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以報章雜誌的記者為業,轉眼就過了三十九年。雖然在運動部門負責相撲和職棒線,也曾在指揮總部做報紙的版面設計和下標題,但我做新聞事件採訪的次數卻遠遠多於這些。儘管我以擔任事件記者為傲,然而被別家媒體搶先報導的次數卻數也數不清。能夠引以為豪的報導有多少呢?甚至還有人給我冠上「粗心阿朋先生」的可恥之名。有段時間我在做辦公桌工作,卻當不了管理職(正確來說,我沒有那樣的能力,就算是暫時擔任,也一定會立刻開溜)。我堅持要站在第一線。即使在六十歲依法退休後,也以一年一聘的契約持續當個小記者。
我喜歡和人見面。透過採訪聽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時,那份喜悅是說不盡的。儘管採訪筆記沒有全數保存,但我在大學時做的筆記約有三十冊。從漫長的記者生涯來看,總計應該高達一千冊以上。要是沒辦法正確抄下對方的發言,就沒資格當記者。我在重看最近的筆記時,發現忘掉漢字用平假名和片假名胡亂寫上去的頻率增加了,而且還沒有認真做筆記。這麼說起來,我曾經在二十五年前的週刊朝日上,寫過〈寫不出漢字 你是不是成了文書處理機笨蛋?〉的報導。這是在採訪作家井上廈先生等人之後撰稿而成。
我是從過了六十一歲起覺得腦部出現異常。我對記憶力多少有點自信。儘管學校成績沒那麼好,但小時候光是智力測驗就比別人厲害,採訪內容即使沒有再聽一次錄音帶,也幾乎都記得起來。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卻想不起不久之前聽過的人名。我總是想不起電視上出現的演員名,熱愛賽馬卻忘了參賽馬叫做什麼,有幾次甚至還花了二十分鐘以上才想起忘掉的事。剛開始我以為是年紀大的錯。任誰過了六十歲都會認為這點小事是稀鬆平常。反正沒有實際危害,就放任不管沒告訴別人。我以為記者這份工作要每週撰寫原稿,給予腦部刺激,照理說不會產生認知障礙。
但是,我有時會在定了採訪行程後才發現撞期。以往從沒犯過這樣的失誤。雖然設法掩飾過去,收拾局面,我的不安卻一口氣膨脹開來。怎麼會?為什麼?我尋找原因,發現理由很簡單。大概是先前忘了把約好的第一個行程輸入iPad當中,之後才會覺得「剛好這天有空」,滿不在乎地將重要的採訪寫進預定表中。才剛明白這一點,我的腦中就響起與耳鳴不同的嗶聲,覺得像是聽到腦部在哀鳴。假如得了感冒,只要吃感冒藥,攝取營養,好好睡覺就行了。假如肚子不舒服就吃胃藥,假如頭痛就吃頭痛藥。難道就沒有辦法防止健忘嗎?這說不定是失智症。要是就這樣放任不管,症狀會惡化得更厲害。我擔心得連晚上都睡不著。無計可施之下,就去向醫療相關人士洽詢。對方建議我去「健忘症門診」接受診療,幫忙介紹值得信賴的醫師,於是我就毫不猶豫地衝進東京醫科牙科大學醫院精神科的「健忘症門診」。
來診斷我的是筑波大學的朝田隆醫師。我依照朝田醫師的指示接受認知功能檢查。還在能做核磁共振掃描(MRI)及電腦斷層掃描(CT)的醫院做精密檢查。結果醫師告訴我症狀還很輕微,懷疑這是認知障礙。雖然還沒發展到失智症的地步,但若放著不管,幾年後症狀可能會惡化,演變成失智症。這真可怕,簡直是千鈞一髮。事到如今還有什麼辦法呢?朝田醫師說明失智症也有藥可醫,但他建議最好還是參加日間復健課程的認知能力提升訓練。這是朝田醫師推動的失智症早期治療。
我接受了這項早期治療。不過治療能兼顧到工作嗎?跟主編商量後,對方表示只要將失智症早期治療親身體驗寫成報導就可以去。於是我就不客氣地接受這份好意,開始在週刊朝日上連載。
許多人與我懷著同樣的煩惱。假如我不計形象公開的認知能力提升訓練實況與心路歷程,能夠對這樣的人有一點幫助,那我就會很開心了。這本書是將週刊朝日上連載的報導大幅增添修改歸納而成,剛開始動筆時並沒有想過要集結成書。由於讀者的迴響比預期來得大,因此就試著歸納內容及重新架構大綱。治療日後仍會繼續,總之這是三百天內的紀錄。
日本的失智症患者有四百六十二萬人,加上失智症高危險群就超過八百六十萬人。如何克服占了失智者患者六成以上的阿茲海默症,將會成為世界性的課題。曾在倫敦舉行的G8失智症高峰會後續活動,從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五日起在東京六本木之丘召開。事務局的前厚生勞動省失智症對策專門官堀部賢太郎,以及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的醫師,拜託我以當事人的身分上台做開幕演講。他們都讀過我的連載。當世界各國的當事人、醫療研究者及政策負責人齊聚一堂之際,我該說些什麼才妥當?雖然覺得苦惱,但我還是接受了這項請求。反正這也是一種學習,就當作是治療的一環。說不定我那拙劣的演講能作為當事人和關係人的參考。
活動當天,超過兩百名參加者擠滿會場。電視和相機也在拍攝。演講時間約五分鐘,儘管舌頭屢次打結,但我認為這樣已能將自己率直的心情描述出來。果然罹病當事人直接的心聲似乎獲得了認同,現場爆出熱烈的掌聲。
這次的失智症早期治療連載報導途中,接連出現意料之外的發展。我也結交了不少新聞事件中見不到的病友,更收到很多書信和電子郵件。這讓我再次體認到,正是因為有這些鼓勵,這本書才能寫出來。本人要誠心感謝主治醫師朝田醫師,以及筑波大學附設醫院和橄欖診所御茶之水日間復健課程的病友和工作人員。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山本朋史
我以報章雜誌的記者為業,轉眼就過了三十九年。雖然在運動部門負責相撲和職棒線,也曾在指揮總部做報紙的版面設計和下標題,但我做新聞事件採訪的次數卻遠遠多於這些。儘管我以擔任事件記者為傲,然而被別家媒體搶先報導的次數卻數也數不清。能夠引以為豪的報導有多少呢?甚至還有人給我冠上「粗心阿朋先生」的可恥之名。有段時間我在做辦公桌工作,卻當不了管理職(正確來說,我沒有那樣的能力,就算是暫時擔任,也一定會立刻開溜)。我堅持要站在第一線。即使在六十歲依法退休後,也以一年一聘的契約持續當個小記者。
我喜歡和人見面。透過採訪聽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時,那份喜悅是說不盡的。儘管採訪筆記沒有全數保存,但我在大學時做的筆記約有三十冊。從漫長的記者生涯來看,總計應該高達一千冊以上。要是沒辦法正確抄下對方的發言,就沒資格當記者。我在重看最近的筆記時,發現忘掉漢字用平假名和片假名胡亂寫上去的頻率增加了,而且還沒有認真做筆記。這麼說起來,我曾經在二十五年前的週刊朝日上,寫過〈寫不出漢字 你是不是成了文書處理機笨蛋?〉的報導。這是在採訪作家井上廈先生等人之後撰稿而成。
我是從過了六十一歲起覺得腦部出現異常。我對記憶力多少有點自信。儘管學校成績沒那麼好,但小時候光是智力測驗就比別人厲害,採訪內容即使沒有再聽一次錄音帶,也幾乎都記得起來。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卻想不起不久之前聽過的人名。我總是想不起電視上出現的演員名,熱愛賽馬卻忘了參賽馬叫做什麼,有幾次甚至還花了二十分鐘以上才想起忘掉的事。剛開始我以為是年紀大的錯。任誰過了六十歲都會認為這點小事是稀鬆平常。反正沒有實際危害,就放任不管沒告訴別人。我以為記者這份工作要每週撰寫原稿,給予腦部刺激,照理說不會產生認知障礙。
但是,我有時會在定了採訪行程後才發現撞期。以往從沒犯過這樣的失誤。雖然設法掩飾過去,收拾局面,我的不安卻一口氣膨脹開來。怎麼會?為什麼?我尋找原因,發現理由很簡單。大概是先前忘了把約好的第一個行程輸入iPad當中,之後才會覺得「剛好這天有空」,滿不在乎地將重要的採訪寫進預定表中。才剛明白這一點,我的腦中就響起與耳鳴不同的嗶聲,覺得像是聽到腦部在哀鳴。假如得了感冒,只要吃感冒藥,攝取營養,好好睡覺就行了。假如肚子不舒服就吃胃藥,假如頭痛就吃頭痛藥。難道就沒有辦法防止健忘嗎?這說不定是失智症。要是就這樣放任不管,症狀會惡化得更厲害。我擔心得連晚上都睡不著。無計可施之下,就去向醫療相關人士洽詢。對方建議我去「健忘症門診」接受診療,幫忙介紹值得信賴的醫師,於是我就毫不猶豫地衝進東京醫科牙科大學醫院精神科的「健忘症門診」。
來診斷我的是筑波大學的朝田隆醫師。我依照朝田醫師的指示接受認知功能檢查。還在能做核磁共振掃描(MRI)及電腦斷層掃描(CT)的醫院做精密檢查。結果醫師告訴我症狀還很輕微,懷疑這是認知障礙。雖然還沒發展到失智症的地步,但若放著不管,幾年後症狀可能會惡化,演變成失智症。這真可怕,簡直是千鈞一髮。事到如今還有什麼辦法呢?朝田醫師說明失智症也有藥可醫,但他建議最好還是參加日間復健課程的認知能力提升訓練。這是朝田醫師推動的失智症早期治療。
我接受了這項早期治療。不過治療能兼顧到工作嗎?跟主編商量後,對方表示只要將失智症早期治療親身體驗寫成報導就可以去。於是我就不客氣地接受這份好意,開始在週刊朝日上連載。
許多人與我懷著同樣的煩惱。假如我不計形象公開的認知能力提升訓練實況與心路歷程,能夠對這樣的人有一點幫助,那我就會很開心了。這本書是將週刊朝日上連載的報導大幅增添修改歸納而成,剛開始動筆時並沒有想過要集結成書。由於讀者的迴響比預期來得大,因此就試著歸納內容及重新架構大綱。治療日後仍會繼續,總之這是三百天內的紀錄。
日本的失智症患者有四百六十二萬人,加上失智症高危險群就超過八百六十萬人。如何克服占了失智者患者六成以上的阿茲海默症,將會成為世界性的課題。曾在倫敦舉行的G8失智症高峰會後續活動,從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五日起在東京六本木之丘召開。事務局的前厚生勞動省失智症對策專門官堀部賢太郎,以及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的醫師,拜託我以當事人的身分上台做開幕演講。他們都讀過我的連載。當世界各國的當事人、醫療研究者及政策負責人齊聚一堂之際,我該說些什麼才妥當?雖然覺得苦惱,但我還是接受了這項請求。反正這也是一種學習,就當作是治療的一環。說不定我那拙劣的演講能作為當事人和關係人的參考。
活動當天,超過兩百名參加者擠滿會場。電視和相機也在拍攝。演講時間約五分鐘,儘管舌頭屢次打結,但我認為這樣已能將自己率直的心情描述出來。果然罹病當事人直接的心聲似乎獲得了認同,現場爆出熱烈的掌聲。
這次的失智症早期治療連載報導途中,接連出現意料之外的發展。我也結交了不少新聞事件中見不到的病友,更收到很多書信和電子郵件。這讓我再次體認到,正是因為有這些鼓勵,這本書才能寫出來。本人要誠心感謝主治醫師朝田醫師,以及筑波大學附設醫院和橄欖診所御茶之水日間復健課程的病友和工作人員。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山本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