門另一個部門主管,結果得到更激烈的反應。她說:「他們告訴我:『女士,聽好,你太偏激了,妳根本就在幻想,在找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打了好幾通電話後,葛蘭特直接得到這樣的答覆:「請停止創造陰謀論。」
爾後幾年,愈來愈多住在東渡船區與隔壁德拉文.格萊德區的居民就這樣得到了狼瘡,其他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多發性硬化症、橋本氏甲狀腺炎、修格蘭氏症候群(一般俗稱乾燥症候群)、抗磷脂抗體症候群(APS)、葛瑞夫茲氏症與第一型糖尿病等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也愈來愈高。這些疾病幾乎都會讓人非常痛苦,但最惱人的是,仍然無法知道還有多少人會得到類似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更遑論知道原因。 自體免疫性飲食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表關於特定食物和補給品如何能夠調節自體免疫反應,一個全面對抗自體免疫疾病的飲食計畫正逐漸形成。任何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的重要第一步就是要確保他或她的胃腸道是健康茁壯的。儘管這種人們可能罹患的疾病也許會完全影響身體不同的系統─當人們因為多發性硬化症而得靠拐杖才能行走時,也許去顧慮把什麼東西吃進胃裡似乎會是一件荒唐的事─胃腸道的健康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狀況是密不可分的。
一個健康的腸道只允許消化過的營養物質進入血液。在患有免疫和炎症為基礎的疾病患者中,他們身體的腸道內壁往往變得受損,因此腸道會允許較大的分子,如細菌和未消化的食物滑動通過。在血液中,這些外來物質會引發一種免疫反應,並讓身體感覺處於被攻擊的狀態,並促使身體的免疫系統去攻擊對抗那些外來的病原體。
人類的腸道中排列著上百萬名為絨毛組織的保護機制,能夠有利營養物質的吸收效率,這些絨毛組織會被不斷脫落、新生的細胞所包覆。在健康的身體中,當絨毛被更新生成時,身體會分泌出一種堵塞間隙的物質,從而密封住腸部以防止抗原滲漏到血液中。這些被堵塞住的間隙具有防止外來抗原逃脫的重要作用,然而當腸道菌群缺乏由健康的天然飲食所提供的足夠好菌時,或者當我們攝取能夠對某些人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時 ─就像許多化學物質、人工防腐劑和色素一樣,炎症會這些陳列的腸子裡發作,這樣的炎症反應會破壞這些堵塞狀態,加快免疫系統運作。當相信自己遭受攻擊時,免疫系統就會釋放出細胞因數(cytokines)來凝聚抗體生成,以追逐那些在人體循環的額外抗原。
因此你的第一步就是要和你的醫生合作,檢驗出那些在腸內的病原體─細菌、酵母和寄生蟲,它們能透過高質量的大便化驗而被檢驗出來,再搭配乳果糖氫呼氣試驗(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來檢驗細菌過度生長的程度。第二步則是要確保你不會攝取到任何潛在過敏原或你可能會過敏的食物。對那些正面對嚴重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你的醫生幫擬定一個完整的脫敏飲食(elimination diet)。穆斯林建議透過只攝取低變應原性蛋白質粉,例如乳清蛋白或稻蛋白來開始這樣的脫敏飲食,並以三天作為一個週期,接著再慢慢增加一些被限制的食物,如米飯、雞肉和蔬菜等,實踐到八個禮拜。患者要每天紀錄任何反應(如腹脹、腹部不適、皮疹、頭痛,以及任何會惡化他們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症狀)。漸漸地,經過這段持續性且仔細的監護之後,就能有更多種類的食物可以被添加到飲食中。
同時,過敏性腸綜合症患者─每五位美國女性就有一位會受到其影響,正深刻地面對它們日復一日都有所改變的飲食。在一項研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的過敏性腸綜合症患者發現單純飲食結構改變會改善他們的症狀。顯然,對某些罹患炎性腸病的人來說,將飲食改變為消除增加炎性反應的食物能有助於修復腸道並重新建立健康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那些想要瞭解更多關於脫敏飲食資訊的人並不會太難找到這些資料。從字面上你會找到很多關於脫敏飲食的專書,以及在網路上找到許多有用的資料,不過請一定要與你的醫師討論任何計畫。
接下來是一份食物清單。在一般飲食方面,考慮食用在低炎症飲食範圍內飼養的牛肉、羊肉、雞肉和火雞肉;低汞含量的魚類(野生鮭魚、鯖魚、沙丁魚、比目魚、紅鯛魚、羅非魚);不含激素的蛋;所有蔬菜(避免茄子和蕃茄);鱷梨;所有新鮮水果;不加糖的優格(如果你對乳類沒有過敏性的話);新鮮製作無麩質的天然穀類麵包;糙米;豆子;堅果、種籽類和芽菜類;生蜂蜜或甜葉菊(適量);機黃油;橄欖、亞麻籽、鱈魚肝油和芝麻油;和調味料如迷迭香、百里香、和牛至。
相反地,要避免食用小麥、黑麥、大麥(含有麩質,是食物過敏常見的來源,並且會引起自體免疫疾病、腹腔疾病嚴重反應),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薯片、甜甜圈、糕點、市售穀物和市售麵包(尤其是白麵包);馬鈴薯和茄子(具有發炎性質);速食、氫化油;紅花油、向日葵油、棉籽油、玉米油;即食食品;微波食品(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會耗盡它的基本營養物質);水果罐頭;含有硝酸鹽的午餐肉;市售沙拉醬;人工香料、色素、味精;阿斯巴甜,高果糖玉米糖漿和蔗糖素;酵母;基因改造穀物;市售油炸食品。
在一項關於700位年齡在七至十八歲居住在克里特島的孩子們的研究中,這些人一天的飲食中富含魚類、水果(如紅葡萄、柳橙、蘋果)、兩份新鮮蔬菜、橄欖油和一週攝取三次堅果,這樣的飲食可讓他們幾乎不會有包括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皮膚過敏在內的過敏性反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