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暗夜星光:告別躁鬱的十年

9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進行式】

〔難以掌控的救世主〕

對信用卡的感覺,是種愛恨交織。喜歡它的方便,討厭它是如此過於方便。某個時刻,房裡突然充斥著一些我不懂的喜好:精緻的別針,即使我從未有配戴的習慣;各種顏色的裙子,即使我從不穿著裙裝;好幾幅的數字油畫,即使我從未有過耐心作畫;莫名的各種日用,即使我回家幾乎只會洗澡睡覺。當然,也有些不太確定是需要還是根本不合邏輯的欲望:兩星期買了五十幾本書,訂製的名畫海報,數量多到足以讓我使用一輩子的紙膠帶。或是,突然冒出的需求:蘋果官網所有的產品,即使我對電子產品毫不熱衷;淘汰所有的家電產品換成最新旗艦,即使我根本不會使用到這些功能;國外旅遊的行程,即使我對搭乘飛機充滿恐懼。

至今我仍不明白,這些「喜歡」與「想要」,究竟與平常的自己有何不同。而我同時困惑,平時除了買書幾乎不購物的我,為何會有想要買下全世界的欲望?

電腦再怎麼能夠同時多工處理,我想也沒有我的大腦來得多工、迅速、有創意。如同飄在一個空間裡,隨處都有行程的規畫排演,如電影一幕又一幕地彩排。好多創造的想法在空間中建構,一個新的發明,一個新的創作,一個新的提案,一個新的規畫。無限的聲音環繞,無數的新知藉由不同的聲音傳達,快速地在空間中整合。藝術的奪目,眼未曾見的美麗,不斷在腦中勾勒,興奮而讚嘆。邏輯思考建構,重塑我一個新的生命,無限地展開,目不暇給。計畫與夢想如雨後春筍,盼望與未來堆疊綻放,希望時間快速進行,完成腦中快速進行的明天。

一個全新的世界:前瞻、科技、未來、便捷、智慧、瑰麗、人性⋯⋯我可以在地上建構天堂,而且比天堂更為天堂。不僅是生活秩序社會法律的烏托邦,也是物質科技精神自然的烏托邦。

好多時候,我是多麼渴望分享,分享我腦中所看到與感覺的全部。一切是如此完美得無以訴說,那些超越理解的建構與美麗,而我是所有創造的源頭。

我不是救世主,但我可以改變世界。
溫和彷彿突然從我的性格消失,而言語的攻擊性與衝突不斷在生活開演;耐性不知去向,煩躁感如同小蟲爬滿全身。坐立難安,隨時想出門亂晃,但騎車在路上又痛恨交通秩序規則,特別是紅燈的停止勒令。知道不該飆車,但油門的加速帶來快感,帶來興奮,帶來一種痛快叛逆的不顧一切。大腦從來不肯停止運轉,唱著歌,想著計畫,籌算著平常從不思考的哲學,莫名的雀躍,剝奪夜晚睡眠應該的到訪。一天可以寫作數萬字,一天可以讀完數本書籍,一天可以說話說到喉嚨沙啞。

醫生說,還好,躁得可愛,至少不會出去亂搞。

【我跟那幾個人住在一起的日子】

憂鬱,我住進精神科病房。

病房是獨立的,基本上跟外界沒有任何接觸;我忘了進出需要走幾扇門,總之有不少管制。病房四個人一間,總共有四間,每間病房都有一間廁所和一間洗澡的浴室。還有幾個房間,其中一間我自己稱呼它為「發洩室」,另外還有上課用的房間以及醫生問診的房間,其他就記不清楚了。外面有交誼廳,交誼廳後面還有曬衣服的空間,衣架基本上都經過處理。我帶了一些零錢、手機、書、紙跟筆、一隻小獅子娃娃、簡單的換洗衣物和盥洗用品,以及一本《聖經》。絕大多數的物品無法帶進病房,我想大概是怕我們自殺或自傷吧?像充電器就不能攜帶,諸如此類的。

爸爸再次擁抱我後離開,我一點喜怒哀樂也沒有,只是無感地把床單鋪好。我不太說話,不談自己,也不太想理會其他人;事實上,我希望最好不要有人,我只想把自己關起來。

〔杜鵑鳥與大媽〕

縱使不想跟人有所接觸,但我一進來就被躁症發作、過度熱情的病友牽起手;她年紀比我大一點,我想應該三十歲左右吧?我甩開她的手,而她還是自顧自地開始自我介紹,她住在哪一間,還有她爸是警察署長,有事她一定罩我不用害怕等等。她被我趕走時,還把寫了名字跟電話號碼的紙條塞進我的掌心,要我等一下加她網路通訊軟體的好友。我不耐煩地揉爛紙條,手機對我們根本沒有實質意義,四間病房兩兩相對,房門又不關,甚至連「一扇門」的阻隔都沒有,有任何必要傳訊息聊天嗎?

倒在床上,我開始哭泣直到睡著。
兩位室友聊天的聲音吵醒了我。一位年紀已經超過六十歲,就暫且稱呼她大媽;一位年紀大概快要五十歲,因為她常常按求救鈴,拜託護理人員給她「利福全」,就稱呼她焦慮阿姨好了。大媽跟焦慮阿姨看起來感情不錯,兩人似乎當了一段時間的室友。最後一位室友不到四十歲,她很討厭大媽跟焦慮阿姨聊天,我猜大概是怕吵。這位室友臉上殺氣很重,但從眼神就能明顯看出她是個患者;由於住院期間不管她吃多少安眠藥都從來沒有好好睡著過,就叫她失眠姊姊吧!我很喜歡我這幾位室友,住院後期我常常主動去找她們聊天,她們真的很可愛。

大媽都叫我「妹妹」,她每天問我的名字,但直到出院她仍然不知道我叫什麼。由於她一天到晚都在喊我,讓只想獨處的我一開始很討厭她。大媽退化得很厲害,講話就像是三歲小孩,想問什麼問題就問什麼,沒有精神科病房該有的「默契」,例如好奇詢問其他人「為什麼哭」。極度憂鬱加上心情惡劣,有時我會非常不耐煩而冷漠地回答她:「這個問題我不想回答你。」沒想到大媽馬上用哭腔跟我道歉:「妹妹,對不起啊!我下次不問了。」並隨即大哭起來。久而久之我也習慣了,因為大媽哭的時間比不哭的時間還多, 她永遠可以找到事情認為是自己的錯而開始自責。有趣的是,她說下次不會再問的問題, 大概沒幾分鐘她想起來又會再問一次。為了怕她又崩潰大哭,我最後乾脆她說什麼我都回「嗯」或沉默,不然就趕快說「我想睡覺」接著馬上躺下。
〔我們的日常〕

每天早上廣播會叫醒我們。交誼廳準時播放早操影片,稍晚會有人推著餐車依照餐盒上的名字發給我們餐點。我們早上必須到交誼廳量身高、體重和血壓,並且報告昨天上了幾次大號。報告排便次數大概是我最痛苦的時候,我覺得非常難為情而不自在。早上交誼廳也會有人來賣零食,據說也有賣茶葉蛋,但我從來都沒買到,因為隔壁房的一位患者會買光全部的茶葉蛋並快速吃完,叫她刺蝟好了。當然,我們也必須服藥,藥都是由護理師依照時間唱名分別發給,並盯著我們確實服下了,才會再叫下一位吃藥。
我們會有放風的時間,好像是帶我們去樓上運動曬太陽之類的吧?其實我不清楚,因為我仍然窩在房裡沒有跟出去。基本上我整天都在房裡,不在房裡就是躲進發洩室裡關上門大哭特哭,哭到負責我的護理師覺得我哭太久了進來關心一下,安撫我直到我的狀況能夠離開發洩室。我每天都會去發洩室大哭好幾場,但我現在卻對發洩室一點印象也沒有。主治醫生週間會過來巡房,護理師也會固定過來關心,但每次她們過來都得把我叫醒,住院吃的藥讓我整天昏睡。晚上睡覺,護理師會定時巡房,大約半小時或一小時來一次。她們會拿手電筒在黑暗中照射我們,看看我們是否真的乖乖入睡。......

〔如果能夠出院〕

警察署長的女兒每天都在喊著她快出院了,有種高我們一等的感覺,似乎滿心驕傲。失眠姊姊在她離開後總會不屑地跟我說:「光看她躁症那麼明顯,能夠出院根本見鬼,神經病。」結果沒想到最後要出院的竟然是焦慮阿姨、失眠姊姊還有我。我們三個人在大媽不在時面面相覷,我們幾乎是在同一天收到自己主治醫師發出的出院通知。焦慮阿姨要被送到日間照顧中心,然後去社區做些簡單的工作,邊工作邊復健。失眠姊姊要回家,這件事情讓她幾乎崩潰,不斷地說著送回去她一定會被鄰居嚇到崩潰,最後還不是又要送回醫院,為什麼醫院現在要再把她送回地獄。討論結束,失眠姊姊很生氣地抱怨:「神經病, 一個房間才四個人就有三個人要準備出院,根本就是神經病,這醫生跟醫院根本通通都有病。」

記得有一次,照顧我的護理師跟我聊天,才知道她竟然是小我一屆的高中學妹。焦慮阿姨聽到開心地跑過來,說她以前也是就讀同一所高中,我們就在病房裡開起小小的校友會。但這件事情成為我新的恐懼,每次看到焦慮阿姨,我就會想到自己以後會不會跟她一樣。畢竟出身同一所高中,意味著焦慮阿姨在年輕時學業成就也一定亮眼,但她說生病後再也無法繼續升學。這個恐懼深深刻畫在我的心裡。即使到現在,我仍然會想到焦慮阿姨退化後的單純,充滿禮貌的言行舉止是唯一看得出她曾接受良好教育的證明,令我感到不勝唏噓。
我時常想起她們。我會想起大媽每天鬧的笑話,想到她永遠不沖馬桶,想到她吃飯要別人哄,想到她沒來由地覺得自己錯了開始大哭,想到她對醫護人員痛苦的哀嚎。我會想起焦慮阿姨每天吃東西的背影,想起我給她餅乾時她有多麼驚喜,想起她接受我送她隨筆亂畫的圖,想起她常常過來看著我的小獅子娃娃,問我可不可以借她抱一下,想起她按著求救鈴整個人顫抖,想起她不離身的紅色外套。我會想起失眠姊姊,想起她給我看手機裡孩子的照片有多麼可愛,想起她跟我說她不知道怎麼讓自己的眼睛看起來不像病人,想起她談起自己孩子時露出思念與難得的柔和,想起她問我上帝會不會仍然愛她,想起她甩門離開病房的憤怒,想起她每天告訴我她昨晚失眠只睡幾個小時。......

〔展翅〕

我時常想起她們。想著她們現在不知道過得好不好,想著她們現在是否已經重新適應社會,想著她們現在會不會又回到病房。想著她們比我認識的任何人都直接真實、毫無掩飾,讓我覺得在她們身邊是如此自在放鬆。想著她們根本不介意我的情緒失控,似乎一切都從未發生,讓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做沒有任何偏見與歧視。......

【哭泣治療】

每天到下午三點鐘左右,我都會有點崩潰開始哭泣;所幸我是一個人在二樓辦公室, 因此並沒有同事發現我的異狀。有一天我實在忍受不了,打電話去醫院找諮商師⋯⋯

我:「老師,我沒有辦法,我每天到下午都在哭,我不想上班了啦!」

師:「哭也不是壞事啊,只是一種情緒的抒發,沒關係的。而且我沒看你哭過耶!」

我:「可是我在上班啊,不能就這樣一直哭,而且我住院的時候,你明明就看過我哭。」

師:「哪有啊,我才沒有看過,你下次哭的時候錄影給我看。」

我:「我才不要,好丟臉,誰哭的時候要錄影給你看啊!」

師:「我在治療你耶!錄影給我看啦!」

我:「才不要,這樣誰還哭得出來!」

師:「你看!這樣我的治療不就成功了!」

我:「⋯⋯」
【內在小孩2】

我:「可是,我又不可能每次都能感覺到!我怎麼會知道這小孩什麼時候會出現呢? 就算出現了,我也不知道要怎麼『抱她』或是『陪伴她』。老師,大家都會跟自己講話嗎?我不相信。」
師:「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跟自己對話,就算不是實際的對話,也會跟自己的內在互動,而你根本對自己『完全疏於照顧』。因為太少跟她互動,所以你當然會覺得很陌生, 覺得有距離,覺得跟你是分開的兩個個體;但是久了之後就會親近了,你必須先願意親近她。」

我:「不可能吧?我又不知道她在哪裡。」

師:「她就是潛意識的你呀!或是你的另外一個面向。像是你很『盧』的時候,或是你『叛逆』的時候。」

我:「但我『盧』的時候是『我』在『盧』,是我自己,我覺得我『盧』得很有理由(諮商師看我)⋯⋯好吧,有時候有道理?⋯⋯好啦!沒道理、沒道理(諮商師微笑)! 不過,至少我從來沒有叛逆過啊!至少我並不覺得我有叛逆期!」

師:「我並不是說你有一整個時期都很叛逆。怎麼說呢,像是你有時候會很任性⋯⋯」

我:「老師,其實你想講幼稚對不對?我承認我有時候很幼稚。」(哀怨)

師:「哈哈,這樣表達也可以,但也不全然囉!你在『盧』的時候呢,你應該要安撫她讓她不要『盧』,因為那『就是她』,懂了嗎?或是你任性幼稚的時候,你就要幫助她長大。這都是她,只是你不懂得跟她相處,也沒有照顧她。」

【天堂】

讀完這本書,其實你還是不認識我。

你或許讀到我對人際的畏懼,覺得我社交功能不好,但你讀不到我從小就是孩子王, 讀不到同學幫我慶生動用到全校廣播,連師長都參與共謀,在學校闖關玩鬧一整天。

你或許讀到我很憂鬱,但你讀不到每個人對我的第一印象是活潑開朗,是可愛單純。你也讀不到與我熟識的人,為什麼會說我是他們生命很美的禮物。

你讀到的是一個商品。即使我寫得很真實,即使我邊寫邊哭,但你看到的還是個商品,而不是我這個人。

商品是符合社會期待的,而精神疾病,絕大多數不符合社會期待。

我們接受商品,然後用自己的想法推論商品背後的靈魂;但在現實生活中,商品背後的靈魂就在我們每個人身邊時,多數人選擇搬石頭告訴這個生命此路不通。

我是個很浪漫、很烏托邦的人。我從小就很喜歡希臘神話的伊卡洛斯,我常常想,如果可以飛翔,如果陽光是我的夢想,在築夢中殞落,其實美得動人。烏托邦的人,似乎最終都死於夢想;如果連夢想都沒有了,烏托邦的人又要怎麼活著呢?
我很喜歡《小王子》的故事,我反覆地讀,讀到這兩年我才讀懂了小王子自殺的原因。為什麼他要自殺呢?因為他來到了地球。超現實主義,本來就有不同的解讀,而我自己的解讀,讓我自己窩在床上哭了好久,因為好多人告訴我,我是受困在地球上的小王子。

我只是個很平凡的人,寫這本書,其實是誤打誤撞。我原本投稿的作品很烏托邦,很文學,很想像。我平常在社群網站的貼文,很好笑,很溫馨,很智障。我可以把看診寫得很好笑,我可以把職場工作寫得很好笑,我可以把家庭生活寫得很好笑,我可以把我內心的小劇場寫得很好笑。

哪部分是我呢?其實都是我。躁鬱症是我的一部分沒錯,但更多的部分與躁鬱症無關。精神疾病不代表我們的全部,你的家人還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還是你的朋友。我近期讀到最美的浪漫,是陪伴精神疾病手足半世紀,他說他很累很辛苦,但無怨無悔,因為那是他的手足,他仍記得他們從小何等相親相愛。

許多人覺得我的生命沉重,但我從未為了我的生命向上帝抱怨。我選擇去看生命中許多的愛、恩典、神蹟,並且因為感動而滿足。沒有失眠,我不會懂一夜好眠是種奢侈的幸福。失眠多日的一夜好眠,可以讓我在隔天哭著感謝上帝將近一小時,那天早晨是如此甜蜜,我至今難忘。

我還是看不見許多幸福,但我看見許多祝福。生命沉重嗎?其實我不知道,也不確定。然而,有誰的生命不需要背負些什麼?只是我背的行李可能顏色比較耀眼,所以好多人看見了主動幫我分擔,也有好多人覺得太亮了選擇迴避。

我真的沒什麼遠大抱負,寫作一開始只是期待父母與朋友能夠更多了解我。或許, 有那麼兩、三個人正在陪伴他生病的家人朋友,而這些文字能夠讓他們對親友產生更多的接納。住院或是看診,病友來來去去,許多人無法表達,但他們同樣也渴望被人理解。當妄想嚴重的病友哭著告訴我全世界都在監控她要殺她,問我連醫院也有人要害她,為什麼醫生都不肯相信她時,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回應。我該怎麼跟她說我聞不到她聞到的那些毒氣?我該怎麼跟她說醫院很安全沒人會傷害她?我該怎麼跟她說我願意相信她的感覺,因為我知道妄想是如此真實,同時又能安慰她一切都會過去?
我只能靜靜地禱告,想著你指著病房的窗外,告訴我對面的店家是你舅舅開的,空洞的眼神突然綻出了光亮。我聽著你回憶著家人的甜美,你的聲音變得溫柔,你的臉頰第一次露出微笑。

儘管,住院的這段日子,我從未見過你的家人來看你。儘管,你的家人,就住在病房對面,而我們總是靜靜地每天眺望。

我代表不了精神疾病,代表不了躁鬱症,代表不了別人的生命,甚至也無法完整的表達自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