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記憶力衰退是輕度認知障礙的開始

•輕度認知障礙(MCI)不是失智症
近十年來,出現有許多關於失智症的資訊,其中,「輕度認知障礙」這個字眼出現得越來越多。
「輕度認知障礙」又稱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因為病名中有帶有輕度二字,可能會讓家屬以為這是「輕微的失智症」。事實上,它並非失智症,即使認知功能有障礙,在生活上並不會造成任何困擾。
•一旦自覺記憶力衰退,就該懷疑是否是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是從記憶力衰退這個自覺症狀開始。
▼想不出東西的名字,說話時常常出現「那個」、「這個」等代名詞。
▼經常忘記最近才發生的事
▼和別人對話時,有時候會發生跟不上談話內容的狀況
▼欠缺積極性,對於和別人往來、興趣和學習也不甚熱衷,常常會找個什麼理由就缺席
▼弄錯集合時間,忘記已經約好的事
▼不知道怎麼做以前會做的工作、做菜或掃除等家事,需要花很多時間。
雖然會出現幾種上述症狀,且只要和過去自己熟悉的不一樣,就會感到不安,但對日常生活並沒有太大影響,這種狀態就是輕度認知障礙。
•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輕度認知障礙訊號
請各位看一下左頁檢查清單上的項目,其中隱藏著輕度認知障礙的訊號。
例如,①弄錯丟垃圾的時間、②忘記把洗好的衣服曬起來、③同樣的東西,忘記以前買過,又買了一次等,忘記一次可能是一時大意,但如果不斷重複發生,就有可能是記憶力衰退。④覺得外出很麻煩,有可能是缺乏行為動機,或是人際溝通有困難的冷漠(apathy)或抑鬱症狀。
⑤購物時,動不動就拿出大鈔,有可能是計算能力衰退。此外,⑥開始覺得像做菜這種必須按照一定順序的工作很麻煩,有可能是已經出現執行功能障礙。
⑦料理的調味變得有點奇怪,有可能是在出現味覺障礙之前,就已經出現判斷力衰退。⑧車子發生擦撞,有可能是空間認知功能降低,掌握遠近感的能力變差所造成的。
在不同情境出現失誤的機率增加,自己也覺得很奇怪,有這種自覺非常重要。覺得不太對勁時,不要一味覺得是年紀的關係,這是發現輕度認知障礙的關鍵。
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狀態和失智症之間的灰色地帶,在上述的八個項目中,若有四個符合,就有可能是輕度認知障礙,建議諮詢記憶門診專家。

如能早期應對,就可能回復
•輕度認知障礙(MCI)有一半在四年內會發展成失智症
失智症並不是在某一天突然發生的,而是一點一點地持續進行。從健康的狀態開始慢慢移動,介於健康與失智兩者間的灰色地帶,就是「輕度認知障礙」。
根據日本厚生勞働省二○一二年的調查,在日本約有四百萬人處於輕度認知障礙。到了二○一六年,MCI患者就已經成長到四百五十萬人了。
輕度認知障礙可說是失智症的前哨站,但因為不是失智症,對日常生活並不會造成妨礙。可是如果不加以處理、放置不管,認知功能就會持續衰退。研究報告指出,大約一年之內,有一○%會罹患失智症,三至四年內,有一半會發展成失智症。
•認知功能恢復正常的可能性並不低
若能及早處理,在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的前兩年可以阻止它發展成失智症。
所有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的人,並不會馬上變成失智症,也有人過了五年還沒有惡化(一○%),甚至相反有症狀減輕、脫離輕度認知障礙的狀態(四○%)。
即使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認知功能還是可以回復原狀,這是因為大腦有「可塑性」,有能力恢復。
神經細胞網絡會持續變化,如果某部分無法使用時,可以連接到其它網絡。此外,由動物實驗可以得知,運動可以促使海馬迴的神經細胞再生。
•被診斷為MCI之後絕對不能放著不管
當感覺「該不會是得了輕度認知障礙?」的時候,不要放置不管,請盡早到有記憶門診或失智症門診的醫療機關接受診療。如果不認識專科醫師,可以和家庭醫師商量,或是到日本失智症學會、日本老年精神醫學會的網站查詢。
就算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也可以阻止或延緩它演變成失智症。重要的是在早期就要進行適當處理,並且重新檢視生活習慣,改善飲食生活與運動不足的狀況。
•透過改善生活型態提升認知功能
有一份名為「 手指研究」(Finger Study),針對懷疑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人進行的研究,這個研究從二○○九年開始約兩年的時間,進行大規模調查。
根據芬蘭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研究團隊的調查,透過「介入」飲食、運動、認知訓練、血管病變風險的管理這四項,被懷疑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人的認知功能,平均可以改善二五%。這個研究結果成了往後失智症預防的實際範例,相當受到大眾注目。

盡可能及早接受專科醫師診療
•接受問診判斷是輕度認知障礙還是失智症
輕度認知障礙並沒有一定的診斷方法,主要是對提出有認知功能衰退的人進行問診,加以診斷。
最好可以把患者的狀態客觀而正確地告訴醫生,同時,為了討論往後的治療,診察時,原則上家人最好可以同行。
我們可以依據認知功能的程度和對日常生活造成障礙的程度,來鑑別到底是輕度認知障礙還失智症。即使確定是認知功能衰退,如果對生活沒有造成太大困擾,就是輕度認知障礙,如果生活有困難,那就有可能是失智症。
除了門診,如果想確認原因並詳知疾病狀況,可以進行腦部影像檢查。
•失智症以外的疾病可以透過驗血來檢查
透過驗血,幾乎全身所有狀態都可以知道。營養不良或甲狀腺機能低下等疾病也可能出現認知功能衰退。
除了驗血,還可以靠量血壓等內科方法進行檢查,確認是否還有其他重大疾病。
要判斷是否是失智症,一般還會採用在失智症診斷中使用的認知功能測驗,特別是針對輕度認知障礙者容易衰退的記憶(情節記憶)、能同時進行多項事務的
功能(分配性注意力)、帶有目的進行計畫的功能(執行功能)進行評估,進行綜合性判斷。
•透過遺傳基因檢查確認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可透過「APOE基因檢測」,檢查是否有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基因(ApoE4)。擁有兩條ApoE4型基因的人,患病機率是沒有這種基因者的一.五倍。可以和MCI篩檢一起進行。
•僅靠驗血就可知道結果的輕度智能障礙檢查
即使在沒有輕度智能障礙自覺症狀的階段,在日本,一般醫療機構也可以在一般健檢或身體檢查時,順便接受輕度認知障礙的簡易檢查,這種檢查稱為「MCI篩檢」。
為什麼這樣的檢查可以有參考價值呢?
簡單來說,藉由檢測可分解阿茲海默症致病物質的β類澱粉蛋白(β-amyloid)的三種蛋白質含量,就可以判斷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也就是說,如果這
三種蛋白質量很少,β類澱粉蛋白就會很多,有可能導致認知功能衰退。
進行MCI篩檢的目的是為了接受醫師診察,以及早發現輕度認知障礙。一旦判定有可能罹患輕度認知障礙,就要接受專科醫師的治療。

勸說患者就診的五個要點
•盡量早期就診以便早期發現
如果有罹患失智症的疑慮,要盡早接受診斷;一定要接受診斷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似乎有許多高齡者都會說:「為什麼要去醫院?」而拒絕就診。很多家屬都想盡早帶他們去醫院,卻又因為本人不想去而猶豫不決。
為了突破困境,進一步做到早期發現,以下列舉出五個技巧,希望能幫助家屬順利帶本人前往就診。
•技巧1 威脅、責罵反而會有反效果
首先,如果告訴他:「但你最近老是做些奇怪的事……」以他的失誤作為理由,這和強迫沒什麼兩樣。他一定不會想去。如果用「你一定要去就診」等高壓式的說法,就算他也感到不安,還是會固執地說:「沒有必要」。
「我們去做健康檢查吧」、「現在流行感冒,在感冒之前,要不要先去看一下醫師」建議可以用這樣的說法,傳達自己的擔憂,輕鬆地誘導他們。
•技巧2 不要用強迫的方式
不要用強迫的方式。默默讓他搭車、抵達醫院這種做法是最糟糕的。一旦覺得自己被騙,開始不信任家人之後,往後的照護也絕對不會順利。
比較好的方法是以健康檢查為由,說服他前往醫院,再告訴醫師這個狀況,請他配合。
如果本人堅持拒絕,可以等到他下一次心情好的時候,心情輕鬆的情況下會比較容易進行。
•技巧3 一定要事先預約
一定要事先跟醫院預約。到了醫院之後,若等待的時間太長,說不定會吵著要回去。為了盡可能減少等待時間,一定要事先預約。
•技巧4 即將前往接受診察之前再告知即可
如果很早就告訴他要去看診的日期,隨著時間接近,他們會越來越緊張,很多人到了當天會突然說:「不去了」。所以只要在當天早上再跟他們說:「我們今天去醫院吧」就可以了。如果可以加上「從醫院回來的路上,我們可以去哪裡吃個飯」,也可以讓他們有所期待,增加前往醫院的動機。
•技巧5 請他信任的人陪同
很重要的一點是,請他最信賴的人一起陪同前往,讓他感到安心。可以跟他說:「我也要做健康檢查,一起去吧。」

從六個特點了解失智症
•要注意「不安的是患者本身」
擔任照顧者的家屬,可能會覺得被照顧者「完全變了一個人」,因此而感嘆,但大家很容易就忘記,事實上,被照顧者更是活在「自己已經不是過去的自己」這種恐懼中。不過,有時他們會因為強烈的不安或焦急,硬是「假裝平靜」,讓家人不容易發現。
失智症不只是一種病症,但症狀有些共同的特點。這些特點提供了我們重要的線索,能幫助我們冷靜地理解患者。
•特點1 「嚴重健忘」也有其專有的慣性
所謂專有的慣性包括:「很難記住新的事」、「經歷過的事忘得一乾二凈」、「殘留有過去的記憶」這三種。
他們並不是「不管說幾次都聽不懂的頑固的人」,只是「不記得了」而已。
•特點2 對越親近的人越容易明顯出現症狀
對很少碰面的親戚,看起來像沒有什麼問題,但對在身邊照顧的人,卻變得非常固執,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因為依賴,所以會因為不安,對身邊的照顧者產生被害妄想。
•特點3 不承認對自己不利的事
絕對不會承認對自己不利的事也是其特點之一。這是由於保護自己的本能在運作。因為記憶力和判斷力衰退,被照顧者會怪罪他人,而沒有自覺。
•特點4 也有意識清楚的時候
也不是只要罹患失智症,就會一直出現異常行為。與患者交談時,有時可能會覺得對方仍然和以前一樣,但又可能會突然發現對方做不到某些事情,這會讓人感覺驚訝和困惑。這也是失智症的特點之一,需要理解和接受。
•特點5 對某件事非常執著,無法自拔
執著於在家人眼中看來完全沒麼大不了的事或東西,且無法自拔。比方說,從附近撿回像垃圾般的東西之類收集癖便是其中之一。
即使說服或勉強他放棄也沒有什麼效果,必須讓他把興趣轉移到不同的東西,或是採用改變情境等間接的處理方式。
•特點6 對於發生的事,雖然內容會忘記,但情緒依然存在
如果因為惹了麻煩或犯錯而被嚴厲責備,讓患者心裡感到不舒服,即使已經忘記那件事的內容,但當時那種不愉快的心情並不會消失。失智症患者的另一個
特徵是,他們並不是住在理性的世界,而是住在一個由情感支配的世界。
•回應前先吸一口氣
雖然有上述這些共通點,但每一位失智症患者都必須用不同的態度來面對,不能只靠同一種方法。或許他們意想不到的行動,會讓每天負責照顧的家人不知該如何是好,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情境,都要試著想想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患者本人的心情又如何。在說話之前,先吸一口氣。
* * *
 接下來的76頁到121頁,會介紹失智症容易引發的惱人症狀和情境。出現狀況的時候,負責照顧的家人該如何應對,該對患者說什麼話?請試著尋找減少患者和家人壓力的方法,以及適合用來處理各種不同症狀的方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