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八四七年,維也納總醫院
她覺得自己至少有一點還算幸運──今天是星期天,她不必單獨一人上醫院。維也納總醫院(Allgemeine Krankenhaus)這宏偉的禁地,一棟又一棟封閉的建築、迴廊和中庭,這幾個月來,她只要一想到這裡,就不由得膽顫心驚。然而事到臨頭,不得不任人擺佈,她反倒莫名地鬆了口氣,猜想或許命運之神會對她和善一點。她的朋友莉莎工作的地方,是十九世紀中葉維也納最時髦的製衣坊,她和二十餘名女孩一起接受首席女裁縫師艾根布洛特(Frau Eigenbrodt)的監督,在寬敞卻不透氣的樓上縫衣。星期天意味著莉莎不必上工,可以陪她走到第八中庭,扶她登上幾級台階,敲開通往產房的大木門。有這樣的好朋友陪她走這麼遠的路,必然可以減輕她的恐懼之心。護士一來,她就要和莉莎道別,獨自面對生產,而不會喪失勇氣。
沒有人注意到這女孩過去幾週以來,曾多次孑然一身站在第八中庭,觀察其他即將臨盆的年輕女孩,舉步維艱地跨上那幾級石階。即使她滿心煩憂,仍忍不住偶爾微笑,因為她看到招呼這些女孩的親切面孔,以及這些孕婦大腹便便的模樣。她知道一旦她跨過那道門檻,把自己交託給護士,她們也會以同樣慈悲親切的態度對待她。
在那苦候良久,滿懷恐懼的時刻,這女孩最需要的就是慈悲親切。自五個月前她離家以來,就再也沒有體會過慈悲的滋味。她原是殷實商人捧在掌心呵護有加的獨生千金,然而在她大著膽子告訴父親她懷了孕之後,所有的幸福快樂竟然在轉瞬間煙消雲散。她原本期待父親會體諒她、安慰她。在她十八年生命中親密的父女之情,使她滿心以為爸爸會有不同的反應,她甚至還指望爸爸能安撫她痛苦的罪孽,她以為爸爸會知道該怎麼辦。從前,每當她憂愁悲傷,他總款語溫言撫慰她,就像她十二歲那年,摯愛的母親因肺部感染去世時一樣。她以為他會以一貫的態度待她,知道該如何應變。她暗自期待,或許他能想出什麼辦法,讓這一切消散無蹤,就像從沒有發生過一樣。沒想到父親卻大發雷霆,連珠砲似地盤問一個又一個問題,而今沒有母親緩頰,只有女侍瑪麗亞和她自己一樣,因這鰥夫的暴怒而呆若木雞,不知所措。
她不肯說出孩子的爸爸是誰,使情況更糟糕。就算說了又能怎麼樣?他是維也納大學哲學系的學生,一天下午,她上完歌唱課之後,在咖啡館邂逅了他。兩人初認識的幾週簡直教人神魂顛倒,和這麼一位能言善道前途光明的年輕人出遊,徜徉在城外的草地上,他們談詩論藝,以及其他微不足道的小事,浪漫之情在他們之間心中滋長。終於在一個黃昏,她騙爸爸去朋友家,卻在田野間夕陽下把自己獻給了這熱情的男孩。他們談到歌德,而這年輕的哲學家就把自己的相思比擬為少年維特的煩惱。 起先她對自己衝動的行為無怨無悔,只覺得奇妙歡喜,就像花朵綻放一般,期待更美好的未來,但這男孩卻不知為什麼不願隨她到自己家裡漂亮的小房子來見爸爸,而且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他倆之間就起了變化。不到幾週,他好像就變了個人似的,一心只想享受肉體的歡愉,只顧找出租房間或朋友家的閣樓,偷偷摸摸的見面,時間僅足夠交歡,這是後來兩人見面唯一做的事。她不知道該如何阻止自己或他,不久她對這學生初萌的愛就化為羞恥。她告訴他說她懷了孕,他的反應卻是厭惡地拒斥她,說他竟和這樣笨的女孩廝混,都得怪他自己。他用「廝混」這個詞,洩露了她原已開始疑心的事實。
於是她只能向爸爸求助,滿心以為他會像她小時候一樣,張開臂膀護衛她,向她保證不會有事。但他暴跳如雷,把她嚇呆了。即使是現在,她勉強擠在莉莎狹小房間的窄床邊,感到分娩初始的陣痛,依然不敢相信她摯愛的爸爸竟會破口大罵,把她趕出家門。她不敢相信他竟然在接下來幾週拒收沾滿她淚水的信,她在信中乞求父親收留,懇求他寬恕。如今她的寶寶不得不祕密出生,在沒有人認識她而她也不認識任何人的喧鬧公立大醫院裡,沒沒無聞地來到世上。
但這少女還保留了最後一絲希望──或許,不過只是或許,在寶寶出生後,她可以回到爸爸身邊,爸爸會原諒她的一切,只要他看到自己的外孫,一定會疼愛他,就像她風風光光嫁出去一樣疼愛他。
莉莎是她爸爸管家的女兒,這位管家在她家裡好多年,直到媽媽去世後一年才離開。兩個女孩自小情同姊妹,即使莉莎的媽媽遠走赴維也納一家新工廠工作,兩人依然維持親密的情誼。自她的人生有了悲慘的轉變開始,莉莎租賃的女工宿舍就成了她的棲身之處。
她坐在床沿沈思了十五分鐘,床單已經被她的羊水浸濕了。下一波陣痛襲來,她俯身去拉熟睡朋友的手臂,莉莎一言不發跳起身來,把薄薄的毯子覆在她的肩頭,再趕緊在自己的睡袍外罩上舊衫。這兩個少女默默地走下四級破木板階梯,踏入黎明晨光。兩人駐足屋前,莉莎轉身向著她,綻開鼓勵的微笑,然後拉起她的手肘,準備步行半哩多的路程,前往維也納總醫院。
在那個五月末的清晨,赤著腳的兩人心事重重,小心翼翼地穿過滿是垃圾的人行道,花了約一個小時才抵達目的地。這棟龐然建築的門房早已經看慣大腹便便的婦女由此經過,前往產科病房,因此對她們毫不在意。等她們走到第八中庭,她已經筋疲力竭,甚至期待體內一陣陣的收縮,因為這至少讓她有機會停步,休息幾分鐘。但現在陣痛越來越強,也越來越頻繁,莉莎得很費力,才能扶她的朋友踏上大木門前的階梯。 一位和善的護士現了身,接著又一位。或許是因為衣著的關係,使她們顯得慈祥可親:法蘭絨的深藍色制服,腰下隨著底下的襯裙波動,漿得雪白的寬大圍裙,由胸部一直覆蓋到足踝,鬆鬆的麻布帽子,用布條綁在她們的下顎。不論是什麼原因,這兩位護士都讓人安心,甚至讓人想到媽媽。她們一人一邊攙住這女孩,慢慢地領她走上長梯,長梯頂端是一張小桌子,一名嘴上沒有幾根鬍子的醫學生正坐在那裡,戴著厚厚的眼鏡讀大本筆記。這女孩猛然想起,她因見到這兩名護士而分心,竟忘記向莉莎道再見。沒關係,她的知心好友會了解的,過幾天她們倆就會為此哈哈大笑,那時莉莎一定會來看她,也探視她的新生寶寶。
這三名婦女走上台階,學生由潦草的筆記中抬起頭來,指向他的右方,帶著濃重的北方摩拉維亞口音,大聲說:「請把她帶到第一分區。」這女孩猶豫了,因為她聽人家說,她應該明白要求要到由助產婦(midwife)接生的分區病房才對。
這裡共有兩大病房,其中一個是由助產婦接生婆接生,另一個則由醫科學生和指導老師負責接生,也就是說,在分娩過程中會有更多的檢查,會有更多的手指頭探入產道。接生的學生和老師不喜歡有太多的干擾,這點全維也納的婦女都知道。莉莎聽艾根布洛特的女裁縫提過,轉告她朋友,要她小心不要落到醫學生好奇的手裡,或者該說,不要讓他們好奇的手伸入她體內。莉莎說,已經生過好幾胎的婦女對此似乎並不在意,「但對像你這樣的少女,則不該如此。你最好確定為你的寶寶接生的人,不會因為好奇或者一想學東西,就扒開你身體來看。」
「請問,」這女孩問道:「第一分區是醫生還是護士接生?」護士的回答就像媽媽的口氣,雖然聲音很柔和,但語氣卻很堅決。較年長的那位護士答道:「那不關你的事,親愛的,不過既然你想知道,那麼那是由醫生接生。」
「可是求求你,太太,讓我去另一個分區,我希望我的寶寶是由助產婦接生。」
「抱歉,小姐,不行。醫院有醫院的規定,你得遵守。」
這時那位醫學生覺得有必要展現他的權威。
「請注意,小姐!我們是按病人來就醫的日期輪流分配分區。由週五下午至週日下午到院的病人,分在第一分區,你得去醫生那邊!」
她想求情。
「但求求你,好先生,我能不能……?」
「不行。絕對不行!現在請你安靜下來,到護士那邊去。」 她號啕大哭,想掙脫年長護士圍在她肩上既安撫又壓制她的手臂,然而卻只是招來更大的壓力,把她拉往第一分區。就在此時,又是一波強力的子宮收縮,這女孩痛得無法他顧。等陣痛過去,她已經被帶往短短的走廊,其後就是病房,那是一個寬敞開放的長方形空間,四面都是面向白牆垂直擺放的病床,每張床上都躺著一個大肚子的女人,有些正在分娩,到處都是醫科學生和老師,至少有一打,有些人站在一邊猛記筆記,有些則圍在一起,站在火爐邊小聲談話。有三張床各有一名學生正在檢查產婦,而這些產婦的雙腳都被護士左右兩邊拉住朝後彎折。其中一張床邊,站著一個三十來歲的男人,似乎在指揮他的年輕病人。
「不要擔心,親愛的,」護士邊說邊領著這女孩走向病房內唯一的空床:「這裡平常並沒有這麼忙。因為現在還很早,學生都剛由停屍間過來,所以他們急著作內診。他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那裡,然後像小狗一樣猴急地趕來這裡,不過今天是週日,他們很快就會散了。」
女孩對停屍間一無所知,這個念頭令她毛骨悚然。護士忙著把她安頓在覆著皺巴巴床單的薄床墊上,她則提心吊膽地問那個教人頭皮發麻的究竟是什麼地方。
「你知道,醫生得靠解剖屍體來學習,所以他們每天早上來這裡展開例行工作之前,會先去那邊。」
「可是死的是誰呢?請不要告訴我生小孩也會死。喔,求求你,求求你,我一想到就受不了。」
護士平靜的面容浮起了陰霾,不過稍縱即逝。「噓,噓,你不要無緣無故擔無謂的心,讓自己太緊張。你當然知道生孩子偶爾也會死,但這裡是知名大醫院,是全歐洲最好的醫院。不必擔心死亡,畢竟現在已經是一八四七年了。安靜下來,孩子,我們會好好照顧你的。」
女孩受到安撫,鎮定下來,按照護士吩咐的做。她走了這麼長的一段路才到醫院,已經筋疲力竭,終於能舒服地躺在床上。好不容易護士問完了一長串入院需要的資料,她只想閉上眼睛小睡片刻,準備面對下一波陣痛,然而這份寧靜沒有維持多久,不到幾分鐘,就有一個學生走到她的床腳,清清喉嚨把她吵醒,他並沒有為自己的魯莽道歉,而只喚來護士,幫忙他為這位新病人做最後的檢查。 很明顯他根本是個生手。他還沒開始,老師就趕過來附在他耳旁說了幾句話。檢查非常冗長,但起先她的難為情遠勝過不舒服的感受。老師不斷地要學生停下來,換另一個方式摸索,有時還會親自示範,把他那像蜘蛛一樣長長的手指探入女孩體內,用力把什麼東西向內推。每一次她都因為奇特的感覺而忍不住想叫喊,深恐可怕的事情會發生。學生笨拙的手指頭像鏟子一樣,愚鈍地推往未知的目的地,這女孩不禁覺得他是刻意在掏挖什麼。她聽到他老師急促的低語:「輕一點,輕一點,你這笨蛋,不要傷到她。想想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譯按:古希臘醫生)。呆瓜。」這話教她不安,但老師對她只說:「你不要動,小姐,不然我們沒辦法作必要的檢查。這是為你好。」除了這幾句話之外,她簡直就像不存在一樣,只有她的生殖器官對他們有意義。她覺得簡直不可能照他們的吩咐向後躺,因此不斷地想爬起身來。然而只要她撐起腰,看護就把她按回枕上,手勁雖輕,但態度卻非常堅決。她只能咬緊牙關,免得自己叫出聲來。每當那醫生把他的手指探到她的子宮口時,她依然壓抑不了喉嚨深處的呻吟。
好不容易檢查完畢,這女孩疲憊地朝後躺下。折磨她的人站在床腳討論意見,彷彿她不在當場似的。她幾乎聽不見他們究竟在說什麼,而且她一心只想趕快結束這個過程,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但是她的苦難才剛剛開始。學生朝著她的方向點頭,向指導老師說了些什麼,老師答應了。有位看護似乎不同意他的決定,向較年長的那位提出規勸,但沒有用,她說:「不能等一下嗎?這可憐的孩子才剛進來,需要一點時間休息、習慣一下。」
沒有用。學生向病房對面他年輕的同僚打手勢,後者匆匆趕到,大出這名女孩意料的是,這學生竟然現學現賣,把他剛剛由她體內深處學到的東西展示給同事看,後者毫不遲疑立即自行動手演練,而教師只在一旁微笑觀看。看護則板著臉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這女孩最後終於獲得安寧,她覺得自己好像挨了揍一樣,全身裡裡外外都已經瘀青,說不定體內還有劃破的表皮正在滲血。她輕輕抽泣,悄悄低語,彷彿她爸爸就在床邊握著她的手:「喔,最親愛最親愛的爸爸,我對你、對我自己做了什麼好事?求求你,求求你來看我,幫助我,帶我離開這裡。帶我離開這可怕的地方,不然我一定會死。爸爸。我這麼愛你──只要能再見你一面,我就會好過得多了。沒有你在,我真無法承受這一切。」 她刻意去想這一切的目的,好撫慰自己。只要再一下下,一切就會結束,她就能抱著漂亮的寶寶,讓生命充滿意義和喜樂,在愛的光輝下回家。她能重嘗人生的快樂滋味,而且和爸爸一同分享。她躺在窄小病床上,縐巴巴的床單都被她的汗水浸濕了,下方也因血水和分泌物而弄得髒兮兮,但她想像自己躺在家裡軟綿綿的床上,臂彎裡抱著小寶寶,不久她就沈沈入睡,直到幾分鐘後,因另一次陣痛而痛醒。
分娩過程共花了十四小時。學生的雙手一次又一次地伸入她的體內,他的老師也有幾次。好不容易,到晚上十點左右,新來的教師認定她終於可以移到病房外一個專門生寶寶的小房間。生產在每一方面都算正常,新生兒在她眼中,也如想像一般漂亮。她已經等不及莉莎忙完一天可以來看她的週二晚上,一心只想要她看看她的寶寶。或許幾天後,莉莎的媽媽會來,大家一起想想如何安排她回到爸爸身旁。她很樂觀,未來可能會像過去曾經的那樣幸福。
這女孩第二天一大早就醒了。她在另一間大病房中,這間病房很像她當初進醫院時的那間。雖然下體受傷疼痛,但她滿腦子都是等一下就會送到她懷中的小寶寶。她要為他取名斐迪南,因為這是她爸爸的名字,也是皇帝的名字,聽起來雄糾糾氣昂昂,他一定會長得像外祖父一樣,又強壯又溫柔,成為男子漢。爸爸看到他會有多高興,這個英俊的小男生以他的名字為名,他會多麼驕傲。
護士對她都很親切。其中一位較年長的很有耐心,也很仔細地照顧她,注意她是否舒適,還教她怎麼把寶寶抱在懷裡,等一兩天後漲奶時,又該如何餵奶。她難以自己──當媽媽的歡喜讓她難以自己,孩子對她全然的依賴,教她興奮不已。她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愛,完全超乎預期。這使她成熟。
小斐迪南在她懷裡待了一下子,就又被抱走了。和這個寶寶在一起的一切都那麼自然,好像她天生就該如此似的。她沈醉在作媽媽的喜悅當中,因而疏忽了下腹隱隱作痛,一直到近黃昏,她才想到用手摸摸肚子,沒想到手指輕輕用力,就讓疼痛加劇。稀薄的湯和白煮馬鈴薯晚餐送來了,但她吃不下,這些食物一直放在她床頭的小桌上,碰也沒碰。一小時過後清潔工來收碗盤,她看到馬鈴薯和油膩的湯只覺得反胃。當天深夜她開始嘔吐,甚至連早餐的殘渣也吐了出來,教她驚訝不已。
她的嘔吐引來了護士,護士摸著她的手腕量脈搏,說是一百,然後趕緊去找醫生。或許是她多慮,但她突然覺得渾身發冷。等醫生來了──一個長腿的高個子男人,就像穿著髒巴巴大禮服的中年長頸鹿。他拉下被單,盯著她的肚子瞧了很久,她彷彿聽到他說:「發生這種事還太早。」但她不敢確定。他要護士幫他扳開她的雙腿,讓他觀察她的分泌物。他的頭低俯下來,她敢說他一定是在聞什麼氣味。 他站起身來,她注意到他的表情,他是否在擔憂什麼?她轉頭朝護士看去,又轉回來,想由他們的表情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倆都刻意不動聲色,但醫師悄聲地向看護說:「接下來幾個小時,我們得密切注意。如果她想要抱嬰兒,讓她抱一下也無妨。」
但一小時後,寶寶抱來時,她卻找不出舒舒服服抱住他的方法。每個姿勢都讓她的肚子疼痛不已,寶寶似乎感覺到她的笨拙,開始哭鬧,等他大哭大叫被抱走時,這女孩忍不住顫聲問左右鄰床較有經驗的婦女究竟怎麼回事,但她們的回答避重就輕。她花了一個多小時想安撫自己,但辦不到。她的肚子越來越痛,心裡也越來越焦慮,口裡越來越渴,她想喝水,但一次只能喝一點點。她的身體因發冷而顫抖,連杯子都拿不穩。她看著自己的雙手,卻發現冷冰冰的指甲下竟然發青。就在此刻,她全身大抖起來,寒徹骨髓的冷意讓她身下的床也跟著抖動。十分鐘後,寒意止住了,但她卻又熱起來,而且因為發燒,連臉都燒紅了。
她覺得自己的肚子逐漸充滿了氣體。又過了兩小時,她的皮膚冒出濕黏黏的汗水,終於引來一旁的護士,又為她量了一次脈搏,再一次把醫師請來。這回他掀起被單檢視她鼓脹的腹部時,不必再俯身嗅聞──連她自己都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由她兩腿之間散發出來。他伸手探入她膨脹的腹部,她疼得叫了出來,她知道一定出了什麼大問題,她的脈搏現在已經是一百二,醫師說它「微弱不明」,任她的手腕由他手中滑落,一邊心慌意亂地把手錶塞回口袋,一邊非常關切地看著她蒼白的臉。他檢查她的舌頭,她想那一定是乾巴巴、白兮兮,覆滿厚厚的舌苔。她又一陣全身抖顫發寒。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她輾轉反側,呼吸急促。過了一個小時,醫師又來量她的脈搏,這回量了整整兩分鐘,同時凝視著她床下尿壺中濃濁惡臭的深色尿液。診視完畢,他意味深長地朝滿臉憂慮的護士點了點頭,不到幾分鐘,就有兩名工友抬著擔架來,把她抱上去。她在醫生和幾名看護的陪伴之下,被送到離大病房不遠的小休息室,但這回她神智已經不清,沒有再問為什麼。她想要回憶爸爸的面容,但什麼也想不起來。寶寶已經離她很遙遠,只存在想像之中。醫師由護士送來的小托盤上拿起刺血針,切開她上臂的靜脈放血,她漠然地看著他的動作,好像這條血管屬於其他人一樣。她毫不在意地看著暗紅色的鮮血灑入淺金屬盆,塗在她鼓脹腹部的松脂糊根本無濟於事,要不是她已經麻木,疼痛恐怕不堪忍受。下一次的徹骨寒冷對她的效果不及前幾次,因為她已經逐漸喪失知覺,這陣教人痙攣的寒冷過去之後,她彷彿遺忘它曾發生過一樣。護士想讓她吞下甘汞和鴉片的混合藥物,卻害她再一次嘔吐。 兩名護士陪在她床邊,輕輕地向她說話,但她現在只能斷斷續續地回答。她們想讓她轉過身來打灌腸劑,她卻痛得大喊,她們只好放棄。她陷入一陣陣遲鈍的恐懼和聽天由命的煎熬,最後已經認不出周遭的環境,只模糊地感到間歇的頭痛。兩小時後,醫師宣布她的脈搏高達一百三,已經回天乏術,但她已經聽不見了。她的金色長髮滿是汗水,連枕頭都浸濕了,深凹的棕色眼睛雖然還睜開,但黯淡無神,什麼也辨識不出來。再一次的發寒,她已經毫無感受,她對一切都沒有感覺了。
接連兩天,這女孩渾身是汗地陷入昏迷,偶爾出現譫妄的現象,緊緊抓住床單,向並不在場的人喊些分辨不出的話語。醫護人員除了幫她擦拭汗水,清理排洩物之外,已經束手無措。她的情況已非人力能及。莉莎週二晚上來看她時,在兩人週日上午分手的大門口就被擋駕,門房告訴她,她朋友拒見任何訪客。
於是,就在週三黃昏之後不久,在她的寶寶出生三天之後,這女孩突然直挺挺地坐了起來,兩眼向前直視,雙臂前伸,大喊:「爸爸,原諒我!」接著向後倒在枕頭上,死了。
她覺得自己至少有一點還算幸運──今天是星期天,她不必單獨一人上醫院。維也納總醫院(Allgemeine Krankenhaus)這宏偉的禁地,一棟又一棟封閉的建築、迴廊和中庭,這幾個月來,她只要一想到這裡,就不由得膽顫心驚。然而事到臨頭,不得不任人擺佈,她反倒莫名地鬆了口氣,猜想或許命運之神會對她和善一點。她的朋友莉莎工作的地方,是十九世紀中葉維也納最時髦的製衣坊,她和二十餘名女孩一起接受首席女裁縫師艾根布洛特(Frau Eigenbrodt)的監督,在寬敞卻不透氣的樓上縫衣。星期天意味著莉莎不必上工,可以陪她走到第八中庭,扶她登上幾級台階,敲開通往產房的大木門。有這樣的好朋友陪她走這麼遠的路,必然可以減輕她的恐懼之心。護士一來,她就要和莉莎道別,獨自面對生產,而不會喪失勇氣。
沒有人注意到這女孩過去幾週以來,曾多次孑然一身站在第八中庭,觀察其他即將臨盆的年輕女孩,舉步維艱地跨上那幾級石階。即使她滿心煩憂,仍忍不住偶爾微笑,因為她看到招呼這些女孩的親切面孔,以及這些孕婦大腹便便的模樣。她知道一旦她跨過那道門檻,把自己交託給護士,她們也會以同樣慈悲親切的態度對待她。
在那苦候良久,滿懷恐懼的時刻,這女孩最需要的就是慈悲親切。自五個月前她離家以來,就再也沒有體會過慈悲的滋味。她原是殷實商人捧在掌心呵護有加的獨生千金,然而在她大著膽子告訴父親她懷了孕之後,所有的幸福快樂竟然在轉瞬間煙消雲散。她原本期待父親會體諒她、安慰她。在她十八年生命中親密的父女之情,使她滿心以為爸爸會有不同的反應,她甚至還指望爸爸能安撫她痛苦的罪孽,她以為爸爸會知道該怎麼辦。從前,每當她憂愁悲傷,他總款語溫言撫慰她,就像她十二歲那年,摯愛的母親因肺部感染去世時一樣。她以為他會以一貫的態度待她,知道該如何應變。她暗自期待,或許他能想出什麼辦法,讓這一切消散無蹤,就像從沒有發生過一樣。沒想到父親卻大發雷霆,連珠砲似地盤問一個又一個問題,而今沒有母親緩頰,只有女侍瑪麗亞和她自己一樣,因這鰥夫的暴怒而呆若木雞,不知所措。
她不肯說出孩子的爸爸是誰,使情況更糟糕。就算說了又能怎麼樣?他是維也納大學哲學系的學生,一天下午,她上完歌唱課之後,在咖啡館邂逅了他。兩人初認識的幾週簡直教人神魂顛倒,和這麼一位能言善道前途光明的年輕人出遊,徜徉在城外的草地上,他們談詩論藝,以及其他微不足道的小事,浪漫之情在他們之間心中滋長。終於在一個黃昏,她騙爸爸去朋友家,卻在田野間夕陽下把自己獻給了這熱情的男孩。他們談到歌德,而這年輕的哲學家就把自己的相思比擬為少年維特的煩惱。 起先她對自己衝動的行為無怨無悔,只覺得奇妙歡喜,就像花朵綻放一般,期待更美好的未來,但這男孩卻不知為什麼不願隨她到自己家裡漂亮的小房子來見爸爸,而且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他倆之間就起了變化。不到幾週,他好像就變了個人似的,一心只想享受肉體的歡愉,只顧找出租房間或朋友家的閣樓,偷偷摸摸的見面,時間僅足夠交歡,這是後來兩人見面唯一做的事。她不知道該如何阻止自己或他,不久她對這學生初萌的愛就化為羞恥。她告訴他說她懷了孕,他的反應卻是厭惡地拒斥她,說他竟和這樣笨的女孩廝混,都得怪他自己。他用「廝混」這個詞,洩露了她原已開始疑心的事實。
於是她只能向爸爸求助,滿心以為他會像她小時候一樣,張開臂膀護衛她,向她保證不會有事。但他暴跳如雷,把她嚇呆了。即使是現在,她勉強擠在莉莎狹小房間的窄床邊,感到分娩初始的陣痛,依然不敢相信她摯愛的爸爸竟會破口大罵,把她趕出家門。她不敢相信他竟然在接下來幾週拒收沾滿她淚水的信,她在信中乞求父親收留,懇求他寬恕。如今她的寶寶不得不祕密出生,在沒有人認識她而她也不認識任何人的喧鬧公立大醫院裡,沒沒無聞地來到世上。
但這少女還保留了最後一絲希望──或許,不過只是或許,在寶寶出生後,她可以回到爸爸身邊,爸爸會原諒她的一切,只要他看到自己的外孫,一定會疼愛他,就像她風風光光嫁出去一樣疼愛他。
莉莎是她爸爸管家的女兒,這位管家在她家裡好多年,直到媽媽去世後一年才離開。兩個女孩自小情同姊妹,即使莉莎的媽媽遠走赴維也納一家新工廠工作,兩人依然維持親密的情誼。自她的人生有了悲慘的轉變開始,莉莎租賃的女工宿舍就成了她的棲身之處。
她坐在床沿沈思了十五分鐘,床單已經被她的羊水浸濕了。下一波陣痛襲來,她俯身去拉熟睡朋友的手臂,莉莎一言不發跳起身來,把薄薄的毯子覆在她的肩頭,再趕緊在自己的睡袍外罩上舊衫。這兩個少女默默地走下四級破木板階梯,踏入黎明晨光。兩人駐足屋前,莉莎轉身向著她,綻開鼓勵的微笑,然後拉起她的手肘,準備步行半哩多的路程,前往維也納總醫院。
在那個五月末的清晨,赤著腳的兩人心事重重,小心翼翼地穿過滿是垃圾的人行道,花了約一個小時才抵達目的地。這棟龐然建築的門房早已經看慣大腹便便的婦女由此經過,前往產科病房,因此對她們毫不在意。等她們走到第八中庭,她已經筋疲力竭,甚至期待體內一陣陣的收縮,因為這至少讓她有機會停步,休息幾分鐘。但現在陣痛越來越強,也越來越頻繁,莉莎得很費力,才能扶她的朋友踏上大木門前的階梯。 一位和善的護士現了身,接著又一位。或許是因為衣著的關係,使她們顯得慈祥可親:法蘭絨的深藍色制服,腰下隨著底下的襯裙波動,漿得雪白的寬大圍裙,由胸部一直覆蓋到足踝,鬆鬆的麻布帽子,用布條綁在她們的下顎。不論是什麼原因,這兩位護士都讓人安心,甚至讓人想到媽媽。她們一人一邊攙住這女孩,慢慢地領她走上長梯,長梯頂端是一張小桌子,一名嘴上沒有幾根鬍子的醫學生正坐在那裡,戴著厚厚的眼鏡讀大本筆記。這女孩猛然想起,她因見到這兩名護士而分心,竟忘記向莉莎道再見。沒關係,她的知心好友會了解的,過幾天她們倆就會為此哈哈大笑,那時莉莎一定會來看她,也探視她的新生寶寶。
這三名婦女走上台階,學生由潦草的筆記中抬起頭來,指向他的右方,帶著濃重的北方摩拉維亞口音,大聲說:「請把她帶到第一分區。」這女孩猶豫了,因為她聽人家說,她應該明白要求要到由助產婦(midwife)接生的分區病房才對。
這裡共有兩大病房,其中一個是由助產婦接生婆接生,另一個則由醫科學生和指導老師負責接生,也就是說,在分娩過程中會有更多的檢查,會有更多的手指頭探入產道。接生的學生和老師不喜歡有太多的干擾,這點全維也納的婦女都知道。莉莎聽艾根布洛特的女裁縫提過,轉告她朋友,要她小心不要落到醫學生好奇的手裡,或者該說,不要讓他們好奇的手伸入她體內。莉莎說,已經生過好幾胎的婦女對此似乎並不在意,「但對像你這樣的少女,則不該如此。你最好確定為你的寶寶接生的人,不會因為好奇或者一想學東西,就扒開你身體來看。」
「請問,」這女孩問道:「第一分區是醫生還是護士接生?」護士的回答就像媽媽的口氣,雖然聲音很柔和,但語氣卻很堅決。較年長的那位護士答道:「那不關你的事,親愛的,不過既然你想知道,那麼那是由醫生接生。」
「可是求求你,太太,讓我去另一個分區,我希望我的寶寶是由助產婦接生。」
「抱歉,小姐,不行。醫院有醫院的規定,你得遵守。」
這時那位醫學生覺得有必要展現他的權威。
「請注意,小姐!我們是按病人來就醫的日期輪流分配分區。由週五下午至週日下午到院的病人,分在第一分區,你得去醫生那邊!」
她想求情。
「但求求你,好先生,我能不能……?」
「不行。絕對不行!現在請你安靜下來,到護士那邊去。」 她號啕大哭,想掙脫年長護士圍在她肩上既安撫又壓制她的手臂,然而卻只是招來更大的壓力,把她拉往第一分區。就在此時,又是一波強力的子宮收縮,這女孩痛得無法他顧。等陣痛過去,她已經被帶往短短的走廊,其後就是病房,那是一個寬敞開放的長方形空間,四面都是面向白牆垂直擺放的病床,每張床上都躺著一個大肚子的女人,有些正在分娩,到處都是醫科學生和老師,至少有一打,有些人站在一邊猛記筆記,有些則圍在一起,站在火爐邊小聲談話。有三張床各有一名學生正在檢查產婦,而這些產婦的雙腳都被護士左右兩邊拉住朝後彎折。其中一張床邊,站著一個三十來歲的男人,似乎在指揮他的年輕病人。
「不要擔心,親愛的,」護士邊說邊領著這女孩走向病房內唯一的空床:「這裡平常並沒有這麼忙。因為現在還很早,學生都剛由停屍間過來,所以他們急著作內診。他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那裡,然後像小狗一樣猴急地趕來這裡,不過今天是週日,他們很快就會散了。」
女孩對停屍間一無所知,這個念頭令她毛骨悚然。護士忙著把她安頓在覆著皺巴巴床單的薄床墊上,她則提心吊膽地問那個教人頭皮發麻的究竟是什麼地方。
「你知道,醫生得靠解剖屍體來學習,所以他們每天早上來這裡展開例行工作之前,會先去那邊。」
「可是死的是誰呢?請不要告訴我生小孩也會死。喔,求求你,求求你,我一想到就受不了。」
護士平靜的面容浮起了陰霾,不過稍縱即逝。「噓,噓,你不要無緣無故擔無謂的心,讓自己太緊張。你當然知道生孩子偶爾也會死,但這裡是知名大醫院,是全歐洲最好的醫院。不必擔心死亡,畢竟現在已經是一八四七年了。安靜下來,孩子,我們會好好照顧你的。」
女孩受到安撫,鎮定下來,按照護士吩咐的做。她走了這麼長的一段路才到醫院,已經筋疲力竭,終於能舒服地躺在床上。好不容易護士問完了一長串入院需要的資料,她只想閉上眼睛小睡片刻,準備面對下一波陣痛,然而這份寧靜沒有維持多久,不到幾分鐘,就有一個學生走到她的床腳,清清喉嚨把她吵醒,他並沒有為自己的魯莽道歉,而只喚來護士,幫忙他為這位新病人做最後的檢查。 很明顯他根本是個生手。他還沒開始,老師就趕過來附在他耳旁說了幾句話。檢查非常冗長,但起先她的難為情遠勝過不舒服的感受。老師不斷地要學生停下來,換另一個方式摸索,有時還會親自示範,把他那像蜘蛛一樣長長的手指探入女孩體內,用力把什麼東西向內推。每一次她都因為奇特的感覺而忍不住想叫喊,深恐可怕的事情會發生。學生笨拙的手指頭像鏟子一樣,愚鈍地推往未知的目的地,這女孩不禁覺得他是刻意在掏挖什麼。她聽到他老師急促的低語:「輕一點,輕一點,你這笨蛋,不要傷到她。想想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譯按:古希臘醫生)。呆瓜。」這話教她不安,但老師對她只說:「你不要動,小姐,不然我們沒辦法作必要的檢查。這是為你好。」除了這幾句話之外,她簡直就像不存在一樣,只有她的生殖器官對他們有意義。她覺得簡直不可能照他們的吩咐向後躺,因此不斷地想爬起身來。然而只要她撐起腰,看護就把她按回枕上,手勁雖輕,但態度卻非常堅決。她只能咬緊牙關,免得自己叫出聲來。每當那醫生把他的手指探到她的子宮口時,她依然壓抑不了喉嚨深處的呻吟。
好不容易檢查完畢,這女孩疲憊地朝後躺下。折磨她的人站在床腳討論意見,彷彿她不在當場似的。她幾乎聽不見他們究竟在說什麼,而且她一心只想趕快結束這個過程,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但是她的苦難才剛剛開始。學生朝著她的方向點頭,向指導老師說了些什麼,老師答應了。有位看護似乎不同意他的決定,向較年長的那位提出規勸,但沒有用,她說:「不能等一下嗎?這可憐的孩子才剛進來,需要一點時間休息、習慣一下。」
沒有用。學生向病房對面他年輕的同僚打手勢,後者匆匆趕到,大出這名女孩意料的是,這學生竟然現學現賣,把他剛剛由她體內深處學到的東西展示給同事看,後者毫不遲疑立即自行動手演練,而教師只在一旁微笑觀看。看護則板著臉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這女孩最後終於獲得安寧,她覺得自己好像挨了揍一樣,全身裡裡外外都已經瘀青,說不定體內還有劃破的表皮正在滲血。她輕輕抽泣,悄悄低語,彷彿她爸爸就在床邊握著她的手:「喔,最親愛最親愛的爸爸,我對你、對我自己做了什麼好事?求求你,求求你來看我,幫助我,帶我離開這裡。帶我離開這可怕的地方,不然我一定會死。爸爸。我這麼愛你──只要能再見你一面,我就會好過得多了。沒有你在,我真無法承受這一切。」 她刻意去想這一切的目的,好撫慰自己。只要再一下下,一切就會結束,她就能抱著漂亮的寶寶,讓生命充滿意義和喜樂,在愛的光輝下回家。她能重嘗人生的快樂滋味,而且和爸爸一同分享。她躺在窄小病床上,縐巴巴的床單都被她的汗水浸濕了,下方也因血水和分泌物而弄得髒兮兮,但她想像自己躺在家裡軟綿綿的床上,臂彎裡抱著小寶寶,不久她就沈沈入睡,直到幾分鐘後,因另一次陣痛而痛醒。
分娩過程共花了十四小時。學生的雙手一次又一次地伸入她的體內,他的老師也有幾次。好不容易,到晚上十點左右,新來的教師認定她終於可以移到病房外一個專門生寶寶的小房間。生產在每一方面都算正常,新生兒在她眼中,也如想像一般漂亮。她已經等不及莉莎忙完一天可以來看她的週二晚上,一心只想要她看看她的寶寶。或許幾天後,莉莎的媽媽會來,大家一起想想如何安排她回到爸爸身旁。她很樂觀,未來可能會像過去曾經的那樣幸福。
這女孩第二天一大早就醒了。她在另一間大病房中,這間病房很像她當初進醫院時的那間。雖然下體受傷疼痛,但她滿腦子都是等一下就會送到她懷中的小寶寶。她要為他取名斐迪南,因為這是她爸爸的名字,也是皇帝的名字,聽起來雄糾糾氣昂昂,他一定會長得像外祖父一樣,又強壯又溫柔,成為男子漢。爸爸看到他會有多高興,這個英俊的小男生以他的名字為名,他會多麼驕傲。
護士對她都很親切。其中一位較年長的很有耐心,也很仔細地照顧她,注意她是否舒適,還教她怎麼把寶寶抱在懷裡,等一兩天後漲奶時,又該如何餵奶。她難以自己──當媽媽的歡喜讓她難以自己,孩子對她全然的依賴,教她興奮不已。她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愛,完全超乎預期。這使她成熟。
小斐迪南在她懷裡待了一下子,就又被抱走了。和這個寶寶在一起的一切都那麼自然,好像她天生就該如此似的。她沈醉在作媽媽的喜悅當中,因而疏忽了下腹隱隱作痛,一直到近黃昏,她才想到用手摸摸肚子,沒想到手指輕輕用力,就讓疼痛加劇。稀薄的湯和白煮馬鈴薯晚餐送來了,但她吃不下,這些食物一直放在她床頭的小桌上,碰也沒碰。一小時過後清潔工來收碗盤,她看到馬鈴薯和油膩的湯只覺得反胃。當天深夜她開始嘔吐,甚至連早餐的殘渣也吐了出來,教她驚訝不已。
她的嘔吐引來了護士,護士摸著她的手腕量脈搏,說是一百,然後趕緊去找醫生。或許是她多慮,但她突然覺得渾身發冷。等醫生來了──一個長腿的高個子男人,就像穿著髒巴巴大禮服的中年長頸鹿。他拉下被單,盯著她的肚子瞧了很久,她彷彿聽到他說:「發生這種事還太早。」但她不敢確定。他要護士幫他扳開她的雙腿,讓他觀察她的分泌物。他的頭低俯下來,她敢說他一定是在聞什麼氣味。 他站起身來,她注意到他的表情,他是否在擔憂什麼?她轉頭朝護士看去,又轉回來,想由他們的表情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倆都刻意不動聲色,但醫師悄聲地向看護說:「接下來幾個小時,我們得密切注意。如果她想要抱嬰兒,讓她抱一下也無妨。」
但一小時後,寶寶抱來時,她卻找不出舒舒服服抱住他的方法。每個姿勢都讓她的肚子疼痛不已,寶寶似乎感覺到她的笨拙,開始哭鬧,等他大哭大叫被抱走時,這女孩忍不住顫聲問左右鄰床較有經驗的婦女究竟怎麼回事,但她們的回答避重就輕。她花了一個多小時想安撫自己,但辦不到。她的肚子越來越痛,心裡也越來越焦慮,口裡越來越渴,她想喝水,但一次只能喝一點點。她的身體因發冷而顫抖,連杯子都拿不穩。她看著自己的雙手,卻發現冷冰冰的指甲下竟然發青。就在此刻,她全身大抖起來,寒徹骨髓的冷意讓她身下的床也跟著抖動。十分鐘後,寒意止住了,但她卻又熱起來,而且因為發燒,連臉都燒紅了。
她覺得自己的肚子逐漸充滿了氣體。又過了兩小時,她的皮膚冒出濕黏黏的汗水,終於引來一旁的護士,又為她量了一次脈搏,再一次把醫師請來。這回他掀起被單檢視她鼓脹的腹部時,不必再俯身嗅聞──連她自己都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由她兩腿之間散發出來。他伸手探入她膨脹的腹部,她疼得叫了出來,她知道一定出了什麼大問題,她的脈搏現在已經是一百二,醫師說它「微弱不明」,任她的手腕由他手中滑落,一邊心慌意亂地把手錶塞回口袋,一邊非常關切地看著她蒼白的臉。他檢查她的舌頭,她想那一定是乾巴巴、白兮兮,覆滿厚厚的舌苔。她又一陣全身抖顫發寒。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她輾轉反側,呼吸急促。過了一個小時,醫師又來量她的脈搏,這回量了整整兩分鐘,同時凝視著她床下尿壺中濃濁惡臭的深色尿液。診視完畢,他意味深長地朝滿臉憂慮的護士點了點頭,不到幾分鐘,就有兩名工友抬著擔架來,把她抱上去。她在醫生和幾名看護的陪伴之下,被送到離大病房不遠的小休息室,但這回她神智已經不清,沒有再問為什麼。她想要回憶爸爸的面容,但什麼也想不起來。寶寶已經離她很遙遠,只存在想像之中。醫師由護士送來的小托盤上拿起刺血針,切開她上臂的靜脈放血,她漠然地看著他的動作,好像這條血管屬於其他人一樣。她毫不在意地看著暗紅色的鮮血灑入淺金屬盆,塗在她鼓脹腹部的松脂糊根本無濟於事,要不是她已經麻木,疼痛恐怕不堪忍受。下一次的徹骨寒冷對她的效果不及前幾次,因為她已經逐漸喪失知覺,這陣教人痙攣的寒冷過去之後,她彷彿遺忘它曾發生過一樣。護士想讓她吞下甘汞和鴉片的混合藥物,卻害她再一次嘔吐。 兩名護士陪在她床邊,輕輕地向她說話,但她現在只能斷斷續續地回答。她們想讓她轉過身來打灌腸劑,她卻痛得大喊,她們只好放棄。她陷入一陣陣遲鈍的恐懼和聽天由命的煎熬,最後已經認不出周遭的環境,只模糊地感到間歇的頭痛。兩小時後,醫師宣布她的脈搏高達一百三,已經回天乏術,但她已經聽不見了。她的金色長髮滿是汗水,連枕頭都浸濕了,深凹的棕色眼睛雖然還睜開,但黯淡無神,什麼也辨識不出來。再一次的發寒,她已經毫無感受,她對一切都沒有感覺了。
接連兩天,這女孩渾身是汗地陷入昏迷,偶爾出現譫妄的現象,緊緊抓住床單,向並不在場的人喊些分辨不出的話語。醫護人員除了幫她擦拭汗水,清理排洩物之外,已經束手無措。她的情況已非人力能及。莉莎週二晚上來看她時,在兩人週日上午分手的大門口就被擋駕,門房告訴她,她朋友拒見任何訪客。
於是,就在週三黃昏之後不久,在她的寶寶出生三天之後,這女孩突然直挺挺地坐了起來,兩眼向前直視,雙臂前伸,大喊:「爸爸,原諒我!」接著向後倒在枕頭上,死了。