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8週降血糖最有效食療

9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怎麼知道我有沒有糖尿病?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血糖檢測」最精準
說到糖尿病症狀,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可能是「吃多、喝多、尿多」。三多症狀的確是糖尿病典型的症狀,但卻不一定會發生在每個糖尿病患者身上,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口渴感受減少,多喝表現不顯著,因此患病時容易被忽略。想要確定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建議您可以進行血糖檢測。
血糖怎麼驗?
血糖的檢查依抽樣時間之不同,可分為空腹與飯後兩種。空腹血糖是測量未進食狀態下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進行檢測者需禁食八小時,並在早餐前抽血,正常值應為70∼110mg/dl;飯後血糖的檢測是為了判斷醣類消化的情況,接受測驗者在用餐結束後二小時抽血,以不超過140mg/dl為標準。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
當空腹血糖值有異常時(110~126mg/dl),可再進行兩小時的測驗,即「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患者喝下75克葡萄糖液後,立即抽血,隨後再隔30、60、90、120分鐘抽血。正常狀況下,前四次測驗的血糖值應<200mg/dl,120分鐘後不超過140mg/dl。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具有家族遺傳、肥胖、飲食西化是糖尿病高危險群
家族遺傳
糖尿病具有遺傳的特性,若家屬或親戚有人患有糖尿病,自己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便會增加。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有家族性遺傳者應定期接受檢查。
肥胖
近年來,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肥胖是關鍵原因。體重過重,會導致胰島素作用不良,血糖代謝差,血糖易升高,因此,肥胖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高。
飲食西化
西方食物,如漢堡、汽水等,多半高脂肪、高熱量,當肉類、澱粉、醣類攝取過量,容易造成體重上升,進而誘發糖尿病。
高危險族群
年長者:年齡的增加會提升糖尿病的罹患率。一方面是因為多吃少動的生活形態易造成肥胖,一方面則是因為身體組織機能退化,胰島素的功能也跟著退化,增加罹病的機率。
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患者:前述三種症狀就像連體嬰般,時常伴隨發生。
患有胰臟疾病者:胰臟主管胰島素分泌,胰臟曾受傷、慢性胰臟炎、肝硬化等都會影響胰臟的正常運作。
【健康小辭典】第二型糖尿病
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內仍會持續製造胰島素,但是胰島素的作用不良。屬慢性病症,多發生於有第二型糖尿病家族史者,或體重過重者。

因為吃太甜,所以才得糖尿病嗎?
罹患糖尿病與吃甜食沒有絕對關係
吃甜沒關係?
雖然病名當中有個「糖」字,但是糖吃得多,不一定會得糖尿病;反之,糖吃得少,仍有可能得到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生,往往不是單一因素所導致,遺傳或肥胖再加上不良的飲食或生活習慣交相作用下,使患病機率大大增加。
若家族中曾有人罹患糖尿病,那麼就得格外留意,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除了均衡與定時定量,具有遺傳體質者,也應妥善控制甜食的攝取量。如果能搭配適當運動,避免肥胖上身,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將大大降低。
不具遺傳體質者,雖然比較不會因大量吃糖而引發患病的機率,但若生活、飲食習慣不佳,糖尿病還是有機會找上門。
吃甜有關係!
無論是先天遺傳或是後天習慣所致,一旦罹患了糖尿病,就應該謹慎控制糖分的攝取,除了口味上別吃太甜,食物種類的選擇也很重要,含糖量偏高的食物,如甜食或水果等,應避免過量。飲食控制,絕對是糖尿病保健的重要環節。

認識糖尿病
血糖值為何會偏高?
血液中的葡萄糖變多,血糖值便會升高。血糖值偏高,有兩種常見情況。一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獲得幫助的葡萄糖數量過少,殘留在血液中的數量過多;另一是胰島素作用不良,例如正常一個單位的胰島素能降十個單位的血糖,而胰島素作用不良的人只能降五個單位的血糖,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阻抗性。
糖尿病有哪些特徵?
典型病徵:三多一少
「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減輕」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因為攝取的糖分無法充分被利用,身體熱量不夠,需要補充熱量,所以患者會吃得多;當血糖超過腎臟吸收糖的極限,即180mg/dl時,葡萄糖會隨著尿液排出,伴隨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使得細胞脫水,所以患者會多尿,同時感到口渴;糖尿病患者吃喝的量雖然變大,但攝取的糖分難以被利用,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熱量,因此病患會日漸消瘦。
除了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外,糖尿病還有其他症狀如手腳發麻、四肢無力、視覺模糊、眼睛發癢、皮膚傷口不易癒合、皮膚感染、會陰搔癢、性功能減退、性慾下降等。
50%病患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
根據統計,有50%血糖值在180mg/dl下的糖尿病患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以至於常被忽略,這其實很危險。當血糖值已經高出標準範圍,若不加以治療,高血糖狀況不會自動痊癒,且會造成器官傷害。
因此,不管有沒有出現病徵,建議40歲以上的中年人以及高危險族群患者,定期至醫院進行血糖檢測。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破除糖尿病迷思
迷思:飯吃得越少,血糖就能控制得越好
破解:六大類食物都要均衡攝取,才能控制好血糖
說到糖尿病飲食,多數人第一個想法是「飯少吃點」,甚至「不吃飯」,因為米飯含豐富醣類,給人「少吃飯等於少糖,少糖就能減緩糖尿病」的錯誤認知。
事實上,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首重均衡,不論是五穀根莖、奶、蛋、魚、肉、豆,甚至是油脂類,都要攝取。吃得對才是重點,均衡攝取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由於每個人身體狀況不盡相同,建議患者請教專業營養師,量身精算一天所需之各類營養素分量。若能熟記食物代換原則更佳,讓飲食組合豐富多變,兼顧血糖控制與進食心情。

迷思:今天驗血糖值太高,下一頓少吃就好
破解:沒有正確飲食習慣,便無法真正控制病情。
「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是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若不建立正確飲食習慣,就很難改善血糖變化,並加重病情控制的難度;況且,進食量過少,還有可能引發低血糖。
當血糖值檢驗結果過高時,首要任務是釐清血糖升高的原因。如果找不出任何理由及原因,飲食總熱量攝取也在規定範圍內,但是血糖值依舊呈現過高狀態,病患就應該向醫生反映,讓醫生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式。自行改變進食量,絕對不是適當的作法。

戰勝糖尿病關鍵
戰勝糖尿病,從飲食開始,控制飲食是穩定血糖的關鍵
飲食、運動及藥物是控制糖尿病的三大環節,其中飲食控制是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環。
為什麼要控制飲食?
正常人進食後,血糖透過胰島素的協助,進入細胞,轉換成能量,為人體所用。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作用不良,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身體細胞,停留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
在健康狀態下,人體的血糖濃度會維持在一定的標準值內,糖尿病患者則否。若此時不針對飲食加以控制,暴飲暴食,血糖值會忽高忽低,不但造成身體負擔,同時也造成器官的傷害。因此,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飲食、掌控血糖值變化,是相當重要的。
飲食控制7要訣
1 正確選擇食物
許多人在確認罹患糖尿病後,第一個想法便是「再也不能吃甜食」、「要跟美食說再見」。實際上,糖尿病患者只要能掌握進食的分量與時間,任何食物淺嘗並無傷大雅。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著重在健康均衡以及總熱量控制,不需刻意選擇某單項食物,只要控制好分量及正確的餐次分配,各類食物都應均衡攝取。
2 定時定量、少量多餐
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時定量;餐次分配上,少量多餐較理想,建議一天吃4~6餐,每隔3∼4小時進食一次。每天定時吃定量的醣類食品,較易控制血糖。這樣的進食方式,提供身體整天不間斷的熱量,這樣身體才不會被訓練成善於儲存熱能的體質,加重肥胖問題。
3 維持理想體重
體重過重者,應先減輕體重5~10%,體重降低有助於葡萄糖進入細胞,改善高血糖。建議採用飲食搭配運動方式減重。
4 多攝取纖維質
多選擇富含纖維質食物,如蔬果及全穀類,能有效延緩血糖的升高。一般而言,全穀類食物在改善高血糖的效果較好。
此外,建議糖尿病患者選擇食物時,可參考該食物的「升糖指數」。所謂升糖指數,是食用含有50克醣類食物使血糖上升的幅度與時間,比對含等量醣類的標準食物對血糖的效應之比例值。對照之標準食品常採用吐司或葡萄糖;指數愈高,對血糖值影響愈大。
不過,升糖指數不是絕對標準,只是個參考,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多寡,以及製造過程、烹飪方式等,都會影響血糖反應,例如冰淇淋、培根的升糖指數都比吐司或米飯還低,但並不代表冰淇淋或培根對身體較健康。
5 少吃高油脂食物
盡量少吃油炸、油煎、油酥,或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6 盡量避免食用濃湯
少吃如濃湯般(有勾芡、調味料過多)的料理,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7 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
炒菜宜選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如花生油、葵花油、橄欖油;盡量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如豬油、奶油。

有效降血糖的營養素
鎂~幫助體內葡萄糖代謝
功能:
●細胞新陳代謝的必需營養素
●活化體內多種酵素系統
●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
●調節神經細胞,具舒緩神經的作用
●輔助鈣與鉀的吸收
●參與體內細胞能量的轉移與儲存
作用:
對細胞代謝作用而言,鎂是不可缺的元素。在醣類代謝過程中,鎂扮演著「促進胰島素使葡萄糖進入細胞中」的角色;體內若缺乏鎂,會降低胰島素刺激葡萄糖吸收的效果。胰島素阻抗的狀況一旦發生,血糖的控制就會變得比較困難。
來源:
髮菜、空心菜、秋葵、牛奶、小麥胚芽、燕麥、糙米、堅果類
每日建議攝取量:
●成年男性:360毫克(約150克髮菜的量)
●成年女性:315毫克(約130克髮菜的量)
缺乏時的症狀:
●易暴躁、緊張
●失眠或睡眠品質不好
●提高高血壓和心臟病的發生率
●經常頭痛
●肌肉痙孿
●生長遲緩
●食慾不振
硒~抗癌防氧化,降低血糖
功能:
●抗癌作用
●消除已形成的過氧化物
●保護組織、細胞膜,防止被氧化破壞
作用:
具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可促進葡萄糖代謝,以降低血糖。但攝取過多或過少都對糖尿病病情不利,要特別注意。
來源:
動物肝腎、瘦肉、海鮮、南瓜、蔥、大蒜、全穀類
每日建議攝取量:
成年男、女皆為0.05毫克
缺乏時的症狀:
●心跳加快
●心臟擴大
●生長遲緩

降血糖特效食物
核桃~增加體內部飽和脂肪酸,促進血液循環
控制血糖有效成分:
維生素B1、B2、B6、E、鎂、鋅、鈣、Omega-3脂肪酸
控制血糖的原因:
核桃富含多種營養素,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當中的維生素E有抗氧化功能,B群能促進新陳代謝,總體來說,核桃的營養價值很高。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桃桃中的鎂、鋅、Omega-3脂肪酸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環、協調胰島素的作用。適量攝取能調節血糖,減緩糖尿病症狀。
營養師小叮嚀:
1 核桃熱量不低,應避免大量攝取。
2 最好選擇帶殼的核桃,握在手中有沉重感,不可有蛀洞。
3 核桃含有大量油脂,易氧化,保存時須裝在密閉容器中冷藏。
堅果蘋果奶健胃養神+保護心血管
人份:2人份
熱量:411.3大卡
膳食纖維:1.17克
膽固醇:60毫克
材料:核桃10克,腰果10克,蘋果200克,低脂鮮奶600克
作法:先將核桃、腰果、蘋果放入果汁機中,加鮮奶打勻即可。

苦瓜~抗氧化力超強,可保護血管
控制血糖有效成分:
維生素B1、B2、C、鎂、胡蘿蔔素、鋅、膳食纖維
控制血糖的原因:
苦瓜跟許多蔬菜類食材皆含豐富的維生素C,但大部分食材在經過加熱烹煮後,維生素C會流失大半。苦瓜獨特之處,在於它所含的維生素C即使經高溫加熱,也不易減少。
維生素C有很強的抗氧化力,可保護血管、強化細胞,同時促進醣類代謝。
根據研究顯示,苦瓜的果實與種子含有和胰島素功能相似的蛋白質,他能促進醣類分解,使醣類轉化為能量,除了降血糖之外,還能改善體內脂肪平衡。
營養師小叮嚀:
1 烹調苦瓜的方式,建議採用大火快炒或涼拌,其所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等營養素較不易流失。
2 由於果粒部分較易累積農藥,建議清洗時用軟刷輕輕刷洗乾淨。
苦瓜炒肉片抗氧化+清熱解火
人份:2人份
熱量:242大卡
膳食纖維:2克
膽固醇:81毫克
材料:苦瓜切塊100克,豬肉片100克
調味料:豆豉1匙,鹽1/4小匙,由1小匙
作法:熱油鍋,加入豆豉炒香,再加豬肉片略炒,續入苦瓜和其餘調味料炒勻即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