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PART 1|STOP!搶救記憶土石流|直搗九大體質的失智風暴
本書依失智症危險因子、腦功能病變(失語、失認、失用、失行、失能)的外顯行為,比對中醫「九大體質」直搗失智核心,歸結改善個別外顯症狀與內隱危機,進而養護臟腑、調和百脈,恢復氣血平衡,以期達到醒神健腦、預防失智的終極目標。

01 驚爆!全球化的失智危機
迷路、失神、忘東忘西、語言能力下降……,你的大腦開始退化了嗎?
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顯示,二○二二年台灣失智者人口預將超過三十萬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就佔了九成六,換算下來,等於每十二位長者中,就有一位是失智症患者!
然而,失智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臨床上已有不少年輕人、中年族群罹患健忘、認知障礙、阿茲海默症的案例出現,實在令人憂心。

▲每過三秒,世界上就多一人罹患失智症!
當我們拉高視野,觀察一下全球的情況,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報告指出,全世界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也就是說,每五分鐘就會有一百位失智症患者。(這不是比病毒還要可怕嗎?)
直至目前,全球已經超過五千萬名以上的失智者,到了二○五○年,將會激增到一.三九億人,這個數字可以說相當駭人!(我們試想,如果未來的人類世界遭受失智全面突襲,所有人都將變得毫無思想,只能漫無目的在街上蹣跚行走或爬行的模樣,不就像是驚悚電影中的喪屍?)
由此可知,失智症的暴風圈逐年擴大中,唯有現在開始搶救大腦、養護體質,做好身體的全面健康管理,才有機會遠離這場失智風暴。
以下彙整失智症的科普小百科,包括:「失智症分期的可能表現症狀」、「正常老化現象VS.失智症」、「失智症種類、症狀與可能致病成因」,提供讀者進一步參照與認識各種失智症的型態。


▲提早預防、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延緩失智症
「年紀大了啊!很多事自然會記不得啊!」許多人對於健忘這件事,都會用這樣的說法來自我安慰。
然而,失智症並非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是一種疾病展現,唯有透過提早預防、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才能夠延緩大腦功能的持續退化。
因應失智年輕化趨勢,以及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失智症的預防、治療、照護,已成了當前社會的重要課題之一,甚至攸關國安危機。
根據衛生福利部醫療司及社團法人失智症協會執行的《失智症診療手冊》所定義:「失智症是一種由腦部疾病、身體疾病、藥物或成癮物質使用所引起的持續認知功能下降及相關症候群。失智症的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記憶、學習、注意力、語言、推理、計算、組織、規劃、視覺空間動作整合等執行功能或社交認知功能等。」透過瞭解失智的種類與成因,以及早中晚期別的顯現症狀,我們得以做出預防腦退化的行動。
目前針對阿茲海默症的西醫治療法,主要採用膽鹼酶抑制劑及NMDA受體拮抗劑,對於血管性失智症則運用抗血栓藥物,並針對血管風險因子的調控,日常中亦可維持運動習慣(有氧和肌力訓練)、中醫穴道按摩、記憶遊戲、懷舊與音樂治療,同時協助患者慢慢恢復社交活動。
為了更全面評估失智風險,醫療機構結合AI人工智慧的大數據法則、擴散式磁核造影(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開發出腦年齡追蹤技術,藉此發現大腦白質退化跡象,作為腦健康的評量,提供醫師診治的客觀數據,早一步預防並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因應高齡化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於二○一九年出版全新倡議《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評估長者功能的「六大延緩失能」指標,包括: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整合預防、醫療與照護需求,其實也可作為失智症的照護參考(失智危機評估),檢附表格提供讀者檢視與參照,若經自行評估後發現異狀,可盡早前往醫療院所,尋求專業協助。


02 中醫學整體醫療觀,九大體質對症防失智!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都曾公布失智的危險因子,其中包括高血壓、聽力障礙、抽菸、肥胖、憂鬱、糖尿病等,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與其他,像是:缺乏運動、過度飲酒、空氣汙染、社交孤立、缺乏運動能力、教育程度低等。
儘管失智症大多是不可逆的疾病,但《刺胳針》同時指出,有高達四成以上的失智問題,可以透過控制或遠離風險因子而加以避免,讓深陷失智風暴的人們看見一線希望。
因此,當我們比對失智症的潛在危險因子(內隱危機),與中醫「九大體質」內外症狀及中醫經絡學之後,竟然發覺兩者間有著極高的關聯性。

▲預防失智症,首推身體的全面健康管理
「失智症是有方法可以預防的!」因應世界衛生組織於二○一五年《世界老齡化與健康報告》(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指出,邁向高齡化的關鍵在於如何活得久,又活得健康,並聚焦在功能性整合概念,構建出健康老齡的公共衛生框架。
因此,想要預防失智症,首推身體的全面健康管理。
如何透過有效管理,讓自己在邁向自然老化的過程中,還能維持健康的狀態?其中就包括靈活身體與靈敏大腦,意即避免走向失智與失能的風險,連帶造成龐大的照護壓力與支出。
如今以預防醫學(Preventive healthcare)為導向的健康促進策略,已經成為主流,而始終強調「上醫治未病」的中醫學、經絡學的整體觀,不啻是防病保健的先驅。
因此,本書循此脈絡醫理,彙整失智症危險因子、腦功能病變(失語、失認、失用、失行、失能)的外顯行為,比對中醫「九大體質」證候表現,透過人體經絡學直搗失智核心。

03 靈活運用穴療手法,對症改善體質外顯症狀與失智內隱危機
人體結構是一個整體概念,中醫學亦強調「天人合一、萬物一體、形神共養」的整體觀,其中包括生理、病理、辨證、診療、養護等完整配套。
上古醫典《黃帝內經》記載:「經脈為裏,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盛而血者疾誅之,盛者寫之,虛者飲藥以補之。」闡述了「通則無病,無病則一身輕」的健康原理。

▲遠離失智內隱危機,穴療對症調理百病
中醫經絡學對應人體臟腑,藉由穴療循經導引有助疏通氣血,驅除邪氣,矯正體質的偏性。本書從整體(體質根源)切入失智(局部症候),藉由人類「九大體質」、中醫經絡學對症處理核心問題。
因此,透過圖表五「失智症潛在危險因子VS.九大體質的失智內隱危機」參照比對,可以發現,當我們的身體養好了,自然能降低失智風險。
日常生活中,藉由靈活的穴療手法自我療護,包括:指壓、指摳、指掐、指推、撫觸、搓摩、揉捏、按推、拍打、推拿、刮痧、針灸等方式,進行對穴按摩,對位疏通,對症排毒(可搭配中草藥或天然精油輔助),改善個別外顯症狀與內隱危機,透過濡養臟腑、調和百脈,恢復氣血平衡,不只能對症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病痛,還能達到醒神健腦、預防失智症的終極目標。


▲九大體質自我評估表,失智內隱危機對照圖
回溯上古醫典《黃帝內經》的經脈穴道、循經而行的養生學、九大體質證候表現,顯示出中醫學預防養護的原理。
根據中醫八綱辨證:表、裡、虛、實、陰、陽、寒、熱,依此開展出人體九大分型:平和型、氣虛型、陽虛型、陰虛型、痰濕型、濕熱型、血瘀型、氣鬱型、特稟型,而且每個人可能不只有一種體質,或許是兩、三種的混合型(兼證),詳細可透過自我症狀評估(可參考以下體質對照圖,依個人身體情況勾選相符描述,若符合五項以上,可能屬於該體質),或經由中醫師辨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