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牙齒要能活到老用到老/呂炫堃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及附設醫院牙周病專科門診中心主任
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理事長
繼 《蛀牙,走開》之後,林醫師嘔心瀝血,又孕育出一本新的牙科著作《掌握好牙3關鍵:專業醫師護齒101招》。我國國人牙周病及蛀牙的罹患率頗高,許多患者於罹患輕度與重度牙周病,大都渾然不知,直到齒牙動搖或有煩人的疼痛感,才驚覺大事不妙,但此時可能病情已被延誤十年或二十年,牙齒往往已達到必須拔除的 階段。兩位醫師以平易近人的用字、精美的圖片,詳細解說造成各類牙齒疾病的原因,並提醒大家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他們將所學的正確知識,鉅細靡遺的介紹 給讀者,並正本清源,讓讀者能快速分辨臨床實證醫學與坊間商業醫療推廣的落差,使讀者具備充分的認知,能夠坦然面對牙科疾病的治療。
自2000年以來,許多牙周醫學文獻顯示,罹患中、重度牙周炎,可能會影響心血管方面的病痛,例如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會導致腦部腫瘍。而懷孕的婦女,少數人常會 有牙齦急劇發炎,而產生自發性流血的恐怖後果,令患者無法進食,醫師們也於書中做了詳盡的介紹。人工植牙對現代人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口腔醫療課題,在本書中亦有著墨,對讀者幫助頗大。
作為一個現代人,要了解牙齒與牙周膜(或人工植牙)是口腔中重要的組織與器官。我們希望牙齒能夠活到老用到老;遠離牙周病及蛀牙,將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保持口齒發音清晰,並可確保晚年的容貌不會有嚴重衰老的現象。兩位醫師適時推出此書,可謂讀者的一大福音。希望此書 能喚起國人對牙齒問題的注意,讓大家永保口腔健康。
推薦序
開始預防口腔疾病的全民運動吧!/郭美芝
飛碟電臺名醫時間、飛碟報報主持人
從小到大對於口腔保健的概念,總是比較注重牙齒的保健,定期檢查時只要牙醫宣告沒有蛀牙需要填補,就覺得萬事OK了。然而,健康的牙齒要有一個健康的地基,才能伴我們到老,因此牙周組織檢查也是定期檢查必要項目,需與齲齒檢查一樣重視。
口腔的健康不只是門面問題,更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品質,想到自己父親年邁之時,也深受牙周病之苦,減低了許多進食的慾望,間接影響到營養的攝取,致使身體變得孱弱。若能更早注意到牙周出了狀況、積極治療,或許當時的情況會有所改變。當然,看了本書,讀者會了解到,牙周病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若是壓力大、長期抽 菸、糖尿病患者、孕婦等,都有可能是牙周病的高危險族群,甚至年輕型的牙周病患也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健保署也因此推出「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逐年提撥預 算,對牙周病患提供全面的照護。國人罹患牙周病患比例越高,相對付出的社會成本也就越大,預防牙周病真該是一項全民運動。
峰丕醫師為文就像他在 節 目中受訪一樣,總是可以感受到他思路清晰,用最容易讓人理解的方式,極有耐心地為我們解說。從口腔組織的介紹、為什麼會有蛀牙、牙周病、目前治療的方法 等,讀者可以循序了解口腔保健的各個面向。醫師並以其臨床接觸病人的經驗,設計了許多Q&A,這些問題可能都是每位民眾曾經有過的疑惑,有極高的 生活實用價值。
作者序
溫柔對待自己的牙/林峰丕
元祥牙醫診所負責醫師
作家
野生動物因為不像人類有牙醫,一旦牙齒損壞或脫落,只有忍受的份,甚至快速步向死亡。現代人類幸運得多,可免受野生動物之苦,從預防保健、各類牙疾到美齒美型――牙疼可治、有洞可填、缺牙可補、不齊可矯、脫落可植;不滿意的牙齒可整治到宛若編貝,這些工程全都屬於牙醫師的服務範圍。
長全的牙齒共約28 至32 顆,有了這些寶貴的牙齒,才讓我們得以發揮最大功效切咬研磨食物,一方面方便吞食與消化,一方面又與舌頭密切合作,使我們能享受美食的滋味。而牙齒影響我們的外貌尤其大,擁有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一開口就討人喜愛、引人注目,好感度大大提升。很奇怪,原本藏在口中的牙齒,若不張嘴根本看不見,但如果缺了門牙或是蛀到蠟黃泛黑無光澤,整張臉馬上像是被施了巫術般老了好幾歲。
醫學研究更發現,牙口不好的人竟也與心臟病、糖尿病、中風、老年失智等息息相關,簡直「牽一齒而動全身」,絕不容小覷。
牙齒好壞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造成的。但不懂得如何保養牙齒,殺傷力就很大。你知道如何正確刷牙嗎?可能有人會認為這問題問得真蠢,不過數據顯示:有一半的人確實不刷牙或不會刷牙,他們不知道刷錯牙其實也等於白刷。許多人刷牙簡直像在鋸牙齒,幾十年下來反而刷傷了好牙。
提了這麼多,不外乎就是要告訴你,牙齒真的很重要,而定期看牙更是擁有健康牙齒的關鍵步驟,但這可能正是很多人心中的痛處。我相信許多正在看本書的人都有看牙恐懼症,且大部分來自小時候不太好的經驗,包括我自己在內。
我第一次換牙時,被我媽拎到一家燈光昏暗,空氣中瀰漫濃濃消毒藥水味的牙科診所。醫生表情肅穆,看起來就不是會體恤小孩的人。我危危顫顫地張開小口,他一眼就斷了我那顆乳牙的生死,沒有安撫、不經說明,拿起拔牙鉗就準備將它拔之而後快,我嚇得手腳全都縮了起來,醫生當場成為我眼中的大魔王。結果牙是怎麼拔的已不復記憶,但我從此視看牙為畏途,沒到最後關頭,絕不輕易看牙。
沒想到當年怕看牙的我,自己卻成了牙醫師。將心比心,我因此更了解該用什麼態度和方法,讓來求診的患者卸下心防,至少不把我當成壞人。如果你也是個「怕看牙族」,不必害臊,和你有同症頭的人多的是。其實現在的牙醫診所與以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不論專業知識、設備、能力、技術、觀念、態度、衛生、環境、分工、服務、溝通等軟硬體都已大幅提升,你可以很安心的就診,信賴你的牙醫師,視他們為幫你解決問題與還你一口好牙的朋友。
這本書是十年前的舊作《美齒好牙的101個關鍵》重新整編改版,我特別央請學弟林本信醫師加入,幫忙補充許多新的治療方式與圖片,相信有了他的加持,會讓本書更加完備。不論你處於何種年齡層,口腔狀態如何,這本書絕對是你不可或缺的健康指南。擁有一口好牙是件多麼幸福的事,牙齒是要使用一輩子的,請溫柔呵護細心相待吧。
作者序
良師與良醫/林本信
永信牙醫診所院長
日本顎咬合學會認定醫
日本審美齒科學會會員
多年來,寫的書都是專業牙科書籍,承蒙林峰丕學長的抬愛,盛情難卻,撰寫學長的牙齒保健教育書籍《掌握好牙3關鍵:專業醫師護齒101招》的最新版本,我的恩師林明杰老師總是不斷提醒我每日精進,每週盡量寫作網路文章,固定兩篇病例報告、兩篇牙科醫療新知、一篇牙科影片製作,寫作最難的是素材持之以恆的整理,謝謝老師養成我勤於寫作的習慣。
一本書的完成,得感謝許多人,謝謝師長們多年的提攜,同事忍受我的任性,家人對我的照顧,讓我在看診之餘,亦能專心寫作。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不知不覺想起天上的父親,在我年少不更事時,與他一起工作,教我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對我有許多期許,他一直希望我能當一個能濟世救人的良醫,雖然我離他的期望還很遠,但我會一直努力的前進,直到彼岸的那一刻。
牙齒要能活到老用到老/呂炫堃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及附設醫院牙周病專科門診中心主任
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理事長
繼 《蛀牙,走開》之後,林醫師嘔心瀝血,又孕育出一本新的牙科著作《掌握好牙3關鍵:專業醫師護齒101招》。我國國人牙周病及蛀牙的罹患率頗高,許多患者於罹患輕度與重度牙周病,大都渾然不知,直到齒牙動搖或有煩人的疼痛感,才驚覺大事不妙,但此時可能病情已被延誤十年或二十年,牙齒往往已達到必須拔除的 階段。兩位醫師以平易近人的用字、精美的圖片,詳細解說造成各類牙齒疾病的原因,並提醒大家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他們將所學的正確知識,鉅細靡遺的介紹 給讀者,並正本清源,讓讀者能快速分辨臨床實證醫學與坊間商業醫療推廣的落差,使讀者具備充分的認知,能夠坦然面對牙科疾病的治療。
自2000年以來,許多牙周醫學文獻顯示,罹患中、重度牙周炎,可能會影響心血管方面的病痛,例如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會導致腦部腫瘍。而懷孕的婦女,少數人常會 有牙齦急劇發炎,而產生自發性流血的恐怖後果,令患者無法進食,醫師們也於書中做了詳盡的介紹。人工植牙對現代人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口腔醫療課題,在本書中亦有著墨,對讀者幫助頗大。
作為一個現代人,要了解牙齒與牙周膜(或人工植牙)是口腔中重要的組織與器官。我們希望牙齒能夠活到老用到老;遠離牙周病及蛀牙,將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保持口齒發音清晰,並可確保晚年的容貌不會有嚴重衰老的現象。兩位醫師適時推出此書,可謂讀者的一大福音。希望此書 能喚起國人對牙齒問題的注意,讓大家永保口腔健康。
推薦序
開始預防口腔疾病的全民運動吧!/郭美芝
飛碟電臺名醫時間、飛碟報報主持人
從小到大對於口腔保健的概念,總是比較注重牙齒的保健,定期檢查時只要牙醫宣告沒有蛀牙需要填補,就覺得萬事OK了。然而,健康的牙齒要有一個健康的地基,才能伴我們到老,因此牙周組織檢查也是定期檢查必要項目,需與齲齒檢查一樣重視。
口腔的健康不只是門面問題,更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品質,想到自己父親年邁之時,也深受牙周病之苦,減低了許多進食的慾望,間接影響到營養的攝取,致使身體變得孱弱。若能更早注意到牙周出了狀況、積極治療,或許當時的情況會有所改變。當然,看了本書,讀者會了解到,牙周病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若是壓力大、長期抽 菸、糖尿病患者、孕婦等,都有可能是牙周病的高危險族群,甚至年輕型的牙周病患也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健保署也因此推出「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逐年提撥預 算,對牙周病患提供全面的照護。國人罹患牙周病患比例越高,相對付出的社會成本也就越大,預防牙周病真該是一項全民運動。
峰丕醫師為文就像他在 節 目中受訪一樣,總是可以感受到他思路清晰,用最容易讓人理解的方式,極有耐心地為我們解說。從口腔組織的介紹、為什麼會有蛀牙、牙周病、目前治療的方法 等,讀者可以循序了解口腔保健的各個面向。醫師並以其臨床接觸病人的經驗,設計了許多Q&A,這些問題可能都是每位民眾曾經有過的疑惑,有極高的 生活實用價值。
作者序
溫柔對待自己的牙/林峰丕
元祥牙醫診所負責醫師
作家
野生動物因為不像人類有牙醫,一旦牙齒損壞或脫落,只有忍受的份,甚至快速步向死亡。現代人類幸運得多,可免受野生動物之苦,從預防保健、各類牙疾到美齒美型――牙疼可治、有洞可填、缺牙可補、不齊可矯、脫落可植;不滿意的牙齒可整治到宛若編貝,這些工程全都屬於牙醫師的服務範圍。
長全的牙齒共約28 至32 顆,有了這些寶貴的牙齒,才讓我們得以發揮最大功效切咬研磨食物,一方面方便吞食與消化,一方面又與舌頭密切合作,使我們能享受美食的滋味。而牙齒影響我們的外貌尤其大,擁有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一開口就討人喜愛、引人注目,好感度大大提升。很奇怪,原本藏在口中的牙齒,若不張嘴根本看不見,但如果缺了門牙或是蛀到蠟黃泛黑無光澤,整張臉馬上像是被施了巫術般老了好幾歲。
醫學研究更發現,牙口不好的人竟也與心臟病、糖尿病、中風、老年失智等息息相關,簡直「牽一齒而動全身」,絕不容小覷。
牙齒好壞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造成的。但不懂得如何保養牙齒,殺傷力就很大。你知道如何正確刷牙嗎?可能有人會認為這問題問得真蠢,不過數據顯示:有一半的人確實不刷牙或不會刷牙,他們不知道刷錯牙其實也等於白刷。許多人刷牙簡直像在鋸牙齒,幾十年下來反而刷傷了好牙。
提了這麼多,不外乎就是要告訴你,牙齒真的很重要,而定期看牙更是擁有健康牙齒的關鍵步驟,但這可能正是很多人心中的痛處。我相信許多正在看本書的人都有看牙恐懼症,且大部分來自小時候不太好的經驗,包括我自己在內。
我第一次換牙時,被我媽拎到一家燈光昏暗,空氣中瀰漫濃濃消毒藥水味的牙科診所。醫生表情肅穆,看起來就不是會體恤小孩的人。我危危顫顫地張開小口,他一眼就斷了我那顆乳牙的生死,沒有安撫、不經說明,拿起拔牙鉗就準備將它拔之而後快,我嚇得手腳全都縮了起來,醫生當場成為我眼中的大魔王。結果牙是怎麼拔的已不復記憶,但我從此視看牙為畏途,沒到最後關頭,絕不輕易看牙。
沒想到當年怕看牙的我,自己卻成了牙醫師。將心比心,我因此更了解該用什麼態度和方法,讓來求診的患者卸下心防,至少不把我當成壞人。如果你也是個「怕看牙族」,不必害臊,和你有同症頭的人多的是。其實現在的牙醫診所與以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不論專業知識、設備、能力、技術、觀念、態度、衛生、環境、分工、服務、溝通等軟硬體都已大幅提升,你可以很安心的就診,信賴你的牙醫師,視他們為幫你解決問題與還你一口好牙的朋友。
這本書是十年前的舊作《美齒好牙的101個關鍵》重新整編改版,我特別央請學弟林本信醫師加入,幫忙補充許多新的治療方式與圖片,相信有了他的加持,會讓本書更加完備。不論你處於何種年齡層,口腔狀態如何,這本書絕對是你不可或缺的健康指南。擁有一口好牙是件多麼幸福的事,牙齒是要使用一輩子的,請溫柔呵護細心相待吧。
作者序
良師與良醫/林本信
永信牙醫診所院長
日本顎咬合學會認定醫
日本審美齒科學會會員
多年來,寫的書都是專業牙科書籍,承蒙林峰丕學長的抬愛,盛情難卻,撰寫學長的牙齒保健教育書籍《掌握好牙3關鍵:專業醫師護齒101招》的最新版本,我的恩師林明杰老師總是不斷提醒我每日精進,每週盡量寫作網路文章,固定兩篇病例報告、兩篇牙科醫療新知、一篇牙科影片製作,寫作最難的是素材持之以恆的整理,謝謝老師養成我勤於寫作的習慣。
一本書的完成,得感謝許多人,謝謝師長們多年的提攜,同事忍受我的任性,家人對我的照顧,讓我在看診之餘,亦能專心寫作。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不知不覺想起天上的父親,在我年少不更事時,與他一起工作,教我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對我有許多期許,他一直希望我能當一個能濟世救人的良醫,雖然我離他的期望還很遠,但我會一直努力的前進,直到彼岸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