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犯大忌,當心皮膚乾巴巴
「物理性防禦」是皮膚的防火牆功能,而說起皮膚的物理性防禦,其實有以下二種意思——
.保護身體,將其與外界隔離
.讓內部的水分不要流失
第一項皮膚功能,應該是一般人往往會最先想到的─將外界一切與身體阻隔開來。
皮膚負責將內臟、血液等各式各樣的組織封在身體裡,並保護人體不受充滿細菌的外界侵襲。換言之,一旦皮膚出現傷口導致外界的病原菌入侵人體,你我就會生病。
第二項防禦功能則是「保溼」。
保溼其實只在角質層進行。當角質層流失水分、變得乾燥,就會出現裂痕,導致部分翻起、剝落——你可以想像一下因乾旱而龜裂的土地,大概就像是那個樣子。
當皮膚的這層屏障損壞——換句話說,當角質層剝落,皮膚便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而原本對刺激就容易起反應的敏感肌,在此時就會出問題。
簡而言之,想要維持肌膚健康,唯有做好保溼。
「保溼只要平日簡單做做就好了吧?應該不會很麻煩。」你可能會這麼以為,但保溼其實是很有學問的,日常保養只能說是基本中的基本。接下來,就來看看保溼的原理吧。
◎角質層的保溼原理
前面已經提到,保溼工作是在皮膚最上面的角質層進行的。
雖然正如前所述,角質層的細胞已經死去,但這些細胞並不只是無所事事、等待剝落的皮垢而已。
在角質層裡,會結合以下三種原理,來進行保溼——
.細胞中的天然保溼因子(胺基酸、尿酸、乳酸)會抓住水分子(H2O)
.細胞外的神經醯胺會抓住水分子
.皮膚表面的皮脂膜會防止水分散失
接下來我就先從原理「細胞中的天然保溼因子(胺基酸、尿酸、乳酸)會抓住水分子」開始依序說明。
在角質細胞中含有「胺基酸」、「尿酸」、「乳酸」等「天然保溼因子」。天然保溼因子可簡稱為「N M F」(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顧名思義,它具有能保存水分的特質。
皮膚在更新時,表皮細胞會由下而上,逐漸改變並浮到表皮上,這即稱為「新陳代謝」。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表皮細胞內的主要蛋白質「角蛋白」會分解,形成胺基酸。
換言之,角質層中含有許多經分解達到最終型態的胺基酸。這些胺基酸最大的特色是「親水性」,簡單來說,就是喜歡與水結合。
胺基酸會吸引水分子,一旦抓住水便牢牢不放。這種結合方式稱為「共價鍵」,是非常緊密的結合。
尿酸及乳酸,也是新陳代謝的產物,而且同樣具有緊抱水分子的特性。
原理「細胞外的神經醯胺會抓住水分子」,與一種如膠水般黏在角質細胞與角質細胞間的東西有關。舉例來說,它就像將磚頭和磚頭黏起來的水泥。
它主要由一種叫「神經醯胺」的「細胞間脂質」所組成——神經醯胺分子本身也具有抓住大量水分子的特性。
原理的「皮膚表面的皮脂膜會防止水分散失」,正意味著覆蓋在皮膚表面的皮脂有多重要。
與一根一根毛連接的皮脂腺,會分泌皮脂。當皮脂從毛孔跑到外面,如一層膜將皮膚表面包覆起來,便會形成「皮脂膜」。這層皮脂膜會將皮膚表面用油封起來,使水分不流失,同時賦予肌膚光澤。
當角質層發揮了以上三種功能,它便能順利保溼,令皮膚不乾燥、維持水潤。
◎過度清潔會令皮膚的保溼力下滑
但保溼的結構並非堅不可摧。更何況角質層的厚度只有○‧○二公釐,既薄又纖細。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導致保溼的結構受損呢?——造成最多破壞的,莫過於「過度清洗」。
一切原因,都是因為肥皂及沐浴乳中所含有的「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會在界面——也就是物質的臨界面上發揮作用。相信你也聽過有句話叫「油水分離」,這代表水與油的界面即使相接,也會因為性質不同而互不相溶。
界面活性劑的分子具有容易與水混合的部分(親水基)以及容易與油混合的部分(親油基),它會在互相反彈的界面中將水與油撮合、使其溶在一起。肥皂及沐浴乳就是這樣將油脂從皮膚表面帶離的。
這表示,用摻了界面活性劑的肥皂及沐浴乳拚命洗身體,皮脂膜的「油脂」就會率先被奪走。
當皮脂膜這層膜消失,底下細胞間脂質的神經醯胺便會裸露出來。由於細胞間脂質是油,因此也會被界面活性劑溶解。
失去皮脂膜與細胞間脂質的結果,就是皮膚的鎖水力、保溼力大幅下滑,這也正是「過度清洗」的問題所在。
現代人大多非常愛乾淨。這雖然並非壞事,但人的皮膚其實並不需要如此頻繁地清洗。
塔摩利*與福山雅治都曾說過「洗澡時我不用肥皂和沐浴乳,只用手搓身體」,在日本還曾經蔚為話題,人稱「塔摩利式入浴法」。老實說,這種洗澡方式對皮膚正是最好的。
這或許很令人難以置信,但其實可以每天用肥皂及沐浴乳清潔的,就只有腋下與陰部而已。因為這些長毛的地方有一種叫「頂泌腺」的特殊「汗腺」,會分泌出有味道的汗——這應該是動物用來散發性吸引力所留下的(汗腺分為兩種,遍布全身的稱為「外分泌腺」,由此分泌的就是普通的汗)。
即便是要清洗腋下及陰部,所需的肥皂或沐浴乳也僅用一點點就夠了,甚至只用洗頭髮流下的洗髮水洗一洗即可。至於身體的其他部位,其實只要泡澡或淋浴就好。這樣做並不會累積污垢或體臭,所以完全不必擔心。
話說回來,從角質層剝落的角質畢竟是比○‧○二公釐還要薄又小的物質。用尼龍搓澡巾刷來刷去,根本毫無道理。
◎乾燥肌與油性肌的個人差異
其實前面所說的清洗方法,只是基本,狀況還是可能因人而異。
若你是屬於皮脂膜較厚的「油性肌」,那麼即使皮脂膜多少有些脫落,肌膚還是會留有保溼力。
然而我想會讀這本書的,應該大多是為皮膚不好所苦的人,或者是希望幫身邊人改善肌膚問題的人。這些患者的皮膚大多是皮脂膜偏薄的「乾燥肌」,因此保溼往往會是一大問題。
當肌膚乾燥愈來愈嚴重,就會演變成「皮脂缺乏性溼疹」。皮膚會乾巴巴的、脫皮,甚至冒出紅色斑點。因為生癢,許多人常忍不住一直搔抓,有時還會抓傷——這種症狀在冬天特別容易發作。
皮脂缺乏性溼疹本身並不是什麼很嚴重的疾病,但一旦過度搔癢、抓傷,細菌及病毒就會從傷口入侵,引發各式各樣的皮膚問題。
用來去除化妝品的卸妝產品,也是皮膚受傷的原因之一。
化妝品本身是油性的,否則無法附著在肌膚上。換句話說,這正代表卸妝產品是一種「為了除去油性成分」而製造出來的商品。若想將化妝品的油性成分卸乾淨,就會連保溼的皮脂膜及細胞間脂質神經醯胺也一起除去。
卸妝油也一樣。雖然號稱「讓化妝品溶解再去除,對肌膚溫和」,聽起來好像不會傷害肌膚,但其實當化妝品的油脂溶入卸妝油時,皮脂膜與神經醯胺也都會一起被帶走。當這層保護皮膚表面的膜剝落了,刺激與乾燥就會直接攻擊你的表皮。
★保溼從體內做起,維生素是關鍵
瞭解了保溼屏障被破壞的原因後,接著就來擬定對策吧!
從前面的說明我想你應該也明白了,保溼對策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過度清洗」。就像剛才提過的那樣,「偷懶」一點反而剛剛好。
再來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就是——
攝取維生素B,從體內提高保溼力。
記得要配合積極攝取維生素 B2、B6,這點就連我自己也正在實踐。
皮脂黏膩往往是因為維生素不足。這些維生素會讓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變清爽,同時生成優質胺基酸。但只要油脂夠清爽,就不會堵塞毛孔,而能順利跑到皮膚表面,形成好的皮脂膜,賦予肌膚光澤。
請記住,角質內的胺基酸等保溼因子是「天然」的,並無法從外界擦拭補充。故必須要充分攝取維生素 B2與 B6,從體內提升胺基酸的品質。
透過營養均衡的飲食來攝取是最理想的,以下整理了富含維生素 B2與 B6的各種食品——
‧富含「維生素 B2」的食品:牛或豬或雞的肝臟、海藻、鯖魚等藍背魚、鰻魚、納豆、蛋、牛奶、乳酪等等。
‧富含「維生素 B6」的食品:蒜頭、香蕉、雞里肌、牛或豬或雞的肝臟、鮪魚、鰹魚等等。
話雖如此,這些維生素即使一次大量食用,也無法囤積在體內,因此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補充攝取。
如果覺得那樣滿辛苦的,或許服用「Chocola BB」等維生素 B2、B6的營養補充劑,也能有不錯的效果。
除此之外,想讓體內的維生素不被破壞,在生活習慣上也要多加注意,例如:應避免睡眠不足、不規律的生活,還有不能酗酒、抽菸等等。
喝酒和吸菸相比,又以吸菸對皮膚的傷害最嚴重。害皮膚老化的外在要因前二名——第一名是紫外線、再來就是抽菸。
◎保溼劑如何選擇?
若你老是覺得皮膚很乾燥,乾巴巴的又脫皮,不妨在洗澡後塗乳霜、化妝水、乳液等保溼劑,這樣皮膚就不會乾到發癢了。
選擇保溼劑時,請記得以下提醒——
使用含神經醯胺的保溼劑。
神經醯胺與角質細胞內的天然保溼因子不同,它介於角質層的細胞與細胞之間,也就是位於細胞外,因此能從外界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充。
市面上有許多這方面的產品,像含有神經醯胺前驅物的「Cetaphil舒特膚」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由於市售的乳霜及化妝品都含有香料與各式各樣的添加物,建議肌膚敏感的人還是去看皮膚科,請醫師開簡單的保溼劑*比較安全。
凡士林不但可以安心使用,而且很方便。它能造出一層人工皮脂膜,為乾燥肌的人補強保水機制。
由於凡士林並不會滲透皮膚,而只是將表面包覆起來,所以沒必要塗得太厚,只要薄薄一層就夠了。嘴唇乾裂時也可以使用。
冬季來臨時,由於戶外空氣乾燥,皮膚也容易變得乾燥。但當皮膚溼度在五○到五五%時,便較不容易有乾燥問題,因此建議可以用加溼氣,讓溼度維持在五○%以上。
◎化妝多傷肌?
在瞭解了皮膚保溼的各種原理後,請冷靜思考一下,你是不是也對「化妝後再卸妝」、「塗抹化妝水或乳液保養肌膚」等行為,產生了一絲疑慮呢?
對此,我能給你的建議就是——
盡量不要化妝和卸妝。
就如同前面章節所述,卸妝會將化妝品及皮脂膜、神經醯胺一起除去,破壞角質層的屏障。
即使你用基礎化妝品來保養肌膚,那些人工製造的水分、油脂也都無法包含後述的「皮膚共生菌」。因為打造健康膚質的這些皮膚共生菌,就只會住在皮脂膜裡面。
以皮膚專科醫師的立場來說,「反覆塗抹再卸除」會造成皮膚不小的負擔。臉部化妝會,現在十分流行的指甲彩繪也是——那就跟你反覆將膠帶貼上又撕除沒兩樣。
我偶爾會遇到病患跑來問我:「我的指甲變得容易脆裂……。」這通常都是因為美甲所使用的去光水,破壞了指甲琺瑯質所造成。因此我總建議指甲油一旦塗了,乾脆就放著會比較好。
近年來,到處都能聽到有人在呼籲「不要化妝、卸妝」,對於這點我個人深表認同。
如果你皮膚的狀況非常差,一直都很乾燥、粗糙,那最好就暫時別化妝和卸妝了。想信這樣皮膚的負擔一定能減輕許多。
除了化妝、美甲,坊間也流傳有「肌膚暗沉、粗糙是因為老舊角質堆積」、「老舊角質殘留會妨礙新陳代謝」等說法,也因此讓果酸煥膚等去角質美容蔚為風潮。
對此,我想特別提醒你——
去角質百害無一利。
人的皮膚具有天然屏障,刻意將負責保溼的角質去除,其實就等於在破壞屏障。即便老舊角質在剛去除後讓皮膚暫時看起來變亮了,以長遠來看都只是在傷害肌膚(不過在治療粉刺與痘瘡的療程中,也會出現「痘膚潤凝膠」這類和煥膚類似的藥)。
建議盡量不要採用這些「對症療法型」的保養,而要回歸皮膚的基礎,從根本保養起。
「物理性防禦」是皮膚的防火牆功能,而說起皮膚的物理性防禦,其實有以下二種意思——
.保護身體,將其與外界隔離
.讓內部的水分不要流失
第一項皮膚功能,應該是一般人往往會最先想到的─將外界一切與身體阻隔開來。
皮膚負責將內臟、血液等各式各樣的組織封在身體裡,並保護人體不受充滿細菌的外界侵襲。換言之,一旦皮膚出現傷口導致外界的病原菌入侵人體,你我就會生病。
第二項防禦功能則是「保溼」。
保溼其實只在角質層進行。當角質層流失水分、變得乾燥,就會出現裂痕,導致部分翻起、剝落——你可以想像一下因乾旱而龜裂的土地,大概就像是那個樣子。
當皮膚的這層屏障損壞——換句話說,當角質層剝落,皮膚便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而原本對刺激就容易起反應的敏感肌,在此時就會出問題。
簡而言之,想要維持肌膚健康,唯有做好保溼。
「保溼只要平日簡單做做就好了吧?應該不會很麻煩。」你可能會這麼以為,但保溼其實是很有學問的,日常保養只能說是基本中的基本。接下來,就來看看保溼的原理吧。
◎角質層的保溼原理
前面已經提到,保溼工作是在皮膚最上面的角質層進行的。
雖然正如前所述,角質層的細胞已經死去,但這些細胞並不只是無所事事、等待剝落的皮垢而已。
在角質層裡,會結合以下三種原理,來進行保溼——
.細胞中的天然保溼因子(胺基酸、尿酸、乳酸)會抓住水分子(H2O)
.細胞外的神經醯胺會抓住水分子
.皮膚表面的皮脂膜會防止水分散失
接下來我就先從原理「細胞中的天然保溼因子(胺基酸、尿酸、乳酸)會抓住水分子」開始依序說明。
在角質細胞中含有「胺基酸」、「尿酸」、「乳酸」等「天然保溼因子」。天然保溼因子可簡稱為「N M F」(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顧名思義,它具有能保存水分的特質。
皮膚在更新時,表皮細胞會由下而上,逐漸改變並浮到表皮上,這即稱為「新陳代謝」。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表皮細胞內的主要蛋白質「角蛋白」會分解,形成胺基酸。
換言之,角質層中含有許多經分解達到最終型態的胺基酸。這些胺基酸最大的特色是「親水性」,簡單來說,就是喜歡與水結合。
胺基酸會吸引水分子,一旦抓住水便牢牢不放。這種結合方式稱為「共價鍵」,是非常緊密的結合。
尿酸及乳酸,也是新陳代謝的產物,而且同樣具有緊抱水分子的特性。
原理「細胞外的神經醯胺會抓住水分子」,與一種如膠水般黏在角質細胞與角質細胞間的東西有關。舉例來說,它就像將磚頭和磚頭黏起來的水泥。
它主要由一種叫「神經醯胺」的「細胞間脂質」所組成——神經醯胺分子本身也具有抓住大量水分子的特性。
原理的「皮膚表面的皮脂膜會防止水分散失」,正意味著覆蓋在皮膚表面的皮脂有多重要。
與一根一根毛連接的皮脂腺,會分泌皮脂。當皮脂從毛孔跑到外面,如一層膜將皮膚表面包覆起來,便會形成「皮脂膜」。這層皮脂膜會將皮膚表面用油封起來,使水分不流失,同時賦予肌膚光澤。
當角質層發揮了以上三種功能,它便能順利保溼,令皮膚不乾燥、維持水潤。
◎過度清潔會令皮膚的保溼力下滑
但保溼的結構並非堅不可摧。更何況角質層的厚度只有○‧○二公釐,既薄又纖細。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導致保溼的結構受損呢?——造成最多破壞的,莫過於「過度清洗」。
一切原因,都是因為肥皂及沐浴乳中所含有的「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會在界面——也就是物質的臨界面上發揮作用。相信你也聽過有句話叫「油水分離」,這代表水與油的界面即使相接,也會因為性質不同而互不相溶。
界面活性劑的分子具有容易與水混合的部分(親水基)以及容易與油混合的部分(親油基),它會在互相反彈的界面中將水與油撮合、使其溶在一起。肥皂及沐浴乳就是這樣將油脂從皮膚表面帶離的。
這表示,用摻了界面活性劑的肥皂及沐浴乳拚命洗身體,皮脂膜的「油脂」就會率先被奪走。
當皮脂膜這層膜消失,底下細胞間脂質的神經醯胺便會裸露出來。由於細胞間脂質是油,因此也會被界面活性劑溶解。
失去皮脂膜與細胞間脂質的結果,就是皮膚的鎖水力、保溼力大幅下滑,這也正是「過度清洗」的問題所在。
現代人大多非常愛乾淨。這雖然並非壞事,但人的皮膚其實並不需要如此頻繁地清洗。
塔摩利*與福山雅治都曾說過「洗澡時我不用肥皂和沐浴乳,只用手搓身體」,在日本還曾經蔚為話題,人稱「塔摩利式入浴法」。老實說,這種洗澡方式對皮膚正是最好的。
這或許很令人難以置信,但其實可以每天用肥皂及沐浴乳清潔的,就只有腋下與陰部而已。因為這些長毛的地方有一種叫「頂泌腺」的特殊「汗腺」,會分泌出有味道的汗——這應該是動物用來散發性吸引力所留下的(汗腺分為兩種,遍布全身的稱為「外分泌腺」,由此分泌的就是普通的汗)。
即便是要清洗腋下及陰部,所需的肥皂或沐浴乳也僅用一點點就夠了,甚至只用洗頭髮流下的洗髮水洗一洗即可。至於身體的其他部位,其實只要泡澡或淋浴就好。這樣做並不會累積污垢或體臭,所以完全不必擔心。
話說回來,從角質層剝落的角質畢竟是比○‧○二公釐還要薄又小的物質。用尼龍搓澡巾刷來刷去,根本毫無道理。
◎乾燥肌與油性肌的個人差異
其實前面所說的清洗方法,只是基本,狀況還是可能因人而異。
若你是屬於皮脂膜較厚的「油性肌」,那麼即使皮脂膜多少有些脫落,肌膚還是會留有保溼力。
然而我想會讀這本書的,應該大多是為皮膚不好所苦的人,或者是希望幫身邊人改善肌膚問題的人。這些患者的皮膚大多是皮脂膜偏薄的「乾燥肌」,因此保溼往往會是一大問題。
當肌膚乾燥愈來愈嚴重,就會演變成「皮脂缺乏性溼疹」。皮膚會乾巴巴的、脫皮,甚至冒出紅色斑點。因為生癢,許多人常忍不住一直搔抓,有時還會抓傷——這種症狀在冬天特別容易發作。
皮脂缺乏性溼疹本身並不是什麼很嚴重的疾病,但一旦過度搔癢、抓傷,細菌及病毒就會從傷口入侵,引發各式各樣的皮膚問題。
用來去除化妝品的卸妝產品,也是皮膚受傷的原因之一。
化妝品本身是油性的,否則無法附著在肌膚上。換句話說,這正代表卸妝產品是一種「為了除去油性成分」而製造出來的商品。若想將化妝品的油性成分卸乾淨,就會連保溼的皮脂膜及細胞間脂質神經醯胺也一起除去。
卸妝油也一樣。雖然號稱「讓化妝品溶解再去除,對肌膚溫和」,聽起來好像不會傷害肌膚,但其實當化妝品的油脂溶入卸妝油時,皮脂膜與神經醯胺也都會一起被帶走。當這層保護皮膚表面的膜剝落了,刺激與乾燥就會直接攻擊你的表皮。
★保溼從體內做起,維生素是關鍵
瞭解了保溼屏障被破壞的原因後,接著就來擬定對策吧!
從前面的說明我想你應該也明白了,保溼對策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過度清洗」。就像剛才提過的那樣,「偷懶」一點反而剛剛好。
再來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就是——
攝取維生素B,從體內提高保溼力。
記得要配合積極攝取維生素 B2、B6,這點就連我自己也正在實踐。
皮脂黏膩往往是因為維生素不足。這些維生素會讓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變清爽,同時生成優質胺基酸。但只要油脂夠清爽,就不會堵塞毛孔,而能順利跑到皮膚表面,形成好的皮脂膜,賦予肌膚光澤。
請記住,角質內的胺基酸等保溼因子是「天然」的,並無法從外界擦拭補充。故必須要充分攝取維生素 B2與 B6,從體內提升胺基酸的品質。
透過營養均衡的飲食來攝取是最理想的,以下整理了富含維生素 B2與 B6的各種食品——
‧富含「維生素 B2」的食品:牛或豬或雞的肝臟、海藻、鯖魚等藍背魚、鰻魚、納豆、蛋、牛奶、乳酪等等。
‧富含「維生素 B6」的食品:蒜頭、香蕉、雞里肌、牛或豬或雞的肝臟、鮪魚、鰹魚等等。
話雖如此,這些維生素即使一次大量食用,也無法囤積在體內,因此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補充攝取。
如果覺得那樣滿辛苦的,或許服用「Chocola BB」等維生素 B2、B6的營養補充劑,也能有不錯的效果。
除此之外,想讓體內的維生素不被破壞,在生活習慣上也要多加注意,例如:應避免睡眠不足、不規律的生活,還有不能酗酒、抽菸等等。
喝酒和吸菸相比,又以吸菸對皮膚的傷害最嚴重。害皮膚老化的外在要因前二名——第一名是紫外線、再來就是抽菸。
◎保溼劑如何選擇?
若你老是覺得皮膚很乾燥,乾巴巴的又脫皮,不妨在洗澡後塗乳霜、化妝水、乳液等保溼劑,這樣皮膚就不會乾到發癢了。
選擇保溼劑時,請記得以下提醒——
使用含神經醯胺的保溼劑。
神經醯胺與角質細胞內的天然保溼因子不同,它介於角質層的細胞與細胞之間,也就是位於細胞外,因此能從外界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充。
市面上有許多這方面的產品,像含有神經醯胺前驅物的「Cetaphil舒特膚」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由於市售的乳霜及化妝品都含有香料與各式各樣的添加物,建議肌膚敏感的人還是去看皮膚科,請醫師開簡單的保溼劑*比較安全。
凡士林不但可以安心使用,而且很方便。它能造出一層人工皮脂膜,為乾燥肌的人補強保水機制。
由於凡士林並不會滲透皮膚,而只是將表面包覆起來,所以沒必要塗得太厚,只要薄薄一層就夠了。嘴唇乾裂時也可以使用。
冬季來臨時,由於戶外空氣乾燥,皮膚也容易變得乾燥。但當皮膚溼度在五○到五五%時,便較不容易有乾燥問題,因此建議可以用加溼氣,讓溼度維持在五○%以上。
◎化妝多傷肌?
在瞭解了皮膚保溼的各種原理後,請冷靜思考一下,你是不是也對「化妝後再卸妝」、「塗抹化妝水或乳液保養肌膚」等行為,產生了一絲疑慮呢?
對此,我能給你的建議就是——
盡量不要化妝和卸妝。
就如同前面章節所述,卸妝會將化妝品及皮脂膜、神經醯胺一起除去,破壞角質層的屏障。
即使你用基礎化妝品來保養肌膚,那些人工製造的水分、油脂也都無法包含後述的「皮膚共生菌」。因為打造健康膚質的這些皮膚共生菌,就只會住在皮脂膜裡面。
以皮膚專科醫師的立場來說,「反覆塗抹再卸除」會造成皮膚不小的負擔。臉部化妝會,現在十分流行的指甲彩繪也是——那就跟你反覆將膠帶貼上又撕除沒兩樣。
我偶爾會遇到病患跑來問我:「我的指甲變得容易脆裂……。」這通常都是因為美甲所使用的去光水,破壞了指甲琺瑯質所造成。因此我總建議指甲油一旦塗了,乾脆就放著會比較好。
近年來,到處都能聽到有人在呼籲「不要化妝、卸妝」,對於這點我個人深表認同。
如果你皮膚的狀況非常差,一直都很乾燥、粗糙,那最好就暫時別化妝和卸妝了。想信這樣皮膚的負擔一定能減輕許多。
除了化妝、美甲,坊間也流傳有「肌膚暗沉、粗糙是因為老舊角質堆積」、「老舊角質殘留會妨礙新陳代謝」等說法,也因此讓果酸煥膚等去角質美容蔚為風潮。
對此,我想特別提醒你——
去角質百害無一利。
人的皮膚具有天然屏障,刻意將負責保溼的角質去除,其實就等於在破壞屏障。即便老舊角質在剛去除後讓皮膚暫時看起來變亮了,以長遠來看都只是在傷害肌膚(不過在治療粉刺與痘瘡的療程中,也會出現「痘膚潤凝膠」這類和煥膚類似的藥)。
建議盡量不要採用這些「對症療法型」的保養,而要回歸皮膚的基礎,從根本保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