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鼻的功能結構和影像檢查
第一節 鼻的功能
鼻(nose)是呼吸系統的重要器官。呼吸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機體與外界環境間的氣體交換──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呼吸系統包括肺和呼吸道,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它們的壁內有骨或軟骨支撐以保證氣體的暢通,其中咽的口部和喉部是呼吸、消化系統的共同通道。臨床通常把鼻、咽、喉叫上呼吸道,把氣管、支氣管及其在肺內的分支叫下呼吸道。呼吸系統也是人體抵禦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是人體最先被病毒、細菌攻擊的器官。作為同一系統內相互連接的呼吸器官,任一器官發病都會影響其他,稱為其併發症。
鼻作為呼吸道的開始,除了呼吸功能外,還有過濾、清潔、加溫、加溼、嗅覺、共鳴和反射功能。鼻有鼻週期或生理性鼻甲週期:一定的鼻阻力是維持正常鼻通氣的必要條件。鼻阻力主要由鼻內孔區和下鼻甲形成。由於鼻阻力的存在,促使進入鼻腔的氣流分為層流和湍流。層流是氣流向後上方呈弧形流向後鼻孔後散開,此氣流是鼻腔氣流的大部分,同時也是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分,層流和鼻腔黏膜接觸面積最廣,可以充分發揮鼻腔調節溫度和溼度的作用;湍流是氣流在鼻閾後方形成不規則漩渦,是吸入氣體的小部分。
正常人體鼻阻力呈現晝夜、左右有規律的和交替的變化,主要由雙側下鼻甲黏膜內血管交替性收縮或擴張所致,間隔1~7小時出現1個間隔,稱為生理性鼻甲週期。鼻週期的生理作用有以下幾個:①可以促使睡眠時翻身,有助於解除疲勞;②有利於鼻腔黏膜獲得適當的休息和恢復;③正常鼻阻力的存在有助於肺泡氣體交換。如果鼻阻力降低(如萎縮性鼻炎或下鼻甲切除過多),可出現肺功能下降;鼻阻力過大(如鼻甲肥大或鼻息肉),也會造成鼻腔通氣不足,影響呼吸和循環功能。
過濾及其清潔作用:正常人鼻前庭鼻毛及其方向(朝向前外)可以過濾吸入氣流中的較粗大顆粒狀物及細菌,又可使異物難進易出。吸入氣流中較小的顆粒狀物,可透過噴嚏反射被排出體外,或者藉助湍流的作用沉降於鼻黏膜表面,然後透過黏液毯及纖毛的擺動被送入咽部。纖毛運動是維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的最重要機制。
溫度調節作用:主要依賴於鼻腔黏膜血管的舒縮作用,使吸入鼻腔的氣流保持恆定的溫度,並接近於人體正常體溫。如下鼻甲遇冷則膨脹,縮小下鼻道,延緩冷空氣進入,可對外界空氣適度提溫。下鼻甲黏膜溫度一般維持在33~35℃。
溼度的調控:主要依賴鼻黏膜中的分泌性上皮的分泌物、各種腺體的分泌物及微血管的滲出維持鼻腔的溼度,以利於氣流在肺泡的交換。
嗅覺功能:空氣中的氣味微粒接觸嗅黏膜後,溶解於嗅腺分泌液中,或藉化學作用刺激嗅細胞產生神經衝動,經嗅神經、嗅球至嗅覺中樞,從而產生嗅覺。發聲共鳴功能:從聲門發出的聲音經過鼻腔時,聲流可在鼻腔空間內撞擊和迴旋產生共鳴效應,使聲音變得柔潤和洪亮。四組鼻竇腔亦參與了這種共鳴效應。
反射功能:主要反射是噴嚏反射和鼻肺反射。鼻黏膜的其他功能:包括免疫功能、排出淚液功能等。
第一節 鼻的功能
鼻(nose)是呼吸系統的重要器官。呼吸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機體與外界環境間的氣體交換──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呼吸系統包括肺和呼吸道,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它們的壁內有骨或軟骨支撐以保證氣體的暢通,其中咽的口部和喉部是呼吸、消化系統的共同通道。臨床通常把鼻、咽、喉叫上呼吸道,把氣管、支氣管及其在肺內的分支叫下呼吸道。呼吸系統也是人體抵禦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是人體最先被病毒、細菌攻擊的器官。作為同一系統內相互連接的呼吸器官,任一器官發病都會影響其他,稱為其併發症。
鼻作為呼吸道的開始,除了呼吸功能外,還有過濾、清潔、加溫、加溼、嗅覺、共鳴和反射功能。鼻有鼻週期或生理性鼻甲週期:一定的鼻阻力是維持正常鼻通氣的必要條件。鼻阻力主要由鼻內孔區和下鼻甲形成。由於鼻阻力的存在,促使進入鼻腔的氣流分為層流和湍流。層流是氣流向後上方呈弧形流向後鼻孔後散開,此氣流是鼻腔氣流的大部分,同時也是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分,層流和鼻腔黏膜接觸面積最廣,可以充分發揮鼻腔調節溫度和溼度的作用;湍流是氣流在鼻閾後方形成不規則漩渦,是吸入氣體的小部分。
正常人體鼻阻力呈現晝夜、左右有規律的和交替的變化,主要由雙側下鼻甲黏膜內血管交替性收縮或擴張所致,間隔1~7小時出現1個間隔,稱為生理性鼻甲週期。鼻週期的生理作用有以下幾個:①可以促使睡眠時翻身,有助於解除疲勞;②有利於鼻腔黏膜獲得適當的休息和恢復;③正常鼻阻力的存在有助於肺泡氣體交換。如果鼻阻力降低(如萎縮性鼻炎或下鼻甲切除過多),可出現肺功能下降;鼻阻力過大(如鼻甲肥大或鼻息肉),也會造成鼻腔通氣不足,影響呼吸和循環功能。
過濾及其清潔作用:正常人鼻前庭鼻毛及其方向(朝向前外)可以過濾吸入氣流中的較粗大顆粒狀物及細菌,又可使異物難進易出。吸入氣流中較小的顆粒狀物,可透過噴嚏反射被排出體外,或者藉助湍流的作用沉降於鼻黏膜表面,然後透過黏液毯及纖毛的擺動被送入咽部。纖毛運動是維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的最重要機制。
溫度調節作用:主要依賴於鼻腔黏膜血管的舒縮作用,使吸入鼻腔的氣流保持恆定的溫度,並接近於人體正常體溫。如下鼻甲遇冷則膨脹,縮小下鼻道,延緩冷空氣進入,可對外界空氣適度提溫。下鼻甲黏膜溫度一般維持在33~35℃。
溼度的調控:主要依賴鼻黏膜中的分泌性上皮的分泌物、各種腺體的分泌物及微血管的滲出維持鼻腔的溼度,以利於氣流在肺泡的交換。
嗅覺功能:空氣中的氣味微粒接觸嗅黏膜後,溶解於嗅腺分泌液中,或藉化學作用刺激嗅細胞產生神經衝動,經嗅神經、嗅球至嗅覺中樞,從而產生嗅覺。發聲共鳴功能:從聲門發出的聲音經過鼻腔時,聲流可在鼻腔空間內撞擊和迴旋產生共鳴效應,使聲音變得柔潤和洪亮。四組鼻竇腔亦參與了這種共鳴效應。
反射功能:主要反射是噴嚏反射和鼻肺反射。鼻黏膜的其他功能:包括免疫功能、排出淚液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