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推薦序 面對自律神經失調,認識它,就是改善失調、預防復發的關鍵
中醫師、正元中醫診所院長 陳建銘
自律神經失調,是很多人常聽過,卻不太清楚意思的名詞。像是心悸、胸悶、頭暈、腸胃不適、睡不好、耳鳴……這些看似零散的症狀,往往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但是,這類症狀不像糖尿病或高血壓那樣有明確的檢查指標,許多人身體經常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卻是數值正常,各種失調症狀反覆起伏,讓人困惑不已。有些人甚至懷疑:「我是真的生病嗎?還是只是太敏感?」
在日常門診中,我接觸過許多自律神經失調患者。症狀表現非常多樣,除了前面提到的心悸、胸悶等症狀,還有腦鳴、慢性疲勞、感覺不真實、對聲音敏感、害怕獨處、莫名恐慌……可謂變化多端。這些症狀雖然不同,本質上都與自律神經的調節失常有關,既然是自律神經系統的運作出了問題,那麼,面對它、認識它,就是改善失調、預防復發的關鍵。
如果你懷疑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或者正在努力尋找改善方法,那麼這本《70%的人都有自律神經失調?!》會是非常實用的一本書。本書由日本自律神經調理師原田賢所著,透過「姿勢、運動、飲食、睡眠、思考」五大生活面向,教你用簡單方式穩定身體節奏。書中列出常見症狀,並搭配插圖與實作方法,從站立姿勢、伸展操、走路姿勢、喝水、飲食重點、休息安排、日照、就寢前的一小時,到觀察並調整思考習慣,文字說明簡單清楚,看完以後就能夠跟著做,沒有艱深理論,也不用昂貴工具,就能開始調整體質,改善生活品質。
這本書自二○一九年出版以來廣受歡迎,如今重新出版,更證明了它對失調患者的實用價值。它不只是一本說明書,更像是一位生活調理教練,幫助你認識身體訊號、走出反覆失調的惡性循環。 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經歷自律神經困擾的朋友們。

推薦序 別再以為「只是累了」:我們其實正在自律神經失調的臨界點上生活
精準預防醫學學會理事長 張家銘
在診間裡,我常聽見的一句話是:「我也不知道哪裡不對勁,就是一直覺得不舒服。」、「一直覺得累」這些病人往往檢查結果正常,沒有發炎、沒有腫瘤、器官功能也都在標準值範圍內,但他們的身體,卻像一個鬧脾氣的孩子,老是不聽話。這時候,我會問一個問題:「您有聽過自律神經失調嗎?」大多數人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但其實它正在影響我們的睡眠、情緒、消化,甚至是生活的穩定度。
這不只是身體虛的問題。我之所以特別關注《70%的人都有自律神經失調?!》這本書,是因為它說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文明病: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正活在一種「不明病態」裡,只是不容易用語言具體表達出來。
還沒說出口。在這本書裡,原田賢老師不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揭開了自律神經失調這個「看不見卻很有感」的問題,更讓我驚艷的是,他用一種非常務實的角度,帶大家重新調整自己生活裡的五個習慣:姿勢、運動、飲食、睡眠與思考。這些日常習慣,是我們可以自己掌控、一步一步找回平衡的關鍵鑰匙。
不是生病,而是「身體規則失靈」。自律神經負責我們體內「自動化」的調節系統。它就像人體的空調與總機,會根據情境自動切換「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讓我們在白天活力十足、夜晚平穩入睡。但當這套系統失去平衡,就會出現一種「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模糊地帶,這正是許多人經歷「莫名失眠、胸悶、腸躁、心悸、低溫手腳冰冷」等症狀的根源。我們常常誤以為這是壓力大、休息不夠,或單純體質虛寒,卻沒發現,其實我們的身體早已透過這些「小聲警告」在示警。
我長年研究影響壓力調節與睡眠品質的基因變異,也見過很多人天生在基因上確實有「自律神經脆弱體質」。這些人一旦生活節奏紊亂、飲食不規律或長期焦慮,就容易陷入惡性循環:越緊張越睡不好,越睡不好越無力應對日常挑戰。但我要說的是,體質不是宿命,關鍵在於您怎麼過生活。即使有遺傳傾向,也可以透過每日習慣的修正,讓自律神經恢復平衡。
這是一本讓人「開始行動」的書。原田賢老師的這本書,有一個特別打動我的地方:它沒有「教條式」地開出不能吃、不能做的清單,而是循序漸進地幫助讀者從每天最簡單的改變開始:睡前不滑手機、喝水的節奏、走路的步伐、如何正確深呼吸、怎麼面對無法改變的煩惱。這些建議看似微小,卻是日復一日調節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作用的穩定劑。而這些改變,會逐漸重啟我們失控的內在節奏,把那條看不見的「神經指揮線」重新拉回健康軌道。
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價值不只在於知識本身,而是它提供了一條清晰可行的路徑,讓我們重新掌握身體的節奏,擺脫對藥物的依賴,也擺脫「反正查不出來」的無力感。在我的病人當中,有許多人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失眠、焦慮、腸胃不適,但經過生活習慣的調整與自律神經訓練,他們真的感受到:「原來我也可以不用靠藥物,就能睡得好、吃得下。」
從自律神經找回您身體的主導權。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在現代生活中「被壓力推著走」的讀者。這不是一本解剖生理學教科書,而是一本帶領我們回歸生活本質、重新認識自己身體運作邏輯的自我療癒指南。您會發現,很多曾經「說不出原因的疲憊」,其實都有跡可循。從今天起,別再說「只是累了」,而是開始對自己的自律神經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待。
身體會記得我們的每一份照顧,也會回饋我們更穩定、健康的內在節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