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靜脈曲張,真的不是小毛病

79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患者也要懂的門診檢查

當患者腿部出現像蚯蚓般的靜脈瘤,同時外觀上合併有色素沉著、典型部位濕疹、出血、潰瘍等併發症,診斷靜脈曲張似乎不難,但箇中的學問並不簡單。

初次就診,醫師會先聆聽病人描述的症狀來做詳細的病歷記錄,隨後諮詢內容包括發生的時間、服用藥物、有無家族史、血糖、肝腎功能、同時觀察雙腿血管分布情況,並進行觸診來了解是否有水腫或是皮膚硬化,同時比對雙腿的溫度及脈搏的強度,如果有需要,會安排超音波的檢查。

許多人覺得靜脈曲張不就是血管凸出來,從外觀就看得一清二楚,為什麼還要安排超音波檢查?其實這個學問可大了,靜脈曲張可以寫上一本厚厚的教科書,還有許多國際的靜脈醫學會,每年開會討論最新的醫學進展,讓專注處理靜脈疾病的專科醫師能走在治療最前線,提供最完善的照護。

治療程序不對,是復發最常見的原因

治療靜脈曲張最重要準則:釜底抽薪,擒賊先擒王!換句話說,就是找到病因的源頭,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由近至遠依序處理。這聽起來像是常識;但實際上,治療程序不對是復發最常見的原因。

許多醫師只做簡易手術移除小腿突出的靜脈瘤,殊不知80%以上的靜脈瘤,都源自於大腿腹股溝附近的終端靜脈瓣膜破損。專業的靜脈曲張門診,都會配備有彩色超音波儀,能夠在初次門診當下就進行血管掃描,詳細的檢視靜脈曲張的嚴重程度和分佈範圍,瓣膜功能損壞的位置,了解嚴重程度之後,病患就能清楚知道需不需要接受治療?有哪些治療方法可以選擇?治療方法的優缺點?各種治療方式的風險、副作用,治療後所需要復原的期間,後續的追綜計畫,需要的費用等等,擬定出最適合的個人化治療方針。

彩色血流超音波

非侵入性的彩色血流超音波,夠顯示即時影像,不但無痛,舒適又安全;其實,醫生經常用它在懷孕期間檢查胎兒。

由於每個病人的靜脈曲張都有極大的差異性,因此成功的治療,必須要先準確的定位出靜脈曲張逆流的行經路線,血管影像在超音波檢查之下一覽無遺,是專業醫師不可或缺的幫手,提供了精確的醫學診斷。有些靜脈位置比較深,行走方向難預測,不易由外觀判斷,在超音波尚未普遍之前,手術中常需要拉大傷口來找尋深處血管;甚至因為開刀處理不夠乾淨,造成日後的復發。 近年來醫療科技的發展,超音波被廣泛應用在靜脈逆流症的診斷、判讀與定位,微創治療手術才迅速發展。尤其是後面幾章所要介紹的「靜脈內雷射治療法」、「超音波導引泡沫注射療法」等微創技術,更倚賴靜脈超音波的操作。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時,病患需要保持站立姿勢,讓病變的靜脈鼓出,在檢查時要能露出大腿,小腿及足部,讓醫師檢視所有靜脈曲張的全貌,病患最好能穿著或攜帶短褲、安全褲、寬鬆的長褲,千萬不要穿緊身牛仔褲來就醫。

檢查開始時,醫生會在超音波探頭塗上凝膠,從大腿開始進行掃描,螢幕會同步呈現靜脈血管影像,隨後醫生將手按壓患者的小腿及大腿肌肉上,讓血液向心臟方向流動,超音波監視器將顯示藍色流動訊號。當手部釋放壓力,在靜脈瓣膜正常的情況之下,應該不會有血液流動訊號。但是如果靜脈瓣膜有異常,血液將向下往足部逆流,屏幕將會有上紅色流動訊號顯示出來。

超音波檢查大約需要進行5-10分鐘,在檢查結束後就能評估整個下肢曲張靜脈的流向,檢測出何處是靜脈血液逆流的源頭。超音波是專業醫師不可或缺的幫手,扮演的角色就像內科醫師的聽診器。專門從事靜脈疾病治療的醫師應該親自幫病患做超音波檢查,須要能快速、準確地判斷靜脈的走向和瓣膜異常滲漏逆流的位置,擬出對病人最適合的治療方針,因為後續的泡沫硬化劑注射治療及血管內雷射手術,也都需要在超音波的引導下同步進行。

靜脈造影檢查

20年前的過去,靜脈曲張的評估,是利用靜脈造影檢查(Venogram),將顯影劑注射到患者的腿部血管後,再照射X光來顯示靜脈的走向。這種檢查不但疼痛、不方便、有侵入性,而且費用昂貴,注射的顯影劑可能加重腎臟負擔,現在己鮮少使用。至於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檢查,只有在動靜脈畸形的特殊情況下才使用。氣動式容積量測

還有一種測量及定量小腿循環生理功能的儀器,氣動式容積量測儀(Air plethysmography),可以用來量測腿部肌肉的壓縮功能,並判定腿部靜脈是逆流或是阻塞。操作做法是將小腿部放進一個類似血壓計的打氣套筒,腳尖有如打拍子一樣上下踩放20下左右,就可以偵測到血流量的細微變化,計算出小腿循環功能。在病患有靜脈潰瘍的情況之下,這個檢查幾乎都可以偵測到血液循環的異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