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眾生相
頭髮烏黑的農村老婦看著來訪的比她年輕的首長,頭髮白得厲害,讚歎首長為民操勞辛苦。頭髮仍然以黑色為主調的鄉下老父親,望著讓他自豪的事業有成的兒子,頭髮比他還白,心疼兒子的不易。有的老人滿頭銀髮,有的老人七八十歲了還滿頭黑髮,黑白兩重天,讓人感歎造物主的不公。六七歲的小孩竟然長出了幾根白髮,父母大驚失色,不敢設想為何有此怪像。三十多歲的年輕女性,面對鏡子,發現自己已有幾根白頭髮了,甚是鬱悶。就那麼幾根白髮,焗油吧實在麻煩,不焗吧又老是襲擾心靈,糾結呀。夫妻倆在一起,年齡也就差個一兩歲,一個頭髮黑,一個頭髮白,一個鍋臺一個桌子吃飯的呀,為何髮色兩重天,外人看不明白,夫妻倆也不明白。
白髮的悄然盛行,讓許多人堵心,背後的決定因素究竟是什麼呢?傳統所謂白髮是衰老的標誌顯然已經說不通,因為與「白毛風」同步的是我們的社會平均壽命不斷提高。普遍性的白髮早現,是最近二三十年間才出現的事,從疾病的方向去歸因白髮早發、多發,顯然不妥,人們的身體沒有出現異化。用基因去解釋更是無厘頭,原來黑黑的,中途才轉向,基因不是這樣辦事的。說白髮是營養不良所致,那更遭人否認,吃得好著呢,高營養東西嘛都不缺。
有抽樣調查顯示,近些年來,白髮人群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脫髮和白髮者比之前增長了30%左右,很多人被頭髮變白所困擾。我國是一直視白髮為衰老標誌的,也習慣把「白髮」用於描述人世間的負面現象,語境詞庫中最讓人受不了的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然而,眼下白髮早發、多發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已隨處可見,反常的黑白髮現象,顯然已超越和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知,頗讓人迷惑,也讓專家們亂了套,各種理論齊上陣,還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找不出一個能合理解釋各種現象的黑白髮理論。
髮色亂象和相應解釋理論的多元矛盾,呼喚著一種新的視野,新的多學科綜合運用的全息掃描手法去釋疑解惑,把頭髮之亂和人類對其認知的偏見統一在一個新理論上。西方發達國家,比我們早富裕了一百多年,那髮質總體上要比我們白化得早而多,也就是,髮色變換可謂存在西風東漸趨勢。追究此論,也有理論啟發意義。
亂雲飛渡的白髮流行學說
越是長久得不到解決的歷史疑案,往往積澱在問題上的錯誤觀點、似是而非的論調也越多。當然,也會有部分接近真相的觀點。厘清陳古千年的醫案,需先清除那些積垢,以及不斷衍生的錯誤認知,而後才能談及正解。
關於白髮的形成和治理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歸結於疾病和遺傳基因的;有歸結於生活壓力和睡眠的;有歸結於營養不良缺少各種微量元素的;有歸結於免疫力低下和身體代謝機能衰退的等,五花八門的白髮理論不一而足,但無人從體系上去解決整個黑白髮理論,更談不上白髮防治上的理論和技術歸零。
有醫者對包括「少白頭」在內的白髮成因解釋是色素細胞功能衰退,當衰退到完全不能產生色素顆粒時,頭髮就完全變白了,並同時認為正常人從35 歲開始,毛髮色素細胞就開始衰退。這種說法光盯著白髮就事論事,罔顧像我國社會這樣在退休群體中還是黑髮者占絕對主流的實際現狀,哪來什麼毛髮色素細胞衰退之事。更何況退一萬步說,即使存在色素細胞衰退、色素顆粒減少,也是黑色素攝入太少所致,不能說一下衰退就了事。——這是典型的白髮內部成因解釋論。
把黑白髮演變完全歸結為人體機能衰退時,用此理論去解釋許多白髮現象自然也就走進了迷宮出不來。僅僅是一些老年人的自然白髮與衰退挨著點邊,但也不是黑髮功能衰退,而是飲食結構原本處於臨界狀態的人在飲食比1 下降後導致的黑色素攝入減少所致。
對於白髮的研究不僅我國缺少正兒八經的開展,在全球也是如此。對日益猖獗的白髮肆意橫行,相對來說,也就我國的中醫學對白髮現象還算有些治療的招法。醫學氛圍方面,我們一直把白髮現象視為人體衰老的象徵,這給許多白髮早發者增添了相當的社會心理壓力。而面對醫學界的無能為力,白髮者也只能從初始的鬧心轉而被迫適應和接受現實。這一點上,西方社會對白髮的承受力倒明顯強於東方人,西方人的髮色變異要比東方人早而厲害,也許早就處變不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