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容連載
●做對運動,就有「膝」望
  黑澤尚醫師是日本順天堂大學骨科教授,治癒許多膝痛的患者,在一九八○年代後期,更將運動當作治療方法。發表許多論文,證實運動和止痛藥一樣可以止痛,而且沒有副作用。不但如此,在本書中,黑澤教授將膝關節的生理結構、致病機轉及治療選擇,都做了鉅細靡遺的說明,是一本膝蓋關節炎的實用小百科!
  黑擇式膝蓋體操中最容易實踐的「襪子體操」,無論坐著或躺著,每組運動只要單腳來回各二十次、雙腳交替重複三次,並且每天早晚各一組,就可以有效緩解疼痛。這樣簡單的主動運動,可以保持膝蓋的活動度、增加關節的血液循環、加強肌肉力量,並能減輕發炎型細發激素,達到止痛效果。
  如果行走的時候疼痛,建議使用書中的「扶桌原地踏步」,原地左右交替踏步,每組一百步,從早晚各一組開始做,再慢慢增加到六組為止。若能持續一周到膝蓋都不痛時,就試著挑戰戶外健走。
  膝蓋痛的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運動,反而造成肌肉更加萎縮。但過度運動也會造成膝蓋更加磨損。因此,治療性運動的主要原則,就是要在保護下運動,並且循序漸進、量力而為;精心設計、簡單易行,患者可以在家實行的自我治療方法。
  在自然骨科的臨床上,我們也是藉著相同的原理,透過自我的鍛鍊、北歐式健走杖及足部矯正鞋墊等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成功幫助許多患者,重新找回行走的能力,這與黑澤教授推廣的「膝蓋自療法」不謀而合。在此特別推薦本書給所有膝痛的患者及家屬們,希望大家把自己的力量找回來!
蔡凱宙自然骨科診所院長      
蔡凱宙醫師

●打破傳統窠臼,不惡性循環的運動療法
  很開心能夠看見這本書!
  終於有醫師願意站出來,打破舊有的傳統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法,跳脫退化性膝關節炎就該打針、吃藥、換關節的窠臼,以運動去當作主要的治療手段,這才是對所有被退化性膝蓋痛炎所長期困擾著的患者們,最根本有效的方法──既能夠強化膝蓋周圍的肌肉,幫助關節更加穩定減少磨損,以及排除掉膝關節內的積液,真正地減少膝關節周圍不時水腫的問題。
  除此之外,黑澤尚醫師也有一一提出,為何玻尿酸注射、電療、止痛藥,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的幫助非常有限,加上年長患者們只要一痛起來就不肯活動,一不活動反而使得膝關節炎不停惡化,造成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
  你也不必擔心自己的膝蓋痛得這麼厲害,是否就不能做保健運動。書中依照膝蓋疼痛的程度與症狀,分成了數種運動讓大家能夠一步一步遵循,而且你還能補充所有關於退化性關節炎的知識,做好自己的日常保健讓疼痛不再復發。
  這本書對於我有非常大的幫助,相信不論你是有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問題的人,或是膝蓋健康無礙的人,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許多必備的知識,誠心推薦給大家。
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

●國際骨關節炎學會認證,第一優先採用的治療法
  目前是個長壽的社會。自古以來人們無不希望自己能夠長壽,如今的狀況是令人欣喜的。不過,只有能到處趴趴走、凡事都能自己做得到,才算是真正地享
受長壽。
  國內約有三千萬名中老年人,因為膝蓋疼痛而無法隨心所欲地過日子。這些人裡的大多數,至今依然接受著口服止痛藥(消炎鎮痛劑)及一次又一次關節注射(玻尿酸)這類難以期待、錯誤的治療法。
  從四十多年前開始,我就提倡一種針對骨關節炎(俗稱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這種方法不論是誰、不論在何處,都能夠自己實行。而隨著療法的實踐,疼痛會自然消除,若能持之以恆,還可以防止疾病的惡化和復發。
  這種療法,於二○○八年獲得國際機構認證為「首先在最初階段,應該第一優先採用的方法」,成為了世界性的基準。

●哪種人容易罹患膝蓋毛病?
  很可惜地,目前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造成膝蓋軟骨磨損的原因,仍舊不清楚。不過,將患者的資料進行比較後,可以得知其好發族群。從體質、年齡、性別、肥胖程度、肌力等特點,看出哪些人容易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
  從年齡來說,女性在五十歲以上、男性在六十五歲以上就容易發病。從性別來看,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三至四倍之多,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能保護軟骨的女性賀爾蒙作用下降,而導致容易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緣故。加上女性的肌肉比男性少,關節的負擔就比男性更重了。
  雖說年齡增長及性別都是無從改變的事,但肥胖及肌力衰退,卻可以透過個人努力來改善。藉由減重及做肌肉體操,就能有效減輕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病機會與症狀。

●重複注射玻尿酸,關節軟骨更弱化
  玻尿酸關節注射,是將關節軟骨及關節液的成分玻尿酸注射到關節,用來抑制發炎反應的輔助療法。注射過後疼痛雖然會減輕,但效果只能維持約三至四天。之後為了讓疼痛不再復發,就需要重複地打針。像動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有很多人合計注射過五十至一百劑以上。
  持續接受玻尿酸關節注射,會讓關節軟骨逐漸弱化。另外,安全方面也有顧慮,在注射時細菌等混入關節的可能性無法完全排除。國內從四十年前開始就頻繁地運用的玻尿酸關節注射,在歐美各國卻幾乎不被採用。即使在國際性醫療指南上,比起運動療法,注射的效果獲得的評價是很低的。運動療法對減輕疼痛的效果,比注射來得更好。基於這些理由,實在是不推薦各位做玻尿酸關節注射的治療,我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也不曾為患者施行過玻尿酸關節注射。

●「避免疼痛多靜養休息」是錯的!
  在以往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診斷中,你或許曾聽過「當膝蓋疼痛時就請靜養休息」的說法。不過,要是太過於寶貝膝蓋而總關在家裡,安靜少動,膝蓋的疼痛反而會逐漸加重喔。
  經常聽到有些老年人從一次的臥病在床,演變成長年臥床的例子吧。這在醫學用語上,稱為「生活不活潑病」。身體的機能越是不被使用,身體或頭腦的機能就越會衰退。過度靜養,會讓膝蓋的情況更加惡化。最好的預防或改善之道,就是在不勉強的前提下,主動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即使膝蓋在痛,如果能夠走五分鐘,那就走五分鐘也行,讓腳動起來,防止膝蓋弱化。而每天持續自己做一點肌肉體操,可以鍛鍊關節、趕走疼痛。

●黑澤式膝蓋自療法
  中老年人的膝蓋疼痛,原因大多來自於退化性膝關節炎。一般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也都是以口服藥及玻尿酸關節注射為主。不過這些方法都只能止痛而已,無法根除問題。
  基本的治療,應該是在醫師指導下,合併使用運動療法、物理療法及藥物療法三者的自助治療,並以居家實行為主。尤其像肌肉體操、伸展操(Stretching)、健走(Walking)等運動療法,更是可自我實行的重要治療法。
  本章裡要說明的黑澤式膝蓋體操,是由襪子體操與數種以下肢為重點的肌肉體操所組成,十分簡單,也因為動作和緩,所以從今天起,膝蓋再如何不舒服的人都可以做。開始做之後約二至三周內疼痛就會減輕,也能預防膝痛復發。藉由每天做黑澤式膝蓋體操,抑制膝蓋發炎、強化關節並消除疼痛,更可以防止復發。

●臨床研究證實有效的運動療法
  黑澤式膝蓋體操,主要做三種會運用到下半身肌肉的體操,藉此來強化支撐膝蓋的肌肉及膝關節的韌帶、關節囊、關節軟骨、骨骼等組織。每天做黑澤式膝蓋體操的肌肉體操,能強化肌肉及組織,減輕疼痛,產生讓膝關節安定的效果。
  在過去,肌肉體操僅被當成手術後復健的一種方法。但是,我注意到運動對於改善膝痛的效果,從一九八○年代後期開始,我將運動做為膝痛患者的治療法,並於一九九○年代初期就發表了相關論文。此後,從一九九○年代後半以來,在歐美及日本都出現了許多支持肌肉體操有效的臨床研究,在醫學上獲得了實證。
  如今,即使是國際性醫療指南,也已經將運動療法列為主要的治療之一。黑澤式膝蓋體操,是基於醫學根據、安全的治療法。

●膝蓋疼痛的人如何吃,怎麼運動?
  開始減重後,請積極地健走或運動,以期能夠打造出讓脂肪容易燃燒的身體。
  對膝蓋會痛的人來說,會持續出汗的運動,每周大約做三次就夠了。而且,運動中要不時地補充水分,打造新陳代謝率高的體質。
  為了使肌肉及骨頭變得健壯,飲食上就要多留意菜單,均衡地攝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纖維才行。
  因此,像脂肪與熱量較少的雞里肌肉或雞胸肉,可以用清蒸或水煮等熱量較低的方式烹調後食用。
  參考寫給運動員鍛鍊身體用的食譜書,或是低熱量飲食的食譜書等,在烹調及食材方面下工夫,就能夠很愉快地持續減重。每天都記錄飲食及體重,也是確認減重效果的重要祕訣。
●肌肉及關節回復柔軟的伸展操
  因為年齡增長及缺乏運動的緣故,關節及肌肉漸漸地都會變硬。尤其到了中老年以後,肌肉、肌腱及韌帶的柔軟性衰退,自然就變硬。像這樣柔軟性的降低,會使身體失去平衡,導致摔倒或受傷,容易帶來意外事故。為了上年紀後能夠安全地活動,「讓肌肉及關節緩緩地伸展、恢復柔軟性的運動」=「伸展操」是不可少的。
  伸展操藉由適當地緩緩伸展肌肉,可以提高效果,促進血液循環,使關節活動順暢,預防肌肉痛及肌肉疲勞,讓身體更容易動起來。
  在伸展操中,為了完整地伸展全身的主要肌肉,有各式各樣的方法。而不管哪一種伸展操,都不可以藉著反彈力道或勁頭過大的快速動作來做。必須在不感覺痛的程度內緩緩地伸展肌肉,並在伸展的極限處維持該姿勢十至二十秒鐘的時間。

●養成測量脈搏習慣,運動強度不過頭
  像健走等運動,在過程中可能會有呼吸變得急促的情況。如果喘不過氣來,代表這項運動太吃力,是身體承受著負擔的信號。為了管理好身體狀況,在運動後可以測量脈搏數(心跳數)。藉由測量脈搏數,能夠檢查出這項運動的消耗程度,以及是否會帶給身體過大的負擔。
  脈搏除了可以自己摸手腕來測量以外,近來也出現了手錶型的腕式脈搏計。
  在厚生勞動省公布的「為了創造健康的身體活動標準」(二○一三)裡,利用不同年齡層的脈搏數,經過量化之後,訂出了「主觀的運動強度(柏格指數)」作為標準。以六十多歲人來說,每分鐘的脈搏數,到達一百二十下時是「輕鬆」、一百二十五下時是「有些吃力」、一百三十五下時是「吃力~非常吃力」等各種評量。六十多歲人的運動,達到「輕鬆」「有些吃力」的程度是最好的。不要努力過了頭,做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打造有活力的膝蓋,陪你走到一百歲。

●要看醫生也得靠自己,維持療法很重要
  被骨科診斷出是患了退化性膝關節炎時,維持療法會成為治療的基礎。具體來說,維持療法就是以採用正確的運動療法、減輕疼痛、從源頭改善症狀為目標的治療方法。
  如同第二章裡「國際骨關節炎學會最推崇運動療法」所介紹的,學習並實踐居家體操(運動療法),可以消除疼痛、強化肌肉與關節,有助於防止復發。
  當疼痛嚴重時,醫師可能會指示每周要回診幾次,做止痛的注射或「電療」,但這些都不算根治。對患部「電療」的目的是要溫熱患部,可以在家以溫熱療法或洗澡來代替。
  診斷之後,會以在家做體操為主。大概每一兩個月前往骨科就診一次,這是為了要檢查膝蓋的狀態。萬一狀況有急遽變化,那就請回診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