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疾病篇

第一章 氣管與支氣管疾病

第一節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由於生物性或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支氣管樹黏膜急性炎症,為一種獨立病症,與慢性支氣管炎沒有內在連繫。本病屬常見病、多發病,尤多見於小兒和老年人。多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受涼為主要原因,秋冬為本病多發季節,寒冷地區也多見,在流感流行時,本病的發生率更高。另外,經常與理化刺激因子接觸的人群,均易罹患本病。

  病症初期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如鼻塞、流鼻涕、咽喉痛、聲音嘶啞等。成人受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肺炎支原體感染可有發燒,伴隨乏力、頭痛、全身痠痛等全身毒血症症狀,而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常無這些表現。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氣管-支氣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等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症。臨床主要症狀有咳嗽和咳痰。常見於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來。

1.微生物

  可以由病毒、細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細菌蔓延引起本病。常見病毒為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B型)、冠狀病毒、鼻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常見細菌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有所增加。也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

2.理化因素

  過冷空氣、粉塵、刺激性氣體或煙霧(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氣、氯氣等)的吸入,對氣管-支氣管黏膜急性刺激和損傷引起。

3.變態反應

  常見的吸入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機粉塵、真菌孢子等;或對細菌蛋白質過敏,引起氣管-支氣管炎症反應。

二、病理

  氣管-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同時可伴隨纖毛上皮細胞損傷、脫落;黏液腺體肥大增生。合併細菌感染時,分泌物呈膿性。

三、臨床表現

(一)症狀

  全身症狀一般較輕,可能發燒,38℃左右,多於3~5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3~5天,先為乾咳或少量黏液性痰,隨後可轉為黏液膿性或膿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劇,偶可痰中帶血,咳嗽可延續2~3週才消失,如遷延不癒,可演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如支氣管發生痙攣,可出現程度不等的氣促,伴隨胸骨後發緊感。

(二)體徵

  體徵不多,呼吸音常正常,可以在兩肺聽到散在的乾、溼性喘嗚。喘嗚部位不固定,咳嗽後可減少或消失。

四、輔助檢查

  白血球數(WBC)可正常。由細菌感染引起者,可伴隨白血球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痰培養可發現致病菌。胸部X光檢查大多為肺紋理增強。少數無異常發現。

五、診斷

  根據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狀,兩肺散在乾、溼性喘嗚等體徵,結合血液常規和胸部X光攝影,可作出臨床診斷。病毒和細菌檢查有助於病因診斷,需與下列疾病相鑑別。

  (一)流行性感冒發病急驟,發燒較高,全身性症狀(如全身痠痛、頭痛、乏力等)明顯,呼吸道局部症狀較輕。流行病史、分泌物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有助於鑑別。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狀明顯,咳嗽輕微,一般無痰。肺部無異常體徵,胸部X光正常。

  (三)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氣管肺炎、肺結核、肺癌、肺膿腫、麻疹、百日咳等多種疾病可表現為類似的咳嗽咳痰表現,應詳細檢查以鑑別。

六、治療

(一)一般治療

  休息、保暖、多喝水、補充足夠的熱量。

(二)抗菌藥物治療

  根據感染的病原體及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抗菌藥物治療。一般未能得到病原菌陽性結果前,可以選用大環內酯類、青黴素、頭孢菌素類和喹諾酮類等藥物。多數患者口服抗菌藥物即可,症狀較重者可用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

(三)對症治療

  咳嗽無痰,可用右美沙芬、噴托維林或可待因。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選用鹽酸氨溴索、溴己新等,也可霧化幫助祛痰。中藥止咳祛痰藥也可選用。發生支氣管痙攣,可用平喘藥物如茶鹼類、受體激動劑等。發燒可用解熱鎮痛藥。

(四)控制感染

  由病毒引起者一般用抗病毒藥物。嬰兒、體弱兒或懷疑併發肺炎及其他化膿感染時,可用磺胺類藥物或肌內注射青黴素,或應用其他廣譜抗生素,若懷疑病原為肺炎支原體,可採用紅黴素或乙醯螺旋黴素。

(五)支氣管炎疫苗注射

  對反覆發作者,可皮下注射疫苗。在不發作時治療如有效,可再用幾個療程以鞏固療效。

七、預後

  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體質弱者可遷延不癒或反覆發作,應多加注意。

八、預防

  增強體質,避免受涼,避免勞累,防止感冒。改善生活衛生環境,防止空氣汙染。清除鼻、咽、喉等部位的病灶。

(吳倩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