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3不斷繞圈圈的美國獵犬

我從象岡道場回到曼哈頓,做了一個夢。

我夢見聖嚴法師告訴我,有兩個道場正在選新徒弟,我可以去。我開始向前奔跑,希望快點抵達,但是路特別的漫長,突然法師消失了,我也醒了。

醒了以後,我怎麼也想不起來,那夢中道場的名字。

我開始接觸佛學,就很單純的希望能訪問各個大法師,怎麼樣能夠盡快開悟?愈快愈好!這一生如果能離苦得樂,我的憂鬱症不就好了嗎?〈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我來參禪悟道,不就是因為世間無常?我表面活得如此光鮮,內心卻無比痛苦。只要出家,修行,只要脫離肉身,不就可以永保我在禪修中的喜樂?

不只我,我發現很多身邊的禪眾,其實都是因為生命中經歷了大變故或是挫敗,才轉向佛法。只是,人生的修行到底在道場還是紅塵?悟道的法門究竟該怎麼走?出世還是入世?

我一心希望抄捷徑,尋求快速開悟的妄念,終於在一次禪修中徹底被打破。繼程法師在禪修中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隻美國賽犬,一直以來是賽場的常勝軍。有一天在比賽中,牠突然發現:為什麼要一直繞圈圈追兔子?牠到底在做什麼?牠為誰而贏?牠一生中不斷追逐,有什麼意義?所以這隻賽犬突然停了下來,不跑了。

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因為他們每次都賭牠一定會贏,靠這隻狗賺了好多錢。比賽結束後,大家都輸了。

某種程度上,我們不都是美國賽犬嗎?每個人的獵兔目標或許不同,可是不論在工作、學業、錢財、家庭、名譽,我們總在奔跑著。

我一直以為:我拒絕去參加以色列的音樂會,代表我不願再做一隻音樂圈的賽犬。只是沒想到,即使親近佛學,我也可能又陷入了賽犬的迷思:一心汲汲營營想取得「開悟快餐」;一心想跟隨對的師父、找到最有效的法門、皈依最合適的道場。我不斷閱讀佛書,希望大法師們注意到我對於開悟是多麼的努力;如果同學問一些比較淺顯的問題,我甚至會看不起他們。

看似我在尋求解脫,充其量我還是一隻美國獵犬。只不過換了一個跑道,換了一個賽場罷了。或許我的身體在打坐,而我的心,根本還是散亂的、急忙的、骯髒的。當我明白這個道理後,著急開悟的心終於放下了。如果我帶著正念生活、帶著正念走路、帶著正念呼吸、帶著正念吃飯、帶著正念睡覺,如果生命中每一秒一分,我都時時刻刻覺察,我還會急著這一輩子開悟嗎?這一輩子,下一輩子,又有什麼關係?止觀法門,淨土法門,大乘小乘,又有何分別?

9身心呼應:我和中醫的緣分

從紐約搬來北京後,水土不服、霧霾、食安、工作壓力、新婚家庭文化上的磨合,都讓我難以適應。三十歲生日前,母親告訴我,她在高雄師範大學上杜明德老師的《三禮》,杜老師很推崇《字裡藏醫》的作者徐文兵老師,囑咐我既然到了北京,就好好去尋訪求醫。

我們家本來就相信中醫,所以我先上百度搜尋,查到一個電話。打過去對方說徐老師已經不在那裡看診了,他已到厚樸中醫學堂。厚樸學堂說徐老師的號要等很久,我一口說沒關係,坐北京地鐵,轉小紅門公交,一個小時車程跑到北京南四環外的厚樸學堂。

初秋午後的大院子很寧靜,白色的房映著淡藍的天,藥房外頭瓜棚還留著黃綠藤葉。閒逛時,依稀在院子外看到徐老師的身影,心想原來母親的老師的偶像這麼年輕,不是網路謠傳的九十歲中南海老中醫大夫嘛?

一進門,乖乖先做了中醫體檢。體檢大夫說了一大堆有聽沒有懂的中醫名詞:什麼任脈不通、膻中穴、極泉穴疼、沒有蔽骨等,又囑咐我多吃豆豉、納豆、普洱、黑茶等。我問為什麼,他們也沒有多做解釋,接著就準備扎針。等待扎針時非常緊張,感覺手冰冷如在冰窖一樣。

第一次看診,我還想說巴結一下醫生,帶著徐老師的書給他簽名。躺在病床上,徐老師一用手先按肚子腹診,心下位置就劇烈疼痛。老師說了一句:「這個憂鬱症十年!」

我心頭一凜,覺得很驚奇,我的主訴明明是胃病打嗝。這個從沒見過的老師還真神,我沒跟他說過任何話,怎麼他看我一眼、按一下我的肚子,竟然知曉我不願與旁人傾訴的心病?如果照他說的十年,那就是哈佛期間。這就更奇怪了,哈佛時發生的事,我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個十年,他怎麼算出來的?

母親在一旁趕緊解釋,「她是因為北京的霧霾所以心情不好。」徐老師笑說,「呵呵,這憂鬱症時間很久了,跟我們北京霧霾可無關。」第一次扎針,趕緊閉上眼睛,因為看到針那麼長扎進肚子裡,太嚇人了,也不知是什麼勇氣支撐我。中途有跟診學習大夫來幫忙行針,每次都痛得我眼淚汪汪。奇怪的是,雖然痛徹心扉,但內心深處非常平靜,彷彿所有在北京的顛簸都暫時放在一旁,全神貫注的專心跟身體對話,和身體的每一個劇痛點感同身受。

扎針完,生理反應跟絕望時痛不欲生的心碎感一模一樣。回家地鐵路途,整個上身半癱在椅子上,旁人一直看著我,想說這人是怎麼回事?

到家後躺在床上,無法動彈,但是腦中異常清晰,愈想越發感到中醫的神奇奧妙。難道身體跟心理真能相呼應?為什麼在場所有病人,其他人好像若無其事,只有我被扎針這麼疼?那些穴位是什麼穴位?這幾年來,我的身體到底經歷了什麼,又記住了什麼?為什麼這個大夫一看到我,不用我說就知道我的祕密:我有憂鬱症?我找中醫治療身體,難道還能治療我的心靈?

20你痛苦,是因為你有病:情緒養生

有一次我到矽谷出差,路上我導航錯誤,一場重要的會議眼看就要遲到了。我心想完了,一定會被開車的同事罵得狗血淋頭。沒想到同事非常冷靜,不但沒有對我發火,反而自己找到正確的方向,最後準時抵達。我頓時對她刮目相看。

事後我問她:「你那麼辛苦開車,我卻連導航都沒做好。我害大家差點遲到,為什麼你沒有對我怒吼發脾氣呢?」

「那種時候對你發脾氣有何用處?又不能改變什麼。不如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尋找正確的方向。」

一個情緒平穩的人,不僅自己舒服,周圍的人也舒服。

迪士尼二○一五年的動畫片「腦筋急轉彎」,講述五種情緒對小女孩萊莉成長過程中的影響。這五種擬人化情緒分別為:樂樂(Joy)、憂憂(Sadness)、怒怒(Anger)、厭厭(Disgust)和驚驚(Fear)。或許迪士尼公司編劇也學過中醫五行的原理?

在電影中,樂樂一直認為自己是萊莉生命中最重要的情緒,必須有樂樂,小女孩萊莉才能活下去。而憂憂只會害萊莉不高興,充其量是個配角。直到電影結尾,樂樂才發現,憂憂很重要,憂憂帶領萊莉獲得父母的諒解,讓離家出走的萊莉得以返家。不管是樂樂或是憂憂,開心或是煩惱,生為人都會有情緒。流動的情緒是自然的,如同流動的音樂,沒有一秒鐘是停滯不前的。情緒不是沒有用的,情緒其實是保護我們的大護法,讓我們在受到外在刺激時得以抒發。就像身體覺得冷了會加一件衣服、熱了就少穿一點,情緒亦然:高興時不要樂極生悲,狂喜暴樂而心氣渙散;傷心時不要沉溺在悲哀中,無法自拔,確保不走極端,不失衡,情緒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

情緒是無辜的,開心或煩惱皆是無辜的。只要我們自然的、純粹的,讓情緒流動起來,一定能夠慢慢走向輕鬆、自在、健康的身體。

而且要注意,不要被他人的情緒帶上歪路。和親密的家人或朋友相處時,更要注意自己情緒的穩定。有一次我打電話給朋友分享所學,覺察到差點分別被帶進朋友的情緒中。其中一位充滿不屑的口吻說:「這個理論很了不起嗎?」另外一位驕傲的說:「情緒管理我早就會了。」他們的態度,都差點讓我也有了情緒,想跟他們說:「我說的不是情緒管理,是情緒養生。既然你們聽不懂,那我們就不用再談下去了。」

當我覺察自己的不舒服情緒,我馬上回到自己,平靜的繼續跟他們互動,試圖聆聽、感受他們的情緒變化。朋友驚覺到我的微妙轉變,語氣也變了,甚至願意聽更多關於情緒養生的細節。

如果每天都能情緒養生,我們一定能更加穩定、善待自己的氣場。當我們愈穩定,頭腦就會愈清晰,觀察力愈敏銳,也就能用更溫柔、舒服、平和的方法愛自己,還有愛身邊的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