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食癮:胰島素5.0健康計畫

9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前言】成人代謝症候群防治破口,由此開始!

人類生存在地球上已經超過一千萬年,當時飲食以天然「全食物」為主,主食多為糙米、全麥,精緻化程度很低,且較少添加物,也就是俗稱的「粗食」型態(或全食物飲食)。這樣的飲食方式讓人維持良好的身材和體態,除了少數擁有特殊肥胖基因之外,一般人脂肪率很低,身材也都相當結實。

▲驚爆危機,關鍵五十年
一九五○年之前,「肥胖」根本不在公共衛生的議題內,這段時期以前的主要疾病種類,仍以感染症或傳染病等「急症」為主,例如:傷寒、霍亂、肺結核等,主要因為衛生條件不佳,或是缺乏有效的抗生素所致,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九四五年)為止。

當人類邁入二十一世紀,距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約五十年的時間,人類社會的飲食型態、身材體態與疾病型態,卻在短時間產生了巨大的轉變,這個「關鍵的五十年」從此改寫了人類的飲食、肥胖與健康的狀態。

如果屬於戰後嬰兒潮人口(六十歲以上),可以回想一下,還是孩童時期的你,當時人們的飲食型態是否與現在差別很大?那時候的胖子是否會成為大家嘲笑的對象?如果把整個人類生存史與這短短五十年做一個比較,宛如時間鏈上的滄海一栗,短短半世紀卻在人類社會爆發出前所未見的「五大」危機,這些危機如同平地起高樓般地突兀,全都發生在這個「關鍵五十年」!

以下帶領讀者一塊審視,人類目前身陷在哪「五大危機」當中,而且每一項危機都深深威脅著你我的健康與生存。
▲三高飲食――人類生存危機一
如今的飲食全部朝向「三高」型態發展,所謂「三高」指的就是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飲食型態。

現代人已經無法滿足於清淡的「低熱量」飲食,多數人都沉迷於追求更高的熱量,人類每天消耗天文數字般的牛奶、起司、肉類、蛋、白糖等。年輕人聚餐的首選是吃到飽(buffet),成年人應酬、餐敘也是大吃大喝,以前初一、十五拜拜才能享用的大魚、大肉,現在成為家庭日常,整體平均飲食熱量幾乎是直線上升。

當人們拚命追求熱量,「油炸」與「加糖」成為最受歡迎的烹調與製作方式,油炸食物與甜食、甜飲料成為大眾最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然首推美式連鎖速食產業,它們所販售的就是典型的「三高」飲食。

這些美式速食產業在全球每個國家快速展店,已經儼然形成一種飲食文化,成為現今孩童、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試想要是哪天沒有了速食店,這些年輕族群會不會抓狂?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何現代人似乎整天都處在「飢餓狀態」?整天都在吃、吃、吃!除了三餐,還要喝下午茶、吃宵夜,身邊還少不了各式各樣油炸或爆漿的點心。

如果把時光推回一九五○年代以前,那時候的農夫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試著回想看看,農夫們那麼大的勞動量,他們都吃什麼?除了簡單的三餐以外,哪有在喝下午茶?每天七、八點就早早上床,哪來的宵夜?

反觀現代人,每天出門就是電梯、汽車,或是坐在辦公室裡吹冷氣,勞動量非常低,卻吃得這麼多,「多動可以少吃,不動的反而需要多吃?」這是什麼道理呢?

無論箇中原因為何,在這短短五十年裡,創造了一個前所未見超高熱量的飲食環境,隱然形成致病/命危機。

▲肥胖――人類生存危機二
小時候的我長得高高壯壯,且有點微胖,由於其他同學都比較瘦小,因此經常被同學嘰笑是「大摳呆」(胖子的閩南語),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班上幾乎沒有胖子。

時至今日,肥胖似乎已經成為常態,根據資料統計,現在小學生肥胖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每四個小學生當中就有一個小胖子,肥胖比率還隨著年齡層上升,大約三分之一的國中生、高中生肥胖,青年族群肥胖比率升至百分之四十。

根據中央研究院、健康管理中心的統計報告紛紛指出,台灣中年肥胖族群的比率超過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一半以上的中年族群都有肥胖問題,這些中年肥胖族群通常是腹部肥胖(男性鮪魚肚,女性水桶腰),還會合併三高(高血糖、高血脂與高血壓),通稱為「代謝症候群」人口。

「全球肥胖危機」早已形成,世界衛生組織早在一九七五年就把「肥胖」定位成「全球最大型慢性病」。另外,法國一項全球最大型肥胖人口的研究結果指出:現在全球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體重過重」,超過百分之三十六的人口「肥胖」。

現在,除了幾個戰亂或飢荒的非洲國家以外,全球每個國家的國民都有肥胖問題,無論美國、加拿大、歐洲、亞洲都無一倖免,越是進步、國力越強的國家,肥胖問題就越嚴重。此外,根據二○○二年的調查,過去中國超重人口只有百分之二十九,短短十八年的時間,如今已經突破總人口的一半,體重超重或肥胖比例已經超過五億人口。

可怕的是,當整個飲食環境已經完全「三高化」,沒有一個國家、醫學界有能力解決國民肥胖問題,因為這些已經肥胖的人口似乎食量更大、更喜歡高熱量飲食。

▲慢性病――人類生存危機三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一九五二年十大死亡原因的前三名分別是:腸胃炎、肺炎、肺結核,幾乎都是「感染症」。

六十八年後,到了二○二○年,前十大死亡原因幾乎全部被「慢性病」包辦,其中包括: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總計八項,這些慢性病衍生的問題幾乎都源自於「代謝疾病」。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許多已開發或開發中的國家,最典型的代表就屬歐美國家,美國人民罹患慢性病的程度最嚴重,中國也緊接在後,如今糖尿病人口高達百分之一一.六,患者總人數超過一.四億人,甚至連飲食較清淡的日本也日益嚴重。

以前糖尿病被稱之為「富貴病」,這項稱謂的意涵是,你必須是大戶人家,非常有錢、吃得很好,才「夠資格」罹患糖尿病。

然而,現在單單一個小小台灣就有高達一百七十萬的糖尿病患,幾乎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九,也就是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九個人是糖尿病患,如果扣除孩童、青少年與年輕人佔比,讀者可以想見現在台灣成年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有多高!

更可怕的是,這些糖尿病患不僅僅只是血糖太高而已,他們通常都合併嚴重的心血管問題,因冠狀動脈堵塞而必須裝設支架的比比皆是,許多人還合併肥胖、腎臟病、白內障、末稍血管病變等問題。

透過糖尿病的例子,相信可以幫助讀者理解現在的「慢性病危機」,到底有多嚴重。

隨著慢性病發展越趨嚴重,連醫學界也出現許多奇怪現象,由於病患太多,工作負擔過重,加上健保猛砍給付額,許多醫師寧可轉換跑道,從事輕鬆又多金的醫學美容,醫院卻出現「五大科」招不到醫師的窘態。

處在慢性病危機風暴,連醫學界也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民眾難道只能自求多福?

▲食安――人類生存危機四
除了越吃越甜、熱量越高外,「食品添加物」也是一大問題。
現代人的飲食口味似乎越來越重,已經吃不出天然食物原有的香味,單靠食物原味根本引不起民眾的口慾,於是大量食品添加物紛紛出籠。

民眾對於食品添加物的依賴越深,直接刺激食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這些食品加工業者發揮了極致的創意,研發一大堆食品添加物,結果就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吃進了什麼?

牛肉湯可能不是牛肉熬出來的,排骨湯根本沒有排骨,以及不含牛奶的奶精,還有塑化劑、順烯丁二酸、起雲劑等等,荼害人民健康。

除了食品添加物,現在農牧業為了增加產量,稻米、蔬菜加入過多農藥,家禽和魚類含有過多抗生素、生長激素,更別說許多土地與飲水都被違法傾倒五金廢水,導致土地與水源都被毒物、重金屬所汙染,連海洋魚類都跟著遭殃。

台灣洗腎率高居全球之冠的原因,糖尿病併發症、慢性病患長期服用大量藥物是其中重要因素,另一個就是食品添加物和食物所含的高量毒素,也就是食品安全問題所致。
▲全球暖化――人類生存危機五
如今人類都陷入「全球暖化危機」的恐慌之中,由於燃燒石化燃料(例如:汽車燃燒汽油)、大面積砍伐森林、大量飼養牛隻等人為因素,造成空氣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氟氯碳化合物(CFCS)等溫室氣體的濃度越來越高。
這些溫室氣體吸收太陽的溫度,導致全球的溫度越來越高,形成所謂的「全球暖化效應」,近五十年來是人類史上地球溫度上升最快的時期。
由於溫度快速上升,造成兩極溫度也快速上升,導致格陵蘭與南極的冰層快速融化,一九七八年至今,北極冰帽正以每十年百分之九的速度縮減中;冰層快速融化,不僅造成整個洋流溫度調節機能快速失控,海平面也逐漸上升,科學家預估海平面可能上升高達一公尺以上,將來許多靠海的城市將會被水淹沒,而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居住在靠海城市當中,現在大洋洲島國吐瓦魯已經被海水整個淹沒。
全球暖化效應也導致極端氣候現象的出現,二○○三年的熱浪造成連日四十度以上的高溫,導致法國發生死亡一萬三千人的慘劇,被稱為「夏日大屠殺」,整個歐洲死亡人數高達三萬人;英國衛生部發表在「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報告指出,二○五○年因高溫致死的人數將會是二○○○年的二.五七倍。
科學家也做出預測,全球暖化效應將會引發更大的洪水、旱災、沙塵暴、熱浪、颶風、龍捲風、冰河撤退等重大災難,也會導致農作物收成大幅減少,飢荒、傳染病頻傳,甚至引發戰爭。
最能夠緩和全球暖化效應的就是雨林,可怕的是,人類為了生產更多農作物,導致許多雨林被大量砍伐,現在每六秒就會消失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原始森林,每天高達八點六萬公頃的雨林快速消失中,亞馬遜河雨林號稱「地球的肺」,已經有三分之一被砍伐成為農地,猶同人被割掉三分之一的肺一般。
如果情況再無法改善,有科學家預測北極熊將在五十年內絕種,而北極熊的命運很可能就是人類未來的命運。


▲引爆黑洞,人類做了一件最不該做的事?
許多專家把上述五大危機視為個別事件來觀察,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為何這五大危機會不約而同地發生在這短短的五十年當中?如果把人類一千萬年的歷史,以每五十年為一個「點」串起來,前面的二十萬個「點」都相安無事,卻偏偏在最後一個「關鍵點」,同時爆發五大危機,背後絕對有一個共同原因。
本書將為讀者揭露五大危機背後的「黑洞」,這個黑洞長久以來都被人類所忽視,也是因為忽略了這個黑洞,才導致五大危機在短短五十年內同時引爆!
大約就在二次大戰結束,人類做了一件「最不該做的事」,就是把主食的糙米變成白米,人們不再吃糙米飯,而改吃白米飯。
另外,全麥食物變成白麵粉做成的麵包、麵食、包子、饅頭、餃子等,這些通稱「精緻澱粉」。當每天食用的主食被全面精緻化後,隨著影響時間拉長,前面所提到的五大危機也跟著越來越嚴重。
隨著時間來到二○二一年,五大危機儼然已成為人類社會的浩劫,影響程度絕對不亞於現今讓人談虎色變的新冠疫情(COVID-19),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指出,單單腦心血管疾病一年就奪走約兩千萬條人命,新冠疫情的全球死亡人數至今(二○二一年九月)還不到五百萬人,腦心血管疾病已成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
基本上,人體結構並不適合食用精緻澱粉,糙米及全麥食物富含纖維,稱為「複合式澱粉」,攝取這類澱粉人體會緩慢吸收糖分,不會導致飯後血糖瞬間飆升。
相反地,白米飯及白麵粉做成的食物,完全不含纖維,所含的糖分會被身體快速吸收,導致飯後血糖快速飆升,身體必須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調節血液中大量的糖分,長期食用精緻澱粉。
久而久之,血中胰島素會逐漸升高,形成「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胰島素升高會導致身體的代謝反應整個失調,包括飲食喜好、食量、運動習慣等都會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引發肥胖、糖尿病、腦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等代謝疾病。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