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七天,改善糖尿病立即上手

9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去醫院監測血糖8項注意

去醫院監測血糖有一些事情是要注意的,糖尿病患者需留意。

1. 不要因為化驗血糖而擅自停藥
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擅自停藥得出的檢測結果既不能準確反映病情,又會造成血糖波動及加重病情。

2. 不要為得到理想結果而在檢查前一天過分節食
如果為了得到理想結果,在檢查前一天過分節食的話,所測的血糖結果可能偏低一些,但卻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故而,檢查前一天的進餐和用藥應和平時一樣,並保證夜間睡眠良好。另外,抽血化驗前應避免劇烈運動、抽煙和飲用刺激性飲料(如咖啡)。

3. 不要在家注射完胰島素後再去醫院抽空腹血
由於醫院的人一般較多,所以糖尿病患者到醫院抽血在時間上難以預料,如果不能在半小時內抽完血,勢必會延遲進餐時間,再加上在家注射了胰島素,可能會發生低血糖。

4. 監測時間掌握不準,不妨在家正常治療及進餐
如果無法確定在醫院抽空腹血的具體時間,不妨早晨在家正常治療及進餐,然後去醫院測餐後2小時血糖,這樣不至於影響正常進餐及用藥,不會引起血糖的波動,加重病情。事實上,檢查餐後血糖不僅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而且能更好地反映進餐量及服藥量是否合適,這是測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5. 清晨高血糖的患者最好在家測定後再去醫院
存在清晨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最好事先在家中用血糖儀完成空腹血糖的測定,記下結果後再去醫院。儘量不要去醫院化驗空腹血糖。因為醫院人多,門診採血時間太晚的話,會延誤早晨的胰島素治療,對全天血糖產生不利影響。

6. 上午治療延遲,可以注射胰島素並進餐
對於早、晚餐前需要注射預混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若因上午到醫院抽血化驗使治療延遲的話,可以在抽血之後查一下隨機血糖。如果血糖偏高,可臨時注射1次短效胰島素,然後進餐。這樣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治療延誤造成的血糖升高,同時又可避免檢查當天早、晚兩次預混胰島素注射時間間隔太近。

7. 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者,次日採血可稍晚一些
對於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者,其降糖作用可以維持到次日8 ∼ 9 時,因此次日化驗空腹血糖的採血時間可稍晚一些。8. 早晨用藥和中午用藥不要相隔太近
對於採用口服降糖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化驗空腹血糖時,若採血時間太晚而使得早晨用藥和中午用藥的時間相隔太近的話,應酌情減少中午的用藥量,以免因兩餐的藥物作用相互疊加而造成低血糖。

心理調適

戰勝恐懼:確診了,別迴避

有的人發現血糖高,到大醫院確診後,覺得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頓時很沮喪,畢竟這是種無法根治的病,造就了恐懼、焦慮、懷疑、拒絕的心理。有的人為了進一步掩飾恐懼感,不把這當回事,不控制飲食,結果後來血糖特別高。所以,初期糖尿病患者戰勝恐懼心理是很重要的。

注意心理上的兩個極端

剛確診的病人,心理上往往有兩個極端:一是根本無所謂,不重視,滿不在乎,因為不知道最終會為此付出代價;二是過度緊張,而且為了血糖的一點點波動而焦慮,結果導致血壓、血糖都控制不好。其實,對於糖尿病,應該「戰術上重視它,戰略上藐視它」。事實上,經過積極治療,糖尿病患者的壽命是可以跟其他人一樣長的。

消除恐懼、懷疑、拒絕心理的方法

1.多了解有關糖尿病的知識,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個評估,做最壞的打算。有了最壞的打算作為您目前生活狀況的參照點,您會變得更加樂觀、開朗,更有勇氣和信心。

2.積極擺脫糖尿病所帶來的心理陰影。可以先嘗試與情況相似的人進行交流,跨出與人交往的第一步,逐步回歸到正常的人際生活中,讓自己享受正常的人生,這樣自己的心態也會變得更好。


3.心中樹立一個信念,即:只要我能把血糖控制好,那麼我和正常人是一樣的,完全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工作和生活。

4.拓寬自己的關注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培養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興趣愛好,這樣有得有失,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彌補不公平感。

5.要有樂觀主義精神。既不要對糖尿病無所謂,不控制飲食,不重視運動和藥物治療;也不要對疾病過分擔心,終日焦慮不安,這些都可能加重病情。

瞭解併發症,家人多支持

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一樣,每天都要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他們每天都要和人接觸,首當其衝、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屬,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家屬對其病情的控制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其出現併發症後,家人更要多地支持和關心糖尿病患者。家屬必須理解和關心患者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人生護航艦」,這指3 類人:配偶、親友、朋友。治療糖尿病需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其中配偶的理解和支持尤為重要。第二是子女的關心,患者如果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子女的寬慰很重要。總之,家屬必須理解和關心患者,而不要因為怕臟、怕麻煩而嫌棄他,要努力為糖尿病患者提供1個親密和諧的家庭環境,理解和包容患者出現的情緒與行為問題。

及時疏導患者心裡的疙瘩

配偶和子女要了解糖尿病患者心裡的疙瘩結在哪裡,並給予及時疏導。如果患者處於悲觀、失望階段,家屬應多陪陪患者,盡力幫助他渡過難關。心理負擔長期得不到宣洩或疏導,對糖尿病的治療極為不利。

主動鼓勵和幫助患者

認識和明瞭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是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的共同利益所在,家屬應鼓勵和幫助患者做好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督促他按時服藥,並做好糖尿病的監測工作,使他的病情得到最為滿意的控制。

家屬也要多學點有關糖尿病的知識

糖尿病患者的家屬也要不斷學習糖尿病的防治方法,學習觀察和處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等急性併發症,一旦發現,馬上給予必要的處理。

肯定小成績,不要灰心

患病時間長、併發症多且重、治療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對治療產生對立情緒,變得不配合治療,有的人甚至對醫生不信任,表現出冷漠、無動於衷的態度。所以,糖尿病患者應當重視積極的心理調節,並將其切實作為控制糖尿病的「法寶」之一。

激勵糖尿病患者堅持執行治療計劃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飲食受限,還要頻繁測血糖,原有生活規律被打破,在某些時候,患者會感到十分厭倦。怎樣才能使患者保持熱情,堅持執行糖尿病治療計劃呢?

1. 鼓勵患者繼續控制血糖。最好有一個患者信任的夥伴幫助他,支持他,鼓勵他,這會在患者枯燥的生活中增添許多情趣,有助於患者堅持下去。總之,每個人的激勵方式不同,患者應積極找到1種適合於自己的方式,不斷激發自己控制糖尿病的熱情。

2. 在制訂治療計劃時要考慮患者的興趣和愛好,如果制訂的計劃能使患者按他喜歡的方式去生活,那麼往往能激發患者控制糖尿病的熱情。3.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幫他接受自己,接受疾病,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經歷的痛苦。

4. 幫助糖尿病患者重新分析自己,審視自己,對自己微小的成績給予肯定,不斷找到自己的優勢,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別讓抑鬱盯上糖尿病患者

若患者沒信心,過於悲觀,精神壓力過大,明顯出現了抑鬱情緒,對治療、對生活感到無望,而且有了自殺的想法,甚至出現自殘的行為,那麼應高度重視。

一般來說,糖尿病合併抑鬱症與一般抑鬱症的表現基本相同。家人如果發現如下症狀,就應警惕:

1. 情緒低落,一般以「晨重夕輕」為特點。
2. 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
3. 活動減少,動作緩慢,興趣喪失,不願參加社交活動,喜獨處。
4. 常有焦慮和無能、無用等內疚感。
5. 睡眠障礙,以難以入睡或早醒為典型表現。
6. 多有疲乏、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秘等症狀。
7.有自暴自棄、厭世或自殺心理或行為。
8. 性欲明顯減退。

有上述3項或3項以上症狀表現者,極可能已併發抑鬱症,必須引起重視,最好及時到醫院治療。

為了預防抑鬱症的發生,可以採取以下建議:

1. 及時看心理醫生,針對抑鬱進行心理干預,必要時遵醫囑服用抗焦慮抑鬱藥物。
2. 平時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及有益的娛樂活動,有助於改善心境,調節心情。同時,又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這既可豐富業餘生活,又能鍛煉身體,進而擺脫糖尿病所帶來的心理陰影。
3. 經常和家人、朋友、病友聊天,這在心理學上叫「社會參與」,就是儘量轉移自己對疾病的過度關注。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要積極和週圍的同伴、鄰居溝通,建立一個「圈子」,要有聊天說話的「伴兒」。
4. 家人要理解、支持患者,使患者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感到有力量。

多學習,少焦慮

對糖尿病患者要說的是:糖尿病的治療是長期甚至終身的,既然得了糖尿病,就要樹立起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和勇氣。知己知彼,掌握糖尿病的各方面知識,才不會犯錯誤。要知道,您自己生命之車的方向盤就握在您自己的手中,如果您駕駛的方向和方法正確,非但能長壽,還會提高生活質量。

有人說「久病成良醫」,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久病也不可能成為良醫。因為糖尿病太復雜,病情的變化太無常,涉及的內容太豐富,幾乎遍及臨床上的所有學科,即使是糖尿病專科醫生,也不可能樣樣精通,更不要說糖尿病患者了。

信心來源於知識

治療糖尿病,要求患者本人積極參與和密切合作,在主治醫生的指導下,不折不扣地執行有關飲食、運動、藥物、病情監測及心理調節等主要方面的各種指令,如果沒有有關糖尿病的系統知識,患者未免會擔憂、焦慮,信心不足,也不可能嚴格按醫生的要求去做,這樣就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醫生再怎麼努力也會成效甚微。所以,患者必須系統地學習有關糖尿病的防治知識,以減輕緊張、焦慮與擔憂,樹立起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和勇氣。

學習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參加專題講座,與專科醫生交流及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科普書籍等新聞媒體途徑獲得有關知識,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還可以在專家指導下,與「糖友」進行相互交流,吸取他人成功經驗。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