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節 被貼上精神病標籤後
  孩子媽:孩子是高一下學期在升學班突然成績下降,上課聽不懂,他自己說跟同學關係不好,然後我們就帶他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說她有重度憂鬱症和精神分裂症。吃藥後狀態好轉,去年疫情學業跟不上,就休學了。現在家白天玩手機,也不運動,晚上睡眠差,老是想以前不開心的事。我想請您幫我輔導一下,孩子對心理諮商不抗拒。
  諮商師:等晚上看看您孩子的情況,再具體商定辦法。
  孩子媽:不會讓您有任何擔憂,孩子就這情況,您要幫我諮商,萬分感謝。我們都希望她好,您是幫助她,不會讓您擔心她的任何事,有我們父母。我也是沒辦法了,準備再帶她到大醫院去看看,一邊吃藥,一邊做心理諮商,做父母的只能盡力而為,孩子這樣自己也難受,盡人事,聽天命吧。
  諮商師:如果藥物能穩定孩子的情緒,我建議暫時不要去大醫院求醫,一般醫院就可以。不管哪種心理諮商,都要深入孩子的內心,才能有效果。
  孩子媽:孩子思維很清晰。剛開始稍稍有點幻覺,後來吃藥到現在也沒有出現幻覺。她就是懶,自理方面要督促。
  諮商師:可以。你們先帶孩子來看看。
  孩子媽:萬分感謝!您什麼時候有時間?
  諮商師:週六或週日。
  諮商師: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諮商和觀察,我發現您的孩子心裡很壓抑。
  孩子媽:你們交流通暢嗎?她跟您說了哪方面的心結呢?
  諮商師:主要感覺父母不愛她,對她不好。她說想讀書,就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因為老是走神,想那些不好的事情。
  孩子媽:今天也是這樣說嗎?她第一次在學校諮商也是說物質滿足了,但她沒感到愛。其實我們是愛她的,養她十歲才有弟弟,去年她騎車摔傷眼角,她爸連夜從外地趕回去照顧她。最主要的是她行為習慣不好,我們會說她,比如不講究衛生,不打招呼,總是一個人獨食。我說她,她就說我:「弟弟這樣吃,你都不說?」其實我是教她以後到外面不能這樣吃,因為她長大了。這種情況,您還建議我到大醫院開藥嗎?
  諮商師:她的情緒波動很激烈,需要藥物穩定,但不一定要去大醫院,就近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就可以。孩子需要心理輔導,更需要打開心結。比如改變看問題的角度,這是心理矯正的關鍵。根據我個人的分析和辨識,孩子雖然有憂鬱現狀,但應該不是憂鬱症。孩子只是跟你們鬥氣,才弄成這樣。這從她的行為表現可以看出:非常亢奮,起坐不安,不停走動,說明孩子心浮氣躁,心裡堵了很多負面情緒。我講解了情緒堵截和發洩的原理,讓孩子明白情緒的規律。
  孩子媽:去年騎車摔倒,醫生說是吃了藥後軀體反應開始變慢,然後坐立不安,有些不好的行為。剛開始仔細觀察,她會喃喃自語。問她想什麼?她又說沒什麼,有時想事情時一個人微笑,後來這些都沒有。感覺她的思維邏輯還是清晰的。您說到了關鍵,感覺她就是在跟我們對抗,一說她,就說叫我們不要管她。這次也是故意在外流浪了幾個星期。
  諮商師:從她的笑聲和來回走動,異常亢奮,甚至出現一些幻覺來看,容易為醫生的診斷帶來錯覺,以為她有精神分裂。有時候自言自語,是每個內心有衝突的人,包括正常人都會有的。人在特定環境下也會出現幻覺,但不能就此判斷精神有問題。我跟孩子對話時,孩子有說有笑,思維清晰,邏輯正常。
  我問孩子:「你是否覺得自己有精神問題?」孩子說:「沒有啊。」
  我又問:「那別人,包括醫生為何會認為你有?」孩子不以為然地說:「也許他們看到我與眾不同吧。」
  我再問:「你現在有沒有服藥?」孩子說:「沒有。」孩子的父親也說她最近沒有服藥。
  「為什麼不服藥?」我問。孩子回答說:「藥有副作用,怕傷害自己。」
  顯然,孩子的思維邏輯沒有問題。我認為,孩子精神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她的情緒沒有管理好,才導致行為異常。這需要正確的心理輔導和穩定服藥,包括你們夫妻對孩子的態度、認知都必須改變。
  孩子媽:好,您說得很專業,等我們夫妻商量後再決定。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