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

9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請躺好!」:牙醫動手了

◎法國式障礙:舌頭和嘴唇

檢查開始,我把口鏡和探針伸入病人口中。

有一個尋常的動作,平常人可能不會注意到,牙醫的兩隻手通常都不是懸空的,尤其是握著危險工具的那隻手。我們都會尋求一個支撐點,最常用的是無名指,將手指輕抵在牙齒上或勾在嘴角,令工具不至於四處亂動。

否則的話,高速手機一晃,磨到不想磨的部位……

探針一歪,插傷了臉頰……

拔牙的工具一滑,插到喉嚨……

所以你們明白,當一位牙醫,每天的精神壓力有多大了吧?

有時磨著蛀洞,磨到痠痛的部位,病人一緊張,竟用手來搶我手上的高速手機!登時把我嚇出渾身冷汗!天啊!這玩意兒可是每分鐘兩萬轉的呀!他想害我還是害自己呀?

我馬上反應:「你嚇壞我了你知不知道?我知道你痠,可是我正在專心幫你磨掉蛀牙呢!如果你成功搶到,那不就磨穿你的臉?」

我是真的被嚇壞了,我們要讓病人明白他所製造的危險,他不能恣意去表現他的緊張和痠痛。病人明白事態嚴重之後,就會學習忍耐了。

要不是我的手指放置在支撐點上,要不是我及時停下手機,悲劇早就發生了!

幸好這樣的病人不多見,不過他們就像地雷,也不知何時會踩到。

真是充滿驚喜的職業呀!不是嗎?

但是更多的病人不是動手,而是像法國式接吻一般:嘴唇和舌頭一起來。

只要我的口鏡一翻開他的嘴唇,他就用力縮唇,推開口鏡,結果推擠口鏡壓上牙肉周圍的骨頭,他就說我壓到他骨頭痛了。

口鏡一碰到舌頭,他就把舌頭用力頂,或直接伸出舌頭,或不論我碰哪裡,他的舌頭就壓哪裡,忙碌得很。

吸水管一伸進去,他就舌頭亂頂,或整根舌頭縮緊脹起,阻礙吸水,還把自己嗆到,然後就宣稱說他是一定會嘔的。

其實他們是太緊張了!有時我歪眼一瞧,會看到病人緊握著拳頭,或五指扭曲,我就拍拍他的手叫他放鬆。

是的,放鬆很重要,而不是去忍耐!

忍耐就像拉緊的橡皮圈一樣,隨時會斷掉!放鬆才是王道!

舌頭放鬆了,就不會亂動;嘴唇放鬆了,就不會亂擠。

我曾試著把吸水管擺在病人的唇緣,什麼也不做,他也依然可以用力的頂舌、嚥喉頭,迫得自己要嘔出來。

我向他瞭解一下,為何他要這麼做?

「我怕水進去,要把水推走呀!」原來如此,「我老實告訴你,除非你主動吞它,否則水是不會進去的,我們人類的喉嚨結構就是這樣。」我只差沒拿出解剖圖了,「你用舌頭推水的動作,其實正好就是吞嚥動作呀!所以反而吞了一堆水!」

真的,有病人一治療完畢就衝廁所,因為在治療中喝了很多水。

拜託,那些水能喝嗎?裡頭充滿了各種碎屑,包括牙齒組織、蛀了的牙、補牙材料等等。

「我們不是一直在幫你吸水嗎?你的舌頭亂動,反而塞住水管了。」

有的病人只不過磨了幾下牙齒,就堅持要坐起來吐水:「我不行的,我一定要起來吐水!」

「那麼的話,我磨一下,你吐一下,我磨一下,你吐一下,那要做到什麼時候?」

這些會宣稱自己「一定不能習慣的」、「一定會嘔的」、「就是會嗆到」、「一定會這樣那樣」的,根本是一種自我放棄的態度!

我曾試過把自稱「一定會嘔」的大人和小孩弄得不害怕吸水管,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們:「不要再告訴自己不行,其實你在自我催眠,那何不反過來告訴自己一定行呢?」與其抱著負面的想法令自己難過,何不用正面的態度讓事情更快、更好的完成呢?

我會試著鼓勵他:「你一定行的!」同時告訴他:「不要頂,我會看不到。」這才是正面的催眠,要讓他瞭解,他也必須幫助我,而且他一定能辦得到!

「任何牙科治療,都必須要有三個人的合作:牙醫、助理,還有呢?你自己!三者缺一不可。」我會這麼告訴很難合作的病人,不管大人或小孩,他們都會懂的!

有人會油條:「你是專業的,交給你就好啦!」

嘿!任何專業的人,也不能在工作進行中不斷被打擾吧?比如說理髮師,能在他理髮中去撥他的手嗎?或不停的把頭動來動去嗎?你不會這麼對待理髮師,又怎麼能夠這麼對待牙醫呢?

所以,諸位下次去看牙醫,請一定要放鬆自己(而非忍耐),幫助牙醫順利完成治療,解決你的問題,如此皆大歡喜,不亦樂乎?

◎十歲的城牆

那位小女孩張開嘴巴的時候,我真的嚇了一跳。

她的牙肉邊緣堆滿了牙結石!厚得像一片城牆平鋪在牙齒頸部,乍看像在牙齒內面貼了一片米黃色乾硬了的紙黏土。

十歲的小女孩不應該有這麼厲害的牙結石的!

以前在大學的時候,教授還告訴我們十二歲以上才需要洗牙,那這女孩算什麼?「對不起,請你來一下。」我轉頭招手,叫她媽媽過來看看,「很嚴重的牙結石呢!簡直是不可思議!」

媽媽打扮得漂漂亮亮,很和氣的,聽了我的話,才皺起眉頭:「她一直都這樣,我就覺得奇怪。」

「這種程度的牙結石,我從來沒在這麼小的孩子口中見過,只有嚴重牙周病的人才會有,因為他們都沒好好刷牙。」

「我女兒有刷牙呀,怎麼還會這樣?」

「睡前有刷嗎?」

「每天睡前有刷。」

基本條件都有了,怎麼還會這樣呢?很多小孩也隨便亂刷,都不可能產生這麼厚的石頭呀。

這麼厚的牙結石,我預計洗掉之後,底下應該會露出減少了的牙肉,還會流一大堆血。

我用超音波洗牙機,習慣先將一小部分結石震掉,觀察下方的狀況,通常這麼厚的牙結石,下方一定是蓋著血紅色的發炎牙肉,其發炎範圍跟牙結石的形狀一模一樣,而且脆弱得不斷流血。

但是,很離奇的,這小女孩在結石下的牙肉並沒特別厲害發炎,發炎範圍也比牙結石涵蓋的範圍少很多……我們的醫學推理本能很自然的開始推論:是因為小孩的免疫系統不同嗎?是因為她的清理方式不同嗎?

不久之後,我得到了答案。

同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帶了同一個女兒來,不過還多了她身材福泰的先生。

「今天是帶我先生來洗牙的。」她很和氣的說,「他平常在大陸經商,剛好回來,就約來洗牙了。」

「好哇。」我請他坐上診療椅,他自動張開嘴巴,「哇!」我嚇了一跳。

同樣厚如城牆的牙結石,同樣的位置,最扯的是——同樣的形狀!

同樣的形式耶!太有趣了!

不同的是,這位爸爸的牙結石的下方,是我預期的發炎血紅牙肉,還有褪下減少的牙肉,暴露的牙根……牙周病該有的全套特徵,他都有。

我一邊幫他洗牙,一邊對他太太說:「你們大人吃過的東西,不可以給小孩吃哦。很多家庭都有這種習慣,老人家會把在嘴巴含過的食物給小孩吃。」

「為什麼不行?」她聽出我話裡有話,有點憂心了,而她的女兒則在一旁天真的玩耍。

「因為口水會傳染呀,」我說,「雖然大人和小孩口中都有能夠造成蛀牙和牙周病的細菌,而且這些細菌會陪伴我們到死,但是,大人如果已經有牙周病,他的細菌活動力特別強,小孩子的免疫系統可能抵抗不住。」

「我們家沒有把含過的食物給小孩吃的……」

我對這個答案挺失望的,因為線索中斷了。我叫她靠近一點,瞧瞧她先生口中的牙結石,是不是跟她女兒的長得一樣?

「真的一樣耶。」她也很驚訝。身為母親,她對孩子的各種狀況應該更為注意,一般上是如此啦。

「所以我在猜,是不是妹妹有接觸到爸爸的口水……?」

她猶豫了一下,才說:「她爸爸是大陸台商,幾個月才回家一趟,所以很疼女兒,都會抱著女兒,嘴對嘴親……」

嘴對嘴?!我心中大喊,表面不動聲色,手中繼續洗牙:「怪不得呀。」

「……不行嗎?」

「你說呢?」

「那我叫他以後都別這樣了。」

被我洗著牙的那位先生無法說話,也用眼神望著我,明確的點點頭,表示他瞭解了。

洗完爸爸的牙結石了,我再招手叫他女兒張口給我看看。嘿!粉紅色的牙肉,沒有明顯的發炎,她恢復正常健康的牙周啦。

◎好痛的孕婦

我透過診療室的玻璃,望見一名孕婦挺著好大的肚子,坐在外頭的候診區等待。

這令我不禁好奇:很多人都叫孕婦不要見牙醫,理由五花八門,這位肚子大得看起來隨時要生的孕婦來找我幹嘛?看來會是棘手的case了。

我請她進來,問她有什麼問題?

「牙齒痛,痛了好幾天,又不敢吃止痛藥,昨晚實在痛得受不了,吃了一劑,現在又痛了。」她楚楚可憐的問我:「醫生,怎麼辦?」

我想了一想:「你什麼時候要生?」

「應該是再過幾天。」

預產期是說不準的,但疼痛是真實且深刻的!

「你是咬到才會痛?還是不碰它也會痛?」

「現在不碰就很痛。」

「是不是晚上睡覺時特別痛?」

「是是。」

「痛起來很腫脹的感覺?」

「沒錯沒錯,醫生怎麼辦?我是不是蛀到神經了?」

八成是,不是啦,十成是!可是我說:「先檢查再說。」

我叫她指出痛的部位,她直接用手指按壓一顆臼齒,說是這顆。她說的未必對,所以我還是要檢查一下。

嗯,這牙被補過,補牙範圍十分大,表示當初的蛀洞很大, 也就是原本的蛀洞應該很接近神經了,通常再蛀到神經的機會很高。

我拿工具輕輕敲一下那顆牙齒,她當場痛不欲生。是了,牙齒內的牙髓發炎了,也就是蛀洞已經接觸到牙髓了。牙齒內有個空腔容納牙髓,牙髓炎會令空腔內部腫脹產生高壓,但牙髓腔是被牙齒的厚實外牆緊緊封閉的,壓力釋放不出來,才會有強烈的「脹痛」,我只消敲一下,內部的高壓就像要炸開一樣。當病人躺下時,頭部血壓就會升高,牙髓腔內的壓力更大,所以睡覺時特別痛,甚至睡著了也會痛醒。

不特此也,有時連心跳都會引起牙痛,心臟跳動傳出一波波的脈搏,會令高壓中的牙髓一波波的痛。

所以,以上這些特徵,就是初步判斷牙髓炎的基礎:自動痛、睡覺更痛、一波波痛。

問題是,如果牙齒裂開了,牙髓腔整個露出,內部發炎的壓力釋放了,病人感覺不那麼痛,反而會錯過治療的時機。

所以,痛是好事!痛是身體給我們的警訊!

「好吧,你的確是蛀到神經了,應該馬上進行根管治療,把神經清理掉,就不痛了。」

「可是,會不會影響到胎兒呀?」她憂心的說,「這就是我忍住痛,遲遲不敢找牙醫的原因。」

我明白,這也是我腦子正在高速運轉的原因呀!

「好,在我們牙科,有什麼事是孕婦不能做的?」我數給她聽,「不能拍X光,怕輻射傷害胎兒。」以前大學的牙科部門有專門的X光室,就有特別海報叮嚀孕婦主動告知有孕,以免將來胎兒出問題,怪罪在我們身上。

「第二,」我繼續數,「用藥要小心,所以你不敢亂吃藥是吧?我也擔心要替你打麻醉藥,因為麻醉藥的確對胎兒腦神經發展可能有害,可是不打麻醉藥的話,又無法幫你止痛。」像她這般痛了幾天,情緒很不好,也同樣影響胎兒的,我說:「如果你很痛的話,子宮也會激烈收縮,對小孩也不好。」

分析給她聽了之後,我提出一個辦法:「反正你已經很痛了,我就不打麻醉藥,直接開進去。」

「哇!不會更痛嗎?」

「會,所以我動作要快,而且你要忍一下,只要一通進牙髓腔,裡面的壓力忽然間釋放了,你就頓時不覺得那麼痛了。」我說,「這時候,我才在你暴露出來的神經上直接打麻醉藥,而不是從旁邊的牙肉注射,如此麻醉藥不會直接進入血管流遍全身,而是主要局限在牙齒裡面,讓影響達到最小。」

她只好同意了。

「好,來吧,忍一下啦。」我開始了,用高速手機和根管治療專用鑽針,瞄準最接近牙髓的位置,磨開原有的補牙材料,直探牙髓腔!

待磨到一部分時,我問她:「有痛嗎?」她點頭。

「跟原本一樣痛嗎?」她點頭。

「好,快到了,預備好,會突然痛一下,很快不痛!」鑽針前端突然失去阻力,掉進一個腔洞,表示通進去了!她怪叫一聲,冷汗直冒!我真怕她當場臨盆!不過,才不過一秒,她就冷靜了下來,說:「咦,忽然不痛了?」

「對呀,」我也一頭大汗,伸手去拿助理小姐準備好的麻醉藥針筒,「裡面的壓力釋放了。」

我把針頭抵在洞口邊緣,輕輕注了點藥,先麻痺外層,再把麻醉藥從淺到深逐步灌入,她感覺到藥水灌進去時產生的壓力,不舒服的輕哼了一下,然後神經就被麻掉了。

止痛的部分完成了,現在我可以大動作清理牙髓了!

基本上,「根管治療」分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打開清腔,清理牙髓、測量牙根長度、放藥進去。

第二步是將根管封填起來,不讓它再有空腔產生發炎。

第三步是將洞口正式補起來,恢復牙齒形狀。

基本上,每次治療相隔一個星期,因為放進去的藥物也需要時間作用。

我幫這位孕婦盡量清理牙髓,盡量把三根牙根全部找完出來(有時有的牙根入口很難找到),然後也不敢放平常的藥物,只放高鹼性的糊狀氫氧化鈣進去,可以將剩下的軟組織弄死,也可以抑制細菌作用。

用臨時材料封起洞口後,我也不約她一個星期後回診,因為她搞不好一個星期後就生了!

「坐完月子才回來吧,」我告訴她,「不過不要說不痛了就不回來哦,會再發炎的,如果要保住這顆大牙,一定要完成治療才行。」

「我會回來的,」她的眼中充滿了感激,「剛才真的一下子射出冷汗,不過一下子就不痛了,好神奇哦。」

「你也很厲害,忍了這麼多天的痛,」我說,「不過如果你每天痛,心情不好,胎兒也會不安,現在可以安心去生產啦!」

後來她平安生產,坐完月子後,回來將所有口腔問題一一處理完畢。而那小孩長大了,也是我幫他檢查牙齒、補牙齒。

每次見到那小孩,我都還是會憶起,當我在拯救他媽媽的牙痛時,他也在肚子裡一起奮鬥呢!

最幽默、爆笑、催淚的牙醫問診紀錄!被拔牙要哭,不拔牙看書,也要讓你哭了再笑、笑了再哭!看最會說故事的牙醫師,如何用智慧醫人、醫病,更醫心!!絕對不能錯過牙界仁醫張草的最新力作《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