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為什麼會口腔潰瘍會口腔潰瘍
口腔,就像是人類疾病的一扇窗,除瞭解微循環外,口腔也可以看出人體的免疫功能,內分泌狀態,自律神經狀況,並與身體各部位息息相關,所以成為治療疾病的重要參酌關鍵。口腔黏膜疾病,是指發生在口腔黏膜和軟組織的病變;和許多全身系統疾病有著密切關係,因為口腔黏膜病況,也是判斷這些疾病處於早期或已到晚期的表徵之一。
雖然身體有許多病痛,會從口腔反應出來,例如來自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藥物過敏,缺乏鐵質、缺B12、葉酸……等等,會出現唇炎、嘴角炎、舌炎等症狀表現,但是如果傷口拖了一段時間,時好時犯反覆發生,久潰不癒很難收口,就要小心是不是有癌變的潛能?
- 嘴破 -
口腔有著許多功能,是咀嚼食物的地方、品味和發音之處;同時還具有保護性質,對抗許多有害的細菌和物理創傷。口腔黏膜的結構,和唾液的相互關係,幫助我們完成了消化開端的功能。口腔由一層黏膜層所覆蓋,由上皮層、結締組織固有層所構成。
保護和感覺是口腔黏膜最大功能,保護是幫我們防禦外來的創傷刺激,和生物、微生物、病毒的侵襲。在感覺刺激部份,味覺之外,還有疼痛、碰觸、擠壓以及對冷熱溫度的反應。而唾液分泌出的過氧化酶、溶菌酶、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長,預防口腔內感染。
口腔潰瘍就是俗稱的「嘴破」,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症狀,嘴巴裡會有發熱和疼痛的感覺,吃東西時非常不舒服,如果病灶是發生在頰黏膜處,不小心被牙齒咬到傷口,可就成了二次傷害,又得多疼幾天。好在,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淺表性潰瘍,多是一至兩個星期,便可以自己痊癒。
一般口腔潰瘍,講話和吃喝東西時,一碰到傷口就疼痛不堪,有人張嘴困難、有人還會伴隨口乾現象。通常會持續三到十天,嚴重時、還要忍耐兩個禮拜左右,痊癒後不會留下疤痕。
有些口腔潰瘍病患,老是在反復發生,醫學上稱之為「復發性口腔潰瘍」,也叫復發性(鵝)口瘡性潰瘍。有人一年發病數次,也有人一個月頻繁發病幾次,甚至新舊病變交替出現。但若這般反復發作,請務必問診就醫了。
咬傷或燙傷的水泡,所造成的潰瘍,比較容易復原,但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形成的潰瘍,會較難收口,請別自行隨便塗抹藥膏,還是要經醫師診斷,如果不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很難痊癒,必要時需佐以免疫檢查。若是濾過性病毒所感染的水泡性潰瘍,常需要十天到十四天的病程,才會恢復。
正常的口腔黏膜,濕潤光滑,呈粉紅色,除黑色素、皮脂腺外,沒有其他。口腔黏膜的防禦作用,主要在物理化學、上皮和免疫的屏障。我們的唾液,就是口腔黏膜的第一道關卡。唾液的沖洗作用,可以用來排除有毒物質,使微生物不易附著於黏膜或牙齒表面。
口腔潰瘍發作的原因:
☆ 包括病毒、細菌、黴菌等感染引起,情緒壓力、疲勞倦怠,患者不小心咬傷、刷牙意外,牙周病、牙髓炎、蜂窩組織炎,尖銳牙齒邊緣或齲齒傷害,植牙不當或假牙配置有問題,不良的口腔習慣、大量抽菸喝酒嚼檳榔。
☆ 體內免疫系統失調,皮膚、血液方面的疾病,惡性腫瘤,放射線的治療,藥物的副作用等等,都會引起嘴破。
☆ 有些更年期婦女,因為動情激素和黃體激素的減少,貧血狀況的增加,造成口腔黏膜單薄,動輒受傷、灼熱刺痛好幾天。
☆ 老人家則是因為口水減少引起的口乾,使牙菌斑增加;或是假牙使用困難,增加磨擦。如果口腔衛生又沒顧好,很容易就受口腔潰瘍所困擾。
當醫師診斷口腔黏膜的病灶時,皮膚之外,包含了身上其餘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及眼睛的黏膜組織,都會是詢問和觀察的重點,是否有數種疾病的混合?是否是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是紅斑性狼瘡、疱疹性皮膚炎,都可從口腔黏膜作早期診斷的。
- 假牙問題 -
假牙雖然有很好的替代功能,但若是配戴時發現不夠吻合,或是植牙不夠穩妥,請別勉強忍耐著、心想將就一下算了。因為長期下來,會對口腔組織造成磨損,口腔潰瘍也會因此而起。如果任由嘴巴裡不良的補綴物或破損牙齒,造成口腔黏膜的慢性刺激,又不去管它,讓這些病變繼續糟糕下去,就有可能會惡化成口腔其他嚴重的病變。
假牙做得好不好,怎麼判斷?價錢如果太低於市場行情,可能在印模材料、瓷牙金屬、技工費用等,會因為壓低成本而影響品質。支柱牙的整修、治療時間不能太短,才能磨得精細;印模未必一次就能完成,精確與否才是重點。做出的假牙成品如不理想,牙醫應為病患重做;但不要期盼一次假牙配好,就可以使用終生。
通常剛開始戴假牙時,會覺得嘴巴裡有異物,口水變多了,有些人還會講話發音不清楚或咀嚼不方便。調適期間,一定要配合牙醫指示回診,檢查找出不舒服原因,多練習和調整。另外,不可毛毛躁躁的強行摘、戴假牙,應該用手依照一定方向先放穩了,再來咬合,絕對不行用牙齒與牙齒去咬合就定位,不但會使假牙變型、甚至斷裂,並且會對被掛鉤的牙齒及支持組織造成傷害。
配戴活動假牙的民眾,除了不能偷懶,在每餐過後要取下來清洗乾淨,避免食物殘渣堆積外,每天睡覺前,也要將活動假牙摘下來做徹底清潔,以免細菌在表面滋生。如果把假牙浸泡在熱水中,或是隨手擱著任由乾燥,都會導致假牙的變形,晚上睡覺前,將假牙拿下來後,要將假牙浸泡在專用清潔液或是冷水中。
如果不用心清洗假牙,久而久之假牙上也會有牙結石、牙垢的形成,到時處理起來就不容易了,而口腔中剩下的真牙,一樣要刷乾淨。活動假牙是不可以戴上一整天的,因為假牙下方的軟組織,直接承受咬合所加與的力量,會影響到正常的血液循環,為避免產生紅腫潰瘍,每天至少取下假牙六到八小時。
初戴假牙,不要逞強去吃堅硬的東西,等適應後再嚐試,如果實在不對勁,及時回門診請醫師幫忙修改,不要自己動手DIY處理。也不要長期擱置不戴,否則會因缺牙過久,一直沒有戴假牙,不僅鄰接的牙齒會慢慢向這個空間移動或傾倒,對咬的牙齒,也會因失去對咬牙而過度長出,最後形成一副東倒西歪的齒列。
這樣一來,不但影響原本正常的咬合關係,也影響到口腔內的健康,和外在的容貌。將來如果想想再重弄假牙,必須先以矯正的方法,將移動的牙齒推回正常位置,或是將移動傾斜的牙齒做根管治療後,才能進行假牙的製作,不但費時費力,也會給治療過程帶來許多困擾。
當習慣假牙後,每半年到一年之間,還是要到牙科門診作複診檢查,這樣有問題便能即時處理。在接受人工植牙及裝假牙後,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不可忽略,一旦發現口腔內牙齦發炎,要小心出現蛀牙、牙周病、或人工牙根外露等,應儘快找醫師檢查,拖延治療時間,只會傷害了自己的口腔健康。
- 情緒壓力 -
人體免疫功能變差的原因很多,遺傳、年齢、體溫、壓力、營養、疾病、感染、放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等,都會使免疫力下降;其中,沈重的壓力,更是破壞這道重要自然防線的元兇之一。以口腔扁平苔癬患者來說,100%和精神壓力有關,其次是90%以上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其他如口乾舌燥,都和壓力脫不了關係。
適當的壓力對人體有喚醒作用,腎上腺會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分泌大量皮質醇,刺激身體釋放能量對抗外來壓力。但現代人長期承受過重壓力,腎上腺因此工作過度而疲乏,皮質醇分泌不足,導致人們無法有效對抗壓力,並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相互反應,免疫力降低,進而表現出身心各方面症狀,比如:反覆發作的憂鬱症、失眠、頭痛、經常感冒、消化不良,甚至引發「癌前症狀」。
情緒與免疫的關係是許多學者近年來研究的課題,精神緊張等心理因素,可影響「自體免疫性疾病」的誘發、症狀演變、疾病的預後、甚至抵消療效的反應。眾多的事實,使人們相信情緒障礙,特別是緊張刺激引起的負性情緒體驗,可以改變機體免疫功能、而增加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
情緒與免疫的研究,還涉及到腫瘤與自體免疫疾病問題。目前不僅證實良性與惡性腫瘤的女性患者間的心理反應不同,而且一些前瞻性研究也顯示,那些有可疑的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婦女,經過追蹤觀察發現,有明顯的情緒異常者,大多數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患者。
生活於緊張性環境中數月後,婦女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同樣的現象也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我多年研究扁平苔癬的自體抗體、和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以及修格連氏症候群(乾燥症候群)的自體抗體等,也有類似的情形,不當的情緒壓力,會打破免疫平衡,造成免疫失調,使得自體抗體或腫瘤指標濃度升高。
情緒與免疫的一些證據,可以從研究中得到證實,比方離婚、是一個較嚴重的生活事件,情緒的變化也較為複雜,因而引起的免疫學變化也很複雜。參加考試的學生,在參加考試的當天與考試前後壓力比較,也是不一樣。病人臨手術前的等待,是一種最深刻的情緒體驗,手術前的精神壓力,可影響到淋巴細胞對刺激物的反應,尤其是病人個體的敏感性、擔心對手術預後了解與評估的不足,影響關係都是最為密切的。
口腔潰瘍,也可算是因生活形態導致的「文明病」,很多患者的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從臨床觀察,多是在過度疲勞後發病的。也就是說,口腔潰瘍最喜歡找上精神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愛抽菸、酗酒、嚼檳榔,體質虛弱和失眠的人。容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除了對症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規律,該休息的時後就要休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持之以恆的運動,並且保持心情愉悅。
- 自體免疫 -
在正常情況,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不產生免疫反應,或只產生極微弱的免疫反應。但是當自身的「免疫耐受性」,遭到破壞或喪失,及免疫調控能力受到損害時,會引起過度而持久的「自體免疫」反應,不但會傷及組織器官,並會引起相應器官病變、或臨床症狀的疾病,這就叫作「自體免疫疾病」。
導致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現代醫學認為,口腔潰瘍首先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有的患者會表現出免疫缺陷或免疫反應過度;有的患者則呈現自身免疫互相攻擊反應,使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對自身的組織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引起組織的破壞而導致發病。
這樣的口腔黏膜病變,雖然發生在口腔黏膜和軟組織,但不僅是局部疾病,更可能與全身許多狀況、或系統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是局部因素所導致發病,或者是全身性疾病的早期或晚期的表徵之一。醫學界曾估計,有超過一百五十種全身狀態或者是疾病,會在口腔黏膜顯現出表徵,如果把少見的症候群也估算進去,口腔潰瘍會警示更多的疾病訊息。
因為口腔黏膜與皮膚相似,主要來自於胚胎的外胚層。由於,組織結構和功能與皮膚有相似之處,並有抗原的交叉性反應。有些黏膜與皮膚自體免疫疾病,早期會在口腔黏膜發生,如天疱瘡、類天疱瘡、扁平苔癬等。有些口腔黏膜的疾病,也可能在生殖器官的黏膜發生,如貝歇氏病、扁平苔癬等,包括子宮頸癌的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A),也有相當程度在口腔癌、癌前期的病變時就出現。
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的臨床鑑別診斷極為重要,醫師必需幫病人留意:是否有數種疾病混合?因為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和「自體免疫」疾病息息相關。在口腔黏膜病症外,其餘的生殖器官黏膜、眼睛黏膜、皮膚等都是詢問和觀察的重點,萬不可有所疏忽,甚至如紅斑性狼瘡、血友病、愛滋病、疱疹性皮膚炎等,都有諸多能從口腔黏膜,就能早期診斷出來的經驗。
- 濾過性病毒感染 -
正常狀況下,口腔微生物與宿主口腔,是處於生態平衡的,但由於身體內外因素影響,會導致口腔內微生物菌群失調。牙周病和齲齒,就是口腔生態失調最常見的疾病。如果是濾過性病毒造成的感染,通常需要十天左右才會恢復。
人在出生時,口腔是無菌的,但幾小時、一天之內,口腔就開始出現一些菌群;以一個成年人來說,口腔中至少由三十多類菌屬,五百多種菌種所組成。完整的口腔黏膜、牙齦組織雖然可以抵抗侵襲,但在口腔黏膜有所損傷、或治療時,傷及牙齦溝底上皮組織或其他部位黏膜,都會致使微生物深入組織,造成感染。
最常見濾過性病毒的感染,是單純性疱疹病毒,單邊疼痛的帶狀疱疹、水痘等;但也有些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牙齦炎、以及性病有關,比方梅毒、淋病、愛滋病。特別是當人的免疫力低下,或接受化放療醫治中,要靠醫師的明確診斷。
如果造成口腔潰瘍疼痛,是由水疱破裂所致,則潛伏的病因要適切的區別,以免誤診。口腔黏膜出現水疱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燙傷,也可能是口腔黏膜內的小唾液腺,受到咬傷而有唾液積聚成泡;也可能和濾過性病毒感染有關,最常見的是單純性疱疹病毒,口腔中常出現數個小水泡,通常持續十天到十四天即可痊癒。
臨床也看到不少水泡和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有關,如天疱瘡、類天疱瘡等,天疱瘡在類固醇未使用前,有相當程度的致命性。常見口腔有瀰漫性潰瘍,有時嘴唇、舌頭或眼睛有嚴重水腫,叫作血管神經性水腫,病患者不但疼痛不堪,還可能因舌頭腫大而吞嚥因難。
藥物過敏也是口腔瀰漫性潰瘍原因之一,醫師在診斷時,常詢問是哪類藥物引起?病人是否有特異性體質?治療原則是先行停止引起過敏的藥物,並針對過敏現象,給予抗組織胺藥物,並可給予局部或全身性類固醇。只要對症下藥,一兩天就會有明顯的改善。
最常見的口腔濾過性病毒感染,是單純性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其餘疾病如帶狀疱疹、水痘,咽峽炎、手足口病等較少。也有潰瘍和性病有關,如梅毒、淋病、愛滋病等;也有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性牙齦炎有關,特別是免疫力低下時,較為可能。
當病人因為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在口腔黏膜和皮膚,也常會有口腔潰瘍,甚或合併有黴菌感染,一定要確定診斷。如果病人有吃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性,其黏膜下纖維化、或白斑症、紅斑症等之合併潰瘍,須特別注意,是否有上皮細胞分化不良?或甚至已成原位癌、口腔癌?
CARE小叮嚀
口腔黏膜的保健:
☆吃東西時,避免刺激、破壞口腔黏膜的食物,比如菸酒、檳榔、堅硬、粗糙、油炸、香料太多、太酸、太鹹、辛辣或滾燙的食物。
☆餐後五分分鐘內刷牙,減少食物殘渣對口腔黏膜及牙齒的刺激,刷牙最好是在鏡子前面,仔細清除牙齒表面及牙縫間隙的食物殘渣。
☆戴假牙的朋友,在吃完飯後,切記要清洗乾淨。
☆最基本的口腔衛生:勤刷牙、漱口,喝水,適度休息,調整飲食習慣,戒菸、戒酒、戒檳榔,對於預防口腔黏膜炎都是有幫助。
口腔,就像是人類疾病的一扇窗,除瞭解微循環外,口腔也可以看出人體的免疫功能,內分泌狀態,自律神經狀況,並與身體各部位息息相關,所以成為治療疾病的重要參酌關鍵。口腔黏膜疾病,是指發生在口腔黏膜和軟組織的病變;和許多全身系統疾病有著密切關係,因為口腔黏膜病況,也是判斷這些疾病處於早期或已到晚期的表徵之一。
雖然身體有許多病痛,會從口腔反應出來,例如來自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藥物過敏,缺乏鐵質、缺B12、葉酸……等等,會出現唇炎、嘴角炎、舌炎等症狀表現,但是如果傷口拖了一段時間,時好時犯反覆發生,久潰不癒很難收口,就要小心是不是有癌變的潛能?
- 嘴破 -
口腔有著許多功能,是咀嚼食物的地方、品味和發音之處;同時還具有保護性質,對抗許多有害的細菌和物理創傷。口腔黏膜的結構,和唾液的相互關係,幫助我們完成了消化開端的功能。口腔由一層黏膜層所覆蓋,由上皮層、結締組織固有層所構成。
保護和感覺是口腔黏膜最大功能,保護是幫我們防禦外來的創傷刺激,和生物、微生物、病毒的侵襲。在感覺刺激部份,味覺之外,還有疼痛、碰觸、擠壓以及對冷熱溫度的反應。而唾液分泌出的過氧化酶、溶菌酶、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長,預防口腔內感染。
口腔潰瘍就是俗稱的「嘴破」,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症狀,嘴巴裡會有發熱和疼痛的感覺,吃東西時非常不舒服,如果病灶是發生在頰黏膜處,不小心被牙齒咬到傷口,可就成了二次傷害,又得多疼幾天。好在,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淺表性潰瘍,多是一至兩個星期,便可以自己痊癒。
一般口腔潰瘍,講話和吃喝東西時,一碰到傷口就疼痛不堪,有人張嘴困難、有人還會伴隨口乾現象。通常會持續三到十天,嚴重時、還要忍耐兩個禮拜左右,痊癒後不會留下疤痕。
有些口腔潰瘍病患,老是在反復發生,醫學上稱之為「復發性口腔潰瘍」,也叫復發性(鵝)口瘡性潰瘍。有人一年發病數次,也有人一個月頻繁發病幾次,甚至新舊病變交替出現。但若這般反復發作,請務必問診就醫了。
咬傷或燙傷的水泡,所造成的潰瘍,比較容易復原,但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形成的潰瘍,會較難收口,請別自行隨便塗抹藥膏,還是要經醫師診斷,如果不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很難痊癒,必要時需佐以免疫檢查。若是濾過性病毒所感染的水泡性潰瘍,常需要十天到十四天的病程,才會恢復。
正常的口腔黏膜,濕潤光滑,呈粉紅色,除黑色素、皮脂腺外,沒有其他。口腔黏膜的防禦作用,主要在物理化學、上皮和免疫的屏障。我們的唾液,就是口腔黏膜的第一道關卡。唾液的沖洗作用,可以用來排除有毒物質,使微生物不易附著於黏膜或牙齒表面。
口腔潰瘍發作的原因:
☆ 包括病毒、細菌、黴菌等感染引起,情緒壓力、疲勞倦怠,患者不小心咬傷、刷牙意外,牙周病、牙髓炎、蜂窩組織炎,尖銳牙齒邊緣或齲齒傷害,植牙不當或假牙配置有問題,不良的口腔習慣、大量抽菸喝酒嚼檳榔。
☆ 體內免疫系統失調,皮膚、血液方面的疾病,惡性腫瘤,放射線的治療,藥物的副作用等等,都會引起嘴破。
☆ 有些更年期婦女,因為動情激素和黃體激素的減少,貧血狀況的增加,造成口腔黏膜單薄,動輒受傷、灼熱刺痛好幾天。
☆ 老人家則是因為口水減少引起的口乾,使牙菌斑增加;或是假牙使用困難,增加磨擦。如果口腔衛生又沒顧好,很容易就受口腔潰瘍所困擾。
當醫師診斷口腔黏膜的病灶時,皮膚之外,包含了身上其餘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及眼睛的黏膜組織,都會是詢問和觀察的重點,是否有數種疾病的混合?是否是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是紅斑性狼瘡、疱疹性皮膚炎,都可從口腔黏膜作早期診斷的。
- 假牙問題 -
假牙雖然有很好的替代功能,但若是配戴時發現不夠吻合,或是植牙不夠穩妥,請別勉強忍耐著、心想將就一下算了。因為長期下來,會對口腔組織造成磨損,口腔潰瘍也會因此而起。如果任由嘴巴裡不良的補綴物或破損牙齒,造成口腔黏膜的慢性刺激,又不去管它,讓這些病變繼續糟糕下去,就有可能會惡化成口腔其他嚴重的病變。
假牙做得好不好,怎麼判斷?價錢如果太低於市場行情,可能在印模材料、瓷牙金屬、技工費用等,會因為壓低成本而影響品質。支柱牙的整修、治療時間不能太短,才能磨得精細;印模未必一次就能完成,精確與否才是重點。做出的假牙成品如不理想,牙醫應為病患重做;但不要期盼一次假牙配好,就可以使用終生。
通常剛開始戴假牙時,會覺得嘴巴裡有異物,口水變多了,有些人還會講話發音不清楚或咀嚼不方便。調適期間,一定要配合牙醫指示回診,檢查找出不舒服原因,多練習和調整。另外,不可毛毛躁躁的強行摘、戴假牙,應該用手依照一定方向先放穩了,再來咬合,絕對不行用牙齒與牙齒去咬合就定位,不但會使假牙變型、甚至斷裂,並且會對被掛鉤的牙齒及支持組織造成傷害。
配戴活動假牙的民眾,除了不能偷懶,在每餐過後要取下來清洗乾淨,避免食物殘渣堆積外,每天睡覺前,也要將活動假牙摘下來做徹底清潔,以免細菌在表面滋生。如果把假牙浸泡在熱水中,或是隨手擱著任由乾燥,都會導致假牙的變形,晚上睡覺前,將假牙拿下來後,要將假牙浸泡在專用清潔液或是冷水中。
如果不用心清洗假牙,久而久之假牙上也會有牙結石、牙垢的形成,到時處理起來就不容易了,而口腔中剩下的真牙,一樣要刷乾淨。活動假牙是不可以戴上一整天的,因為假牙下方的軟組織,直接承受咬合所加與的力量,會影響到正常的血液循環,為避免產生紅腫潰瘍,每天至少取下假牙六到八小時。
初戴假牙,不要逞強去吃堅硬的東西,等適應後再嚐試,如果實在不對勁,及時回門診請醫師幫忙修改,不要自己動手DIY處理。也不要長期擱置不戴,否則會因缺牙過久,一直沒有戴假牙,不僅鄰接的牙齒會慢慢向這個空間移動或傾倒,對咬的牙齒,也會因失去對咬牙而過度長出,最後形成一副東倒西歪的齒列。
這樣一來,不但影響原本正常的咬合關係,也影響到口腔內的健康,和外在的容貌。將來如果想想再重弄假牙,必須先以矯正的方法,將移動的牙齒推回正常位置,或是將移動傾斜的牙齒做根管治療後,才能進行假牙的製作,不但費時費力,也會給治療過程帶來許多困擾。
當習慣假牙後,每半年到一年之間,還是要到牙科門診作複診檢查,這樣有問題便能即時處理。在接受人工植牙及裝假牙後,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不可忽略,一旦發現口腔內牙齦發炎,要小心出現蛀牙、牙周病、或人工牙根外露等,應儘快找醫師檢查,拖延治療時間,只會傷害了自己的口腔健康。
- 情緒壓力 -
人體免疫功能變差的原因很多,遺傳、年齢、體溫、壓力、營養、疾病、感染、放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等,都會使免疫力下降;其中,沈重的壓力,更是破壞這道重要自然防線的元兇之一。以口腔扁平苔癬患者來說,100%和精神壓力有關,其次是90%以上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其他如口乾舌燥,都和壓力脫不了關係。
適當的壓力對人體有喚醒作用,腎上腺會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分泌大量皮質醇,刺激身體釋放能量對抗外來壓力。但現代人長期承受過重壓力,腎上腺因此工作過度而疲乏,皮質醇分泌不足,導致人們無法有效對抗壓力,並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相互反應,免疫力降低,進而表現出身心各方面症狀,比如:反覆發作的憂鬱症、失眠、頭痛、經常感冒、消化不良,甚至引發「癌前症狀」。
情緒與免疫的關係是許多學者近年來研究的課題,精神緊張等心理因素,可影響「自體免疫性疾病」的誘發、症狀演變、疾病的預後、甚至抵消療效的反應。眾多的事實,使人們相信情緒障礙,特別是緊張刺激引起的負性情緒體驗,可以改變機體免疫功能、而增加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
情緒與免疫的研究,還涉及到腫瘤與自體免疫疾病問題。目前不僅證實良性與惡性腫瘤的女性患者間的心理反應不同,而且一些前瞻性研究也顯示,那些有可疑的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婦女,經過追蹤觀察發現,有明顯的情緒異常者,大多數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患者。
生活於緊張性環境中數月後,婦女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同樣的現象也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我多年研究扁平苔癬的自體抗體、和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以及修格連氏症候群(乾燥症候群)的自體抗體等,也有類似的情形,不當的情緒壓力,會打破免疫平衡,造成免疫失調,使得自體抗體或腫瘤指標濃度升高。
情緒與免疫的一些證據,可以從研究中得到證實,比方離婚、是一個較嚴重的生活事件,情緒的變化也較為複雜,因而引起的免疫學變化也很複雜。參加考試的學生,在參加考試的當天與考試前後壓力比較,也是不一樣。病人臨手術前的等待,是一種最深刻的情緒體驗,手術前的精神壓力,可影響到淋巴細胞對刺激物的反應,尤其是病人個體的敏感性、擔心對手術預後了解與評估的不足,影響關係都是最為密切的。
口腔潰瘍,也可算是因生活形態導致的「文明病」,很多患者的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從臨床觀察,多是在過度疲勞後發病的。也就是說,口腔潰瘍最喜歡找上精神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愛抽菸、酗酒、嚼檳榔,體質虛弱和失眠的人。容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除了對症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規律,該休息的時後就要休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持之以恆的運動,並且保持心情愉悅。
- 自體免疫 -
在正常情況,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不產生免疫反應,或只產生極微弱的免疫反應。但是當自身的「免疫耐受性」,遭到破壞或喪失,及免疫調控能力受到損害時,會引起過度而持久的「自體免疫」反應,不但會傷及組織器官,並會引起相應器官病變、或臨床症狀的疾病,這就叫作「自體免疫疾病」。
導致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現代醫學認為,口腔潰瘍首先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有的患者會表現出免疫缺陷或免疫反應過度;有的患者則呈現自身免疫互相攻擊反應,使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對自身的組織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引起組織的破壞而導致發病。
這樣的口腔黏膜病變,雖然發生在口腔黏膜和軟組織,但不僅是局部疾病,更可能與全身許多狀況、或系統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是局部因素所導致發病,或者是全身性疾病的早期或晚期的表徵之一。醫學界曾估計,有超過一百五十種全身狀態或者是疾病,會在口腔黏膜顯現出表徵,如果把少見的症候群也估算進去,口腔潰瘍會警示更多的疾病訊息。
因為口腔黏膜與皮膚相似,主要來自於胚胎的外胚層。由於,組織結構和功能與皮膚有相似之處,並有抗原的交叉性反應。有些黏膜與皮膚自體免疫疾病,早期會在口腔黏膜發生,如天疱瘡、類天疱瘡、扁平苔癬等。有些口腔黏膜的疾病,也可能在生殖器官的黏膜發生,如貝歇氏病、扁平苔癬等,包括子宮頸癌的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A),也有相當程度在口腔癌、癌前期的病變時就出現。
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的臨床鑑別診斷極為重要,醫師必需幫病人留意:是否有數種疾病混合?因為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和「自體免疫」疾病息息相關。在口腔黏膜病症外,其餘的生殖器官黏膜、眼睛黏膜、皮膚等都是詢問和觀察的重點,萬不可有所疏忽,甚至如紅斑性狼瘡、血友病、愛滋病、疱疹性皮膚炎等,都有諸多能從口腔黏膜,就能早期診斷出來的經驗。
- 濾過性病毒感染 -
正常狀況下,口腔微生物與宿主口腔,是處於生態平衡的,但由於身體內外因素影響,會導致口腔內微生物菌群失調。牙周病和齲齒,就是口腔生態失調最常見的疾病。如果是濾過性病毒造成的感染,通常需要十天左右才會恢復。
人在出生時,口腔是無菌的,但幾小時、一天之內,口腔就開始出現一些菌群;以一個成年人來說,口腔中至少由三十多類菌屬,五百多種菌種所組成。完整的口腔黏膜、牙齦組織雖然可以抵抗侵襲,但在口腔黏膜有所損傷、或治療時,傷及牙齦溝底上皮組織或其他部位黏膜,都會致使微生物深入組織,造成感染。
最常見濾過性病毒的感染,是單純性疱疹病毒,單邊疼痛的帶狀疱疹、水痘等;但也有些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牙齦炎、以及性病有關,比方梅毒、淋病、愛滋病。特別是當人的免疫力低下,或接受化放療醫治中,要靠醫師的明確診斷。
如果造成口腔潰瘍疼痛,是由水疱破裂所致,則潛伏的病因要適切的區別,以免誤診。口腔黏膜出現水疱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燙傷,也可能是口腔黏膜內的小唾液腺,受到咬傷而有唾液積聚成泡;也可能和濾過性病毒感染有關,最常見的是單純性疱疹病毒,口腔中常出現數個小水泡,通常持續十天到十四天即可痊癒。
臨床也看到不少水泡和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有關,如天疱瘡、類天疱瘡等,天疱瘡在類固醇未使用前,有相當程度的致命性。常見口腔有瀰漫性潰瘍,有時嘴唇、舌頭或眼睛有嚴重水腫,叫作血管神經性水腫,病患者不但疼痛不堪,還可能因舌頭腫大而吞嚥因難。
藥物過敏也是口腔瀰漫性潰瘍原因之一,醫師在診斷時,常詢問是哪類藥物引起?病人是否有特異性體質?治療原則是先行停止引起過敏的藥物,並針對過敏現象,給予抗組織胺藥物,並可給予局部或全身性類固醇。只要對症下藥,一兩天就會有明顯的改善。
最常見的口腔濾過性病毒感染,是單純性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其餘疾病如帶狀疱疹、水痘,咽峽炎、手足口病等較少。也有潰瘍和性病有關,如梅毒、淋病、愛滋病等;也有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性牙齦炎有關,特別是免疫力低下時,較為可能。
當病人因為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在口腔黏膜和皮膚,也常會有口腔潰瘍,甚或合併有黴菌感染,一定要確定診斷。如果病人有吃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性,其黏膜下纖維化、或白斑症、紅斑症等之合併潰瘍,須特別注意,是否有上皮細胞分化不良?或甚至已成原位癌、口腔癌?
CARE小叮嚀
口腔黏膜的保健:
☆吃東西時,避免刺激、破壞口腔黏膜的食物,比如菸酒、檳榔、堅硬、粗糙、油炸、香料太多、太酸、太鹹、辛辣或滾燙的食物。
☆餐後五分分鐘內刷牙,減少食物殘渣對口腔黏膜及牙齒的刺激,刷牙最好是在鏡子前面,仔細清除牙齒表面及牙縫間隙的食物殘渣。
☆戴假牙的朋友,在吃完飯後,切記要清洗乾淨。
☆最基本的口腔衛生:勤刷牙、漱口,喝水,適度休息,調整飲食習慣,戒菸、戒酒、戒檳榔,對於預防口腔黏膜炎都是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